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7406U -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7406U
CN202547406U CN2012200771602U CN201220077160U CN202547406U CN 202547406 U CN202547406 U CN 202547406U CN 2012200771602 U CN2012200771602 U CN 2012200771602U CN 201220077160 U CN201220077160 U CN 201220077160U CN 202547406 U CN202547406 U CN 202547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door type
air passage
annular air
cooling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771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德亮
戴传德
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771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7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7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74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置于所述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液槽底板上的基座、置于所述基座内的浮动支撑机构和罩装在所述基座和浮动支撑机构外侧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与门型密封盖板相对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且所述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与门型密封盖板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使得工作过程中的密封体与门型密封盖板之间不会形成刚性磨损,从而可有效提高整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环冷机。

Description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工艺过程中,环冷机设置于烧结工序和矿料入炉工序之间,用于冷却烧结的矿料,现有环冷机主要采用风冷方式对环冷机台车上的物料进行冷却。台车运转过程中,待冷却的矿料自非冷却区I装料工位的给料溜槽注入各台车的矿料容纳空间,进入冷却区内后通过压力风对矿料进行冷却,而后各环冷机台车进入非冷却区I的卸料工位,完成冷却和卸料。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现有环冷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如图所示,冷却风由几台鼓风机11送入与环冷机冷却区对应设置的环形风管12内,并经进风管13进入由环形液槽14和门型密封装置15构成的环形风道16,门型密封装置15的出风口151与台车进风管17连通。由于环形风道整圈设置,因此在环冷机冷却区与非冷却区I相对应的两个径向断面处设有风道端部密封(图中未示出),防止冷却风从冷却区进入非冷却区。
接下来,具体说明现有环冷机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具体请参见图3,该为图1的B-B剖切位置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液密封环冷机10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是由固定设置基座18、密封体19和浮动支撑机构20组成,从而将环形风道按照实际功能的不同,进行冷却区与非冷却区的隔断,保持冷却区环形风道内的压力稳定。如图3所示,现有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密封体顶板191与门型密封盖板152的之间密封方式是通过减小两者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冷却区的冷风进入非冷却区。然而,在环冷机运转过程中,密封体顶板191与门型密封盖板152接触时会不断产生摩擦和磨损;且,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磨损后密封体顶板的更换操作十分不便。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规避密封体与门型密封盖板接触磨损的问题,为整机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能够使得工作过程中的密封体与门型密封盖板之间不会形成刚性磨损,从而可有效提高整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环冷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置于所述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液槽底板上的基座、置于所述基座内的浮动支撑机构和罩装在所述基座和浮动支撑机构外侧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与门型密封盖板相对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且所述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与门型密封盖板相抵。
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至少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两个周向端部的顶面上。
优选地,每组所述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均通过密封支架与所述密封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件和密封支架均沿所述环冷机的径向设置,且所述弹性密封件和密封支架径向尺寸与所述密封体的径向尺寸一致。
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件具有与所述密封支架固定连接的板状底部,及自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与所述门型密封盖板相抵的板状抵接部。
优选地,所述板状抵接部具体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板状抵接部将所述板状底部划分形成三个区域。
优选地,每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三条分别置于所述板状底部的三个所述区域上方的密封压板,且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相应的所述密封压板和板状底部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顶面上的所述密封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支架具体为三个分别置于所述板状底部的三个所述区域下方的槽钢段,每个槽钢段均呈开口朝下状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顶面上,且所述槽钢段上设置有所述螺纹紧固件的穿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冷机,包括多个周向依次设置的台车、用于输送冷却风至所述台车的由门型密封装置与环形液槽构成的环形风道,及置于所述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的如前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基于现有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在密封体的与门型密封盖板相对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且该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与门型密封盖板相抵。如此设置,置于密封体与门型密封装置盖板之间的弹性密封件主要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起到阻断环形风道内冷却区的压力冷风进入非冷却区的作用,确保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基本功能;另外,当门型密封盖板随台车同步转动时,由于设置在密封体顶面上的弹性密封件始终紧密接触门型密封盖板,这样,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密封件可有效吸收门型密封盖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震动,实时保证密封体与门型密封装置之间的密封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在其密封体与门型密封装置之间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动密封形式。也就是说,当门型密封盖板随台车同步转动通过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时,密封体的弹性密封件在保证密封有效性的同时,可避免密封体顶板与门型密封盖板之间产生刚性摩擦,即便在较长的使用周期内也不会出现由于刚性摩擦而导致配合元件磨损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更换磨损后密封体顶板等维护操作工作量,为整机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环冷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1的B-B剖切位置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5的D-D局部剖面图。
图中:
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40、基座41、浮动支撑机构42、密封体43、门型密封装置50、门型密封内环板51、门型密封外环板52、门型密封盖板53、液槽60、底板61、密封组件70、弹性密封件71、板状底部711、板状抵接部712、密封支架72、密封压板73、螺纹紧固件7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以避免密封体与门型密封盖板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刚性磨损,可有效提高整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不失一般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内、外是以环冷机中心作为基准定义的,所涉及的方位词前、后是以环冷机的转动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内、外、前、后等方位词的使用并不限定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环冷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可一并参见图1和图2。具体而言,每个台车铰接于其前侧台车支承梁,其台车篦板与其前、后台车支承梁与其两侧的台车内侧拦板和台车外侧拦板构成矿料容纳空间,分别沿环冷机的周向依次设置;工作过程中,沿着固设于支架上的导轨,台车与支承梁围绕环冷机的中心回转运动,完成布料、冷却及卸料等作业。其中,冷却矿料的作业通过送风系统具体实现;在送风系统的环形风道中,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同样设置有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主要功能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为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优化结构,请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该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40置于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内环板51和门型密封外环板52之间;并且该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40包括基座41、浮动支撑机构42和密封体43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基座41固定设置在液槽60的底板61上,浮动支撑机构42置于基座41内,密封体43罩装在基座41和浮动支撑机构42的外侧,用于密封经过环冷机环形风道端部(即,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50,且该密封体43在浮动支撑机构42的支撑下可径向位移;固定在底板61上的基座41用于阻止密封体43在环形运动的门型密封装置50带动下作环向运动。
进一步地,密封体43的与门型密封盖板53相对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70,且该密封组件70的弹性密封件71与门型密封盖板53相抵。该密封组件70起到阻断环形风道内冷却区的压力冷风进入非冷却区的作用,确保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的基本功能;同时,当门型密封盖板53随台车同步转动时,由于设置在密封体43顶面上的弹性密封件71始终紧密接触门型密封盖板53,这样,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密封件71可通过高度方向的变形来有效吸收门型密封盖板53运行过程中产生震动,实时保证密封体43与门型密封装置50之间的密封效果。因此,可避免密封体43顶面与门型密封盖板53之间产生刚性摩擦,即便在较长的使用周期内也不会出现由于刚性摩擦而导致配合元件磨损的问题。
实际工作过程中,密封体43与门型密封盖板53之间可能存在前、后方向偏载,为避免该偏载影响密封体43与门型密封盖板53之间的良好密封关系,可以通过密封组件70的设置数量平衡该偏载。结合图4所示,该密封组件70具体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密封体43的两个周向端部的顶面上,如此设置规避了密封体43与门型密封盖板53之间刚性接触的可能。应当理解,密封组件70并不局限于设置为两组,也可以在图示两者之间设置第三、四个密封组件70;此外,图中所示两个密封组件70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密封体43的两个周向端部,显然,只要能够克服前述偏载的影响均可。
基于现有技术,密封组件70的弹性密封件71可以采用粘接、压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密封体43的顶面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密封件71组装及更换维护的可操作性,每组密封组件70的弹性密封件71可通过密封支架72与密封体43的顶面固定连接;该弹性密封件71和密封支架72均沿环冷机的径向设置,且弹性密封件71和密封支架72径向尺寸与密封体43的径向尺寸一致,以最大限度的阻断环形风道内冷却区的压力冷风进入非冷却区。
理论上来说,弹性密封件71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即可。优选地,该弹性密封件71由与密封支架72固定连接的板状底部711和自该板状底部711向上延伸形成的板状抵接部712组成,该板状抵接部712用于与门型密封盖板53相抵。
进一步如图6所示,该图为图5的D-D局部剖面图。如图所示,该板状抵接部712具体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板状抵接部712将板状底部711划分形成三个区域。这样,当门型密封盖板53随台车通过端部密封时,板状抵接部712与门型密封盖板53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两个板状抵接部712(双层密封橡胶)可进一步保证相应密封的有效性。显然,板状抵接部712也不局限于设置为两个。
本方案中,每组密封组件70可以采用密封压板73与螺纹紧固件74的配合实现弹性密封件71与密封支架72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与板状底部711被划分形成的三个区域相应地,可以设置三条密封压板73以可靠固定弹性密封件71。具体地,三条密封压板73分别置于板状底部711的三个区域的上方,螺纹紧固件74依次穿过相应的密封压板73和板状底部711与设置在密封体43顶面上的密封支架72连接。长期使用后,弹性密封件71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此时只需要将螺纹紧固件74自密封支架72上旋下,移除密封压板73即可更换弹性密封件71,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支架72在本方案中用于承载连接,其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常需要控制产品制造成本,优选地,该密封支架72采用槽钢等标准型材切段制成,以降低其制造成本。具体请参见图6,采用三个由槽钢制成的密封支架72,分别置于板状底部711的三个区域的下方,每个槽钢段均呈开口朝下状固定设置在密封体43的顶面上,且槽钢段上设置有螺纹紧固件74的穿装孔,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置于所述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所述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液槽底板上的基座、置于所述基座内的浮动支撑机构和罩装在所述基座和浮动支撑机构外侧的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的与门型密封盖板相对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且所述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与门型密封盖板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至少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两个周向端部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密封组件的弹性密封件均通过密封支架与所述密封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件和密封支架均沿所述环冷机的径向设置,且所述弹性密封件和密封支架径向尺寸与所述密封体的径向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具有与所述密封支架固定连接的板状底部,及自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与所述门型密封盖板相抵的板状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抵接部具体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板状抵接部将所述板状底部划分形成三个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三条分别置于所述板状底部的三个所述区域上方的密封压板,且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相应的所述密封压板和板状底部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顶面上的所述密封支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支架具体为三个分别置于所述板状底部的三个所述区域下方的槽钢段,每个槽钢段均呈开口朝下状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体的顶面上,且所述槽钢段上设置有所述螺纹紧固件的穿装孔。
8.环冷机,包括多个周向依次设置的台车、用于输送冷却风至所述台车的由门型密封装置与环形液槽构成的环形风道,及置于所述环冷机的冷却区与非冷却区临界处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CN2012200771602U 2012-03-05 2012-03-05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7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771602U CN202547406U (zh) 2012-03-05 2012-03-05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771602U CN202547406U (zh) 2012-03-05 2012-03-05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7406U true CN202547406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7716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7406U (zh) 2012-03-05 2012-03-05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74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8689A (zh) * 2015-06-09 2015-08-19 马春强 烧结机出口框架保温装置
CN107449282A (zh) * 2017-08-31 2017-12-0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水密封环冷机端部密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8689A (zh) * 2015-06-09 2015-08-19 马春强 烧结机出口框架保温装置
CN104848689B (zh) * 2015-06-09 2017-03-29 马春强 烧结机出口框架保温装置
CN107449282A (zh) * 2017-08-31 2017-12-0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水密封环冷机端部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850B (zh) 水密封环冷机
CN103047869B (zh) 环冷机台车下栏板三向限位的弹性密封装置
CN202547406U (zh)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
CN203098813U (zh)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冷却器及冷却系统
CN106041784B (zh) 一种管道承载装置
CN102937186A (zh) 一种烧结环冷机台车动密封装置
CN202613993U (zh) 环冷机及其环形风道端部密封装置、支撑组件
CN105945219B (zh) 搓擦式再生机
CN207150324U (zh) 一种带夹层通道的电机减震机座
CN105864521B (zh) 一种稳固式管道支承装置及管道安装调节方法
CN213021021U (zh) 自适应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环冷机
CN106015757B (zh) 一种可除尘的管道支承装置及管道安装调节方法
CN103017546A (zh) 环冷机及其单元静密封装置
CN204255108U (zh) 环冷机下密封装置
CN207347591U (zh) 水冷装置及具有水冷装置的高炉炉顶布料装置
CN106122601B (zh) 一种固定管道的支撑设备
CN103090007B (zh) 环冷机台车栏板与门形罩间的密封装置
CN107166968B (zh) 静密封环冷机双层送风系统
CN202824578U (zh) 小方坯连铸机辊道轴承座冷却水快速接通装置
CN105937657B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承载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管道安装调节方法
CN206469696U (zh) 烧结机
CN203240909U (zh) 环冷机台车下栏板的双层柔性密封装置
CN103925804B (zh) 水密封环冷机
CN219551177U (zh) 烧结台车密封装置
CN100451516C (zh) 环冷机台车轴端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