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5602U - 四板折叠凳 - Google Patents

四板折叠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5602U
CN202525602U CN201120478578XU CN201120478578U CN202525602U CN 202525602 U CN202525602 U CN 202525602U CN 201120478578X U CN201120478578X U CN 201120478578XU CN 201120478578 U CN201120478578 U CN 201120478578U CN 202525602 U CN202525602 U CN 202525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s
plate
hinge
repeatedly
separ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785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4785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25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5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56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板折叠凳,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凳。主要由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四号板(4)、铰链(5)、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六大部分构成,其中: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块板通过铰链(5)两两连接,一号板(1)与三号板(3)通过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连接,此三块板共同构成一个可装可拆的三棱台作为凳脚。四号板(4)单独与此三块板中的一块通过铰链(5)连接后作为凳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幼儿专用型采用了折痕式铰链(8),更轻更薄更便携。本实用新型具有又轻又可折叠很便携的优点。

Description

四板折叠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属于一种折叠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凳还不够便携,存在不能折叠或者总重量不够轻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总重量较轻且可折叠的便携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铰链5或铰链组、一个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六大部分构成。
        二、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的命名和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各种构件,各种构件的命名、结构形式、及相关术语的特定含义分别阐述如下:
         1、折叠:属于一种动作,即同一个物体的A和B两个部分只能作相对转动而不能作相对位移。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硬质物体而言,必须存在铰链才能对硬质物体来进行“折叠”这个动作的操作。
         2、折叠凳:一种主体为硬质材料的凳,带有铰链结构可以进行“折叠”这种操作以方便携带。从结构角度来看,包括凳面和凳脚两个结构部分。 
         3、非直角梯形:四个内角均不是直角的梯形。 
         4、近矩形非直角梯形:非直角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形,虽然四个内角均不是直角,但四个内角的角度数值非常接近90度,角度数值均在90度正负误差5度范围内,使得仅凭目测常被误认为是矩形。在本实用新型中,近矩形非直角梯形也可以用作一号板1和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 
         5、近棱柱三棱台:三棱台的一种特殊情形,其三个侧面均为近矩形非直角梯形,使得仅凭目测常被误认为是三棱柱。比如某近棱柱三棱台的三块侧面板的12个内角分别为:90.005度角、90.008度角、89.992度角、89.995度角和90.002度角、90.007度角、89.993度角、89.998度角以及90.008度角、90.001度角、89.999度角、89.992度角。在本实用新型中,近棱柱三棱台也可以用作凳脚三棱台。 
         6、一号纵向承重凳脚功能板:简称一号板1,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用途为支承人体重量,起到凳脚的作用。 
        形状特征之一:总体形状为非直角梯形,且其高度适宜供人就坐,即“适高”。 
        形状特征之二: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对其“非直角梯形”的形状不作严格几何意义上的要求,即一号板1的四条边的边缘线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不规则线条,包括弧线、波浪线、带凸起线条、带凹入线条等。 
        形状特征之三: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并不严格要求一号板1必须要属于实心板或平面板,可以为多孔板、镂空板、瓦楞板、栅栏板、中空板、网状板等,只要其具有足够的纵向承重功能即可。 
        形状特征之四: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对一号板1的厚度大小和厚薄均匀度均没有限制,只要其具有足够的纵向承重功能即可。 
        7、二号纵向承重凳脚功能板:简称二号板2,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二号板2与一号板1同属于纵向承重凳脚功能板,二者的各个属性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略有不同。 
        8、三号纵向承重凳脚功能板:简称三号板3,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者同属于纵向承重凳脚功能板,三者的各个属性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略有不同,三者的安装位置可以任意调换,常见的做法是左板、中板、右板分别被命名为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 
        9、铰链:凡具有铰接功能的机械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即铰链5。如果一个硬质物体中的A部分和B部分此二者只能作相对转动而不能作相对位移,那么我们就认为A部分与B部分被铰接在一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第一个硬质物体与第二个硬质物体此二者只能作相对转动而不能作相对位移,那么我们就认为第一个硬质物体与第二个硬质物体此二者被铰接在一起。 
        出于便携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中的铰链5都属于扁薄类型,即总体厚度较小的薄型铰链。常见的铰链5包括转轴式铰链、穿孔索捆绑式铰链、单根穿孔索缠绕式铰链、多根穿孔索缠绕式铰链、折痕式铰链、软片式铰链、套环式铰链等。 
        10、铰链组:铰链组属于那些共同完成同一个铰接功能的两个或多个铰链的集合,所有的铰链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各有不同。 
        11、穿孔索缠绕式铰链:铰链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由若干小孔和绳索二者共同构成,其中绳索具有穿过小孔和缠绕硬质物体的特征。穿孔索缠绕式铰链中的绳索在完成穿孔和缠绕后必须要绷紧,如果绳索放得宽松则无法实现铰接功能。在图2、图3、图4中的绳索虽然均被放得宽松,实际上却是绷紧的,左板24与右板25之间的中缝28的距离很小。与此不同的是,捆绑式铰链一般在捆绑后,绳索相对较松,绷得太紧反而难以活动。 
       12、单根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简称单索式铰链,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由若干小孔和一根绳索共同构成。 
      如图2所示,单索式铰链由左板上的20个左孔36、右板25上的20个右孔37、一根绳索此三部分共同构成,包括左一孔38、右一孔39、左二孔40、右二孔41、左三孔42、右三孔43、左二十孔44、右二十孔45,图2放大了左一孔38、左二孔40、左三孔42、右一孔39、右二孔41、相应绳索段部分这几个位置,并未按实际比例来绘图。 
       参见图2中的箭头可知,绳索穿过小孔缠绕的顺序如下: 
准备:在左板24背打结。
      循环周期开始:从背到正穿过左一孔38――从正到背穿过中缝28――从背到正穿过右一孔39――从正到背穿过中缝28――从背到正穿过左一孔38――从正到背穿过左二孔40――从背到正穿过中缝28――从正到背穿过右二孔41――从背到正穿过中缝28――从正到背穿过左二孔40――从背到正穿过左三孔42。 
      至此,一个最小的循环周期完成,往下不断重复此循环即可。 
      结束:穿过并缠绕最后一个小孔后打结,则整个单索式铰链缠绕操作完成。 
      如图4所示,从左板24与右板25的截面图的俯视图来看,绳索总体呈现一个近似的阿拉伯数字“8”字形交叉形状。”。 
       13、多根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简称多索式铰链,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由若干小孔和两根或多根绳索共同构成。 
       14、三根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简称三索式铰链,即三索式铰链7,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属于穿孔索缠绕式铰链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由若干小孔和三根绳索共同构成,小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如图3所示,三索式铰链由左板24上的22个椭圆小孔、右板25上的22 个椭圆小孔、三根绳索此三部分共同构成,包括左一孔38、右一孔39、左二孔40、右二孔41、左三孔42、右三孔43、左二十二孔46、右二十二孔47,图3放大了左一孔38、左二孔40、右一孔39、右二孔41,相应绳索段部分这几个位置,并未按实际比例来绘图。 
      参见图3可知,三索式铰链共包括第一根绳索29、第二根绳索30、第三根绳索31,其穿孔并缠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完成第一根绳索29的穿孔缠绕,其穿孔并缠绕方式与上述的单索式铰链的完全相同。
      第二步:必须首先完成第一步,才能进行第二步。第二步是进行第二根绳索30的穿孔缠绕操作,在避免与第一根绳索29交叉的前提下,第二根绳索30的穿孔并缠绕方式与上述的单索式铰链的完全相同,起点与终点也相同。 
      第三步:必须首先完成第二步,才能进行第三步。第三步是进行第三根绳索31的穿孔缠绕操作,在避免与第一根绳索29以及第二根绳索30交叉的前提下,第三根绳索31的穿孔并缠绕方式与上述的单索式铰链的完全相同,起点与终点也相同。 
        任何绳索的起点处和终点处均打个绳结32,比如:图3中的第一根绳索29的一端就打了绳结一33,第二根绳索30的一端就打了绳结二34,第三根绳索31的一端就打了绳结三35。 
        实质上,三索式铰链7、多索式铰链只是单索式铰链的扩展,目的为增强其机械强度,且其效果要优于直接用一条扁平带子来穿孔并缠绕。 
        如果有实际需要,多根绳索相互交叉也是被允许的。 
        如图4所示,从左板24与右板25的截面图的俯视图来看,三根绳索的形状完全相同,三根绳索总体上均呈现一个近似的阿拉伯数字“8”字形交叉形状。   
        15、折痕式铰链:属于铰链5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除了硬质物体的本体以外,并不包含任何额外的构件。折痕式铰链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在硬质物体的本体上所形成的一条折叠痕迹或一条直线凹槽。其加工工艺包括折叠成痕、切削成槽、拉伸成槽、压成槽、腐蚀成槽、烧蚀成槽、雕刻成槽等。
        16、软片式铰链:主要由片状软质物体来构成的铰链,包括皮革铰链、平面纺织物铰链、橡胶片铰链三大类型。 
         17、穿孔索捆绑式铰链:简称捆绑式铰链,即捆绑式铰链9,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若干小孔和绳索共同构成,其中所含的绳索数量可为一根、二根、多根,不管有多少根绳索,其穿孔并捆绑的方法均为:绳索的左端穿过第一个孔,右端穿过第二个孔,然后绳索的两端捆绑在一起即可。 
        实施例一中的三号板3与四号板4二者之间就是通过两个独立的捆绑式铰链9来连接的。如图5所示,一根绳索依次穿过孔一48、孔二49、孔三50后两端捆绑,则获得第一个完整的捆绑式铰链9;另外一根绳索依次穿过孔四51、孔五52、孔六53后两端捆绑,则获得第二个完整的捆绑式铰链9。 
        18、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即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另称可脱扣,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从某种角度来划分,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可以分成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与不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两大结构类型。 
      不管是哪种结构类型,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均由且仅由A部分和B部分两个部分构成。设立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第一个目的是:将一号板1与三号板3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包括“二者的直接连接”和“此二者通过第三者间接连接”两种方式;第二个目的是:又可以连接又可以分离,反复进行。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具有如下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之一:对于不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而言,A部分和B部分此两个部分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和三号板3上。
        结构特征之二:对于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而言,A部分和B部分此两个部分可以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和转接板10上,由于一号板1和三号板3的位置可能对调,故此两个部分也可以被分别安装在三号板3和转接板10上。 
        结构特征之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可以为纯机械结构也可为机电一体结构。 
        功能特征之一是可逆性和可重复性: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可以按照“连接―分离―连接―分离―连接”的顺序操作,完全可逆,可任意重复。 
        功能特征之二是可控性和稳定性: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连接操作”、“分离操作”由人来操作,具有可控性; 
        另外,当任意人为操作完成后,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就会自动“锁定”当前的状态稳定不变,除非人为的再次逆向操作,具有稳定性。
        19、一三号板中间转接功能板:简称转接板10,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用途为将一号板1与三号板3间接地连接起来。 
        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铰链5或铰链组、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此五大部分共同构成凳脚三棱台时,从理论上说,应当由一号板1的左腰和三号板3的右腰二者直接相连,但为了使连接效果更加牢固,连接操作和分离操作更加快速,因此在二者之间增设一个转接板10。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接板10的主要用途为使用一号板1与三号板3二者之间的连接变成更快更牢,对其形状、大小尺寸等属性没有特殊要求,可为不规则形状的板。 
      如图6所示,转接板10属于一块平行四边形板,高度与三号板3相等,宽度为5厘米。 
      增设转接板10后,三号板3上就不再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任何构件,而是被“迁移”到转接板10上了。 
        20、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属于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结构特征是包含有一块转接板10。 
        如图6、图7所示,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结构方面包括: 
        第一部分:位于一号板1上的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A部分,包括位于一号板1的上下两端的两个挂钩缺口、挨近两个挂钩缺口内侧的两个定位销21。
        第二部分:位于转接板10上的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中的B部分,包括位于转接板10的上下两端的两挂钩缺口、挨近两个挂钩缺口内侧的两个定位孔、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的一个扁薄形状的拉伸弹性带、钩杆末端被固定在拉伸弹性带上下两端表面的两个箍板钩此几个构成部分。 
        如图6、图7所示,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操作方法为: 
        上端的箍板钩可以被人手拉向上方并挂在上端的挂钩缺口中;同样,下端的箍板钩可以被人手拉向下方并挂在下端的挂钩缺口中。
        两个定位销的直径均比相应的定位孔的直径略小以保障可以穿过相应的定位孔。 
      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连接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为定位操作:用人手操作,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中的A部分” 在下而“反复连接分离机构中的B部分”在上的方式将一号板1与三号板3此两块的相应部分重叠,并对准相应的两个定位孔与定位销。
        第二步为箍板防脱操作:用人手分别往上拉上端的箍板钩并挂在上端的挂钩缺口内,往下拉下端的箍板钩并挂在下端的挂钩缺口17内,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均可。   
        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是连接操作的逆操作,步骤相反。
       21、适高承重凳脚功能三棱台:简称凳脚三棱台,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用途为直接支承四号板4,即间接支承就坐者的臀部。凳脚三棱台主要由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铰链5或铰链组、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五大部分共同构成,包含有如下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之一:为空心三棱台,放置于地面时上小下大,上方为上底面。
        结构特征之二:不包括有上底面板和下底面板。 
        结构特征之三:总体高度适宜供人就坐,即“适高”。 
        结构特征之四: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凳脚三棱台中的一号板1和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在形状、大小尺寸、厚薄、中空结构等各个属性可完全相同也可以略有不同。 
        结构特征之五: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凳脚三棱台中的三条上底边可以同在一个平面构成一个上底面,也可以不处在同一个平面。 
        结构特征之六: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凳脚三棱台中的三条下底边可以同在一个平面构成一个下底面,也可以不处在同一个平面。 
        结构特征之七:由于主要取其承重功能,因此凳脚三棱台中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此两个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但接近平行。 
        结构特征之八:只要能够实现铰接功能,一号板1与二号板2之间的铰链5或铰链组、二号板2与三号板3之间的铰链5或铰链组、三号板3与转接板10之间的铰链5或铰链组此三个位置的“铰链5或铰链组”可完全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 
        结构特征之九:一号板1的左腰与三号板3的右腰二者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直接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间接连接方式,直接连接方式为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上的A部分和B部分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的左腰与三号板3的右腰上;间接连接方式为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上的A部分和B部分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的左腰与转接板10上,而三号板3与转接板10二者之间则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连接。 
         22、板面承重凳面功能板:简称凳面板,另称四号板4,此术语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凳面用途来供人就坐,对其形状、厚度不作限制,要求无尖角无毛刺,要求在板面方向上具有足够支承人体重量的承重能力,要求其能够稳固地搁置在凳脚三棱台的三条上底边上,较常见的四号板4是一个三角形,其三条边均比相应的上底边略长一点。 
        四号板4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与一号板1或二号板2或三号板3三者中的一块板的上底边铰接,可以包括如下六种铰接方式: 
        铰接方式之一:四号板4带有一条直线边,该直线边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三号板3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一号板1、二号板2均不相连。
        铰接方式之二:四号板4带有一条直线边,该直线边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一号板1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二号板2、三号板3均不相连。 
        铰接方式之三:四号板4带有一条直线边,该直线边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二号板2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一号板1、三号板3均不相连。 
        铰接方式之四:四号板4可带有一条直线边也可不带有直线边,四号板4的背面接近边缘处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三号板3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一号板1、二号板2均不相连。 
        铰接方式之五:四号板4可带有一条直线边也可不带有直线边,四号板4的背面接近边缘处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一号板1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二号板2、三号板3均不相连。 
        铰接方式之六:四号板4可带有一条直线边也可不带有直线边,四号板4的背面接近边缘处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与二号板2的上底边相铰接,四号板4与一号板1、三号板3均不相连。 
        23、左腰右腰:对于梯形板来说称为“左腰或右腰”,如果围成了一个三棱台,也可以称为“棱”。如何判定“左腰”还是“右腰”呢?本实用新型规定:把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块板按照左、中、右的顺序排列,然后确定每一块板的左腰与右腰。 
       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铰链5或铰链组、一个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六大部分构成,具体的结构形式阐述如下:
            1、关于四块板的总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非直角梯形,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三角形。
2、关于四块板相互之间的铰接方式 
            第一,一号板1的右腰与二号板2的左腰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铰接;
            第二,二号板2的右腰与三号板3的左腰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铰接;
            第三,一号板1的左腰与三号板3的右腰通过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来连接;
            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围拢后能够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的空心三棱台;
       说明:什么叫做“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的空心三棱台”?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无缺的空心的三棱台必定由一个上底面板、一个下底面板、三个侧面板此五个面板来共同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出于便携的考虑,省略了上底面板和下底面板,所以叫做“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的空心三棱台”,也可以说成“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三棱台”。
     上述释义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和“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近棱柱三棱台”这两种情形。 
      第四,四号板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单独与“一号板1的上底边或二号板2的上底边或三号板3的上底边”相铰接。 
      3、三块板的具体形状举例 
            从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非直角梯形,具体来说,非直角梯形当然包括等腰梯形和近矩形非直角梯形,举例如下:
            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此三者全等。如此一来,此三者理所当然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 
        例二:本实用新型的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属于近矩形非直角梯形,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近棱柱三棱台。 
        4、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举例―――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折叠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包括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三索式铰链7、一个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六个部分,其中:
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此三者全等,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 
一号板1的右腰与二号板2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二号板2的右腰与三号板3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三号板3的右腰与转接板10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一号板1的左腰处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A部分,转接板10上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B部分;
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三条边中的一条边的近边缘处与三号板3的上底边通过穿孔索捆绑式铰链9来铰接;
一号板1的左腰近边缘处包括有挂钩缺口一11、挂钩缺口二12、定位销一15、定位销二16;
转接板10的总体形状属于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高度与三号板3相等,转接板10上包括有挂钩缺口三13、挂钩缺口四14、定位孔一17、定位孔二18、箍板钩一19、箍板钩二20、弹性带21。
5、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举例―――带折痕式铰链的折叠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此四块板由一块硬质塑料板通过压出的三个折痕式铰链8分隔而成,分别属于同一块塑料板的四个不同部分;
所述一号板1和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三者全等;
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四号板4与三号板3通过一个折痕式铰链8来直接铰接;
铰链5属于由一条直线凹槽构成的折痕铰链8;
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由一上一下两个按扣来共同构成,其中两个按扣中凸起的按扣A部件22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左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两个按扣中凹入的按扣B部件23被分别安装在三号板3的右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
          四、本实用新型的打开和折叠方法 
            1、打开成凳方法
            不管采用何种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均为:人手操作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令一号板1与三号板3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把四号板4搁在凳脚三棱台上即可供人就坐。
       2、折叠方法 
           人手操作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令一号板1与三号板3分离开来,然后将四块板折叠成类似大写字母“W”或“M”的形状即可携带。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可折叠,方便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索式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三索式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图)
          图4是单索式铰链和三索式铰链的结构示意截面俯视图
          图5是捆绑式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四号板4、铰链5、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三索式铰链7、折痕式铰链8、捆绑式铰链9、转接板10、挂钩缺口一11、挂钩缺口二12、挂钩缺口三13、挂钩缺口四14、定位销一15、定位销二16、定位孔一17、定位孔二18、箍板钩一19、箍板钩二20、弹性带21、按扣A部件22、按扣B部件23、左板24、右板25、正面26、背面27、中缝28、第一根绳索29、第二根绳索30、第三根绳索31、绳结32、绳结一33、绳结二34、绳结三35、左孔36、右孔37、左一孔38、右一孔39、左二孔40、右二孔41、左三孔42、右三孔43、左二十孔44、右二十孔45、左二十二孔46、右二十二孔47、孔一48、孔二49、孔三50、孔四51、孔五52、孔六5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共公开了两个实施例,分别阐述如下:
          (一)实施例一:五板折叠凳
          如图8所示,实施例一包括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三索式铰链7、一个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六个部分,包括转接板10在内,一共包含有五块板,故称为五板折叠凳。
        参见图8可知: 
1、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此三者全等。显而易见,三块全等的等腰梯形必定能够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这是毫无疑问的。 
此三块板的上底均为25厘米,下底均为29厘米,高均为24厘米,厚度均为1.5毫米,四个内角的角度均分别为80度、100度、100度、80度,材质均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实心板。 
        2、一号板1的右腰与二号板2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三索式铰链7中的三根绳索均为常见的补鞋专用的鞋线,直径约1毫米。 
       二号板2的右腰与三号板3的左腰也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三号板3的右腰与转接板10的左腰同样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3、一号板1的左腰处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A部分,转接板10上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B部分。 
4、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两个角顶点之间的距离为26厘米,厚度为1.5毫米,材质也属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实心板,四号板4的三条边中的一条边的近边缘处与三号板3的上底边通过穿孔索捆绑式铰链9来铰接。 
说明: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当然,为了防止其三个尖锐的角误伤人而专门将其三个角钝化,在钝化前任意两个角顶点之间的距离为26厘米,由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的长度为25厘米,显然,四号板4此三角形的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 
        如图6、图7所示,一号板1的左腰近边缘处包括有挂钩缺口一11、挂钩缺口二12、定位销一15、定位销二16; 
            转接板10的总体形状属于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高度与三号板3相等,转接板10上包括有挂钩缺口三13、挂钩缺口四14、定位孔一17、定位孔二18、箍板钩一19、箍板钩二20、弹性带21,其中:
            四个挂钩缺口均能够卡住相应的箍板钩,保障箍板钩不会凸出,以免影响对凳面的支承。
       两个定位孔的直径均比相应的定位销的直径略大一点,保障定位销能够穿过,又不至于太宽松。 
       定位销可以被安装在一号板1的正面或背面,应当考虑人手操作的方便性来确定,其厚度应当略大于转接板10的厚度。 
        弹性带21的材质可以扁平松紧带、金属弹性件、橡胶条等,其安装方法为:仅仅固定上端和下端,中间部分不能被固定在转接板10上,以保障箍板钩能够往外拉。 
       箍板钩的总体形状为长柄钩子,钩柄的末端被固定在弹性带21的近上端或下端处,除了钩子的末端之处,箍板钩的其他部分不能被固定在弹性带21上,以保障钩口能够挂在挂钩缺口。 
        为了保障箍板钩能够箍得住已经部分重叠在一起的一号板1和转接板10,钩口的宽度应当略大于此两块板的厚度之和,但又不能太大,以免箍住板后太宽松造成定位销自动脱出。 
         实施例一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之一 ―― 打开围拢成凳
            两个定位销对准两个定位孔后穿过,然后分别挂上两个箍板钩,最后把实施例一放到地面上,则四号板4自然落下,一个凳子即成。
         操作方法之二 ―― 折叠凳子 
           先后拔出两个箍板钩,放手后弹性带21自动收缩将其带回原位,然后把两个定位销从两个定位孔中拔出,最后把五块板折叠成类似大写字母“W”或“M”的形状即可携带。
        (二)实施例二:折痕铰链式折叠凳 
            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中的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此四块板由同一块硬质塑料板通过压出的三个折痕式铰链8分隔而成,分别属于同一块塑料板的四个不同部分,其中:
1、一号板1和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三者全等。其上底边为15厘米,下底边为20厘米,高为20厘米,厚度为1毫米,材质为比较耐折叠的硬质塑料实心板。由于实施例二在尺寸大小和承重能力方面都比不上实施例一,故实施例二常常被作为幼儿专用折叠凳。
2、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当然,为了防止其三个尖锐的角误伤人而将三个角钝化,在钝化前两个角顶点之间的距离为17厘米,厚度为1毫米,材质为比较耐折叠的硬质塑料实心板。 
说明:由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5厘米,而四号板4在钝化前的边长为17厘米,很显然,四号板4此三角形的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 
3、本实用新型的铰链5在实施例二中属于由一条直线凹槽构成的折痕铰链8,从图9中可知,四号板4与三号板3通过一个折痕式铰链8来直接铰接。 
4、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由一上一下两个按扣来共同构成,其中两个按扣中凸起的按扣A部件22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左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两个按扣中凹入的按扣B部件23被分别安装在三号板3的右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 
        通过扣上和解开两个按扣即可打开和折叠实施例二。 

Claims (9)

1.一种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主要由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铰链(5)或铰链组、一个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六大部分构成,其中:
一号板(1)、二号板(2)、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非直角梯形;
一号板(1)的右腰与二号板(2)的左腰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铰接,二号板(2)的右腰与三号板(3)的左腰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来铰接,一号板(1)的左腰与三号板(3)的右腰通过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来连接,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围拢后能够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的空心三棱台;
四号板(4)通过铰链(5)或铰链组单独与“一号板(1)的上底边或二号板(2)的上底边或三号板(3)的上底边”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此三者全等,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属于近矩形非直角梯形,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近棱柱三棱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铰链(5)属于穿孔索缠绕式铰链,每个铰链(5)中所包含的绳索的数量可为一根或两根或三根或若干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铰链(5)属于折痕式铰链(8),包含折叠痕迹和直线凹槽两种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铰链(5)属于软片式铰链,包括皮革铰链、平面纺织物铰链、橡胶片铰链三大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属于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包含有一块转接板(10),三号板(3)上不带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包括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若干三索式铰链(7)、一个带转接板反复连接分离机构六个部分,其中:
一号板(1)与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此三者全等,可共同构成一个无上底面板又无下底面板空心的正三棱台; 
一号板(1)的右腰与二号板(2)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二号板(2)的右腰与三号板(3)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三号板(3)的右腰与转接板(10)的左腰通过一个三索式铰链(7)来铰接,
一号板(1)的左腰处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A部分,转接板(10)上安装有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的B部分;
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三条边中的一条边的近边缘处与三号板(3)的上底边通过穿孔索捆绑式铰链(9)来铰接;
一号板(1)的左腰近边缘处包括有挂钩缺口一(11)、挂钩缺口二(12)、定位销一(15)、定位销二(16);
转接板(10)的总体形状属于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高度与三号板(3)相等,转接板(10)上包括有挂钩缺口三(13)、挂钩缺口四(14)、定位孔一(17)、定位孔二(18)、箍板钩一(19)、箍板钩二(20)、弹性带(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板折叠凳,其特征是,所述一块一号板(1)、一块二号板(2)、一块三号板(3)、一块四号板(4)此四块板由一块硬质塑料板通过压出的三个折痕式铰链(8)分隔而成,分别属于同一块塑料板的四个不同部分;
所述一号板(1)和二号板(2)以及三号板(3)此三块板的总体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且三者全等;
四号板(4)的总体形状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略大于一号板(1)的上底边,四号板(4)与三号板(3)通过一个折痕式铰链(8)来直接铰接;
铰链(5)属于由一条直线凹槽构成的折痕铰链(8);
反复连接分离机构(6)由一上一下两个按扣来共同构成,其中两个按扣中凸起的按扣A部件(22)被分别安装在一号板(1)左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两个按扣中凹入的按扣B部件(23)被分别安装在三号板(3)的右腰近边缘处的上端与下端。
CN201120478578XU 2010-11-29 2011-11-28 四板折叠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5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78578XU CN202525602U (zh) 2010-11-29 2011-11-28 四板折叠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0583 2010-11-29
CN201020630583.3 2010-11-29
CN201120478578XU CN202525602U (zh) 2010-11-29 2011-11-28 四板折叠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5602U true CN202525602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7857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5602U (zh) 2010-11-29 2011-11-28 四板折叠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256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4233A (zh) * 2013-09-06 2015-03-1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CN104873017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天津理工大学 床上用无腿凳及其工作方法
CN105757438A (zh) * 2014-12-13 2016-07-13 刘国权 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4233A (zh) * 2013-09-06 2015-03-1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CN105757438A (zh) * 2014-12-13 2016-07-13 刘国权 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面板
CN105757438B (zh) * 2014-12-13 2017-12-22 刘国权 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面板
CN104873017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天津理工大学 床上用无腿凳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12260U (zh) 一种折叠床架
WO2012162881A1 (zh) 流动厕所组合的改良结构
US4979554A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US8286809B2 (en) Self-expanding folding structure for a display
CN201202302Y (zh) 一种新型帐篷架
CN202525602U (zh) 四板折叠凳
CN100488404C (zh) 桌腿和框架的枢轴连接
CN104847163B (zh) 一种无需组装的铰锁定可折叠帐篷
US20080087313A1 (en) Collapsible canopy framework
US6431245B1 (en) Window shade
DE102009047346A1 (de) Zusammenlegbares Messe-Display mit gekrümmter Verkleidung
US2934386A (en) Portable circular folding table
TW201904638A (zh) 拼裝高爾夫球袋
CN204781361U (zh) 交叉张弦桁架结构的下弦节点紧固装置
CN201261963Y (zh) 一种多边帐篷
CN206726580U (zh) 一种折叠式立方体模型
CN2163209Y (zh) 方便快速折叠帐篷
CN107858931A (zh) 一种预制梁湿接缝横隔板可变空间作业平台及其制作方法
CN209750426U (zh) 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
CN209603298U (zh) 一种具有铝合金杆件和钢杆件的新型节点
CN202122344U (zh) 折叠式马凳
WO2019100983A1 (zh) 一种搬网支架
CN206006388U (zh) 一种多功能野餐垫
CN205997645U (zh) 一种可折叠或拼装的便携式画板
CN218650774U (zh) 一种易于携带的对折型折叠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