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7827U -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7827U
CN202597827U CN201220222015.9U CN201220222015U CN202597827U CN 202597827 U CN202597827 U CN 202597827U CN 201220222015 U CN201220222015 U CN 201220222015U CN 202597827 U CN202597827 U CN 202597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valve seat
valve
hous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220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VIVI ELECTRONIC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VIVI ELECTRONIC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VIVI ELECTRONIC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VIVI ELECTRONIC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220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97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7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78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下端盖,壳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阀座,阀座内穿设有阀杆组件,阀杆组件的上、下端分别伸出阀座的上、下端,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将壳体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阀杆组件的上部与阀座的上部开口滑动且密封配合,在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伸出阀座下端的阀杆组件上设置有与压力调节装置及阀座配合控制壳体内的液体压力及流量的阀芯,进液口与阀座的内腔连通,出液口与壳体的下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节能节水,减压稳压稳流效果好,适用于无水箱马桶等领域。

Description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降低出口端压力、稳定压力、稳定流量、调节精度高、能适应高低压工作环境、出口端压力波动小及流量变化小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背景技术:
普通阀门的作用是在于开启与关闭流体管道,其对流量的控制通常是通过调节阀芯的开度来加以控制。但实际使用中,阀门进口端的压力是不稳定的,因而其流量也不稳定,而且,在多数场合,阀门进口端的流体压力或者说流体供应管道中的流体压力通常较高不便直接使用,而普通阀门出口端的输出压力通常与流量直接相关,具体说,流量大则减压作用小,输出压力大,反之则小。因此,普通阀门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场合的要求。
减压阀是一种专门用于自动降低管路工作压力的装置,它可将阀前管路中的较高的液体压力(进口压力)根据需要降低至某一阀后管路中所需的液体压力(出口压力),并依靠传输的介质(主要是水)本身的能量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自动保持稳定。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并依靠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相平衡,使阀后压力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恒定。现有的减压阀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调节精度较低,适应场合较窄(一般只是在高压或低压环境下工作)。且存在高压正常工作,低压无法开启,低压正常工作,高压减压效果差,出口压力波动大、阀芯颤动大、工作过程中噪声大、流量不稳定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出口端压力、稳定压力、稳定流量、调节精度高、能适应高低压工作环境、出口端压力波动小及流量变化小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下端盖,壳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阀座,壳体的内壁与阀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座内穿设有阀杆组件,阀杆组件的上、下端分别伸出阀座的上、下端,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将壳体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阀杆组件的上部与阀座的上部开口滑动且密封配合,在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伸出阀座下端的阀杆组件上设置有与压力调节装置及阀座配合控制壳体内的液体压力及流量的阀芯,进液口与阀座的内腔连通,出液口与壳体的下腔体连通。
上述的阀座内穿设有阀杆组件是:阀座的中部穿设有阀杆,阀座的内壁与阀杆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杆的上部伸出阀座的上端并固定安装有与壳体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下部的缩颈部伸入阀座上部的开口内并与阀座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接在阀杆的上部的索母,活塞将壳体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阀杆的下端伸出阀座的下端并设置有启闭阀座的阀芯。
上述的阀芯是:在阀杆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下侧的阀杆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靠螺接在阀杆上的螺母压紧,阀杆的上下移动带动密封圈的上表面与阀座配合关闭或打开进液口与出液口的通路。
上述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是:上端盖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设置有下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帽,调压弹簧的上部顶紧在弹簧座上、下部顶紧在活塞上方。
上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及套设在一级弹簧外的二级弹簧,所述的一级弹簧的上端设置在调压螺帽的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螺母上,所述的二级弹簧的上端悬空设置、下端设置在活塞的上表面。
上述的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是:上端盖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上设置有调压螺帽,在上端盖的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螺接有压帽,压帽上居中设置有螺纹孔二,调压螺帽上居中设置有与螺纹孔二同轴线的通孔一,在螺纹孔二内螺接有底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杆,调压螺杆上居中轴向设置有通孔二,阀杆的上部穿设在调压螺杆的通孔二内,调压弹簧的上部顶紧在弹簧座上、下部顶紧在活塞上方。
上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及套设在一级弹簧外的二级弹簧,一级弹簧套设在阀杆外,上端顶紧在调节螺杆上的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螺母上,二级弹簧套设在一级弹簧外,二级弹簧的上端顶紧在调节螺母的底平面上、下端顶紧在活塞的上表面。
上述的阀座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成型有支撑筋。
上述的下端盖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中的调压螺帽的位置和流体出口开度一经固定,则在出口端压力及流量自动保持稳定,而并不因流体进口端的压力的变化而有大的变化,基本趋于稳定,稳压、稳流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阀杆组件的下部设置有阀芯,阀芯与阀座相互作用,可有效防止取下调压弹簧进行更换操作时,流体溢出;
3、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二级弹簧,一级弹簧有效地保证了流体低压状态下阀杆组件的阀芯与阀座之间开启一定的开度;
4、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出口端压力、稳定压力和稳定流量的功能,且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品质高;
5、本实用新型便于组装、调节,体积小,成型方便,特别适用于无水箱节能座便器中,解决了外界水压波动冲洗的难题,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沿壳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3: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2和出液口3,壳体1的上、下端分别螺接有上端盖4、下端盖5,壳体1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阀座6,壳体1的内壁与阀座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座6内穿设有阀杆组件7,阀杆组件7的上、下端分别伸出阀座6的上、下端,伸出阀座6上端的阀杆组件7将壳体1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腔体8、下腔体9,阀杆组件7的上部与阀座6的上部开口滑动且密封配合,在伸出阀座6上端的阀杆组件7与上端盖4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10,伸出阀座6下端的阀杆组件7上设置有与压力调节装置10及阀座6配合控制壳体1内的液体压力及流量的阀芯,进液口2与阀座6的内腔连通,出液口3与壳体1的下腔体9连通。
上述的阀座6内穿设有阀杆组件7是:阀座6的中部穿设有阀杆71,阀座6的内壁与阀杆7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杆71的上部伸出阀座6的上端并固定安装有与壳体1密封配合的活塞72,活塞72下部的缩颈部伸入阀座6上部的开口内并与阀座6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活塞72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接在阀杆71的上部的索母73,活塞72将壳体1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8、9,阀杆71的下端伸出阀座6的下端并设置有启闭阀座6的阀芯。其中:活塞72与壳体1密封配合是在壳体1内壁与活塞72之间设置有活塞密封胶74;活塞72的下部与阀座6上部的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是在阀座6的内壁与活塞7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5及阀杆71与活塞7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6。
上述的阀芯是:在阀杆71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凸台11,环形凸台11的外径小于阀座6的内径,在环形凸台11下侧的阀杆71上套装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靠螺接在阀杆71上的螺母12压紧,阀杆71的上下移动带动密封圈13的上表面与阀座6配合关闭或打开进液口与出液口的通路,所述的螺母12的外径小于活塞72的外径。
上述在伸出阀座6上端的阀杆组件7与上端盖4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10是:上端盖4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设置有下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帽101,调压弹簧的上端顶紧在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活塞72上方。
上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102及套设在一级弹簧102外的二级弹簧103,所述的一级弹簧102的上端设置在调压螺帽101的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索母73上,所述的二级弹簧103的上端悬空设置、下端设置在活塞72的上表面。
当通过调压螺帽101将压力调节固定时,流体经进液管路及出液管路作用于阀杆组件7,使弹簧力与流体作用于阀杆组件7上的力相平衡,从而实现自动减压稳压与稳流的功能。
当出液口有流体流出时,流体出口端的压力下降,活塞7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推动阀杆组件7下移,直至壳体1内部流体作用于阀杆组件7的力与弹簧压力相平衡,此时,阀芯的密封圈13与壳体1内腔的阀座6端面开启一定的开度,并产生一定的液阻,出口端压力保持恒定,流量稳定。其原因在于:当流体进液端压力变大时,因流体作用于活塞72的面积远大于流体通过阀座6作用于阀芯的面积,流体对活塞72的压力大于流体对阀芯的压力,所以总的作用力是推动活塞72克服弹簧力向上移动,阀杆组件7整体上移,带动阀芯上移,使阀芯与阀座6端面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保持了流量的稳定,且因阀芯与阀座6端面间隙变小增大了液阻,流体出口端的压力也基本保持不变,反之,进口端压力变小,则阀芯与阀座6端面的间隙变大,同样流量保持稳定,出口压力基本不变。以用于无水箱节能座便器为例: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在座便器上,进液口2连接外界水源,出液口3连接座便器上的出水管路。在进口压力自0.07MPa变化至0.8MPa的过程中,12秒内出水量均为2.6L—3.5L,流体出口端压力为:进口压力<0.1MPa,出口端压力与进口端压力相等,0.1MPa≤进口压力≤0.8MPa,出口端压力为0.1MPa—0.11MPa,由此可见,流量基本稳定,出口端压力变化也很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与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相呼应。
当出液口无流体流出时,在壳体1内部,进液管路与出液管路之间的压力瞬时达到相等,此时流体作用于活塞2的压力大于弹簧力,阀杆组件7在活塞72的带动下,瞬间上移,带动阀芯上移,使得阀芯的密封圈13与阀座6的端面封闭,出口端压力保持为设定值。
上述的阀座6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成型有支撑筋15,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上述的下端盖5与壳体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
实施例2:参见图4—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上述在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7与上端盖4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是:上端盖4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上设置有调压螺母24,在上端盖4的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螺接有压帽17,压帽17上居中设置有螺纹孔二,调压螺母24上居中设置有与螺纹孔二同轴线的通孔一18,在螺纹孔二内螺接有底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杆19,调压螺杆19上居中轴向设置有通孔二20,阀杆71的上部穿设在调压螺杆19的通孔二20内,调压弹簧的上端顶紧在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活塞动片72上方。
上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21及套设在一级弹簧21外的二级弹簧22,一级弹簧21套设在阀杆71外,一端顶紧在调节螺杆19上的弹簧座上、另一端顶紧在索母73上,二级弹簧22套设在一级弹簧21外,且二级弹簧22的一端顶紧在调压螺母24的底平面上、另一端顶紧在活塞72的上表面。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下端盖,壳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阀座,壳体的内壁与阀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座内穿设有阀杆组件,阀杆组件的上、下端分别伸出阀座的上、下端,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将壳体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阀杆组件的上部与阀座的上部开口滑动且密封配合,在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伸出阀座下端的阀杆组件上设置有与压力调节装置及阀座配合控制壳体内的液体压力及流量的阀芯,进液口与阀座的内腔连通,出液口与壳体的下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内穿设有阀杆组件是:阀座的中部穿设有阀杆,阀座的内壁与阀杆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阀杆的上部伸出阀座的上端并固定安装有与壳体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下部的缩颈部伸入阀座上部的开口内并与阀座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接在阀杆的上部的索母,活塞将壳体内腔分割形成两个不连通的上、下腔体,阀杆的下端伸出阀座的下端并设置有启闭阀座的阀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是:在阀杆的下部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下侧的阀杆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靠螺接在阀杆上的螺母压紧,阀杆的上下移动带动密封圈的上表面与阀座配合关闭或打开进液口与出液口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是:上端盖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设置有下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帽,调压弹簧的上端顶紧在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活塞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及套设在一级弹簧外的二级弹簧,所述的一级弹簧的上端设置在调压螺帽的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索母上,所述的二级弹簧的上端悬空设置、下端设置在活塞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阀座上端的阀杆组件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是:上端盖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上设置有调压螺母,在上端盖的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螺接有压帽,压帽上居中设置有螺纹孔二,调压螺母上居中设置有与螺纹孔二同轴线的通孔一,在螺纹孔二内螺接有底部带弹簧座的调压螺杆,调压螺杆上居中轴向设置有通孔二,阀杆的上部穿设在调压螺杆的通孔二内,调压弹簧的上端顶紧在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活塞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弹簧包括一级弹簧及套设在一级弹簧外的二级弹簧,一级弹簧套设在阀杆外,上端顶紧在调节螺杆上的弹簧座上、下端顶紧在索母上,二级弹簧套设在一级弹簧外,二级弹簧的上端顶紧在调节螺母的底平面上、下端顶紧在活塞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成型有支撑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盖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CN201220222015.9U 2012-05-17 2012-05-17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97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22015.9U CN202597827U (zh) 2012-05-17 2012-05-17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22015.9U CN202597827U (zh) 2012-05-17 2012-05-17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7827U true CN202597827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2201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97827U (zh) 2012-05-17 2012-05-17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978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8994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浙江维卫电子洁具有限公司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N107013733A (zh) * 2017-05-04 2017-08-04 温州市大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根据流量大小自动开启的阀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8994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浙江维卫电子洁具有限公司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N102678994B (zh) * 2012-05-17 2014-03-05 浙江维卫电子洁具有限公司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N107013733A (zh) * 2017-05-04 2017-08-04 温州市大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根据流量大小自动开启的阀门
CN107013733B (zh) * 2017-05-04 2018-10-02 温州市大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根据流量大小自动开启的阀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994B (zh)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N201851716U (zh) 减压阀
CN201851726U (zh) 先导式溢流阀
CN201475456U (zh) 液体恒流调节阀
CN102374325A (zh) 智能型截止稳压止回阀
CN110671520B (zh) 一种具有安全功能的单向减压阀
CN202597827U (zh) 新型自动减压稳压稳流器
CN205859278U (zh) 一种直动式溢流阀
CN101893119A (zh) 一种稳压恒流止回阀
CN102853155B (zh) 可调式高减压比减压阀
CN205136174U (zh) 一种节能型恒压油源系统
CN107940077B (zh) 一种负压阀及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3614847U (zh) 一种先导式减压阀
CN203614845U (zh) 一种先导式减压阀
CN216692329U (zh) 一种自力式稳流调节阀
CN104632742A (zh) 一种直动式减压阀
CN201731133U (zh) 双层自动稳压稳流阀
CN202228338U (zh) 一种多孔容积泵溢流阀
CN203571204U (zh) 一种减压阀
CN107806524B (zh) 一种轴流式水控减压阀
CN203585471U (zh) 直流活塞式先导可调减压阀
CN202834264U (zh) 可调式高减压比减压阀
CN105156379A (zh) 一种节能型恒压油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0365A (zh) 一种减压稳压阀
CN201575207U (zh) 恒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