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1886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1886U
CN202601886U CN 201220027292 CN201220027292U CN202601886U CN 202601886 U CN202601886 U CN 202601886U CN 201220027292 CN201220027292 CN 201220027292 CN 201220027292 U CN201220027292 U CN 201220027292U CN 202601886 U CN202601886 U CN 202601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insulating body
out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272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杰罗门.E.G.安塔仁
迈克.J.格莱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ec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tec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ec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Astec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272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1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1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18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竖直高度大于横向长度,所述输出端子一端连接输入端子,另一端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平面竖直方向向下和/或平面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可通过该输出端子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减少生产装配过程并节省了装配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一种用来传递信号或电力的电气元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产业中,例如常用的计算机、通信以及消费电子类产品中,连接器作为音视频信号或电源的输入和输出,广泛应用。连接器经常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固定的接口设置在电子设备上,往往连接器会作为一个电子元器件焊接在PCB(印刷电路板)上。目前大多数连接器都是水平方向装配的(长边沿水平方向放置),如图1所示,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绝缘本体的长边10a水平设置。这种长边水平放置的连接器一般会占用大量的横向空间并且也无法发挥其纵向空间的使用价值。 
因此出现了一种竖直方向配置的连接器(短边水平方向放置,即绝缘本体的竖直高度大于横向长度),如图2所示,图2A、图2B分别为连接器的前后立体视图。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0、输入端子21和输出端子22,输入端子21和输出端子22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前后两侧,输出端子22水平穿出并直接插接在竖立的印刷电路板23上。由于这种连接器的设计,印刷电路板23必须竖直设立和输出端子22连接,一方面印刷电路板23底部还要插接到另一个主印刷电路板上。当大批量生产时,这种装配方式不利于简化生产作业过程,而且印刷电路板23也占用了较多空间。 
图3是对图2的一种改进,不同点在于:将输出端子改为引线。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仍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引线(31a、31b)的一端与连接器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将多个引线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上,一方面由于引线过多,导致焊接过程比较麻烦,容易造成连接混乱,另一方面,过多的引线也同样占用了较多的装配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又节省装配空间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竖直高度大于横向长度,所述输出端子一端连接输入端子,另一端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平面竖直方向向下和/或平面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上述输出端子为沿绝缘本体的平面延伸的几何形。 
上述输出端子的上述几何形为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或半环形。 
上述输入端子为两个,竖直排列在与绝缘本体的横向边垂直的直线上;所述输出端子为两个并与输入端子一一对应,所述输出端子各自独立地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上述输入端子为三个,成等腰三角形排列,其中两个输入端子竖直排列在与绝缘本体的横向边垂直的直线上,另一个输入端子设置在所述竖直排列的两个输入端子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子为三个,与所述三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所述输出端子各自独立地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上述绝缘本体上各输出端子之间设有隔档。 
上述绝缘本体上输出端子的一侧设有固定输出端子和连接输入端子的连接件。 
上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出端子两侧设有卡接件。 
上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输出端子内嵌在凹槽里,并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外。 
上述绝缘本体的四周或部分侧边或底边沿输入端子方向设有延伸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上设有弹性紧固件。 
上述连接器为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长边竖直放置的绝缘本体上,输出端子沿所述绝缘本体平面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设计,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端子直接插接在PCB上,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并且节省了与其它部件如PCB装配的空间。 
另外在输出端子为多个时,尤其是至少有两个输出端子处于沿绝缘本体的平面竖直直线方向时,通过对输出端子沿绝缘本体的平面的曲折设计,可以防止输出端子沿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时出现的干扰问题。本实用新 型还提供了凹槽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节省装配空间,并且凹槽的设计和隔档的设计都进一步减轻输出端子的电磁干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接件和连接件进一步加强输出端子在绝缘本体上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现有技术二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三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之一的背部示意图; 
图6是图5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与现有技术效果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竖直设立的绝缘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绝缘本体竖直高度大于横向长度。绝缘本体的目的之一是对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进行固定,以及方便手动捏拿和装配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绝缘本体可以是规则形状的平板,例如矩形、8字形、环形、或者矩形和梯形的组合。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绝缘本体的四周或部分侧边或底边沿输入端子方向设有延伸部,直至将输入端子完全或部分遮盖,以达到对输入端子的机械保护和屏蔽作用。 
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可以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两侧。以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不同侧为例,输出端子一端连接绝缘本体和输入端子,另一端从绝缘本体表面或靠近绝缘本体的表面沿竖直方向向下或向上延伸。具体的,输出端子为钢性或合金材质的片状结构,这样才能满足输出端子沿绝缘本体表面的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并和印刷电路板插接。 
输出端子可以直接沿绝缘本体平面外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也可以在绝缘本体上设有凹槽,将输出端子内嵌在所述凹槽里,并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外并和印刷电路板插接。在这种情况下,插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输出端子处于 位于同一平面的直线上。这样做的优点是:第一方便了输出端子和印刷电路板的插接;第二,在电路板上设计插接区域时,方便电路板的设计,节约了印刷电路板的空间。 
为了使输出端子和绝缘本体以及输入端子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在绝缘本体的输出端子一侧设有连接件,用来固定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还有在输出端子的外围两侧设有卡接件,用来将输出端子牢固地卡接在绝缘本体上。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竖直设立的连接器,输出端子采用另一端沿所述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方式极大地节省了装配空间,尤其是输出端子采用钢性片状结构进一步方便了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 
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电源连接器中。由于传统的电源连接器都是横向安装,即横向长度大于竖直高度。同时存在了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因此将电源连接器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则极大地节省了电源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空间,并同时具备上述的技术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三芯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竖直高度H大于横向高度L的绝缘本体40,以及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40不同侧的三个输入端子41和三个输出端子42a、42b、42c。 
所述三个输入端子41以及输出端子42a、42b、42c一一对应。所述输入端子41分为地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入端子和零线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同样分为火线输出端子42a、地线输出端子42b和零线输出端子42c。所述三个输出端子分别沿绝缘本体40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由于这种竖直放置的连接器,至少有两个输入端子处于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和该两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的两个输出端子在绝缘本体上的各起点也会处于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为了使各个输出端子能够独立又互不影响地沿绝缘本体表面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各个输出端子的形状需要做出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输出端子采用了弯折形设计,如图5所示。起点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的火线输出端子42a和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形状分别是向左和向右的折线形,这样就可以实现了位于同一竖直方向或同一竖直平面方向上的输出端子能够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地向下延伸直到可以插接到印刷电路板上为止。而且采用片状刚性材质的输出端子可以极大地节省连接器的输出端空间,以及方便焊接, 简化了生产作业过程。 
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可以插接到印刷电路板上或者其他硬件电路或电器上,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输出端子采用了和绝缘本体40接触的部分为片状结构,由于端子末端将插入PCB上的过孔以使连接器焊接在PCB上,因而输出端子延伸至绝缘本体以下的末端稍窄于上端。 
地线输出端子42b可以采用类似于火线输出端子42a的左折线形或采用类似于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右折线形设置在火线输出端子42a与零线输出端子42c之间,其与火线输出端子42a和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形状不同之处在于其下端略微向右倾斜,使得地线输出端子42b的末端设置在火线输出端子42a与零线输出端子42c的末端中间位置,以使得三个输出端子的末端以相等的距离焊接在PCB上,相应降低了对PCB的过孔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的地线输出端子42b的一端插接印刷电路板,另一端设有带孔的凸起43。凸起43可以面向绝缘主体40的外侧设置。这是由于一般为了安全性,会将地线输出端子与产品外壳相连,以将外壳上的电荷传导到大地上,使得机器外壳上的电荷与大地相互抵减,避免使用者触电。因此,该孔43适用于连接一根可接到产品外壳上的引线,以消抵电力,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为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的弯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半环形、几何形等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一。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端子向左或向右的弯折线形或回线形、弧线形、半环形、几何形等可以是沿着绝缘本体表面延伸的,其目的是方便固定和装配所述的输出端子在所述的绝缘本体上,另一方面减少本实施例和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空间,方便印刷电路板的插接区域设计。 
由于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子具有不同的连接导电路径,为了使各个输出端子之间能够保持相互隔离,维持独立的电性导通,防止输出端子间的电磁干扰。本实施例在绝缘本体上各输出端子之间设有隔档44a和44b。例如火线输出端子42a和地线输出端子42b之间设置有隔档44a,地线输出端子42b和零线输出端子42c之间设置有隔档44b,以确保所述每个输出端子在相应的路径里延伸导电,并使其具有IEC标准的安全爬电距离。所述隔档44a和44b的延伸路径随着片状结构的输出端子42a、42b、42c在绝缘本体40的路径而定。 
为了更好地将各个输出端子42a、42b、42c和输入端子41固定在绝缘 本体40上,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输出端子的一侧设有固定输出端子和连接输入端子的连接件45a、45b、45c。所述连接件45a、45b、45c分别将对应的输出端子41与输入端子42a、42b、42c连接起来,使得相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子实现电路导通,以保持相应端子的电力输入和输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由于采用三芯插头,因此所述连接件45a、45b、45c以侧立的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方式装配于输入输出端子的接口部。 
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是通过所述各个输出端子42a、42b、42c的末端直接焊接在PCB上的,因此所述输出端子和绝缘本体的装配牢固度非常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各个输出端子的片状结构外围处还设有多个卡接件46。每个输出端子两侧可以分别设有1到3个卡接件46。在以本实施例为基础的同一构思的发明创造中,所述卡接件46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可以是一次成型的金属片,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各自对应的连接件也可以将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一次成型的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外壳上,并使相应输入输出端子导电连接。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隔档和卡接件也同样可以和绝缘本体一次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四周或部分侧边或底边沿输入端子方向设有完全或部分遮盖输入端子的延伸部47,所述延伸部47可以给予输入端子机械保护和屏蔽。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47上设有多个弹性紧固件48。所述弹性紧固件48的后端朝着绝缘本体的侧壁相反方向向外延伸,并具有弹性,方便该连接器在装配过程中卡接在机箱里。该弹性紧固件48、延伸部47以及绝缘本体一次成型。 
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在使用时将与另一个插座配合使用,另一个插座与所述输入端子41插接并导通。因此当延伸部47设置包括绝缘本体的四周时,延伸部47的外端会向外延伸成一个矩形,延伸部47外端的内侧则设置成一个矩形和一个梯形的结合状,所述地线输入端子靠近于梯形的上侧边,火线输入端子与零线输入端子位于靠近与梯形上侧边相对的矩形底边一侧,同样在绝缘本体内排列成侧立的三角形状,其内侧具有梯形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另一个插座在与该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造成反插现象,一方面防止反插损坏输入端子,另一方面更加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延伸部的梯形位置不限于如图所示的侧边,也可以设 置在另外一侧,但所述地线触头始终设置在靠近梯形一侧。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效果的对比图。图7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引线连接PCB的连接器,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其中的阴影部分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引线的连接器所节省的空间。节省的那部分PCB空间,可以使PCB上别的元件更好地装配在其上面,也可以在上面装配其他电子元件,充分利用PCB的空间;另外还可以相应调整PCB的大小,将节省的那部分空间减去。一方面节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PCB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以最优的方式节省了PCB的空间,并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繁琐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地线输入端子的长度与火线输入端子和零线输入端子的长度设计不同。一方面为了确保使用电子产品时的安全性,因此在电连接过程中,为了确保地线端子完全达到电路导通,因此本实施例中地线输入端子的长度设计地略长于火线输入端子和零线输入端子,以使地线输入端子完全充分地连接到相应插座的接触弹片。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触碰到通电的火线输入端子,从而导致使用者触电。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火线输入端子与零线输入端子的长度一致,并且略短于地线输入端子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输入端子的前端设计为锥形或凸出的扁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外部的插座插接并导电。 
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三芯插头的电源连接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实施例2的输出端子设置提供的一种替代方案,本实施例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置凹槽,将以上的输出端子内嵌在所述凹槽里,所述输出端子的下端从所述凹槽向下延伸。 
所述凹槽为三个,分别容纳所述三个不同的输出端子。由于这种竖直放置的连接器,至少有两个输入端子处于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和该两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的两个输出端子的起始点也会处于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为了使各个输出端子能够独立又互不影响地沿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各个输出端子的延伸形状需要做出新设计。相应的所述凹槽也需要设计相应的走向。以实施例2为例,实施例2的输出端子采用了弯折形设计,起点处 于同一竖直方向的火线输出端子42a和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形状分别是向左和向右的折线形,这样就可以实现了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输出端子能够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地向下延伸直到可以插接到印刷电路板上为止。分别内嵌所述火线输出端子42a和零线输出端子42b的火线输出凹槽和零线输出凹槽也采用向左和向右的折线走向。由于地线输出端子42b可以采用类似于火线输出端子42a的左折线形或采用类似于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右折线形设置在火线输出端子42a与零线输出端子42c之间,其与火线输出端子42a和零线输出端子42c的形状不同之处在于其下端略微向右倾斜,使得地线输出端子42b的末端设置在火线输出端子42a与零线输出端子42c的末端中间位置,以使得三个输出端子的末端以相等的距离焊接在PCB上,相应降低了对PCB的过孔设计要求。同样地线输出凹槽做出和地线输出端子一致的走向,方便内嵌地线输出端子。当然由于地线输出端子的一端设有可以面向绝缘主体40的外侧的带孔的凸起43,由于该凸起43是为了将地线输出端子与产品外壳相连,以将外壳上的电荷传导到大地上,使得机器外壳上的电荷与大地相互抵减,避免使用者触电。因此该凸起可以不需要内嵌在所述地线输出凹槽中,而直接裸露在连接器之外。 
当然由于输出端子的走向并不局限为向左或向右的弯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半环形、几何形等,输出端子还可以分别沿绝缘主体的两侧走线。总之凹槽可以完全随着输出端子的形状设计而设计。 
凹槽最好的好处在于可以方便输出端子走线,并且替代了原有的设置在绝缘本体上个输出端子之间的隔档,以确保所述每个输出端子在相应的路径里延伸导电。 
原来设置在实施例2中的多个卡接件46可以根据情况设置在凹槽边,以固定所述输出端子。 
本实施例的凹槽还可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即内嵌火线输出端子的凹槽和内嵌零线输出端子的凹槽可分别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并从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外,内嵌地线输出端子的凹槽的延伸路径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后侧外壁上,这样所述输出端子的内嵌在相应凹槽内,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输出端子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还保证了安全的爬电距离,避免了电磁干扰。另外,所述三个输出端子的末端分别延伸在绝缘本体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外并呈三角形的支架结构,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焊 接装配的便捷性。 
另外,为保证连接器的输入输出端子的基材金属不受腐蚀,或者为了优化接触界面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一般会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上进行接触镀层,若对于某些高性能要求的连接器,其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会进行一些贵金属的接触镀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输出端子的性能,可以进一步在内嵌输出端子的凹槽上装配相应的盖子,将盖子机械性地卡合在凹槽上,更加隐蔽的保护了输出端子不受机械损伤或腐蚀,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是: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设在绝缘本体的同一侧。由于凹槽的设计使得输出端子内嵌在凹槽中,因此即使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在同一侧,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互相影响也被大大降低,进一步节省了连接器的占用空间。 
以上实施例尤其适用三芯插头的电源连接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双芯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包括竖直高度H大于横向高度L的绝缘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不同侧的两个输入端子和两个输出端子。 
本实施例中两个输出端子处于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为了使所述两个输出端子能够独立又互不影响的沿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两个输出端子的形状需要做出设计。例如对于输出端子采用了弯折形设计,分别是向左和/或向右的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半环形、几何形等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这样就可以实现了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输出端子能够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的向下延伸直到可以插接到印刷电路板上为止。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同样可以采用片状刚性材质来节省连接器的输出端空间,以及方便焊接,简化生产作业过程。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和绝缘本体40接触的部分为片状结构,延伸至绝缘本体以下的末端部分稍窄于上端部分。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在绝缘本体上各输出端子之间设有隔挡,使各个输出端子之间能够保持相互隔离,维持独立的电性导通,防止输出端子间的电磁干扰。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输出端子的一侧设有固定输出端子和连接输入端子的连接件,为了更好的将各个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 固定在绝缘本体上。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在各个输出端子的片状结构外围处还设有多个卡接件。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以上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可以是一次成型的金属片,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各自对应的连接件也可以将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一次成型地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外壳上,并使相应输入输出端子导电连接。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隔档和卡接件也同样可以和绝缘本体一次成型。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四周或部分侧边或底边沿输入端子方向设有完全或部分遮盖输入端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可以给予输入端子机械保护和屏蔽。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上设有多个弹性紧固件。所述弹性紧固件的后端朝着绝缘本体的侧壁相反方向向外延伸,并具有弹性,方便该连接器在装配过程中卡接在机箱里。该弹性紧固件、延伸部以及绝缘本体一次成型。 
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的输入端子的前端可以设计为锥形或凸出的扁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外部的插座插接并导电。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本实施例为双芯插头连接器,两个输入端子和两个输出端子一一对应并设置在绝缘主体的两侧,绝缘本体的竖直高度H大于横向高度L。所述绝缘主体是竖直的矩形或8字形。 
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在使用时将与另一个插座配合使用,另一个插座与所述输入端子插接并导通。因此当延伸部设置包括绝缘本体的四周时,延伸部的外端会向外延伸成一个矩形或者8字形,延伸部外端的内侧同样可以设置成一个矩形或8字形。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用凹槽设计替代所述输出端子的裸露设计。同实施例三的创造思想一致,凹槽随着所述输出端子的走线设计而设计,将输出端子内嵌在所述凹槽中,所述输出端子的下端从所述凹槽向下延伸。 
所述凹槽为两个,分别内嵌所述两个不同的输出端子。所述凹槽可以分别设计为向左和/或向右的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半环形、几何形等等。所述凹槽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绝缘主体的左右两侧或与输入端子同一侧。设置在同一侧时,由于输出端子在凹槽内,因此进一步节省了连接器的占用空间。 
这样将输出端子的内嵌在相应凹槽内,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输出端子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还保证了安全的爬电距离,避免了电磁干扰。 
另外,为保证连接器的输入输出端子的基材金属不受腐蚀,或者为了优化接触界面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一般会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上进行接触镀层,若对于某些高性能要求的连接器,其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会进行一些贵金属的接触镀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输出端子的性能,可以进一步在内嵌输出端子的凹槽上装配相应的盖子,将盖子机械性地卡合在凹槽上,更加隐蔽的保护了输出端子不受机械损伤或腐蚀,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尤其适用双芯插头的电源连接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无论输出端子为2个、3个或多个,只需要在连接器底部设置有相应个数的输出插脚,用来与印刷电路板插接。用引线或引线和刚性材质的片状端子替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金属片状输出端子,所述引线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另一端连接相应的输出插脚。所述引线还可以内嵌在上述实施例3或实施例4设计的凹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竖直高度大于横向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一端连接输入端子,另一端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平面竖直方向向下和/或平面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为沿绝缘本体的平面延伸的几何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几何形为折线形、回线形、弧线形或半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为两个,竖直排列在与绝缘本体的横向边垂直的直线上;所述输出端子为两个并与输入端子一一对应,所述输出端子各自独立地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为三个,成等腰三角形排列,其中两个输入端子竖直排列在与绝缘本体的横向边垂直的直线上,另一个输入端子设置在所述竖直排列的两个输入端子的一侧;所述输出端子为三个,与所述三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所述输出端子各自独立地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各输出端子之间设有隔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电源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输出端子的一侧设有固定输出端子和连接输入端子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输出端子两侧设有卡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输出端子内嵌在凹槽里,并向下延伸至绝缘本体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四周或部分侧边或底边沿输入端子方向设有延伸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延 伸部上设有弹性紧固件。 
CN 201220027292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27292 CN202601886U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27292 CN202601886U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1886U true CN202601886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2729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1886U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18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325A (zh) * 2014-06-18 2014-09-03 国家电网公司 10kV环网柜高压试验遮蔽罩
CN106159581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连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325A (zh) * 2014-06-18 2014-09-03 国家电网公司 10kV环网柜高压试验遮蔽罩
CN106159581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连接装置
CN106159581B (zh) * 2015-04-23 2018-11-2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8652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82973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901086B (zh) 连接器
US7607926B2 (en) Connector with a switch terminal
KR101980975B1 (ko) 접지 요소를 형성하기 위해 접지 단자 및 접지 피스를 함께 구비하는 신호 커넥터
CN102437448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JP6386141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10622767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286092A (zh) 电连接器
EP2985839B1 (en) Plug
CN202601886U (zh) 一种连接器
US20150017836A1 (en) Active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9899156B2 (en) In-line reed relay and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CN203503826U (zh) 一种新型排针
CN203521810U (zh) 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CN103208707B (zh) 电连接器
JP3195101U (ja) コネクタ端子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03932518U (zh) 一种具有金属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211127573U (zh) 增强开关电源防磁能力的结构
US83033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upport for an optoelectronic module
JP3156557U (ja) 導電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US20100290742A1 (en) Elelctrical connector with notch for receiving mating componet
CN215008638U (zh) 一种连接器插针
CN219286817U (zh) 网络插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02513225U (zh) 一种电池电极接触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