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85650U -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5650U
CN202585650U CN2012201673166U CN201220167316U CN202585650U CN 202585650 U CN202585650 U CN 202585650U CN 2012201673166 U CN2012201673166 U CN 2012201673166U CN 201220167316 U CN201220167316 U CN 201220167316U CN 202585650 U CN202585650 U CN 202585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conductive plate
conduction pole
contact sit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73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jiy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Dijiy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jiy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Dijiy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2201673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85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5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56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包括一外壳,外壳内设有数个并列的锂电池单体,任一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导电极柱及负极导电极柱,而一L形的第一导电极板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一L形的第二导电极板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借此,当各个正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第一导电极板的第一定位槽,各个负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第二导电极板的第二定位槽时,即可区隔各个锂电池单体,以确保使用安全。而借助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的数量,则可让使用者调整以符合实际需要的输出电流量。

Description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尤指一种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防止晃动,并可依使用者需要而调整电流输出量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单体主要是以一壳体及放置在壳体内的电解质溶液及电芯所组成,该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一正极导电极柱及一负极导电极柱,且在正极导电极柱及负极导电极柱的顶部分别设有外螺纹,借此在分别螺合一螺母后,分别固定不同的导电端子,以输出电力。
然而,上述锂电池单体仅能输出固定的电压及电流,但对于汽车之类需要大电流的动力机械而言,即需要并联多个锂电池单体,并以多组连接线进行连接,而没有规划的排列及连接方式,不但会增加整体所占用的空间,且在锂电池单体的充放电过程中,当正、负极导电极柱发热时,即有可能会融化连接线的保护层,而产生短路的危险。再者,由于多个锂电池单体排列方式的不当,在任一个锂电池单体产生气爆或气胀的现象时,即有可能影响并造成其他锂电池单体的损坏。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并联式锂电池模块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以防止晃动,确保使用安全,并能依使用者需要而简易调整电流输出量,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将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定位,并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间距,以使各个锂电池单体确实定位,以防止晃动,并确保使用安全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让锂电池单体有效散热,以维持充放电效率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依实际电流需求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数量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为达上述创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包括一外壳、数个锂电池单体、一个第一导电极板以及一个第二导电极板。其中,该数个锂电池单体并列于外壳内,任一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导电极柱及负极导电极柱;该第一导电极板呈L形,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接触部,第一定位部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供各个正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后,电连接各个正极导电极柱;而该第二导电极板呈L形,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接触部,第二定位部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供各个负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后,电连接各个负极导电极柱。
实施时,外壳的侧边设有两个贯穿外壳内部及外部的穿孔,该两个穿孔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极板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导电极板的第二接触部,供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外壳的外部连通。
实施时,所述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还包括数个螺母,所述各螺母分别螺合于各正极导电极柱及各负极导电极柱上方,连接各正极导电极柱及第一导电极板,连接各负极导电极柱及第二导电极板。
实施时,第一导电极板的第一定位部包括一个第一宽面部及一个第一窄面部,该第一接触部由第一宽面部的一端弯折延伸。
实施时,第二导电极板的第二定位部包括一个第二宽面部及一个第二窄面部,第二接触部由第二宽面部的一端弯折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不仅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防止晃动,以确保使用安全,还能依使用者需要而弹性调整电流输出量,并能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导电极板及第二导电极板的立体外观图。
其中:
1、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2、外壳
21、穿孔                                            3、锂电池单体
31、正极导电极柱                            32、负极导电极柱
4、第一导电极板                              41、第一定位部
42、第一接触部                                43、第一定位槽
44、第一宽面部                                45、第一窄面部
5、第二导电极板                              51、第二定位部
52、第二接触部                                53、第二定位槽
54、第二宽面部                                55、第二窄面部
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并联式锂电池模块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2、数个锂电池单体3、一第一导电极板4以及一第二导电极板5。
该外壳2为顶端形成开口的长方体,所述的外壳2也可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外壳2内设有数个并列的长方形凹槽,且该外壳2的侧边设有两个贯穿外壳2内部及外部的圆形穿孔21。
所述各锂电池单体3分别为长方体,且所述各锂电池单体3分别定位于各长方形凹槽内,以使各锂电池单体3并列于外壳2内。任一锂电池单体3的顶端设有向上凸出的正极导电极柱31及负极导电极柱32。
该第一导电极板4为L形板片,包括一第一定位部41及一第一接触部42,第一定位部41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43,另该第一定位部41包括一第一宽面部44及一第一窄面部45,而第一接触部42由第一宽面部44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而成。
该第二导电极板5为L形板片,包括一第二定位部51及一第二接触部52,第二定位部51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53,且该第二定位部51包括一第二宽面部54及一第二窄面部55,第二接触部52由第二宽面部54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而成。
借此,当所述各锂电池单体3分别定位于各长方形凹槽内,使各锂电池单体3并列于外壳2中,各个正极导电极柱31分别穿过第一导电极板4的第一定位部41的各个第一定位槽43,并让各个负极导电极柱32分别穿过第二导电极板5的第二定位部51的各个第二定位槽53之后,即可以数个螺母9分别螺合于各个正极导电极柱31及各个负极导电极柱32的上方,使各个正极导电极柱31与第一导电极板4呈电连接,各个负极导电极柱32与第二导电极板5呈电连接,并使各个锂电池单体3之间形成间隔。
而当第一导电极板4连接各个正极导电极柱31,第二导电极板5连接各个负极导电极柱32时,第一导电极板4的第一接触部42及第二导电极板5的第二接触部52分别对应外壳2侧边的两个穿孔21,以使第一接触部42及第二接触部52分别与外壳2的外部连通。如此一来,即可将各个锂电池单体3所产生的电流传送至外壳2的外部。
另,由于第一定位部41的第一宽面部44及第一窄面部45具有不同的宽度,第二定位部51的第二宽面部54及第二窄面部55具有不同的宽度,且第一宽面部44及第二宽面部54分别延伸第一接触部42及第二接触部52,因此,当电流向外传送时,在不影响电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节约材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将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稳固定位,因此,当并联式锂电池模块的外壳晃动时,仍可以确保使用安全。 
2、本实用新型能在单个锂电池单体损毁时,不会造成相邻锂电池单体的损害,因此,可以将可能的损害减至最低。
3、本实用新型能让锂电池单体散热,因此,可以有效维持锂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效率,并确保使用安全。
4、本实用新型能依实际电流需求的不同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的数量,因此,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
5、本实用新型能在不影响电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节约材料成本。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防止晃动,以确保使用安全,能依使用者需要而弹性调整电流输出量,并能有效节约成本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极具实用的价值,于是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

Claims (5)

1.一种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外壳;
数个锂电池单体,并列于外壳内,任一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一个正极导电极柱及一个负极导电极柱; 
一个第一导电极板,呈L形,包括一个第一定位部及一个第一接触部,该第一定位部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供各个正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后,电连接各个正极导电极柱;以及
一个第二导电极板,呈L形,包括一个第二定位部及一个第二接触部,该第二定位部上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供各个负极导电极柱分别穿过后,电连接各个负极导电极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侧边设有两个贯穿外壳内部及外部的穿孔,该两个穿孔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极板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导电极板的第二接触部,供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外壳的外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螺母,所述各螺母分别螺合于各正极导电极柱及各负极导电极柱上方,连接各正极导电极柱及第一导电极板,连接各负极导电极柱及第二导电极板。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极板的第一定位部包括一个第一宽面部及一个第一窄面部,该第一接触部由第一宽面部的一端弯折延伸。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并联式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极板的第二定位部包括一个第二宽面部及一个第二窄面部,该第二接触部由第二宽面部的一端弯折延伸。
CN2012201673166U 2012-04-19 2012-04-19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73166U CN202585650U (zh) 2012-04-19 2012-04-19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73166U CN202585650U (zh) 2012-04-19 2012-04-19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5650U true CN202585650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731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5650U (zh) 2012-04-19 2012-04-19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85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805A (zh) * 2015-03-12 2016-10-19 电能有限公司 以两导电条将多个二次电池并联而构成集合电池的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805A (zh) * 2015-03-12 2016-10-19 电能有限公司 以两导电条将多个二次电池并联而构成集合电池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3780U (zh) 锂电池模组
CN20208460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01364932Y (zh) 锂离子电池电芯及使用该电芯的锂离子电池
CN203659970U (zh) 电池模块
CN204538140U (zh) 一种正极为集成式结构的锂电池
CN202585650U (zh) 并联式锂电池模块
CN201352581Y (zh) 一种卷绕式一次锂电池
CN202601765U (zh) 一种多极耳式锂离子电池
CN208157471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
CN207559639U (zh) 一种无线感应充电的锂电池
CN202231110U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7409619U (zh) 一种石墨烯电池
CN202977627U (zh) 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
WO2015173781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batteries
CN205141084U (zh) 一种多芯手机锂电池
CN205985169U (zh) 一种圆柱形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导针引出结构
CN204946954U (zh) 新型圆柱型电池叠卡成组结构
CN208583972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的铸焊夹具
CN20725066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用组合框架
CN210325882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10778848U (zh) 一种充电宝用锂电池组
CN21278358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1629205U (zh) 一种小型软包电芯模块结构
CN203367400U (zh) 高倍率电池的极耳与极片的布置结构
CN206834264U (zh) 一种叠片卷绕复合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