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7575U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97575U CN202597575U CN 201220168356 CN201220168356U CN202597575U CN 202597575 U CN202597575 U CN 202597575U CN 201220168356 CN201220168356 CN 201220168356 CN 201220168356 U CN201220168356 U CN 201220168356U CN 202597575 U CN202597575 U CN 202597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magnetic
- piston rod
- vibration damper
- flow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包括磁路结构、活塞杆、导向座和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结构中活塞分为上活塞和下活塞,上活塞和下活塞内部均开有两段圆弧形缝隙,将其作为阻尼通道,每个缝隙开口夹角为150°,缝隙接口处选用不导磁材料,通过焊接将两段缝隙联接,励磁线圈固嵌于上活塞和下活塞之间的线圈架上,形成单级激励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结构,励磁线圈通过活塞杆、活塞、阻尼通道、工作缸形成闭合磁回路,于阻尼通道处产生磁场。另外,通过对导向座、活塞杆密封结构和出线孔密封结构的改进,简化了减振器结构,增强了密封效果,提高了减振器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工程领域的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用减振器大多采用弹簧或液压系统达到减振目的,减振器阻尼不可调,无法适应车辆行驶工况的变化,而节流面积可调式液力减振器虽可实现阻尼可调,但其结构复杂,能量消耗大,并且电动执行器响应速度较慢,自适应调节存在明显滞后,减振效果不明显。
剪切阀式工作模式的磁流变减振器是将工作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作为阻尼通道,在减振器往复运动过程中,易引起活塞杆和缸筒不在同一轴线上的现象,活塞杆相对缸体倾斜,活塞杆密封圈受单边压力变形大,容易磨损而导致漏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主要由磁路结构、活塞杆(1)、组合式导向座(6)和工作缸(12)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结构中活塞分为上活塞(2)和下活塞(3),上活塞(2)和下活塞(3)内均开有两段圆弧形缝隙,即为阻尼通道(5),励磁线圈(4)固嵌于上活塞(2)和下活塞(3)之间的线圈架(11)上,形成单级激励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结构。
所述上活塞(2)和下活塞(3)内的两段圆弧形缝隙的接口(13)选用不导磁材料304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焊接将两段缝隙联接,励磁线圈便可通过活塞杆(1)、上活塞(2)和下活塞(3)、阻尼通道(5)、工作缸(12)形成闭合磁回路,于阻尼通道(5)处产生磁场,且磁场方向垂直于磁流变液流动方向,可充分发挥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
所述组合式导向座(6)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联接端的内侧边缘均开设1/2个密封沟槽,由螺钉(7)将两部分紧密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沟槽,用于安置活塞杆o型密封圈(8)。
所述活塞杆(1)采用单出杆结构,活塞杆出线孔(10)内注满环氧树脂胶密封。
所述磁路结构中的励磁线圈(4)中的导线(9)由出线孔(10)引出,激励电流的大小由闭环控制系统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模式为单级激励流动模式,采用开在活塞内部的圆弧形缝隙作为阻尼通道,保证了活塞的导向作用。同时,巧妙利用材料的导磁特性及磁场分布规律,在两段圆弧形缝隙的联接处采用不导磁材料,确保磁力线垂直切割穿过阻尼通道的液体,使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充分流变。另外,导向座的特殊设计,使活塞杆o型密封圈安装更方便,可避免o型密封圈磨损。出线孔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密封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中:1-活塞杆;2-上活塞;3-下活塞;4-励磁线圈;5-阻尼通道;6-组合式导向座;7-螺钉;8-活塞杆o型密封圈;9-导线;10-出线孔;11-线圈架;12-工作缸;13-缝隙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活塞杆1采用单出杆结构,磁路结构中活塞采用分体式,分别为上活塞2和下活塞3,活塞内开有两段开口夹角为150°的圆弧形缝隙,即为阻尼通道5,上活塞2和下活塞3之间的励磁线圈4由聚酯漆包铜线绕制而成,固嵌于线圈架11,形成单级激励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结构。线圈导线9从线圈架11中的进线口穿入,由活塞杆内出线孔10引出,出线孔10内注满具有较强耐受性和抗老化性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胶将导线9固结于出线孔10内,具有密封、抗磨和防尘的功效。活塞杆1的导向结构采用组合式导向座6,一方面确保活塞杆1和工作缸12相对运动中的同轴度,另一方面,导向座6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联接端的内侧边缘均开设1/2个密封沟槽,由螺钉7将两部分紧密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沟槽,用于安置活塞杆o型密封圈8。导向座6的这种结构可便于密封沟槽的加工及活塞杆o型密封圈8的安装。
参见图2,上活塞2和下活塞3内的两段圆弧形缝隙的接口13需选用不导磁材料,方可保证磁场经过阻尼通道5,本实用新型选304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焊接将两段缝隙联接。上活塞2和下活塞3的材料选用具有高磁导率的纯铁。活塞杆1和工作缸12的材料均选用45号钢,既具有较高磁导率又能保证结构强度。当励磁线圈4通以单向电流,励磁线圈4便通过活塞杆1、上活塞2和下活塞3、阻尼通道5、工作缸12产生闭合磁回路,于阻尼通道5处产生磁场,且磁场方向垂直于磁流变液流动方向,可充分发挥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主要由磁路结构、活塞杆(1)、组合式导向座(6)和工作缸(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结构中活塞分为上活塞(2)和下活塞(3),上活塞和下活塞内均开有两段圆弧形缝隙,即为阻尼通道(5),励磁线圈(4)固嵌于上活塞(2)和下活塞(3)之间的线圈架(11)上,形成单级激励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上活塞(2)和下活塞(3)内的两段圆弧形缝隙的接口(13)选用不导磁材料304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焊接将两段缝隙联接,励磁线圈便可通过活塞杆(1)、上活塞(2)和下活塞(3)、阻尼通道(5)、工作缸(12)形成闭合磁回路,于阻尼通道(5)处产生磁场,且磁场方向垂直于磁流变液流动方向,可充分发挥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组合式导向座(6)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联接端的内侧边缘均开设1/2个密封沟槽,由螺钉(7)将两部分紧密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沟槽,用于安置活塞杆o型密封圈(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采用单出杆结构,活塞杆出线孔(10)内注满环氧树脂胶密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8356 CN202597575U (zh) | 2012-04-20 | 2012-04-20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8356 CN202597575U (zh) | 2012-04-20 | 2012-04-20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97575U true CN202597575U (zh) | 2012-12-12 |
Family
ID=4731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683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7575U (zh) | 2012-04-20 | 2012-04-20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9757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58913A (zh) * | 2014-02-16 | 2014-04-30 | 苏州信文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CN107269757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直动式可控刚度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
2012
- 2012-04-20 CN CN 201220168356 patent/CN2025975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58913A (zh) * | 2014-02-16 | 2014-04-30 | 苏州信文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CN107269757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直动式可控刚度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07525U (zh) | 自供能磁流变弹性体减振器 | |
CN203770501U (zh) | 电磁悬浮式动态缓冲减震器 | |
CN206159354U (zh) | 一种双线圈磁流变阀控双作用缸阻尼系统 | |
CN105421609B (zh) | 半主动变刚度变阻尼混合阻尼器 | |
CN105114504B (zh) | 基于磁流变材料的缓冲吸能装置 | |
CN104595412B (zh) | 基于流动模式的双筒结构磁流变减振器 | |
CN108561486A (zh) | 一种新型抗沉降磁流变液阻尼器 | |
CN203770500U (zh) | 自控电磁阻尼器 | |
CN202597575U (zh)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
CN102359536B (zh) | 一种无泄漏无密封圈双向可控的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9404476A (zh) | 一种内嵌多路旁通流道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2619924A (zh) | 一种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 | |
CN104963986A (zh) | 一种具有混合流动式液流通道的磁流变阻尼器 | |
CN203627637U (zh) | 一种磁流变液阻尼器 | |
CN206539641U (zh) | 采用永磁铁和双线圈进行混合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 | |
CN206802180U (zh) | 一种内置弹簧式自动保护的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2691688B (zh) | 三级调压双线圈型磁流变阀 | |
CN202659800U (zh) | 双出杆泡沫金属磁流变液阻尼器 | |
CN208474391U (zh) | 一种缸筒定位的外绕式磁流变阻尼器 | |
CN202228587U (zh) | 具有多电磁线圈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3527703B (zh) | 自供电磁流变减振器 | |
CN202007856U (zh) | 双出杆磁钢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 | |
CN203516580U (zh) | 一种自密封式磁流变阻尼器 | |
CN103939517B (zh) | 抗冲击磁流变缓冲器的抗过冲击的方法 | |
CN205260716U (zh) | 一种具有两级阻尼力输出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