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7988U -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 Google Patents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7988U
CN202597988U CN 201120557652 CN201120557652U CN202597988U CN 202597988 U CN202597988 U CN 202597988U CN 201120557652 CN201120557652 CN 201120557652 CN 201120557652 U CN201120557652 U CN 201120557652U CN 202597988 U CN202597988 U CN 20259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uid delivery
pipe component
hol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5576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下宪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79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问题的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总管单元(41a~41e)抵接安装在支承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框架(3)上,该总管单元由构成与中空纤维膜组件(2)连接的总管(4)的一部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液体流路的管道(42,43)以及与框架(3)抵接的抵接部(46),在抵接部(46)上设有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46)和框架(3)的螺栓的贯通孔(48),贯通孔(48)是沿管道(42,43)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Description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使用它们的流体输送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膜单元,已知通过从浸泡在处理槽的液体中的中空纤维膜的上侧抽吸而对处理槽的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的膜组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膜单元具有:多个膜组件、连接有该多个膜组件且收集从膜组件吸取的滤液的总管、以及支承多个膜组件且固定总管的框架(支承体)。在该膜单元中,沿框架的上侧框状构件的长边构成总管的管构件彼此分离而固定,在膜组件的金属口与总管之间连接有挠性软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71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上述的膜单元要求进一步小型化。作为小型化的方法之一,可以考虑代替现有的将管构件分离而配置的总管,使用由将管并列设置而一体化的管构件构成的总管。关于固定上述总管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通过U形固定构件将构成总管的管构件固定在框架上,但是,通过现有的固定方法,在框架上固定由将管并列设置而一体化的管构件构成的总管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用螺栓紧固框架与总管使之牢固地固定。
在此,为了防止变形并且确保强度,支承膜组件的框架优选由金属构件形成。而且,考虑到成型加工的容易性,构成总管的管构件优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这样,框架和总管由不同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框架与总管各自的材质不同,因此随着温度上升而长度变化的线性膨胀系数(热膨胀率/系数)不同。因此,在通过螺栓对框架和总管进行紧固的状态下浸泡在处理水中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因此产生热应力,从而存在该热应力使管构件产生裂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问题的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构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构成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流体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在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在该管构件上,插入将抵接部与支承体固定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是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由此,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浸泡在处理液中而产生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
优选在多个管上分别设有多个与流路连通且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管状连接部;连接部等间隔地设置在管的轴向上,并且等间隔地设置在相邻的管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等间隔地确定与连接部连接的流体输送机构的间距位置。而且,因为流体输送机构等间隔地连接,所以能够均匀地分配各流体输送机构的过滤压力,能够均匀地分配过滤膜的过滤性能。
优选在多个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肋部,这样,通过在管的外周面上设置用来加强的肋部,能够防止因管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形。
优选还具有与多个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通过在该连通部上连接吸水装置,并由吸水装置进行吸水,能够构成经由流体输送机构吸取处理槽内的处理水的结构。
优选在连通部的前端侧的开口部周围设有法兰部,在法兰部上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固定该法兰部的固定机构,该贯通孔是沿连通部的径向延伸的长孔。与法兰部相向配置而被固定的吸水装置的配对法兰部根据ISO标准以外的各国工业标准,其尺寸(外径、螺栓中心直径)各不相同。因此,当对接法兰部彼此时,会产生与插入螺栓的贯通孔的位置不吻合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采取在其间配置中间构件的对策。因此,通过将法兰部的贯通孔形成为长孔,可以应对各种规格的配对法兰的贯通孔。
优选在多个管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在与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将管彼此连通,各开口部从与管的连通部内表面对应的位置形成至管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多个管在开口部的管的中心轴高度位置通过连接构件被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收集与管构件连接的流体输送机构的滤液。而且,因为将开口部形成至管构件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并且在该高度位置由连接构件彼此连接管,所以在与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形成有肋结构。因此,能够确保其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输送管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且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一管构件和第二管构件连接而构成,第一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第二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与多个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在第一管构件及第二管构件的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该贯通孔是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在该流体输送管的第一管构件及第二管构件中,插入固定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由此,即使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且被浸泡在处理液中时产生了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输送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流体输送管、流体输送机构、以及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在该流体输送单元的上述流体输送管的第一及第二管构件中,插入固定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由此,即使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且被浸泡在处理液中时产生了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输送管只要是输送流体的配管即可。在此,所谓流体是指液体、气体、气液混合体的统称。而且,流体输送机构只要能够输送上述流体就没有限制,是输送流体的配管即可,但优选膜组件,进一步优选中空纤维膜组件。而且,流体输送单元只要由上述流体输送管和流体输送机构构成即可,不受限于输送的流体,但优选流体输送机构是由膜组件或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的膜单元。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由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总管单元构成的总管的膜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
图4是从下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从前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
图8是从上面看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膜单元(流体输送单元);2中空纤维膜组件(流体输送机构);3框架(支承体);4总管(流体输送管);41a~41e第一总管单元(第一管构件);41f第二总管单元(第二管构件);42,43,52,53管道(管);46,56抵接部;48,58贯通孔;47,49,59肋部;62吸水接头(连通部);64法兰部;K1,K2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适宜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由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总管单元构成的总管的膜单元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膜单元(流体输送单元)1具有通过浸泡在处理槽内的处理水中以去除处理水中的污泥等悬浊物质的功能,其具有:净化处理水的多个中空纤维膜组件2、支承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框架(支承体)3,以及与框架3抵接固定且设置在中空纤维膜组件(流体输送机构)2的上方用于吸取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过滤水的总管(流体输送管)4。虽然未图示,但在膜单元1中,设置在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下方用于支承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下支承架及向中空纤维膜组件2散气的散气管等安装在框架3上。
框架3由金属构件形成,包括:呈长方形的中空的上侧框状构件31、配置在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下侧并具有与该上侧框状构件31相同形状的中空的下侧框状构件32、以及连接上侧框状构件31和下侧框状构件32的四根中空的柱构件33。长方形框状的上侧框状构件31及下侧框状构件32构成为,各边具有截面矩形的结构,并且各边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上侧框状构件31及下侧框状构件32相对配置成从上方看时四边相互重合,柱构件33分别连接上侧框状构件31的四角和下侧框状构件32的四角。
上侧框状构件31的内部空间与下侧框状构件32的内部空间通过柱构件33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而且,在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一个短边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该上侧框状构件3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管道状的接头部34。在该接头部34上连接有未图示的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气体向上侧框状构件31的内部空间、柱构件33的内部空间以及下侧框状构件32的内部空间全面扩散。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即使处理水为海水也能够应对,在构成框架3的各构件中与液体接触的金属构件的表面或内外表面上,优选采用具有耐海水、耐碱性、耐酸性的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树脂涂层、涂料涂漆、或超级不锈钢。
在框架3的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上面抵接安装有总管4,该总管4具有与上侧框状构件31的长边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宽度总计大约与上侧框状构件31的短边长度相同。总管4包括五个第一总管单元(第一管构件)41a,41b,41c,41d,41e以及一个第二总管单元(第二管构件)41f,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作为树脂材料,可使用例如ABS、硬质氯乙烯、改性聚苯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参照图2~图9,说明构成总管4的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首先,说明第一总管单元41a~41e。图2是第一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图4是从下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从前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总管单元41a~41e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具体地说明第一总管单元41a。
如图2~图5所示,第一总管单元41a具有:两根管道42,43、连接该两根管道42,43的连结部45以及与框架3抵接的抵接部46。管道(管)42与管道43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管道42和管道43分别独立地形成从中空纤维膜组件2吸取的过滤水的流路F1,F2。管道42,43的一个端部(图2右侧)的开口部直径大于管道42,43的另一个端部(图2左侧)的开口部直径。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总管4中,例如在第一总管单元41b的管道42,43的一个端部插入第一总管单元41a的管道42,43的另一个端部,由此彼此连接第一总管单元41a和41b。
连结部45使管道42和管道43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连结部45为板状的构件,具有上侧连结部45a和下侧连结部45b。上侧连结部45a及下侧连结部45b在管道42,43的轴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连接管道42和管道43,在管道42,43的一端侧(开口部直径大的一侧),上侧连结部45a和下侧连结部45b沿管道42,4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而在管道42,43的另一端侧(开口部直径小的一侧),上侧连结部45a和下侧连结部45b连续形成且沿管道42,43的整个外周面形成。在一对上侧连结部45a之间,从管道42的外周面横跨至管道43的外周面,设有多个(在此为四个)用于加强的肋部47。
抵接部46分别向管道42,43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外侧突出,抵接部46的端面与下侧连结部45b的端面为一个面,抵接部46中与上侧框状构件31抵接的面(下表面)为平坦面。抵接部46放置并固定在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一对相向的长边的上面。在各抵接部46上形成有多个(在此为两个)贯通孔48,贯通孔48是插入用来固定第一总管单元41a和框架3的螺栓(固定机构)的孔。如图4所示,贯通孔48贯穿于抵接部46的厚度方向,沿管道42,43的轴向隔着规定间隔设置。该贯通孔48是在管道42,43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贯通孔48的长度例如为10~20mm左右,贯通孔48的宽度例如为8~12mm左右。抵接部46和下侧连结部45b构成管道42,43的基座。
在管道42,43的外周面与抵接部46的上面之间设有用来加强的肋部49。在管道42,43的外周面与抵接部46的上面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在此为三个)肋部49,肋部49的端面与抵接面46的端面为一个面。
在管道42,43上设有连接部50,连接部50为中空的管,相比抵接部46向下方突出,连接部50与管道42,43的流路F1,F2连通。如图4所示,在各管道42,43上设有多个(在此为两个)连接部50,连接部50沿管道42,43的轴向隔着规定间隔d1进行配置。而且,连接部50在并列设置的管道42与管道43上,沿管道42,43的并列设置方向隔着规定间隔d2进行配置。这些间隔d1,d2为等间隔(d1=d2),结合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设置间隔而设定。在连接部50上连接有图1所示的伸缩接头51,由此连接有中空纤维膜组件2。
在此,考虑到多个中空纤维膜在处理水内的摆动,将组装在框架3上的中空纤维膜组件2彼此的设置间隔优选设定为该中空纤维膜组件2外径的1.2倍以上且2倍以下左右。例如,中空纤维膜组件2彼此的间距优选为150mm以上且300mm以下左右。如果中空纤维膜组件2彼此过于接近,则相邻的中空纤维膜2a彼此碰撞,中空纤维膜2a可能产生摩擦。此外,中空纤维膜2a的摆动幅度受到抑制,有可能损失抑制污泥附着效果,所以,中空纤维膜组件2彼此的设置间隔优选设定为该中空纤维膜组件2外径的1.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设定为1.5倍以上程度。连接有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连接部50结合上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设置间隔而设定。
接着,说明第二总管单元41f。图6是第二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图8是从上面看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线剖面图。
如图6~图9所示,第二总管单元41f具有:两根管道52,53、连接该两根管道52,53的连结部55以及与框架3抵接的抵接部56。管道52与管道53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管道52和管道53形成从中空纤维膜组件2吸取的过滤水的流路F1,F2。管道52,53的一个端部(图6右侧)的开口部直径大于管道52,53的另一个端部(图6左侧)的开口部直径。
连结部55将管道52和管道53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连结部55为板状的构件,具有上侧连结部55a和下侧连结部55b。上侧连结部55a和下侧连结部55b在管道52,53的轴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连接管道52和管道53,在管道52,53的一端侧(开口部直径大的一侧)上,上侧连结部55a和下侧连结部55b沿管道52,5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另外,在管道52,53的另一端侧(开口部直径小的一侧),上侧连结部55a和下侧连结部55b连续形成且沿管道52,53的整个外周面形成。
抵接部56分别向管道52,53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外侧突出,抵接部56的端面与下侧连结部55b的端面为一个面。抵接部56中与上侧框状构件31抵接的面(下表面)为平坦面。抵接部56放置并固定在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一对相向的长边的上面。在各抵接部56上形成有多个(在此为两个)贯通孔58,贯通孔58是插入用来固定第二总管单元41f和框架3的螺栓的孔。如图6和图7所示,贯通孔58贯穿于抵接部56的厚度方向,沿管道52,53的轴向隔着规定间隔进行设置,该贯通孔58为在管道52,53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贯通孔58的长度例如为10~20mm左右,贯通孔58的宽度例如为8~12mm左右。抵接部56与下侧连结部55b构成管道52,53的基座。
在管道52,53的外周面与抵接部56的上面之间设有用来加强的肋部59。在管道52,53的外周面与抵接部56的上面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在此为三个)肋部59,肋部59的端面与抵接面56的端面为一个面。
在管道52,53上设有连接部60,连接部60为中空的管,相比抵接部56向下方突出,连接部60与管道52,53的流路F1,F2连通。在各管道52,53上设有多个(在此为两个)连接部60,连接部60沿管道52,53的轴向隔着规定间隔进行配置。而且,连接部60在并列设置的管道52与管道53上,沿管道52,53的并列设置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进行配置。这些间隔为等间隔,结合上述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设置间隔而设定。在连接部60上连接有图1所示的伸缩接头51,由此连接有中空纤维膜组件2。
在管道52和管道53上连接有吸水接头(连通部)62,吸水接头62与管道52和管道53这两者连通,被设置成从管道52,53向上方延伸。吸水接头62具有主体部63和设置在主体部63的上端部(前端部)周围的法兰部64。主体部63为圆筒状,法兰部64从主体部63的上端部向主体部63的径向(放射方向)突出,为圆环状。
如图9所示,在吸水接头62中,主体部63插入并接合固定在从管道52,53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的圆筒状的突出部65上,吸水接头62与突出部65一起构成。在各自的管道52,53上,在连接吸水接头62的部分(突出部65的内表面65a侧)形成有开口部K1,K2,开口部K1,K2在并列设置的各自的管道52,53上形成为将流路F1(管道52)与流路F2(管道53)连通。开口部K1,K2形成为在管道52,53的横向剖面图中使管道52,53圆周的四分之一开口。
具体而言,开口部K1从管道52的上部(与突出部65的内表面65a对应的位置)形成至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另外,开口部K2从管道53的上部形成至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在管道52与管道53之间,设有与管道52和管道53的开口部K1,K2连接的连结构件J,该连结构件J形成于与管道52,53的中心轴具有相同高度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形成肋部结构。
在主体部63的外周面与法兰部64的下面之间,在主体部63的圆周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设有多个肋部66。在法兰部64上设有通过螺栓紧固未图示的吸水装置的配对法兰的贯通孔67,贯通孔67贯穿于法兰部64的厚度方向,沿法兰部64的圆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在此为八个)贯通孔67。贯通孔67是沿主体部63的径向延伸的长孔,贯通孔67的长孔长度例如为15~30mm左右,贯通孔67的长孔宽度例如为18~20m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67的数量根据法兰部64的直径及所施加的压力而设定。
在主体部63的与贯通孔67对应的位置,沿主体部63的轴向(长度方向)设有凹部68,凹部68截面为半圆状。当吸水接头62与吸水装置连接时,该凹部68是插入螺栓与螺母之间的垫圈的一部分所处的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垫圈干扰主体部63外周面的问题。在吸水接头62上连接未图示的吸水装置,通过由该吸水装置进行吸水,总管4能够经由伸缩接头51及中空纤维膜组件2吸取处理槽内的处理水。
总管4构成为将五个第一总管单元41a~41e连接,并且将一个第二总管单元41f与第一总管4的一端部连接的结构,在相当于总管4的一端部的第二总管单元41f的管道52,53的一端部,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盖子69。在相当于总管4的另一端部的第一总管单元41e的管道42,43的另一端部,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盖子70。
在框架3上安装总管4时,在框架的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上面放置总管4,在将第一总管单元41a~41e及第二总管单元41f的抵接部46,56与上侧框状构件3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第一总管单元41a~41e及第二总管单元41f的抵接部46,56的贯通孔48,58和上侧框状构件31的贯通孔(未图示)并紧固。
在此,从抑制变形及确保强度的观点出发,通常情况下由金属构件形成框架3,并且,从方便加工等观点出发,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构成总管4的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这样,因为框架3和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由不同材料构成,所以热膨胀率(线性膨胀系数或线性膨胀系数)不同,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的热膨胀率大于框架3。因此,当总管4被螺栓紧固在框架3上的膜单元1浸泡在处理水中时,与框架3相比,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先进行线性膨胀,热应力施加在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此时,因为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固定在框架3上,所以存在热应力引起裂纹等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中,将插入螺栓的贯通孔48,58设置为沿管道42,43,52,53的轴向延伸的长孔,由此,即使因热膨胀(线性膨胀)而在第一及第二总管41f产生热应力,通过在管道42,43,52,53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也能够使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在轴向上滑动,因而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
而且,连接部50,60等间隔地设置,由此,能够等间隔地确定经由伸缩接头51连接在连接部50,60上的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间距位置。并且,因为中空纤维膜组件2等间隔地连接,所以能够均匀地分配各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过滤压力,能够均匀地分配中空纤维膜2a的过滤性能。
此外,在第二总管单元41f上形成于吸水接头62的法兰部64的贯通孔67是在吸水接头62的主体部63的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与法兰部64相向配置而固定的吸水装置的配对法兰部根据ISO标准以外的各国工业标准,其尺寸(外径)各有不同。因此,当法兰部彼此对接时,会产生螺栓所插入的贯通孔的位置不吻合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采取在其间配置中间构件等的对策。因此,通过将法兰部64的贯通孔67设计为长孔,可以应对各种规格的配对法兰的贯通孔。
另外,因为在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的管道42,43,52,53的外周面设有肋部47,49,59,所以能够防止因管道42,43,52,53的内部压力的变化所导致的变形。
此外,在管道52,53上,在连接吸水接头62的部分设有开口部K1,K2,该开口部K1,K2从管道52的上部形成至中心轴的高度位置。然后,管道52,53在形成有开口部K1,K2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通过连接构件J被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与吸水接头62连通的部分形成肋部结构。因此,例如即使在反洗时被加压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承受所施加的压力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管构件应用于构成总管4的第一及第二总管单元41a~41f,但管构件也适用于其他的结构。
而且,第二总管单元41f的配置数量不限于一个,例如第二总管单元41f也可以配置在总管4的两端部侧。并且,第二总管单元41f的配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配置在总管4的中央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总管单元41f中,吸水接头62具有从管道52,53向上方(与管道52,5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结构,但是,吸水接头62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吸水接头62也可以沿管道52,53的轴向突出地设置,关键在于构成与管道52,53这两者连通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中空纤维膜组件2作为流体输送机构,使用流体输送管作为总管4,将流体输送单元作为膜单元1构成,但是流体输送单元不只限于膜单元1。

Claims (17)

1.一种管构件,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构成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流体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该管构件的特征在于,
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所述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
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和所述支承体的固定机构;
所述贯通孔是沿所述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管上分别设有多个与所述流路连通且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管状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管的轴向上,并且等间隔地设置在相邻的管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肋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肋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多个所述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部的前端侧的开口部周围设有法兰部;
在所述法兰部上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固定该法兰部的固定机构;
所述贯通孔是沿所述连通部的径向延伸的长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管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在与所述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将所述管彼此连通;
各所述开口部从与所述管的所述连通部内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至所述管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
多个所述管在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管的中心轴高度位置通过连接构件被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管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在与所述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将所述管彼此连通;
各所述开口部从与所述管的所述连通部内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至所述管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
多个所述管在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管的中心轴高度位置通过连接构件被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4.一种流体输送管,其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且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连接,该流体输送管的特征在于,
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一管构件和第二管构件连接而构成;
所述第一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所述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第二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与所述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与多个所述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
在所述第一管构件及所述第二管构件的所述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和所述支承体的固定机构;
所述贯通孔是沿所述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16.一种流体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流体输送管、
流体输送机构、以及 
支承所述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为膜组件。 
CN 201120557652 2011-01-13 2011-12-28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79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4933A JP5730589B2 (ja) 2011-01-13 2011-01-13 管部材、流体移送管及び流体移送ユニット
JP2011-004933 2011-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7988U true CN202597988U (zh) 2012-12-12

Family

ID=4678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5576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7988U (zh) 2011-01-13 2011-12-28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30589B2 (zh)
CN (1) CN2025979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747A (zh) * 2015-06-02 2015-10-28 刘磊 一种并列式支撑管连接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5169B2 (ja) * 2013-10-30 2017-06-28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ろ過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6920B2 (ja) * 1992-10-09 1999-03-31 東レ株式会社 濾過器
JPH07280144A (ja) * 1994-04-06 1995-10-27 Hitachi Metals Ltd ヘッダー取付け具
JPH07332547A (ja) * 1994-06-02 1995-12-22 Hitachi Metals Ltd ヘッダーの固定装置
CN101332412B (zh) * 2007-06-25 2012-07-25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中空纤维膜组件与介质集合集管和介质注入集管中的至少一种集管的连接构造
JP5284207B2 (ja) * 2009-07-10 2013-09-11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浸漬膜ユニッ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747A (zh) * 2015-06-02 2015-10-28 刘磊 一种并列式支撑管连接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0589B2 (ja) 2015-06-10
JP2012145182A (ja) 201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2343795C1 (en)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CN101583819A (zh) 用于输送管和管形构件的封套连接系统
CN202597988U (zh) 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
ES2205479T3 (es) Sistemas modulares de filtrado.
CN103411047B (zh) 一种耐磨耐压复合管道
CN104190261B (zh) 一种高填装密度中空纤维膜组件以及膜单元
CN103221301A (zh) 用于离岸结构的吸水立管组件、生产液化烃流的方法和生产气态烃流的方法
CN104203363A (zh) 静态过滤筛
CN209620217U (zh) 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类排水管
KR101889587B1 (ko) 투과액 수집 피팅부
FI115852B (fi) Jakotukki
CN106466556A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13204381U (zh) 一种FRp多孔双壁透水管
CN107362688A (zh) 平型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平型中空纤维膜组件制造用抓持具、平型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7405577A (zh) 用于膜壳体的模块式分配头
CN103223297A (zh)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集成装置及模块
CN209622256U (zh) 输油泵出口管线连接管装置
CN203235426U (zh)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组件
CN206553212U (zh) 滤水装置的集成水路板结构
JP7035398B2 (ja) 集水構造
CN101900237B (zh) 流体系统
CN201579598U (zh) 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管
CN212997892U (zh) 一种防逆流连接管
CN215173128U (zh) 超滤器用管路总成
CN203458982U (zh)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集成装置模块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Kasei Chemical K. 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