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6333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6333U
CN202546333U CN2012200443542U CN201220044354U CN202546333U CN 202546333 U CN202546333 U CN 202546333U CN 2012200443542 U CN2012200443542 U CN 2012200443542U CN 201220044354 U CN201220044354 U CN 201220044354U CN 202546333 U CN202546333 U CN 202546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escence unit
lighting device
those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443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聪永
林佑星
李荣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443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6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6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63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在框体包括:一光条;光条包括: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具有一参考线;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一距离;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为彼此交错排列或为彼此对齐,并且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一第一导光体;第一导光体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垂直于该第一入光面,该光条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的一侧;提供多种光学照明效果。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照明装置中的光条。 
背景技术
利用发光组件搭配导光组件的光源模块,已经普遍地应用于照明领域中。一般而言,发光组件所提供的光线进入导光组件之后进行传播,继而光线由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出射,以形成所需的照明光源。 
近年来,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上述的光源模块已逐渐应用在许多照明灯具中。在各类发光组件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亮度高、低耗电与低污染性而成为主流。 
然而,发光二极管为具有指向性的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具有固定的光线行进方向,不利于照明灯具的多照射角度之照明光场设计;再者,由于光线行进方向为固定,所以,导光组件必须设置在固定的光线行进方向上,限制了光源模块的整体架构的设计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框体;在所述的框体包括:一光条;所述的光条包括: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具有一参考线;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一距离;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 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为彼此交错排列或为彼此对齐,并且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一第一导光体;所述的第一导光体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垂直于该第一入光面,该光条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光条具有第一发光单元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可调控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强度、以及两者的光线强度之比例、并且可分别提供不同的发光路径;利用上述光条之照明装置可可发出各种方向以及各种强度比例之光束,使得照明装置具有良好的光学设计弹性,以提供多种光学照明效果,不仅可用以照明,更可以具备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光条的立体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F绘示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路径的侧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绘示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路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条,可提供所需的光线强度以及发光路径之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具有上述的光条,因而可使光线顺利地进入导光组件中,以提供所需的照明光源。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条(light bar),包括:基板、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基板上具有参考线。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且距离参考线第一距离。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且距离参考线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为彼此交错排列或为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位在同一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一光轴传递的第一光束,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二光轴传递的第二光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彼此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彼此不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是选自于正光型发光二极管(top view LED)、侧光型发光二极管(side view LED)及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在所述的框体包括:光条、以及第一导光体。光条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基板上具有参考线。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上、且距离参考线第一距离。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且距离参考线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为彼此交错排列或为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位在同一水平面。第一导光体 具有第一入光面、彼此平行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反光面。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反光面垂直于第一入光面。光条设置于第一入光面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一光轴传递的第一光束。每一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二光轴传递的第二光束。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至少其中之一经由第一入光面而进入第一导光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彼此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彼此不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是选自于正光型发光二极管、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更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一反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反射片,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的第一反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扩散片,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第二导光体,设置于第一导光体的一侧。第二导光体具有第二入光面。每一第一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一光轴传递的第一光束,第一光束经由第一入光面进入第一导光体。每一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沿第二光轴传递的第二光束,第二光束经由第二入光面进入第二导光体。 
[光条]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条的立体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光条100a可包括:基板SUB、 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110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120。基板SUB上具有参考线R。第一发光单元110设置于基板SUB、且距离参考线R第一距离d1。第二发光单元120设置于基板SUB、且距离参考线R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d2大于第一距离d1。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为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位在同一水平面。 
请再参照图1A与图1B,基板SUB具有水平的表面,且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实质上是设置于基板SUB的同一水平表面。因此,光条100a的整体厚度(基板SUB的厚度加上发光单元110、120的厚度)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有利于薄型化的发展。 
另外,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例如是选自正光型发光二极管、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也就是说,可以任意搭配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的发光二极管的种类,以提供不同的发光路径。 
上述光条100a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的位置设置方式具有特殊的意义。详细而言,第一发光单元110设置在基板SUB上、且距离参考线R第一距离d1。第二发光单元120设置在基板SUB上、且距离参考线R第二距离d1。第二距离d2大于第一距离d1。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至少于基板SUB上排列成两列。这两列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可以独立地进行控制,以提供不同的光线强度以及发光路径。 
另外,第一发光单元110彼此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第二发光单元120彼此之间具有第二间距H2,换言之,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10彼此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同间距(即H1),且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20彼此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同间距(即H2)。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依照光学设计而调整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以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10彼此之间、多个第二 发光单元120彼此之间不会互相产生光线的干扰。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例如是以彼此对齐的方式设置。 
承上述,由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的位置设置方式、彼此之间的间距、发光单元的种类选择等,而能够调控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的光线强度、以及两者的光线强度之比例、并且可分别提供不同的发光路径。因此,该光条100a可提供所需的光线强度以及发光路径之组合。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亦可以彼此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图2的光条100b与图1A的光条100a相同或相似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标示。 
请参考图2,光条100b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也是根据参考线R来进行位置的设置。可注意到,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是以彼此交错排列的方式来设置。同样地,图2的光条100b也能够提供所需的光线强度及发光路径的组合。 
值得说明的是,在图1A、图1B与图2的实施例中,基板SUB为矩形基板,而参考线R的设置例如是与基板SUB之边缘平行;或者,也可直接以基板SUB之边缘作为参考线R。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光条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光条100c的基板SUB例如为五边形基板。在此实施例中,利用参考线R的设置,而可以让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有相同的位置设置参考基准,并可根据如同图1A、图1B、图2的上述说明来设置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藉此,光条100c的基板SUB可以是矩形、五边形或是任意形状的基板,进而能够提升光条100c的设计弹性,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照明装置中。 
图4A至图4F绘示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路径的侧视示意图。在此,图4A至图4F是沿图1A的剖线A-A’而得的剖面示意图。在说明图4A至图4F时,请同时搭配图1A之整体架构以进行理解。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可以是侧光型发光二极管与正光型发光二极管的任意组合。 
请参考图4A,在图4A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发出沿第一光轴C1传递的第一光束L1。第二发光单元120发出沿第二光轴C2传递的第二光束L2。如图4A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正光型发光二极管。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平行、且垂直基板SUB,因此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彼此平行、且垂直基板SUB射出。 
请参考图4B,在图4B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正光型发光二极管,而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不平行。如图4B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正光型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单元110例如是倾斜地设置在基板SUB上,即第一发光单元110的第一光轴C1不垂直基板SUB。例如,可利用另一垫层P使第一发光单元110成为倾斜。如此一来,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不平行。因此,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可发出不同方向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并且,即使利用垫层P将第一发光单元110倾斜设置,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实质上仍可看成是设置于基板SUB的同一水平面。 
请参考图4C,在图4C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例如是正光型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单元120例如是侧光型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单元110发出沿第一光轴C1传递的第一光束L1,第二发光单元120发出沿第二光轴C2传递的第二光束L2,其中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不平行、且相互垂直。另外,在如图4D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也可以 利用垫层P而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不平行、且不相互垂直。 
请参考图4E,在图4E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侧光型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单元110发出沿第一光轴C1传递的第一光束L1,第二发光单元120发出沿第二光轴C2传递的第二光束L2,其中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平行。另外,在图4F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也可以利用垫层P而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不平行。 
在图4B、4D、4F的实施例中,绘示第一发光单元110为倾斜设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未绘示),第二发光单元120可以为倾斜设置;或者,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可以是同时倾斜设置。并且,即使利用垫层P将第一发光单元110、第二发光单元120倾斜设置,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实质上仍可看成是设置于基板SUB的同一水平面。 
再来,为清楚绘示当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侧光型发光二极管时的发光路径,以下,以图5A至图5C的俯视示意图来进行说明。图5A至图5C绘示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发光路径的俯视示意图。 
请参考图5A,图5A即为图4E之实施例的俯视图。由图5A可知,第一光束L1沿第一光轴C1传递而出,第二光束L2沿第二光轴C2传递而出,其中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之间的夹角为180°。因此,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彼此以相反的方向射出。 
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的夹角也可以为其它角度。请参考图5B,在图5B的实施例中,可以调整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各自的光线出射方向,而得到彼此不平行的第一光轴 C1与第二光轴C2,且两个光轴C1、C2之间夹有一设定角度。 
此外,在图5A与图5B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是以彼此对齐的方式设置。然而,在图5C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也可以彼此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彼此平行。 
具体而言,可以搭配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的设置位置(距离参考线R的距离d1、d2)、彼此之间的间距(H1、H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光轴C1与第二光轴C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设定角度);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的种类等,进而调整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彼此所发出的光强度比例与发光路径的组合。如此一来,上述的光条100a、100b、100c等,可发射出任意光线强度比例以及发光路径的组合,有利于照明装置中的多角度照明光场的设计。 
[照明装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6,照明装置1000a包括:一框体(图中未示);在所述的框体包括:光条100a以及第一导光体200。有关光条100a的相关技术特征已于前述详细说明,在此不重复叙述。此外,光条100a例如是采用如图4A所示的发光路径。第一发光单元110与第二发光单元120皆为正光型发光二极管。 
请同时参考图1A、图4A以及图6,第一导光体200具有第一入光面210、彼此平行的第一出光面220以及第反光面230。第一出光面220与第一反光面230垂直于第一入光面210。光条100a设置于第一入光面210之一侧。 
当照明装置1000a运作之时,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10发出沿第一光轴C1传递的第一光束L1,每一第二发光单元120发出沿第二光轴C2传递的 第二光束L2。第一光束L1、第二光束L2可经由第一入光面210而进入第一导光体200。可注意到,可单独使第一光束L1进入第一导光体200、或单独使第二光束L2进入第一导光体200、或使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同时进入第一导光体200。由此,可轻易调整照明装置1000a的发光强度。 
此外,照明装置1000a可更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T,配置于第一反光面230。另外,照明装置1000a还可包括:反射片300,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200的第一反光面230。再者,照明装置1000又可包括:扩散片400,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200的第一出光面220。 
上述的光学微结构T配置于第一反光面230上,有助于将入射至第一导光体200中之光束传导自第一出光面220上。反射片300对向于第一导光体200的第一反光面230设置,有助于将入射至第一导光体200中的光束反射至第一出光面220。扩散片400对向于第一导光体200的第一出光面220设置,有助于让从第一导光体200之第一出光面220出射的光束全面性的均匀发光。 
具体而言,可透过调整光条100a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以及第二发光单元120的发光强度以及发光路径的组合,而能够提供所需的光线强度以及发光路径,进而使光线入射到第一导光体200内,以提供照明的光源。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7,照明装置1000b与图6中的照明装置1000a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照明装置1000b更包括:第二导光体500。第二导光体500设置于第一导光体200的一侧、且具有第二入光面510。当照明装置1000b运作之时,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10发出沿第一光轴C1传递的第一光束L1,第一光束L1经由第一入光面210进入第一导光体200。每一第二发光单元120发出沿第二光轴C2传递的第二光束L2,第二光束L2经由第二入光面510进入第二导光体500。如此一来,可透过调整第一光束L1以及第二光束L2的强度以及 方向,以让第一导光体200以及第二导光体200具有不同的发光强度,且第一导光体220以及第二导光体200可分别独立进行发光、或同时进行发光,因此,照明装置1000b可设定多种发光效果。 
当然,上述的第一导光体200与第二导光体500与光条100a的搭配方式仅为举例,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使用上述各样的光条100b、100c等,来搭配所需形状的导光体(未绘示),以组合成所需要的照明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条以及照明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光条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排列在基板的不同列上。可调控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强度、以及两者的光线强度之比例,且可发出不同发光路径之光束。结果是,光条可提供所需的光线强度以及发光路径之组合。利用上述光条之照明装置可可发出各种方向以及各种强度比例之光束,使得照明装置具有良好的光学设计弹性,以提供多种光学照明效果,不仅可用以照明,更可以具备美观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在所述的框体包括:一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条包括: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具有一参考线;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一距离;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基板、且距离该参考线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为彼此交错排列或为彼此对齐,并且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一第一导光体;所述的第一导光体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彼此平行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垂直于该第一入光面,该光条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发光单元发出沿一第一光轴传递的一第一光束,每一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沿一第二光轴传递的一第二光束,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至少其中之一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第一导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彼此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发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发光单元是选自于:正光型发光二极管、侧光型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彼此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体还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光学微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反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更包括:一反射片;所述的反射片设置成对向于该第一导光体的该第一反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扩散片;所述的扩散片设置成对向于该第一导光体的该第一出光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导光体;所述的第二导光体设置于该第一导光体的一侧,该第二导光体具有一第二入光面;每一该些第一发光单元发出沿一第一光轴传递的一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第一导光体;每一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发出沿一第二光轴传递的一第二光束,该第二光束经由该第二入光面进入该第二导光体。
CN2012200443542U 2012-02-10 2012-02-10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6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43542U CN202546333U (zh) 2012-02-10 2012-02-10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43542U CN202546333U (zh) 2012-02-10 2012-02-10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6333U true CN202546333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4435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6333U (zh) 2012-02-10 2012-02-10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6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5102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767760B (zh) 一种直下式液晶电视背光模组
CN105402673B (zh) 复合匀光车灯
CN103939791A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3697414A (zh) 导光板、导光板制造方法及背光模块
US7766533B2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a display and general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8763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3185237B (zh) 侧入式平面发光模块
CN205048201U (zh) 一种偏光透镜及led条形灯
CN201706328U (zh) 一种光源组件及其照明装置和背光模块
CN101761829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542533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2297347A (zh) 一种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CN100529888C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00281A (zh) 背光模块
CN202546333U (zh) 照明装置
CN202404275U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块
CN102588888A (zh) 光条以及照明装置
US9389356B2 (en) LED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0465733C (zh) 发光模块与面光源装置
CN201739834U (zh) 一种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CN205227125U (zh) 复合匀光车灯
CN20540486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721254A (zh) 背光模組
CN202600177U (zh) 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