CN202608997U - 自跑车 - Google Patents
自跑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08997U CN202608997U CN 201220121166 CN201220121166U CN202608997U CN 202608997 U CN202608997 U CN 202608997U CN 201220121166 CN201220121166 CN 201220121166 CN 201220121166 U CN201220121166 U CN 201220121166U CN 202608997 U CN202608997 U CN 2026089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gearbox
- actuating arm
- stretcher
- hou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动轮、前轮、扶手和转向杆,在车体的中后部下面的两侧各装有一个主动轮,在车体的前端转动安装转向杆,在该转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装有扶手和前轮,在扶手上设有手刹柄,手刹柄通过拉线与安装在主动轮上的制动装置连接;所述的车体由增速箱构成,在该增速箱上装有脚踏式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前进动力由人体重力产生,非常省力,使用方便,适合于多数人群使用,适用范围广;安全轮可以在人体重心偏向主动轮时起到安全支撑的作用,防止身体向后倾覆,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轻便,舒适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跑车,是一种用人自身的重力使脚下的轮子转动,根据人步行时其两只脚交替着提起、放下而设计的快速代步和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自身力代步的最好而实用的装置是自行车,自行车是靠两只脚作圆周运动驱动与飞轮相连的轮子转动前行的,为使两只脚能做圆周运动必须把臀部架起,身体处于非常态,不便于用力。而轮滑鞋是靠一只脚向后蹬踏地面而产生前进动力,不仅需要特殊的技巧,而且使用非常费力,不适合普通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跑车,以解决现有自行车存在的不便于用力,以及轮滑鞋存在的需要特殊的技巧、使用费力、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动轮、前轮、扶手和转向杆,在车体的中后部下面的两侧各装有一个主动轮,在车体的前端转动安装转向杆,在该转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装有扶手和前轮,在扶手上设有手刹柄,手刹柄通过拉线与安装在主动轮上的制动装置连接;所述的车体由增速箱构成,在该增速箱上装有脚踏式驱动机构。
所述的增速箱包括箱体,在该箱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装有驱动轴和输出轴,该驱动轴和输出轴的两端穿出箱体的两侧,该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的脚踏式驱动机构连接,该输出轴的两端安装所述的主动轮;在该驱动轴上装有驱动齿轮,在该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装有增速齿轮组,在该驱动齿轮或增速齿轮组的一个齿轮上装有超越离合器。
所述的脚踏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脚踏板和复位弹性装置,该驱动轴的两端各与一根或两根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在两端的驱动臂的后部均设有脚踏板;在驱动臂与增速箱之间装有复位弹性装置。
在所述的增速箱的后端连接一个叉形支架,在该叉形支架的后部装有安全轮,该安全轮和前轮的下沿高于所述的主动轮的下沿。
所述的车体由两个所述的增速箱并列连接在一起构成,两个增速箱共用一根所述的输出轴。
每一增速箱的驱动轴两端各与一根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在每一增速箱两侧的两根驱动臂之间从前向后依次连接有前连杆、中连杆和铰接轴,所述脚踏板的中部铰接在该铰接轴上,脚踏板的后部略向下弯折,在该脚踏板的前部下面设有限位环,该限位环套在所述的中连杆上。
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杆,由外套管、弹簧和伸缩杆组成,外套管的后端铰接在增速箱的侧面,在外套管内装入弹簧,伸缩杆的后端插入外套管的前端,伸缩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驱动臂上。
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为螺旋弹簧和弹簧凹槽,弹簧凹槽设在增速箱前部的上面,螺旋弹簧的底端装入弹簧凹槽内,螺旋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驱动臂连接。
在所述的脚踏板上设有绑带或鞋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前进动力由人体重力产生,非常省力,使用方便,适合于多数人群使用,适用范围广;安全轮可以在人体重心偏向主动轮时起到安全支撑的作用,防止身体向后倾覆,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轻便,舒适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非受力状态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受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增速箱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非受力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非受力状态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2、转向杆,3、转向杆连接件,4、增速箱,5、连接板,6、驱动臂,7、前连杆,8、中连杆,9、脚踏板的限位环,10、脚踏板的铰接轴,11、脚踏板,12、前轮,13、增速箱连接杆,14、复位弹簧杆,15、主动轮,16、输出轴,17、叉形支架,18、安全轮,19、两个增速箱之间的连杆,20、驱动轴,21、复位弹簧,22、弹簧凹槽,31、手刹柄,32、拉线,33、制动装置,41、扇形齿轮,42、超越离合器,43、增速齿轮组,431~433、三个同轴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跑车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车体、主动轮15、前轮12、扶手1和转向杆2,在车体的中后部下面的两侧各装有一个主动轮15,所述的车体由两个增速箱4并列通过连接板5或/和连接杆19连接在一起构成,在车体前端的连接板5的前端与转向杆连接件3连接,在转向杆连接件3的前端转动安装转向杆2,在该转向杆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装有扶手1和前轮12(与自行车前部的构造相同)。在扶手1上设有手刹柄31,手刹柄31通过拉线32与安装在主动轮15上的制动装置33连接(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相同)。在该增速箱4上装有脚踏式驱动机构。
每一所述的增速箱4包括:在增速箱4的箱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装有驱动轴20和输出轴16,该驱动轴20和输出轴16的两端穿出箱体的两侧。在该驱动轴20上装有驱动齿轮41,在输出轴16两端装有主动轮15,两个增速箱4的该输出轴16为同一根轴,在该输出轴16两端各安装一个主动轮15。在该驱动齿轮41与输出轴16之间装有增速齿轮组43。为了加速,在增速齿轮组43中设有三个(至少设有一组)同轴双齿轮(大小齿轮对)431、432和433,以达到加速的目的。在该同轴双齿轮431的大齿轮或小齿轮的轴上装有一个超越离合器42,实现单向转动。超越离合器42也可设在输出轴16上的齿轮上或其他两个同轴双齿轮432或433上,功能相同。在驱动臂6与增速箱4之间装有复位弹簧杆14作为复位弹性装置。
由于驱动齿轮41在工作时的转动角度一般不超过45°,所以为了节省增速箱4内的空间而采用扇形齿轮41。当然,扇形齿轮41可以也可用普通圆形齿轮代替,此时超越离合器42也可安装在驱动齿轮41与驱动轴20之间或驱动臂6与驱动轴20之间。
所述的脚踏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6、脚踏板11和复位弹性装置,在该驱动轴20的两端各与一根驱动臂6的前端连接,在两根驱动臂6之间从前向后依次连接有前连杆7、中连杆8和铰接轴10,脚踏板11的中部铰接在该铰接轴10上。
所述的复位弹簧杆14由外套管、弹簧和伸缩杆组成,外套管的后端铰接在增速箱4的侧面,在外套管内装入弹簧,伸缩杆的后端插入外套管的前端,伸缩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驱动臂6上,类似于气缸和活塞杆的结构。这种复位弹簧杆14将弹簧安装在外套管内,保证了弹簧顺畅地伸缩,能够更好地使驱动臂6复位,使弹簧免受外界杂物的干扰。
在每一所述的增速箱4的后端各连接一个叉形支架17,在该叉形支架17的后部装有安全轮18,该安全轮18和前轮12的下沿高于所述的主动轮15的下沿。所述的脚踏板11的后部略向下弯折(如5-10度),在该脚踏板11的前部下面设有限位环9,该限位环9套在所述的中连杆8上。在正常前进时,脚的重心在脚踏板11的前部施加压力F1(参见图4),前轮12和主动轮15着地,而安全轮18不着地(参见图1);当驱动臂6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处于下位时,人体中心接近于输出轴16,容易造成人体向后倾覆的情况发生,此时安全轮18起到后支撑的作用,保证了自跑车的安全性。在需要制动时,脚后跟稍微向下用力F2使脚踏板11的后端压在安全轮18上,安全轮18和主动轮15着地,脚踏板11与安全轮18摩擦达到制动的目的。脚踏板11前部下面的限位环9起到限制脚踏板11后端向下偏转的角度,防止脚踏板11与安全轮18摩擦强度过大而发生危险。
在每一增速箱4左右两侧的箱体之间通过六根增速箱连接杆13连接定位,其他四面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图5所示的增速箱4的上面和后面为封闭。
参见图6,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也可以为螺旋弹簧21和弹簧凹槽22,弹簧凹槽22设在增速箱4前部的上面,螺旋弹簧21的底端装入弹簧凹槽22内,螺旋弹簧21的顶端与所述的驱动臂6连接。
在所述的脚踏板11上设有绑带或鞋套,使用时与脚或鞋固定(末图示)。参见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车体只有一个增速箱4构成;驱动轴20的两端各与一根或两根驱动臂6的前端连接,在两端的驱动臂6的后部分别设有一个脚踏板11,脚踏板11可以与驱动臂6直接连接,也可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在驱动臂20与增速箱4之间的复位弹性装置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左右两只脚(鞋)上用绑带或鞋套分别与两个脚踏板11固定。人站立不动时,双脚都在脚踏板11上,两个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臂6均处于下位,前连杆7(作为限位杆)与增速箱4的顶端靠在一起。当抬起一只脚(例如右脚)时,对应的驱动臂6上没有重力,在复位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将该驱动臂6弹起为上位,如图1和图6所示。
当把重心移到此(右)脚时,脚踏板11就是加长的杠杆带动驱动臂6向下偏转,驱动臂6通过驱动轴20和齿轮组带动主动轮15转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驱动自跑车前进。当右脚对应的前连杆7与增速箱4上端靠在一起时,停止加速,右脚停止加速时,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左脚重复上述加速过程并前行。两脚交替踩踏两个脚踏板11,形成连续的前进动力,维持自跑车的前进。
本实用新型的自跑车在使用时,人体施加的重力是向地心不变的直线方向,让人体重力作为圆周运动的驱动力。自跑车每秒右、左脚各踏一次是正常散步的速度,就能达到自行车的速度。
Claims (9)
1.一种自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动轮、前轮、扶手和转向杆,在车体的中后部下面的两侧各装有一个主动轮,在车体的前端转动安装转向杆,在该转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装有扶手和前轮,在扶手上设有手刹柄,手刹柄通过拉线与安装在主动轮上的制动装置连接;所述的车体由增速箱构成,在该增速箱上装有脚踏式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速箱包括箱体,在该箱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装有驱动轴和输出轴,该驱动轴和输出轴的两端穿出箱体的两侧,该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的脚踏式驱动机构连接,该输出轴的两端安装所述的主动轮;在该驱动轴上装有驱动齿轮,在该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装有增速齿轮组,在该驱动齿轮或增速齿轮组的一个齿轮上装有超越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脚踏板和复位弹性装置,该驱动轴的两端各与一根或两根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在两端的驱动臂的后部均设有脚踏板;在驱动臂与增速箱之间装有复位弹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增速箱的后端连接一个叉形支架,在该叉形支架的后部装有安全轮,该安全轮和前轮的下沿高于所述的主动轮的下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由两个所述的增速箱并列连接在一起构成,两个增速箱共用一根所述的输出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每一增速箱的驱动轴两端各与一根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在每一增速箱两侧的两根驱动臂之间从前向后依次连接有前连杆、中连杆和铰接轴,所述脚踏板的中部铰接在该铰接轴上,脚踏板的后部略向下弯折,在该脚踏板的前部下面设有限位环,该限位环套在所述的中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杆,由外套管、弹簧和伸缩杆组成,外套管的后端铰接在增速箱的侧面,在外套管内装入弹簧,伸缩杆的后端插入外套管的前端,伸缩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驱动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为螺旋弹簧和弹簧凹槽,弹簧凹槽设在增速箱前部的上面,螺旋弹簧的底端装入弹簧凹槽内,螺旋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驱动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脚踏板上设有绑带或鞋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21166 CN202608997U (zh) | 2012-03-28 | 2012-03-28 | 自跑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21166 CN202608997U (zh) | 2012-03-28 | 2012-03-28 | 自跑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08997U true CN202608997U (zh) | 2012-12-19 |
Family
ID=4734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2116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8997U (zh) | 2012-03-28 | 2012-03-28 | 自跑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089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2961A (zh) * | 2012-03-28 | 2012-08-15 | 王葆敏 | 自跑车 |
-
2012
- 2012-03-28 CN CN 201220121166 patent/CN2026089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2961A (zh) * | 2012-03-28 | 2012-08-15 | 王葆敏 | 自跑车 |
CN102632961B (zh) * | 2012-03-28 | 2013-10-16 | 王葆敏 | 自跑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2961B (zh) | 自跑车 | |
CN102224062B (zh) | 用于手动推进多轮车的踏板驱动系统 | |
JP6167106B2 (ja) | 手動乗物 | |
US20140251709A1 (en) | Vehicle having a pedal drive and a reverse gear mechanism | |
CN111096876B (zh) | 下肢负重移动外骨骼 | |
CN104290853A (zh) | 脚踏驱动式脚踏车 | |
CN202608997U (zh) | 自跑车 | |
CN102553214B (zh) | 自跑鞋 | |
US11161566B1 (en) | Drive systems for bicycles | |
CN204161597U (zh) | 一种脚踏车 | |
CN202438127U (zh) | 自跑鞋 | |
US20150232149A1 (en) | Jumping drive device | |
CN201056238Y (zh) | 速降运动训练仿生步行爬坡机 | |
CN211885329U (zh) | 一种自驱轮 | |
CN210707787U (zh) | 一种省力自行车 | |
CN104290851B (zh) | 一种脚踏车 | |
CN104859776A (zh) | 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 | |
CN204623741U (zh) | 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 | |
CN204587206U (zh) | 一种脚踏车驱动装置 | |
KR900001365Y1 (ko) | 자전거의 구동장치 | |
CN201405995Y (zh) |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 |
CN2331159Y (zh) | 一种差速转向式微型收割机 | |
CN105172980A (zh) | 脚踏驱动装置 | |
CN201792964U (zh) | 前轮驱动转向自行车 | |
CN104290852A (zh) | 脚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016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