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4574U -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4574U
CN202594574U CN201220162136.9U CN201220162136U CN202594574U CN 202594574 U CN202594574 U CN 202594574U CN 201220162136 U CN201220162136 U CN 201220162136U CN 202594574 U CN202594574 U CN 202594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an
column
chair
chair wall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2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162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94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4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45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三侧轿壁中至少有一侧轿壁为可更换式轿壁。该一侧轿壁具有至少三根立柱;每根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轿顶和轿底固定连接;相邻立柱之间均设有一块矩形装饰板,矩形装饰板两条竖直边的背面与相邻的两个立柱正面对应贴靠,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相邻的两块矩形装饰板之间留有第一平行空隙;有一第一装饰压条,第一装饰压条上的第一条状嵌体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中,并通过第二螺栓与对应的立柱固定连接,第一条状嵌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压片,两个第一延伸压片覆盖在两侧对应的两块矩形装饰板竖直边正面上。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更换装饰板,解决了以往钢板装饰面不可更换带来装饰效果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及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部分组成。在目前的电梯轿厢结构中,轿壁通常由立柱和不锈钢板或烤漆钢板组成,其中,立柱作为支撑结构与轿顶和轿底连接,而不锈钢板或烤漆钢板位于轿厢内侧作为装饰面。从现有电梯轿厢来看,采用不锈钢板或烤漆钢板作为轿壁装饰面存在的不足是装饰性效果单一,而且不可更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轿厢内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公寓以及娱乐场所,为了迎合客户对电梯轿厢内装饰的要求更高。目前,因电梯轿厢结构设计的单一性所带来的单一内装饰效果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于是如何从电梯轿厢结构设计的角度来改变轿厢内装饰单一的局面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旨在解决轿壁钢板装饰面不可更换所带来的装饰效果单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顶、轿底以及三侧轿壁,其创新在于:所述三侧轿壁中至少有一侧轿壁为可更换式轿壁,该一侧的可更换式轿壁结构如下:
a. 具有至少三根立柱,其中,两根立柱对应位于轿厢一侧轿壁的两个拐角处,其余立柱间隔分布在两个拐角之间的轿壁路径上;
b. 所述立柱沿轿厢高度方向竖直布置,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平行排列;
c. 每根立柱的顶部与轿顶固定连接,每根立柱的底部与轿底固定连接;
d. 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均设有一块矩形装饰板,所述立柱朝轿厢内的侧面为正面,立柱正面上设有定位平面,矩形装饰板两条竖直边的背面与相邻的两个立柱正面的定位平面对应贴靠,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e. 相邻的两块矩形装饰板竖直端面之间留有第一平行空隙,该第一平行空隙位于对应立柱的正面;有一第一装饰压条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位置上,第一装饰压条具有一第一条状嵌体,第一条状嵌体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中,并通过第二螺栓或第一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状嵌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压片,两个第一延伸压片分别覆盖在第一平行空隙两侧对应的两块矩形装饰板竖直边正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条状嵌体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二螺栓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固定连接;第一条状嵌体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一装饰盖板,第一装饰盖板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第一装饰盖板与第一条状嵌体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矩形装饰板在竖直边处设置有带沉孔的连接孔,第一螺栓经带沉孔的连接孔将矩形装饰板的竖直边与立柱的定位平面固定连接。
3. 上述方案中,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立柱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相互连成整体,并且这两根立柱上的定位平面之间相互形成直角;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的竖直边延伸到另一侧轿壁的立柱的定位平面,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的竖直端面与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的竖直边正面之间留有第二平行空隙,第二平行空隙位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正面;有一第二装饰压条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位置上,第二装饰压条具有一第二条状嵌体,第二条状嵌体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中,并通过第三螺栓或第三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条状嵌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压片,另一侧设有抵靠片,第二延伸压片覆盖在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竖直边正面上,而抵靠片抵靠在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竖直边正面上。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条状嵌体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三螺栓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固定连接;第二条状嵌体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二装饰盖板,第二装饰盖板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四卡扣结构,第二装饰盖板与第二条状嵌体通过第四卡扣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是:以沿轿壁路径间隔布置的立柱作为轿壁的承载体,并通过立柱与上方轿顶和下方轿底的固定连接来搭建出一种平行排列的框架结构。在这种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将多块相互独立的装饰板通过装饰压条等连接件以及螺栓、卡扣结构等固定件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整体轿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轿壁上的装饰板可拆卸更换,因此只要改变装饰板的装饰面设计即可改变电梯轿厢内部装潢效果,使一个电梯轿厢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呈现多样化的内部装潢效果。
2. 本实用新型由于立柱、装饰板、装饰压条等结构件以及螺栓、卡扣结构等固定件相互间的衔接和搭配设计合理,不仅拆卸更换装饰板非常方便,而且装配后的整体强度可靠,装饰性效果突出,特别适合于电梯轿厢的轿壁内装饰。
3. 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新颖,打破了电梯轿厢传统设计的局限,较好的解决了现有轿壁采用固定式钢板装饰面不可更换所带来的装饰性效果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框架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的轿壁横截面图;
附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1. 轿顶;2. 轿底;3. 立柱;4. 装饰板;5. 第一装饰压条;6. 第一装饰盖板;7. 第一平行空隙;8. 第一螺栓;9. 第二螺栓;10. 第一条状嵌体;11. 第一延伸压片;12. 第二卡扣结构;13. 定位平面;14. 带沉孔的连接孔;15. 第二平行空隙;16. 第二装饰压条;17. 第二条状嵌体;18. 第三螺栓;19. 第二延伸压片;20. 抵靠片;21. 第二装饰盖板;22. 第四卡扣结构;23. 轿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如图1所示,该电梯轿厢结构由轿顶1、轿底2、轿门23以及三侧轿壁组成。所述三侧轿壁中至少有一侧轿壁为可更换式轿壁。本实施例以三侧轿壁均为可更换式轿壁为例。由于每侧轿壁的可更换式轿壁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一侧的可更换式轿壁结构为代表加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一侧的可更换式轿壁结构如下:
a. 具有四根立柱3,其中,两根立柱3对应位于轿厢一侧轿壁的两个拐角处,其余两根立柱3间隔分布在两个拐角之间的轿壁路径上。
b. 所述立柱3沿轿厢高度方向竖直布置,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平行排列(见图1)。
c. 每根立柱3的顶部与轿顶1固定连接,每根立柱3的底部与轿底2固定连接(见图1)。
d. 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均设有一块矩形装饰板4,所述立柱3朝轿厢内的侧面为正面,立柱3正面上设有定位平面13,矩形装饰板4两条竖直边的背面与相邻的两个立柱3正面的定位平面13对应贴靠,并通过第一螺栓8固定连接。
e. 相邻的两块矩形装饰板4竖直端面之间留有第一平行空隙7,该第一平行空隙7位于对应立柱3的正面;有一第一装饰压条5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7位置上,第一装饰压条5具有一第一条状嵌体10,第一条状嵌体10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7中,并通过第二螺栓9或第一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状嵌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压片11,两个第一延伸压片11分别覆盖在第一平行空隙7两侧对应的两块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
所述第一条状嵌体10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二螺栓9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第一条状嵌体10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一装饰盖板6,第一装饰盖板6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12,第一装饰盖板6与第一条状嵌体1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2连接。
所述矩形装饰板4在竖直边处设置有带沉孔的连接孔14,第一螺栓8经带沉孔的连接孔14将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与立柱3的定位平面4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立柱3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相互连成整体,并且这两根立柱3上的定位平面13之间相互形成直角;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延伸到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的定位平面13,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端面与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正面之间留有第二平行空隙15,第二平行空隙15位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正面;有一第二装饰压条16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15位置上,第二装饰压条16具有一第二条状嵌体17,第二条状嵌体17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15中,并通过第三螺栓18或第三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条状嵌体17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压片19,另一侧设有抵靠片20,第二延伸压片19覆盖在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而抵靠片20抵靠在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
所述第二条状嵌体17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三螺栓18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第二条状嵌体17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二装饰盖板21,第二装饰盖板21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四卡扣结构22,第二装饰盖板21与第二条状嵌体17通过第四卡扣结构22连接。
以上实施例是以三侧轿壁均为可更换式轿壁为例,由于三侧轿壁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详细描述了一侧可更换式轿壁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附图和内容的启发下,容易想象出一侧轿壁为可更换式轿壁和两侧轿壁均为可更换式轿壁的变化情况,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顶(1)、轿底(2)以及三侧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侧轿壁中至少有一侧轿壁为可更换式轿壁,该一侧的可更换式轿壁结构如下:
a. 具有至少三根立柱(3),其中,两根立柱(3)对应位于轿厢一侧轿壁的两个拐角处,其余立柱(3)间隔分布在两个拐角之间的轿壁路径上;
b. 所述立柱(3)沿轿厢高度方向竖直布置,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平行排列;
c. 每根立柱(3)的顶部与轿顶(1)固定连接,每根立柱(3)的底部与轿底(2)固定连接;
d. 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均设有一块矩形装饰板(4),所述立柱(3)朝轿厢内的侧面为正面,立柱(3)正面上设有定位平面(13),矩形装饰板(4)两条竖直边的背面与相邻的两个立柱(3)正面的定位平面(13)对应贴靠,并通过第一螺栓(8)固定连接;
e. 相邻的两块矩形装饰板(4)竖直端面之间留有第一平行空隙(7),该第一平行空隙(7)位于对应立柱(3)的正面;有一第一装饰压条(5)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7)位置上,第一装饰压条(5)具有一第一条状嵌体(10),第一条状嵌体(10)镶嵌在第一平行空隙(7)中,并通过第二螺栓(9)或第一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状嵌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压片(11),两个第一延伸压片(11)分别覆盖在第一平行空隙(7)两侧对应的两块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嵌体(10)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二螺栓(9)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第一条状嵌体(10)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一装饰盖板(6),第一装饰盖板(6)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12),第一装饰盖板(6)与第一条状嵌体(1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装饰板(4)在竖直边处设置有带沉孔的连接孔(14),第一螺栓(8)经带沉孔的连接孔(14)将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与立柱(3)的定位平面(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立柱(3)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相互连成整体,并且这两根立柱(3)上的定位平面(13)之间相互形成直角;在轿厢拐角处,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延伸到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的定位平面(13),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端面与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的竖直边正面之间留有第二平行空隙(15),第二平行空隙(15)位于另一侧轿壁的立柱(3)正面;有一第二装饰压条(16)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15)位置上,第二装饰压条(16)具有一第二条状嵌体(17),第二条状嵌体(17)镶嵌在第二平行空隙(15)中,并通过第三螺栓(18)或第三卡扣结构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条状嵌体(17)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压片(19),另一侧设有抵靠片(20),第二延伸压片(19)覆盖在另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而抵靠片(20)抵靠在一侧轿壁的矩形装饰板(4)竖直边正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状嵌体(17)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结构,所述第三螺栓(18)在凹槽底部与对应的立柱(3)固定连接;第二条状嵌体(17)的凹槽处设置有一第二装饰盖板(21),第二装饰盖板(21)的两侧对应凹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四卡扣结构(22),第二装饰盖板(21)与第二条状嵌体(17)通过第四卡扣结构(22)连接。
CN201220162136.9U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94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2136.9U CN202594574U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2136.9U CN202594574U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4574U true CN202594574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21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94574U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945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633A (zh) * 2012-04-17 2012-08-01 柏文元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CN103738812A (zh) * 2013-12-13 2014-04-23 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化色彩新型轿厢的生产工艺
CN107500090A (zh) * 2017-07-28 2017-12-22 安徽丰海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道式升降机吊笼组合式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633A (zh) * 2012-04-17 2012-08-01 柏文元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WO2013155925A1 (zh) * 2012-04-17 2013-10-24 Bai Wenyuan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CN103738812A (zh) * 2013-12-13 2014-04-23 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化色彩新型轿厢的生产工艺
CN107500090A (zh) * 2017-07-28 2017-12-22 安徽丰海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道式升降机吊笼组合式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6633B (zh)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WO2012031040A3 (en) Truss based display system
CN202594574U (zh) 一种可更换装饰性轿壁的电梯轿厢结构
WO2010007480A3 (en) Geometrical structural system
CN203593498U (zh) 一种局部可更换装饰的电梯轿壁结构
MXPA05009928A (es) Diseno constructivo de alberca modular.
MXPA02007429A (es) Sistema de construccion modular que consiste de modulos de cubo hueco y elementos conectores insertables para ensamblarse con los modulos.
CN202909458U (zh) 一种磁铁组合积木玩具
JP3206333U (ja) モジュラー展示パネル
PL1778933T3 (pl) Urządzenie do wykonywania naziemnych struktur otwartych lub zamkniętych
TW200942452A (en) Plastic assembly type pallet
CN203182363U (zh) 一种实木拼板的柜子
CN203593500U (zh) 一种可更换装饰的电梯轿壁结构
CN201891194U (zh) 一种展示墙面
CN203369659U (zh) 一种打孔框架
CN206844457U (zh) 一种洁净室模块顶板组件
CN203538738U (zh) 一种组合柜
CN212546194U (zh) 一种型材组合框架书柜
WO2016015064A1 (en) Assembly shelves
CN204950046U (zh) 一种衣柜背板
CN203369661U (zh) 展会易拆装式组合展示架
CN201771106U (zh) 速装彩钢夹芯复合板
CN202874672U (zh) 拼装展墙组件
CN202775034U (zh) 钛镁铝合金家具
CN208658459U (zh) 一种办公用展示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