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6850U -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6850U
CN202546850U CN2012200887685U CN201220088768U CN202546850U CN 202546850 U CN202546850 U CN 202546850U CN 2012200887685 U CN2012200887685 U CN 2012200887685U CN 201220088768 U CN201220088768 U CN 201220088768U CN 202546850 U CN202546850 U CN 202546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rubber
pan
support member
rubber panel
intelligent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87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彬
乔中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887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6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6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68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包括机体和设在机体上的面板,所述机体包括电磁加热线盘和壳体;所述面板为凹形塑胶面板,所述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支撑件的上端支撑锅具底部使凹形塑胶面板与锅具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支撑件经连接件支撑在机体上;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的额定加热功率为500W~3000W。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在智能炒菜灶中,尤其是用在适用于炒锅的炒菜灶中。

Description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背景技术
目前炒菜大多采用明火或者采用电加热,其中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设备普及程度相对较高;但现有电磁感应加热设备一般采用微晶面板,采用微晶面板的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微晶面板制作凹面工艺较难,造成目前的电磁炉均为平面,只能适用于平面加热的电磁炉;另外,在微晶面板上打孔使得微晶面板易碎,所以目前的电磁炉的测温装置只能设置在微晶面板的下方,无法准确及时测得炒锅的温度。
现有技术中即使将微晶面板制作成凹形面板,其所凹陷的弧度也是有限的,并且依然需要隔着微晶面板进行测温。
在实现和使用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对炒锅加热时主要集中在炒锅的下部,尤其是集中在炒锅的底部,造成加热不均匀,不能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更好地均匀加热的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能够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包括机体和设在机体上的面板,所述机体包括电磁加热线盘和壳体;所述面板为凹形塑胶面板,所述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支撑件的上端支撑锅具底部使凹形塑胶面板与锅具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支撑件经连接件支撑在机体上;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的额定加热功率为500W~3000W。
所述支撑件为设有容置空腔的金属帽,容置空腔内设有测温元件。
所述连接件设在机体上,并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和/或壳体上。
所述凹形塑胶面板和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承托凹形塑胶面板底部的筋板。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筋板为一体结构。
所述支撑件嵌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
所述支撑件和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设有安装支撑件的通孔,所述支撑件和凹形塑胶面板之间设有防漏密封件。
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帽。
所述凹形塑胶面板的侧部设有多个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锅具侧壁接触防止锅具移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其面板采用了凹形塑胶面板,其凹陷的深度能够比微晶面板更好,并且采用电磁加热线盘进行加热,使得该智能炒菜灶能够对锅具进行立体加热,更好地进行均匀加热,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尤其能够改善炒菜的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在炒菜灶中设有支撑装置,并且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将支撑件设置在凹形塑胶面板上对锅具支撑,并通过连接件支撑到机体上,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炒锅对现有技术中凹形塑胶面板的作用力,使得凹形塑胶面板在高温、以及锅具的重力和冲击力的多重作用下,能够不易变形,从而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实现智能炒菜灶整体寿命的延长。
由于上述支撑件在对锅具进行支撑的同时,在锅具和凹形塑胶面板之间形成散热间隙,通过该散热间隙可以将热量散出去,从而降低凹形塑胶面板的温升,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实现智能炒菜灶整体寿命的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智能炒菜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智能炒菜灶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凹形塑胶面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智能炒菜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智能炒菜灶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智能炒菜灶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智能炒菜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I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炒菜灶整体装配图。
附图标记:
10 壳体        20 凹形塑胶面板    30 电磁加热线盘
40 锅具        50 柱体            11 侧壳体
12 底壳体      21 支撑件          22 筋板
23 定位凸台    31 杆体            32 连接件
33 线圈        24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使用该炒菜灶炒菜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炒菜灶包括机体和设在机体上面板,该面板一般采用凹形塑胶面板,机体包括电磁加热线盘和壳体,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的额定加热功率为500W~3000W;采用凹形塑胶面板可以使得该炒菜灶较好地适用于锅具,尤其适用于锅具为炒锅的时候。为了有效降低凹形塑胶面板的变形几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并且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利用支撑件的上端支撑锅具底部,使得凹形塑胶面板与锅具之间形成散热间隙;而支撑件则经连接件支撑在机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其面板采用了凹形塑胶面板,并且采用电磁加热线盘进行加热,使得该智能炒菜灶能够对锅具进行立体加热,更好地进行均匀加热。
采用凹形塑胶面板可以使得凹陷弧度更大,能够包裹炒锅的更大底部面积,并且此种面板的结构一般可以配合使用立体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线盘,使得炒锅较大部分能够受到均匀加热,不会出现炒锅局部温度偏高的情况,可以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油烟,给厨房提供一个更清洁的烹饪环境,实现无火净烟烹饪,更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间隙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考虑电磁加热线盘对锅具的加热距离要求,所以要求散热间隙的高度一般小于8mm,可以较好地保证锅具接受到的感应加热强度;当然,在进一步考虑散热效率的情况下,要求该散热间隙的高度大于一定的值,例如:要求大于0.1mm,一般情况下,散热间隙的高度可以选择1.5mm、3.5mm、5mm等。
采用该方案后,通过支撑件上端支撑锅具,并且支撑件下端通过连接件支撑到机体,能够有效地降低锅具对现有技术中凹形塑胶面板的作用力,使得凹形塑胶面板在高温、以及锅具的重力和冲击力的多重作用下,能够不易变形,从而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实现智能炒菜灶整体寿命的延长。由于在锅具和凹形塑胶面板之间形成散热间隙,通过该散热间隙可以将热量散出去,从而降低凹形塑胶面板的温升,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实现智能炒菜灶整体寿命的延长。
另外,采用凹形塑胶面板进行加热可以保证锅具与炒菜灶的配合,保证在翻炒过程中锅具不会偏离电磁加热线盘,可以方便翻炒的同时,提高了智能炒菜灶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件采用具有容置空腔的金属帽,并在金属帽的容置空腔内设有测温元件,通过该测温元件可以对锅具的温度进行较准确的检测。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炒菜灶还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上其他位置设置凸起式测温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炒菜灶通过电磁加热线盘上的线圈对锅具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凹形塑胶面板可以安装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磁加热线盘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案:一、将电磁加热线盘设计为平板形电磁加热线盘,并在智能炒菜灶上单独设置侧加热装置,如:在凹形塑胶面板底部的侧边设置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通过该侧加热装置和平板电磁加热线盘共同形成立体加热;二、将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加热线盘设计为与锅具底面相匹配的凹形电磁加热线盘,在凹形电磁加热线盘上绕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通过其上的线圈形成对锅具的立体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部是指在炒菜灶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呈现的位置关系,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包括凹形塑胶面板20和机体,如图1所示,其中机体包括壳体10和电磁加热线盘30,凹形塑胶面板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电磁加热线盘30位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20下方。为了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并且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21和连接件,具体支撑件21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采用具有容置空腔的金属帽作为支撑件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和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承托凹形塑胶面板底部的筋板22,具体该筋板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凹形塑胶面板上,或者一体形成在电磁加热线盘上,或者在凹形塑胶面板和电磁加热线盘上均一体形成有筋板。在具有上述筋板22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可以与上述筋板22为一体结构,也就是直接采用上述筋板22起到连接件的作用,支撑件21经过该筋板22支撑在电磁加热线盘30。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支撑件21在受到锅具40的作用力之后,可以将该作用力通过筋板22传递到电磁加热线盘30上,降低锅具40对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力,起到保护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延长了凹形塑胶面板20及炒菜灶整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作用力可以是锅具40的重力,也可以是炒菜过程锅具40的冲击力,此种情况下,锅具40一般是炒锅。
并且,在支撑装置支撑锅具的同时,可以在锅具40和凹形塑胶面板2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使得热量通过散热间隙散发,从而降低凹形塑胶面板20的温升,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支撑件21嵌设在凹形塑胶面板20的盲孔上即可,上述筋板22可以起到位于支撑件21的下方;当然,为了方便进行测温元件的信号线布线,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设有安装支撑件21的通孔24,并且可以在支撑件21和凹形塑胶面板20之间设有防漏密封件,具体密封件结构可以采用密封圈等,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筋板22和支撑件21共同组成支撑装置,在具体运用时,筋板22可以与支撑件21之间错位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凹形塑胶面板20底部筋板22最好位于通孔24的周边;也就是说,在支撑件21周边以及凹形塑胶面板20底部的其他位置均可以设置筋板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筋板22可以按照一定的图形进行排列,图3中就是按照预定规律排列的筋板22图形。通过该筋板22可以将作用力传递到电磁加热线盘30,同时该筋板22可以加强凹形塑胶面板20的局部强度,更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线盘均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固定:
一、如图1所示,将电磁加热线盘30周边与凹形塑胶面板20周边固定,一般锅具40的中间区域温度较高,凹形塑胶面板20的中间区域的温度较高,比较容易变形,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后,凹形塑胶面板20中间区域的受力较小,大部分作用力作用在电磁加热线盘30和凹形塑胶面板20的周边,而电磁加热线盘30和塑胶面板周边20的抗变形能力较强,能够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和炒菜灶整体的使用寿命。
二、如图5所示,将智能炒菜灶的壳体10设计成侧壳体11和底壳体12的形式,将电磁加热线盘30通过杆体31支撑在底壳体12上,使得电磁加热线盘30上受到的作用力传递到底壳体12上,从而使得锅具40的大部分作用力作用在电磁加热线盘39和底壳体12上,以便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和炒菜灶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杆体31可以一体成型在电磁加热线盘30上,也可以一体成型在底壳体12上,或者杆体31单独成型,然后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30和底壳体1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20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并在每个通孔内设有支撑件21,综合考虑,设置三个通孔可以较好地同时满足支撑锅具稳定性和成本两方面条件。
由于支撑件一般采用金属帽,金属帽与锅具直接撞击容易造成锅具或金属帽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支撑件21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帽,可以缓冲金属帽与锅具之间的撞击。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炒菜灶,该炒菜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似,也包括机体和凹形塑胶面板20,其中机体包括壳体10和电磁加热线盘30,并且凹形塑胶面板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电磁加热线盘30位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20下方。
但是,对锅具形成支撑的支撑装置与实施例一略有不同,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21和连接件32,其中支撑件21嵌设在凹形塑胶面板20上,连接件32穿过电磁加热线盘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32设在机体上,并连接件32可以安装在壳体上,当然,可以将连接件32同时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和壳体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后,使得支撑件21在受到锅具的作用力之后,可以将该作用力传递到连接件32上,降低锅具对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力,起到保护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延长了凹形塑胶面板20及炒菜灶整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支撑装置支撑锅具的同时,可以在锅具40和凹形塑胶面板2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可以将部分热量从散热间隙中排走,从而降低凹形塑胶面板20的温升,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时,需要在电磁加热线盘30上设置通孔以供连接件32穿过,一般将通孔设置在没有绕制线圈的位置,例如:电磁加热线盘周边,或者在电磁加热线盘上绕制线圈区域内预留部分区域,以便设置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1和连接件32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进行支撑:
第一、如图6和图7所示,在凹形塑胶面板上设有安装支撑件21的通孔24,方便测温的同时,可以将连接件32直接支撑到所述支撑件21上,使得支撑件21可以将锅具的作用力直接传递到连接件32上,起到保护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
第二、参照图4所示,在凹形塑胶面板20底部设有抵触在连接件32上的筋板22,一般情况下支撑件21嵌设在凹形塑胶面板20的盲孔上即可,筋板22可以起到位于支撑件21的下方。当然,为了方便将测温元件的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设有安装支撑件21的通孔24,并且可以在支撑件21和凹形塑胶面板20之间设有防漏密封件,具体密封件结构可以采用密封圈等,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运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凹形塑胶面板20底部筋板22最好位于通孔24的周边,当然,在支撑件21周边以及凹形塑胶面板20底部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设置筋板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筋板22可以按照一定的图形进行排列,图3中就是按照预定规律排列的筋板22图形。通过该筋板22可以将作用力通过连接件32传递到壳体,同时该筋板22可以加强凹形塑胶面板20的局部强度,更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
如图6和图8所示,智能炒菜灶的壳体10可以包括侧壳体11和底壳体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2支撑在底壳体上,并且连接件32可以与底壳体12一体成型(参见图8),也可以与底壳体12分体成型,然后将连接件32安装在底壳体1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般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20上设有至少三个通孔,并在每个通孔内设有支撑件21,综合考虑,设置三个通孔可以较好地同时满足支撑锅具稳定性和成本两方面条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支撑件21可以采用嵌件注塑工艺直接成型在所述凹形塑胶面板20上,具体方式为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支撑件,然后注入树脂,熔融的树脂与支撑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
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测量锅具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支撑件21可以采用具有容置空腔的金属帽,并在金属帽的容置空腔内设有测温元件例如: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支撑件21上设置测温元件,或者全部支撑件21上均设置测温元件。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也可以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另外设置凸起式测温装置。由于支撑件一般采用金属帽,金属帽与锅具直接撞击容易造成锅具或金属帽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支撑件21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帽,可以缓冲金属帽与锅具之间的撞击。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该炒菜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相似,也包括机体和凹形塑胶面板20,其中机体包括壳体10和电磁加热线盘,并且凹形塑胶面板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电磁加热线盘30位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20下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与实施例一种略有不同,具体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图中未表示出电磁加热线盘,为了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与连接件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形成图9和图10中一个整体的柱体50。
本方案中支撑装置穿过电磁加热线盘和凹形塑胶面板20支撑锅具40底面,其中凹形塑胶面板20上设有供柱体50穿过的通孔24。采用本方案后,柱体50承受锅具40的大部分作用力,降低锅具40对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力,起到保护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作用,延长了凹形塑胶面板20及炒菜灶整体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柱体50支撑锅具的同时,可以在锅具40和凹形塑胶面板2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使得锅具40底部的热量不容易传导至凹形塑胶面板20,而将部分热量从散热间隙中排走,从而降低凹形塑胶面板20的温升,进一步延长凹形塑胶面板2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体50需要直接支撑锅具40,需要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将柱体50整体采用耐高温材料,或者将柱体50分成两段,其中与锅具40直接接触的采用耐高温材料,而将另一端采用其他材料。
一般来讲,炒菜灶的壳体10可以包括侧壳体11和底壳体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柱体50支撑在底壳体12上,并且柱体50可以与底壳体12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底壳体12分体成型,然后将柱体50杆安装在底壳体12上。
由于烹饪过程中会有部分油水流入凹形塑胶面板中,为了防止污染电磁加热线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柱体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之间设有防漏密封件,如耐高温的密封圈,或者采用导水槽结构将油水引导至电磁加热线盘以外的地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防漏密封件,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测量锅具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柱体上支撑锅具的一端设有测温元件,此时需要支撑锅具的一端采用较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铁合金、铝合金等。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上另外设置凸起式测温装置,通过凸起式测温装置进行锅具温度测量。
不论采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何种支撑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凹形塑胶面板的侧部设有多个定位凸台23,通过定位凸台23与锅具侧壁接触防止锅具移位,如图3和图11所示,通过该定位凸台23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对锅具40的偏移起到摩擦阻碍作用,更好地定位锅具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位凸台23可以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20一体成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定位凸台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分体成型,然后将定位凸台采用嵌件注塑工艺直接成型在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此时定位凸台可以采用塑胶以外的其他材料,如金属,从而使得定位凸起与锅具接触时不容易在高温情况下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炒菜灶主要特点是在使用锅具时能保护凹形塑胶面板,由于锅具温度较高,采用该方案后能够较好地延长凹形塑胶面板的使用寿命;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炒菜灶也可以对其他锅具进行加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扩展,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在智能炒菜灶中,尤其是用在适用于炒锅的炒菜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包括机体和设在机体上的面板,所述机体包括电磁加热线盘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凹形塑胶面板,所述智能炒菜灶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支撑件的上端支撑锅具底部使凹形塑胶面板与锅具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支撑件经连接件支撑在机体上;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的额定加热功率为500W~3000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设有容置空腔的金属帽,容置空腔内设有测温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在机体上,并安装在电磁加热线盘和/或壳体上。
4.根据其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和电磁加热线盘之间设有承托凹形塑胶面板底部的筋板。
5.根据其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筋板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嵌设在凹形塑胶面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8.根据其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上设有安装支撑件的通孔,所述支撑件和凹形塑胶面板之间设有防漏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塑胶面板的侧部设有多个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锅具侧壁接触防止锅具移位。
CN2012200887685U 2012-03-09 2012-03-09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6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87685U CN202546850U (zh) 2012-03-09 2012-03-09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87685U CN202546850U (zh) 2012-03-09 2012-03-09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6850U true CN202546850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876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6850U (zh) 2012-03-09 2012-03-09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68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57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面可调的电磁炉
CN107388305A (zh) * 2017-08-18 2017-11-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凹盘电磁炉
CN109931634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炉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57A (zh) * 2015-05-20 2015-08-12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面可调的电磁炉
CN107388305A (zh) * 2017-08-18 2017-11-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凹盘电磁炉
CN107388305B (zh) * 2017-08-18 2023-09-2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凹盘电磁炉
CN109931634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炉具
CN109931634B (zh) * 2017-12-15 2020-01-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炉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6850U (zh)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CN201318716Y (zh) 煎烤器的电热管组件
CN204445330U (zh) 烹饪器具
CN102589015A (zh) 一种对锅具立体加热的智能炒菜灶
CN205391020U (zh) 红外煎烤机
CN204274116U (zh) 食物加热装置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JP5974293B2 (ja) 加熱調理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CN203734867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热锅
CN204795675U (zh) 一种线盘支架及具有该线盘支架的电磁灶
CN203893260U (zh) 测温准确的电磁炉
CN203276061U (zh) 加热容器和温控器
KR101955494B1 (ko) 전기 레인지용 거치대 및 조리용기
JP6167282B2 (ja) 電磁誘導機器
CN203203083U (zh) 一种电陶炉的安全防护装置
KR101174051B1 (ko) 유도가열부로 열전달을 감소시켜 내구성을 향상한 인덕션 레인지
CN204378849U (zh) 电磁烹饪设备
CN204853586U (zh) 电磁灶及电磁灶的线盘支架
CN217952381U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架的快速感温面板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302895U (zh) 烹饪电器
CN204617960U (zh) 自调活动式发热盘及电饭煲、电炒锅、电热茶具
CN217952380U (zh) 一种快速感温面板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8328285U (zh) 一种具有温度传感装置的快速感温面板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3136228U (zh) 线圈盘和具有其的电磁炉
JP6267453B2 (ja) 液体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17 US 999 miles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