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8758U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38758U CN202538758U CN2012201259698U CN201220125969U CN202538758U CN 202538758 U CN202538758 U CN 202538758U CN 2012201259698 U CN2012201259698 U CN 2012201259698U CN 201220125969 U CN201220125969 U CN 201220125969U CN 202538758 U CN202538758 U CN 202538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disk
- converting interface
- pipeline
- reservoir chamber
- ro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转盘和以驱动转盘在水平面中转动的驱动装置;转盘的下方固接至少一根管道;转盘和驱动装置间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室,该至少一个储液腔室均与一液管连通;转盘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该至少一根管道与储液腔室连通的流道。本实用新型利用流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由转盘上的流道替代管道上原本需要延伸至液体腔室外部的进口和出口,巧妙地将液体引入/引出管道。一个相对静止的液管转接可旋转的一根或者多根管道,当管道根据需要进行旋转时,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可与液体源头转动连接。而反应釜顶部的结构,避免管道旋转造成的进口和/或出口碰撞,或者撞击反应釜周边部件和线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反应釜内置的可旋转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同时位于反应釜的外部,以便对换热管内的液体进行更换。但为了配合该延伸到反应釜外的进口和出口能同时绕反应釜中心转动,在反应釜的顶部需要开设环形的滑槽以配合上述进口和开口转动,势必使得反应釜顶部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密封的部分也更多。并且,随着换热管数量的增加,该结构将会更为复杂,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应釜中可旋转换热管的数量,影响反应釜的反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旋转式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必须同时转动,导致整个反应釜顶部的密封结构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多管碰撞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转盘和一位于该转盘上方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该转盘连接以驱动该转盘在水平面中转动;该转盘的下方固接至少一根管道;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独立的储液腔室,该至少一个储液腔室均与一液管连通;该转盘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该至少一根管道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的流道。
其中,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液腔室;该转盘上设有两条所述流道,两条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所述储液腔室中的一个连通。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一环形的侧壁,该侧壁位于该转盘和该驱动装置之间;在该侧壁中设有一与该转盘联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储液腔室;该隔板连接一管子,该管子将位于该隔板上方的所述储液腔室与该转盘上的一条所述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该转盘的上表面和该转盘的下表面。
其中,该驱动装置为一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储液腔室后与该转盘固接。
其中,该侧壁的上端面与该马达的机身之间设有一密封圈;该侧壁的下端面与该转盘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另一密封圈。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含两根液管,两根所述液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储液腔室连通。
其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两个上下叠置的、环设在该转盘外围的储液槽,该储液槽为所述储液腔室;两个所述流道均贯穿该转盘的侧壁和该转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该储液槽中的一个连通。
其中,该至少一条流道上位于该转盘侧面的开口与该储液槽的大小适配。
其中,该转盘与该储液槽之间设有一密封圈。
其中,两个所述储液槽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其特点在于,该反应釜包括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该转盘与该反应釜的顶部转动连接,并与该反应釜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管道为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将管道的两个开口与转盘的流道连通,利用流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同时由转盘上的流道替代管道上原本需要延伸至液体腔室外部的输液口(进口)和抽液口(出口),巧妙地将液体引入/引出管道。一个相对静止的液管转接可旋转的一根或者多根管道,当管道根据需要进行旋转时,管道的输液口和抽液口可与液体源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结构不会造成随着管道数量的增加而使得反应釜外部多个进口或出口并存的现象,简化了整个反应釜顶部的结构,避免了管道旋转造成的进口和/或出口碰撞或者撞击反应釜周边部件和线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应用于反应釜1中,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了一个作为旋转驱动装置的马达2,在马达2的下方设有一转盘4,该转盘4与马达2向下延伸的输出轴21固接,并且转盘4与马达2的机身保持一间距。
在马达2和转盘4之间设有一侧壁3,该侧壁3与转盘4和马达2的机身之间均设有一层橡胶密封圈(图中未示)。当然,侧壁3也可包含顶面和底面,此时侧壁3与马达2和转盘4之间便可省略橡胶密封圈。马达2带动转盘4相对侧壁3的中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该侧壁3与反应釜1的顶部固接,从而相对反应釜始终保持静止。上述橡胶密封圈也可采用机械密封予以替代。
在侧壁3内部还设有一隔板6,该隔板6与马达2的输出轴21固接从而与转盘4同步转动。该隔板6将侧壁3内部的空间分为相互独立的上储液腔室31和下储液腔室32。在侧壁3上分别设有两根液管33,两根液管33分别与上储液腔室31和下储液腔室32连通。
由此可见,该马达2的输出轴21是垂直穿过两个储液腔室和隔板6,从而与转盘4固接的。
该液管33可以与侧壁3固接,也可以是独立与侧壁3的个体。当需要对储液腔室注入或者抽出液体时再与侧壁3装配。
该转盘4上设有两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流道41和42。在转盘4的下表面固定一根换热管5,其中换热管5的进口51通过流道41和管子61与上储液腔室31连通;换热管5的出口52通过流道42与下储液腔室32连通。液体通过与上储液腔室31连通的液管33进入上储液腔室31,随后流入换热管5,再经由换热管5的出口52进入下储液腔室32后自与下储液腔室32连通的液管33流出。从而确保换热管5在跟随转盘4转动的时候内部始终包含流动的液体。
本实施例中,反应釜1的顶部设有一与转盘4大小适配的安装孔(图中未示)。该转盘4的整体位于反应釜1内,转盘4套设与该安装孔中并与安装孔为转动连接。在该安装孔与转盘4的接壤处设有橡胶密封圈或者机械密封,以确保反应釜1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
其中,该转盘4也可根据需要连接的换热管的数量开设更多的流道,以便这些管热管导通的进口和出口与相应的储液腔室导通。
当然,该转盘4也可以采用部分设置于反应釜1内部的方式与反应釜活动连接。即,转盘4的上表面位于反应釜1的外部,转盘4的下表面位于反应釜1的内部。同样的,反应釜1的顶部与转盘4的侧壁为转动连接,并且在接壤处设有橡胶密封圈或者机械密封,以确保反应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
该结构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可以确保换热管5的进口51和出口52始终在反应釜内进行旋转。不会因为进口51和出口52位于反应釜外而造成反应釜顶部结构的复杂化。其优势更体现在,当反应釜中需要设置多根需要同轴(绕马达的输出轴)转动的换热管时,只需要在转盘4上增设相应的流道即可,不会造成反应釜外部多个进口和出口并存的现象,简化了整个反应釜顶部的结构,避免了换热管旋转造成的进口和出口碰撞反应釜周边部件和线路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盘4’设有两条相互独立的直角型的流道41’和42’,该流道41’和42’均贯通转盘4’的侧面和下表面。并且,该反应釜1的顶部设有一个与转盘4’的下表面适配的安装孔(图中未示),转盘4’与安装孔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另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还包括一环设在该转盘4’外围、并相对反应釜1相对静止的储液槽3’,用于替代实施例1中的侧壁3。本实施例中的储液槽3’中包含了两条相互独立的环形槽道,从而形成两个上下分布的、并且相互独立的上储液腔室31’和下储液腔室32’。上述流道41’与上储液腔室31’连通,流道42’与下储液腔室32’连通。
该储液槽3’上两个槽道的开口均指向马达2的轴心。流道41’和42’与槽道对应的开口的大小与槽道的大小适配。从而确保转盘4’旋转时,上储液腔室31’和下储液腔室32’始终通过流道41’和42’与换热管5导通。
在储液槽3’上同样设有两个分别与上储液腔室31’和下储液腔室32’连通的液管33’。
为了防止冷却液或加热液泄露,在储液槽3’与转盘4’之间设有密封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应用于景观喷水池中。
如图3所示,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一环形的侧壁11,该侧壁11的上部设有一面盖9,该侧壁11的底部设有一底盖8,该面盖9和底盖8均与电机7的输出轴固接。该底盖8、面盖9以及侧壁11形成一个储液腔室,在侧壁11上设有一个进液口12。在面盖9上设有八个流道91,八个喷水管10分别固接在流道上,所有喷水管均通过相应的流道和储液腔室连通。
从而,喷水管10可跟随面盖9相对侧壁在水平面中转动,从而形成螺旋型的水柱。
当然,底盖8也可与侧壁11固接,电机7的输出轴穿过底盖8和储液腔室后与面盖9固接,同样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转盘和一位于该转盘上方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该转盘连接以驱动该转盘在水平面中转动;该转盘的下方固接至少一根管道;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室,该至少一个储液腔室均与一液管连通;该转盘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该至少一根管道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转盘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液腔室;该转盘上设有两条所述流道,两条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所述储液腔室中的一个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一环形的侧壁,该侧壁位于该转盘和该驱动装置之间;在该侧壁中设有一与该转盘联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储液腔室;该隔板连接一管子,该管子将位于该隔板上方的所述储液腔室与该转盘上的一条所述流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该转盘的上表面和该转盘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为一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储液腔室后与该转盘固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侧壁的上端面与该马达的机身之间设有一密封圈;该侧壁的下端面与该转盘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另一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包括两个上下叠置的、环设在该转盘外围的储液槽,该储液槽为所述储液腔室;两个所述流道均贯穿该转盘的侧壁和该转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流道分别将该管道的进口和出口与该储液槽中的一个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条流道上位于该转盘侧面的开口与该储液槽的大小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该转盘与该储液槽之间设有一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储液槽为一体成型。
1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该反应釜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流道转接口;该转盘与该反应釜的顶部转动连接,并与该反应釜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管道为换热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259698U CN202538758U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259698U CN202538758U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38758U true CN202538758U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715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2596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8758U (zh) | 2012-03-29 | 2012-03-29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387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4822A (zh) * | 2012-03-29 | 2012-08-01 | 王志训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
2012
- 2012-03-29 CN CN2012201259698U patent/CN2025387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4822A (zh) * | 2012-03-29 | 2012-08-01 | 王志训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CN102614822B (zh) * | 2012-03-29 | 2014-02-12 | 王志训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91386U (zh) | 卧式蒸发器 | |
CN108225047B (zh) | 一种搅拌式自动降温装置 | |
CN104074804A (zh) | 一种多级叶轮离心泵的导流盘 | |
CN202538758U (zh)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
CN202485492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其印染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3620282A (zh) | 旋转分配装置 | |
CN203947150U (zh) | 热喷涂旋转靶材冷却装置 | |
CN102614822B (zh) | 旋转式流道转接口及反应釜 | |
CN101782155A (zh) | 一体化液体输送多向分配阀 | |
CN205567632U (zh) | 一种自动旋转切换式3d打印奶油喷头转换器 | |
CN204942585U (zh) | 一种旋转运动机构的流体供应结构 | |
CN208200507U (zh) | 旋流布水器 | |
CN202703994U (zh) | 一种转盘式气体分配器 | |
CN103372328B (zh) | 一种双相萃取旋转填料床 | |
CN206190592U (zh) | 多级叶轮装置 | |
CN203686086U (zh) | 电控机械式双离合器直接换挡变速器总成 | |
CN201382638Y (zh) | 船用片冰机接水系统 | |
CN202700133U (zh) | 一种双相萃取旋转填料床 | |
CN203962490U (zh) | 一种多级叶轮离心泵的导流盘 | |
CN214093151U (zh) | 一种洗米控制阀及电饭煲 | |
CN203990503U (zh) | 搅拌叶轮 | |
CN215947375U (zh) | 一种稀土萃取分离用转斗流量箱 | |
CN202718915U (zh) | 一种水泵 | |
CN202056086U (zh) | 一种电磁泵上的分流罩 | |
CN207805121U (zh) | 地沟油提取生物质柴油用油水分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212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