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5559U -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5559U
CN202545559U CN2012200924006U CN201220092400U CN202545559U CN 202545559 U CN202545559 U CN 202545559U CN 2012200924006 U CN2012200924006 U CN 2012200924006U CN 201220092400 U CN201220092400 U CN 201220092400U CN 202545559 U CN202545559 U CN 202545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installing
pivot device
sheathed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924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承学
张志成
朱瑞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924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5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5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55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双轴式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该枢纽器设于可携式装置的上盖与底座间,且包含有两主轴、两齿轮、至少一固定件及至少一装设组件;当掀开上盖于某些角度时,上盖及底座会逐渐远离枢转块,因此在关闭状态或摊平状态时,上盖及底座与枢转块间的预留空间可更为缩短,因此更为美观、可免于囤积灰尘以及降低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枢纽器,特别关于一种设于可携式装置的上盖与底座间用于启闭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演进及依据各种需求,具有上盖及底座的可携式装置,也开始有了多种形态上的变化,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例如在底座92及上盖93之间设有一枢转块91,枢转块91内设有一双轴式枢纽器,该枢纽器包含有两平行轴,并由该两平行轴来区分枢设上盖93及底座92;当上盖93处于关闭状态时,上盖93与底座92平行,而上盖93及底座92均与枢转块91垂直(如图10所示);当上盖93及底座92各相对枢转块91转动45度时,上盖93便可垂直于底座92(如图11所示);此时,再进一步使上盖93及底座92各相对枢转块91转动45度后,上盖93、枢转块91及底座92便可形成一平面;可使可携式装置开启上盖93至完全摊平,即为该种枢纽器及枢转块91的特色。
然而,当上盖93处于关闭状态时,若上盖93及底座92均抵靠于枢转块91(如图12所示),则一旦要开启上盖93时,上盖93与枢转块91相互抵靠之面便会产生干涉而使上盖93无法转动;同样地,枢转块91也会因此而无法相对底座92转动。
因此,当上盖93处于关闭状态时,上盖93及底座92均须远离枢转块91一段距离(如图10所示),以使上盖93及底座92可相对枢转块91转动而不会产生干涉(如图11所示),然而该预留空间除影响美观及造成灰尘等物的囤积之外,还会使整体可携式装置的体积更加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其需要让上盖及底座均远离枢转块一段距离,导致影响美观、灰尘囤积以及使整体体积更加庞大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其可有效缩短前述之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枢纽器,其中包含有:
两主轴,其相互平行;
两齿轮,其分别固设于该两主轴,且该两齿轮相互啮合;
至少一固定件,其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
至少一装设组件,其装设于该两主轴的一端,且各装设组件包含有两基板件、两装设件、两弹性组件及一推抵件;该两基板件分别套设固定该两主轴;该两装设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该两基板件上;该两弹性组件之一端分别固设该两基板件,另一端分别固设该两装设件;所述推抵件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且该推抵件的外周缘包含有两推抵部,该两推抵部分别抵靠于该两装设件且分别对应于该两主轴,各推抵部均包含有一盖设段、一顶开段及一摊平段,该三段依序相连接,并且所述顶开段与所述主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盖设段或摊平段与所述主轴的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有所述枢纽器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进一步还包含有一枢转块、一上盖及一底座,该枢纽器设于该枢转块内,且该装设件突出于该枢转块外;该枢转块设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之间,该枢纽器的各装设组件的其中一装设件固设所述上盖,各装设组件的另一装设件固设所述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让用来结合上盖或底座的装设件,可滑动地设于基板件上,并且两者之间设有弹性组件用于将装设件朝基板件拉动,以使装设件抵靠于推抵件的外周缘,而推抵件的外周缘可分成多段以发挥凸轮的效果;因此当上盖从关闭状态掀开时,装设件会相对主轴转动,并且顺着推抵件的外周缘移动到距离主轴最远的顶开段,这样,装设件连带上盖便会被直向推开并逐渐远离主轴,从而使上盖免于与枢转块干涉;通过齿轮啮合从而连带转动相同角度的底座也是如此。由于当掀开于某些角度时,上盖及底座会逐渐远离枢转块,在关闭状态或摊平状态时,上盖及底座与枢转块间的预留空间可更为缩短,因此会更为美观、免于囤积灰尘以及降低整体体积。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各装设组件的推抵件的外围轮廓为长方形,所述两推抵部的顶开段分别位于其中一长边的两个角落。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各装设组件的各装设件贯穿成型有一长孔,各长孔配置有两限位件,该两限位件穿设该长孔后,固设于相对应的基板件。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具有两固定件,并进一步具有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套设所述两主轴且位于该两固定件之间,该定位组件包含有两转动凹凸轮、一固定凹凸轮及两弹性组件;该两转动凹凸轮分别套设固定该两主轴;该固定凹凸轮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且与该两转动凹凸轮相嵌合;该定位组件的两弹性组件分别套设该两主轴,且该定位组件的各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其中一固定件及固定凹凸轮。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各装设组件的各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
所述的枢纽器,其具有两装设组件且分别设于所述主轴的两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枢纽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枢纽器的部份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枢纽器的另一部份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枢纽器的另一部份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枢纽器的推抵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可携式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之可携式装置的关闭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之可携式装置的掀开示意图。
图9为实用新型之可携式装置的摊平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之可携式装置的关闭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之可携式装置的掀开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之可携式装置的干涉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主轴          20齿轮
30定位组件      31转动凹凸轮
32固定凹凸轮    33弹性组件
40固定件        50装设组件
51垫片      52内垫圈
53基板件    54装设件
541长孔     542限位件
543结合件   55弹性组件
56推抵件    561推抵部
562盖设段   563顶开段
564摊平段   57外垫圈
58穿设件    60枢转块
70底座      80上盖
91枢转块    92底座
93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包含有两主轴10、两齿轮20、一定位组件30、两固定件40及两装设组件50。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前述两主轴10相互平行。
前述两齿轮20分别套设固定两主轴10,并且两齿轮20相互啮合。
前述定位组件30套设两主轴10,定位组件30包含有两转动凹凸轮31、一固定凹凸轮32及两弹性组件33;两转动凹凸轮31分别套设固定两主轴10;固定凹凸轮32可转动地套设两主轴10,且与两转动凹凸轮31相嵌合;弹性组件33为压缩弹簧,两弹性组件33分别套设两主轴10,且各弹性组件33的一端抵靠固定凹凸轮32。
前述各固定件40可转动地套设两主轴10,以使两主轴10得以保持平行;两固定件40夹设齿轮20及定位组件30于其间;其中一固定件40抵靠定位组件30的两弹性组件33。
前述两装设组件50分别设于主轴10的两端,各装设组件50包含有两垫片51、两内垫圈52、两基板件53、两装设件54、四弹性组件55、一推抵件56、两外垫圈57及两穿设件58;两垫片51分别套设两主轴10,且抵靠于其中一固定件40的外侧面;两内垫圈52分别套设两主轴10,且两内垫圈52的内侧面分别抵靠两垫片51;两基板件53分别套设嵌合于两主轴10,且两基板件53的内侧面分别抵靠两内垫圈52;两装设件54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基板件53的外侧面,各装设件54贯穿成型有一长孔541,各长孔541配置有两限位件542,该两限位件542穿设该长孔541后,固设于相对应的基板件53,以此使装设件54可直线滑动地设于基板件53上,各装设件54的内侧面设有两结合件543;弹性组件55两两一组,各组弹性组件55对应其中一基板件53及其中一装设件54,各弹性组件55为拉伸弹簧,同组之两拉伸弹簧的一端固设基板件53,另一端固设装设件54的结合件543。
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推抵件56可转动地套设两主轴10,且推抵件56的内侧面抵靠两基板件53,推抵件56的外周缘包含有两推抵部561,两推抵部561分别抵靠于两装设件54且分别对应于两主轴10,各推抵部561包含有一盖设段562、一顶开段563及一摊平段564,三段依序相连接,并且顶开段563与主轴10的距离,远于盖设段562与主轴10的距离或摊平段564与主轴10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56的外围轮廓为长方形,该两推抵部561分别位于其中一长边的两个角落;盖设段562位于长边,顶开段563位于垂直之角落,摊平段564位于短边。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两外垫圈57分别套设两主轴10,且内侧面抵靠推抵件56;两穿设件58分别穿设两外垫圈57,并分别穿设固定于两主轴10。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装置包含有一个前述枢纽器、一枢转块60、一底座70及一上盖80;枢纽器设于枢转块60内,且装设件54突出于枢转块60外;枢转块60设于上盖80与底座70之间,枢纽器的各装设组件的其中一装设件54固设上盖80,各装设组件的另一装设件54固设底座70。
请参阅图5及图7所示,当可携式装置的上盖80处于关闭状态时,各装设件54抵靠于推抵件56的盖设段562。
请参阅图5及图8所示,当上盖80相对底座70掀开时,装设件54顺着推抵件56的外周缘移动,并且逐渐移动到顶开段563;由于顶开段563与主轴10的距离大于盖设段562与主轴10的距离,因此装设件54逐渐被推抵件56向外推开,进而使装设于装设件54上的上盖80一并推开,所以上盖80可避开枢转块60的侧面,以免于干涉;此外,因为固设两主轴10的齿轮20相互啮合,因此对应于底座70的主轴10也向相对反向转动,而由于底座70置于平面上无法转动,因此枢纽器及枢转块60便相对底座70转动,并且枢转块60相对底座70的转动角度,与上盖80相对枢转块60的转动角度相等;所以当上盖80相对枢转块60掀开45度时,等同于上盖80相对底座70掀开90度(如图8所示)。
请参阅图5及图9所示,接着继续掀开及转动上盖80,此时上盖80刚好越过枢转块60的角落,而装设件54从推抵件56的顶开段563移动到摊平段564,由于摊平段564与主轴10的距离小于顶开段563与主轴10的距离,因此装设件54受到拉伸弹簧的拉扯而逐渐内缩;最后,当上盖80摊平,而与底座70及枢转块60平行时,装设件54也同时内缩到与主轴10的最短距离(如图9所示),因此有效降低了上盖80与枢转块60之间的空间,从而达到了更为美观、避免该空间囤积灰尘以及降低整体可携式装置体积的目的。
同样地,请参阅图5及图7所示,当可携式装置的上盖80处于关闭状态时,各装设件54抵靠于推抵件56的盖设段562,由于盖设段562与主轴10的距离小于顶开段563与主轴10的距离,因此装设件54也受到拉伸弹簧的拉扯而内缩,以降低上盖80与枢转块60之间的空间(如图7所示),从而同样达到美观、避免囤积灰尘及降低整体体积的目的。
简言之,当上盖80相对底座70掀开,而即将受到枢转块60的干涉时,推抵件56会发挥凸轮的功效而将上盖80向外推开;因此于关闭状态或摊平状态时,便可缩短上盖80、底座70与枢转块60的间距,以免造成各种缺点。
请参阅图2、图3及图7所示,此外,定位组件30的固定凹凸轮32可转动地套设两主轴10,两转动凹凸轮31分别套设固定两主轴10,因此上盖80及底座70相对枢转块60转动时,两主轴10便会连带着两转动凹凸轮31一起转动,而两转动凹凸轮31嵌合于不相对转动的固定凹凸轮32上,所以可通过固定凹凸轮32使转动凹凸轮31连带底座70及上盖80定位于特定角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枢纽器的推抵件的外周缘也可不为长方形,而为其它形状,例如凸轮的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枢纽器也可仅有单一装设组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两主轴,其相互平行;
两齿轮,其分别固设于该两主轴,且该两齿轮相互啮合;
至少一固定件,其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
至少一装设组件,其装设于该两主轴的一端,且各装设组件包含有两基板件、两装设件、两弹性组件及一推抵件;该两基板件分别套设固定该两主轴;该两装设件分别可滑动地设于该两基板件上;该两弹性组件之一端分别固设该两基板件,另一端分别固设该两装设件;所述推抵件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且该推抵件的外周缘包含有两推抵部,该两推抵部分别抵靠于该两装设件且分别对应于该两主轴,各推抵部均包含有一盖设段、一顶开段及一摊平段,该三段依序相连接,并且所述顶开段与所述主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盖设段或摊平段与所述主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各装设组件的推抵件的外围轮廓为长方形,所述两推抵部的顶开段分别位于其中一长边的两个角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各装设组件的各装设件贯穿成型有一长孔,各长孔配置有两限位件,该两限位件穿设该长孔后,固设于相对应的基板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两固定件,并进一步具有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套设所述两主轴且位于该两固定件之间,该定位组件包含有两转动凹凸轮、一固定凹凸轮及两弹性组件;该两转动凹凸轮分别套设固定该两主轴;该固定凹凸轮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且与该两转动凹凸轮相嵌合;该定位组件的两弹性组件分别套设该两主轴,且该定位组件的各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其中一固定件及固定凹凸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两固定件,并进一步具有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套设所述两主轴且位于该两固定件之间,该定位组件包含有两转动凹凸轮、一固定凹凸轮及两弹性组件;该两转动凹凸轮分别套设固定该两主轴;该固定凹凸轮可转动地套设该两主轴,且与该两转动凹凸轮相嵌合;该定位组件的两弹性组件分别套设该两主轴,且该定位组件的各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其中一固定件及固定凹凸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各装设组件的各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各装设组件的各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具有两装设组件且分别设于所述主轴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具有两装设组件且分别设于所述主轴的两端。
10.一种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枢纽器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含有一枢转块、一上盖及一底座,该枢纽器设于该枢转块内,且该装设件突出于该枢转块外;该枢转块设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之间,该枢纽器的各装设组件的其中一装设件固设所述上盖,各装设组件的另一装设件固设所述底座。
CN2012200924006U 2012-03-13 2012-03-13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5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24006U CN202545559U (zh) 2012-03-13 2012-03-13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24006U CN202545559U (zh) 2012-03-13 2012-03-13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5559U true CN202545559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9240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5559U (zh) 2012-03-13 2012-03-13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55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893A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双轴同步铰链机构
WO202025952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9893A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双轴同步铰链机构
WO202025952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00888U (zh) 凸轮单元、双轴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装置
US20140036434A1 (en) Server and drawer lifting device
CN104141679A (zh) 电子装置及枢轴结构
CN202545559U (zh) 枢纽器及其可携式装置
CN203827397U (zh) 手机sim卡卡托
CN204496366U (zh) 一种带可移动旋转摄像头笔记本电脑
CN207733818U (zh) 一种内部可转动的化妆品用粉底盒
CN104653593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254855U (zh) 一种可折叠式笔筒
CN209599973U (zh) 一种裱衬机的贴磁铁铁片装置
CN202003618U (zh) 显示屏单元和led显示屏
CN204295242U (zh) 一种用于离合器盘毂安装弹簧的装夹装置
CN203717620U (zh) 齿轮式双轴同步枢纽结构
CN206357125U (zh)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器用工装托盘
CN205350036U (zh)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9777375U (zh) 一种兼容大小托盘的双工位辊道移栽机
CN202817956U (zh) 微型驱动电机
CN209418846U (zh) 一种隐藏式插座以及包含该插座的音箱
CN201509992U (zh) 用于电子相册的支撑结构
CN201934495U (zh) 齿轮抬升式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
CN104373782B (zh) 具有增强扭力的电脑转轴定位机构
CN201238430Y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02975910U (zh) 可支撑的手持装置保护套
CN204120542U (zh) 一种图书放置柜
CN203135956U (zh) 电子装置及其旋转卡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