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1602U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1602U
CN202551602U CN2012201734441U CN201220173444U CN202551602U CN 202551602 U CN202551602 U CN 202551602U CN 2012201734441 U CN2012201734441 U CN 2012201734441U CN 201220173444 U CN201220173444 U CN 201220173444U CN 202551602 U CN202551602 U CN 202551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low
heat abstractor
hole
conduit
he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734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D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D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D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D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734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1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1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16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进水外接端口、出水外接端口、一主流进水管道及一主流出水管道,所述进水外接端口及出水外接端口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另一端均密封,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若干分流管道,每一分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相连通。上述散热装置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大功率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会加持高电压或者导通大电流,因而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防止大功率模块在使用过程中被过热击穿,一般会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对大功率模块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1,现有的散热器需要多根散热水管拼接,为了在拼接处达到不漏水、渗水的要求,生产制造过程一般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冷却液沿着散热水管流通,也会造成散热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出水管200的温度越高,因此造成散热效果不均匀,进而降低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且散热效率较高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进水外接端口、出水外接端口、一主流进水管道及一主流出水管道,所述进水外接端口及出水外接端口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另一端均密封,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若干分流管道,每一分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相连通。
上述散热装置通过设置若干分流管道,且每一分流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相连通,进而可使得靠近主流出水管道的冷却液体的温度与靠近主流进水管道的冷却液体的温度之间的差距相比现有技术较小,从而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散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散热装置内部冷却液体的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散热板1、一固定装置、一进水外接端口2、一出水外接端口3、若干堵头4及若干扰流装置8。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四个从散热板1的两相对的侧面上(记为第一侧面11及第二侧面12)延伸出的方块13,每一方块13上设置有孔15,用于通过螺丝(图未示)与一设备相固定。
所述散热板1的第一侧面11上还垂直开设有具有一定深度的第一圆柱孔及第二圆柱孔,以分别形成一主流进水管道61及一主流出水管道62,所述第一圆柱孔及第二圆柱孔的深度均小于第一侧面11与第二侧面12之间的距离,即所述主流进水管道61与主流出水管道62均未与第二侧面12相连通,且所述主流进水管道61与主流出水管道62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圆柱孔的直径相等且记为R1。
所述进水外接端口2及出水外接端口3对应接于第一及第二圆柱孔内以对应与主流进水管道61和主流出水管道62相连通。
所述散热板1的另外两相对的侧面分别记为第三侧面16与第四侧面17,其中所述第三侧面16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垂直开设有若干具有一定深度的第三圆柱孔(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至第三圆柱孔亦可为其他形状的孔,如方形孔或六边形孔等),以形成若干分流管道7,所述若干第三圆柱孔的深度均小于第三侧面16与第四侧面17之间的距离,即所述分流管道7均未与第四侧面17相连通,且所有分流管道7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每一第三圆柱孔的直径相等且记为R2。本实施方式中,R1大于R2。
由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圆柱孔均与第一侧面11相垂直、所述若干第三圆柱孔均与第三侧面16相垂直,因此,第一及第二圆柱孔均会与若干第三圆柱孔相交叉,即第一及第二圆柱孔均与第三圆柱孔相连通,如此,每一分流管道7的两端将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61和主流出水管道62相连通,以将由进水外接端口2而引入主流进水管道61的冷却液体传输至主流出水管道62并经出水外接端口3排出。
所述散热板1上邻近若干分流管道7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孔19,若干螺丝(图未示)通过该若干孔19可与待散热元件相固定。
每一扰流装置8均呈螺旋形状,其可通过设置于第三侧面16上的第三圆柱孔而紧贴于分流管道7的内壁,所述扰流装置8用于破坏分流管道7内的层流层,使层流变成扰流,进而可增加导热效率。所述扰流装置8的长度小于第三圆柱孔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扰流装置8能完全设于第三圆柱孔内。
所述堵头4的数量与第三圆柱孔的数量相等,每一堵头4用于插入一第三圆柱孔内以密封所述第三圆柱孔,其中,所述堵头4的长度小于第一圆柱孔的半径R1/2与第一圆柱孔的圆心离第三侧面16的距离之和,以使得堵头4完全容纳于第三圆柱孔内时所述堵头4不会堵塞第一圆柱孔,且所述堵头4不会凸出于所述第三侧面1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堵头4采用锥形结构,以更好的插入第三圆柱孔内。
由于上述的结构特征,当所述堵头4容纳于第三圆柱孔内时,所述堵头4的顶部与第三侧面16之间仍具有一定的空隙18。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流进水管道61与分流管道7之间的密封性,堵头4的顶部与第三侧面16之间的空隙18则可利用与散热板1材质相同的材料进行填充。
请继续参考图4,其示出了上述散热装置在工作时其内部的水流方向。从图2及图3可以看出,冷却水先由进水外接端口2流入主流进水管道61,之后分别进入到各分流管道7,分流管道7内的冷却水可对与散热板1相接触的大功率散热模块进行散热,之后温度变高的冷却水流入到主流出水管道62,并经由出水外接端口3被排出。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若干分流管道7均与主流进水管道61相连,因此每一分流管道7内的冷却水的温度较均匀,而不会出现图1中靠近出水端位置处的冷却水的温度远远高于靠近进水端位置处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情况,如此将会大大提高散热的效率。而且,采用如图2中的结构可使得主流进水管道61与分流管道7之间密封完好,且工序较为简单。
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流进水管道、主流出水管道及若干分流管道亦可采用其他结构,如先在散热板上设置若干开槽,然后将管道架设于散热板上的开槽内而形成。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所述主流进水管道610及主流出水管道620均呈纵向架设于散热板10上、若干分流管道70呈横向架设于散热板10上,且每一分流管道70的两端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610和主流出水管道620相连通,以将由进水外接端口20而引入主流进水管道610的冷却液体传输至主流出水管道620并经出水外接端口30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进水外接端口、出水外接端口、一主流进水管道及一主流出水管道,所述进水外接端口及出水外接端口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的另一端均密封,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若干分流管道,每一分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通过分别在散热板的第一侧面开设具有第一深度的第一孔及具有第二深度的第二孔形成,所述第一深度及第二深度均小于第一侧面与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及第二孔均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分流管道通过在散热板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开设若干具有第三深度的第三孔形成,所述第三深度小于第三侧面与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若干与分流管道的数量相等的堵头,每一堵头用于密封一第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锥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孔均为圆柱孔,每一堵头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圆柱孔的孔壁上任一点到第三侧面的最大垂直距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孔均 为圆柱孔,其中所述第一圆柱孔及第二圆柱孔的半径相等且大于第三圆柱孔的半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若干与分流管道的数量相等的扰流装置,每一扰流装置设置于一分流管道的内且紧贴于所述分流管道的内壁,用于破坏分流管道内的层流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进水管道及主流出水管道呈纵向设置于散热板之上,所述若干分流管道呈横向设置于散热板之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还开设有若干开槽,所述主流进水管道、主流出水管道以及若干分流管道对应设置于所述若干开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使得散热板与一设备相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从散热板的一侧面上延伸出的方块,所述方块上设置有孔,用于通过螺丝与所述设备相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邻近若干分流管道处还设置有若干孔,用于通过若干螺丝与待散热元件相固定。 
CN2012201734441U 2012-04-23 2012-04-23 散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1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34441U CN202551602U (zh) 2012-04-23 2012-04-23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34441U CN202551602U (zh) 2012-04-23 2012-04-23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1602U true CN202551602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7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7344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51602U (zh) 2012-04-23 2012-04-23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160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5129A (zh) * 2012-12-05 2013-04-03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9796A (zh) * 2012-04-23 2013-10-30 深圳市立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5172337A (zh) * 2015-09-14 2015-12-23 无锡市羊尖华强塑料彩印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结构的印模板
WO2017020406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可扩展逆变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机械总成
CN109411998A (zh) * 2018-12-27 2019-03-01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和光纤激光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9796A (zh) * 2012-04-23 2013-10-30 深圳市立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3025129A (zh) * 2012-12-05 2013-04-03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20406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可扩展逆变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机械总成
CN105172337A (zh) * 2015-09-14 2015-12-23 无锡市羊尖华强塑料彩印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结构的印模板
CN109411998A (zh) * 2018-12-27 2019-03-01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和光纤激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51602U (zh) 散热装置
CN103379796A (zh) 散热装置
CN203385311U (zh) 一种双面嵌入铜管的水冷散热器
CN203277034U (zh) 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
CN105682434A (zh) 一种结合热电制冷和微通道液冷的复合散热装置
CN204461167U (zh) 一种大功率平面发热体液冷散热装置
CN103346363A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车电池液体冷却装置
CN104486938A (zh) 水冷散热板的制备方法
CN203086912U (zh) 一种大功率模块水冷散热板
CN201288720Y (zh) 一种新型内置旁通阀的高效液压油冷却器
CN202171216U (zh) 一种热管热沉大功率led结构
CN102647884A (zh) 散热器及其散热水道系统结构
CN201898129U (zh) 爆炸环境用内外热交换水冷系统
CN202433827U (zh) 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CN206595369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06194736U (zh) 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
CN107425235A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04062942U (zh) 一种led灯具散热装置
CN207938775U (zh) 扁管接头、加热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4014394U (zh) 新型风道式换热装置
CN207624869U (zh) 软包装电池的水冷系统
CN102759222B (zh) 异型地源热泵换热器换热管
KR20130019177A (ko) 다방향 방열판
CN207149667U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10926009U (zh) 散热器以及采用该散热器的紫外led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