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3029U -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3029U
CN202523029U CN2011204698353U CN201120469835U CN202523029U CN 202523029 U CN202523029 U CN 202523029U CN 2011204698353 U CN2011204698353 U CN 2011204698353U CN 201120469835 U CN201120469835 U CN 201120469835U CN 202523029 U CN202523029 U CN 202523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multimedia
processor
net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698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CT OP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CT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CT OP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CT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698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23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3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30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包括电视处理器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接收模块、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通过视频信号接口连接有显示屏,还进一步包括有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通过硬件与软件结合而成的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解决了三网融合的终端技术问题,通过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可接收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通过操作系统将三网结合为一体,在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设备上就能实现任意网络协议的处理及展示。

Description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特别涉及用于三网合一的多媒体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触控应用、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电子产品的技术日渐成熟,对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数字化的今天,触控设备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触控技术只能在电脑上实现触控功能,无法在电视上操作系统下实现触控功能,触控功能都是基于电脑操作系统下运行,无法在电视系统下运行,主要是电视操作系统无法与触控装置进行通信,最主要还是目前电视处理器很难对触摸信号进行换算和解码,另外就是触摸技术在应用上还不够强大,应用功能还不够适用。 
触控功能在电脑上与电视上实现触控的技术难度对比: 
在电脑上实现触控功能:触摸屏技术基于X86硬件平台和X86操作系统进行开发,触摸屏控制器对触控点进行定位,通过RS232或USB协议对定位指令和数据进行传输,与电脑形成通信,由电脑处理器对触控指令进行分析、换算、解码,由电脑对触控点和点所对应的功能进行定位,判断出功能之后,通过电脑处理器发出功能指令,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所控制的画面。
在电视上实现触控功能:目前没有触摸屏能在电视上使用,原因有: 1、触摸屏对硬件配置要求非常高,处理器、存储器配置太低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应用灵敏度和触控点位判断准确率。因为电脑运行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对所有键盘鼠标能实现的功能,都通过触摸屏来实现,触摸屏在执行指令时,远远比键盘鼠标所运算的数据大几十倍,所有目前的触摸技术无法在电视上应用。而在电视上实现触摸功能就不需要太高的配置要求,因为电视处理器上需要处理的数据远远比电脑数据处理要小很多,在电视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触控应用,遥控器能实现的功能通过触摸屏来实现,再在应用方面增加了新的功能,在新的功能上通过触控来实现应用。 2、在没有三网技术之前,也就是普通电视机时代,触控功能应用对电视机意义不大,通过遥控器基本解决应用需求。而有了三网技术之后,有了非常多的应用,包括(在任意网络模式下实现触控功能,实现放大、缩小、翻页、滑动、编写、编辑、手写电视节目频道可自动识别电视节目等多点触控功能。通过应用软体,可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上实现网页预览、电视节目预览、网络资讯、网络互动等网络功能),触控技术对三网技术应用就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和触控的乐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的电视触摸系统,采用红外、光学、声波等技术,在电视屏幕上实现触摸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摸技术不能在电视屏幕上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包括电视处理器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接收模块、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通过视频信号接口连接有显示屏,还进一步包括有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网络信号接收模块、AV/TV信号接收模块、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模块以及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红外触摸屏、声波触摸屏、光学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或电阻触摸屏,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控制器、编码器以及解码器,所述信号信号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连接红外触摸屏、声波触摸屏、光学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或电阻触摸屏,所述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所述数据接口为USB或RS232数据接口,所述声波触摸屏包括表面声波触摸屏或体波声波触摸屏。 
通过硬件与软件结合而成的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解决了三网融合的终端技术问题,通过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可接收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通过操作系统将三网结合为一体,在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设备上就能实现任意网络协议的处理及展示。通过触控装置与操作系统的配合,就能在任意网络模式下实现触控功能,实现放大、缩小、翻页、滑动、编写、编辑、手写电视节目频道可自动识别电视节目等多点触控功能。通过应用软体,可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上实现网页预览、电视节目预览、网络资讯、网络互动等网络功能。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和触控应用软体的结合,可以实现任何一种触控方式,电视与人实现人机交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摸式多媒体一体机的功能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摸式多媒体一体机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声波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至图6中可知,这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包括电视处理器1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接收模块2、存储器3、控制器4以及图像处理器5,所述图像处理器通过视频信号接口6连接有显示屏7,还进一步包括有触控装置8,该触控装置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网络信号接收模块21、AV/TV信号接收模块22、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模块23以及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模块24。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包括:硬件设备和电视操作系统。其中所述硬件设备包括MSD的电视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图像处理器及显示屏组成,所述电视处理器对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网络信号、触控信号进行处理及换算。所述电视处理器与存储器、控制器、图像处理器相连,所述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VGA、DVI、HDMI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 
当接收到携带有网关、MAC地址、电话号码的网络信号或卫星信号时,所述网络控制器对所述网络信号进行解码后识别,或者3G可视电话模块对卫星信号进行解码后识别,在完成识别后,与指定网络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网络预览、数据共享功能。 
当接收到AV/TV模拟信号时,由所述AV/TV接收模块对音频模拟信号、电视高频信号和电视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解码,通过数据传输,给所述电视处理器和控制器对音频模拟信号、电视高频信号、模拟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换算,并通电视处理器进行模/数转换,将音频信号通过电视处理器进行数/模转换输出,所述图像处理器对所述电视处理器转换后的电视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传输到视频转换模块,由视频转换模块进行倍频,通过LVDS、VGA、DVI、HDMI输出给显示装置,实现高清图像功能; 
当接收到数字电视信号时,由所述数字电视接收模块进行信号采集和分析,输出数字电视频段代码给到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处理器对音视频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存储器对视频信号进缓冲后输出给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给视频转换模块,由视频转换模块进行倍频,通过HDMI输出给显示装置,实现数字电视功能;在电视上实现触控功能。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红外触摸屏81、声波触摸屏82、光学触摸屏83、电容触摸屏84或电阻触摸屏85,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控制器86、编码器87以及解码器88,所述信号信号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89连接红外触摸屏、声波触摸屏、光学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或电阻触摸屏,所述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所述数据接口为USB或RS232数据接口。触摸屏技术基于电视处理器和电视操作系统进行开发,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红外触摸屏时,其包括套设在显示屏面板上的红外触摸框811,在该红外触摸框相邻的一条横边和一条竖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排的红外线发射器组812,在与上述横边和竖边相对的横边和竖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排的红外线接收器813,所述红外线接收器通过红外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在显示屏面板上安装红外触摸框,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 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点。红外触控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在触控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控屏操作。红外触摸框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所述当触控装置为声波触摸屏82时,其包括设置在显示屏左右下角上的X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822和Y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823,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屏上边缘和上边缘的反射条821以及与上述X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824和Y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825相对设置的X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所述X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连接信号控制器。在显示屏面板上安装超声波触摸屏,该超声波触摸屏包括表面声波触摸屏和体波声波触摸屏,利用接收传感器和发射传感器所,表面声波触摸屏有X、Y轴两对传感器,利用屏幕表面的声表面波来检测手指触摸,以右下角的X轴发射换能器为例: 发射换能器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量向左方表面传递,然后由玻璃板下边的一组精密反射条纹把声波能量反射成向上的均匀面传递,声波能量经过屏体表面,再由上边的反射条纹聚成向右的线传播给X轴的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将返回的表面声波能量变为电信号。当发射换能器发射一个窄脉冲后,声波能量历经不同途径到达接收换能器,走最右边的最早到达,走最左边的最晚到达,早到达的和晚到达的这些声波能量叠加成一个较宽的波形信号,接收信号集合了所有在X 轴方向历经长短不同路径回归的声波能量,它们在Y 轴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在X 轴上,最远的比最近的多走了两倍X 轴最大距离。因此这个波形信号的时间轴反映各原始波形叠加前的位置,也就是X 轴坐标。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 在没有触摸的时候,接收信号的波形与参照波形完全一样。当手指或其它能够吸收或阻挡声波能量的物体触控屏幕时,X 轴途经手指部位向上走的声波能量被部分吸收,反应在接收波形上即某一时刻位置上波形有一个衰减缺口。接收波形对应手指挡住部位信号衰减了一个缺口,计算缺口位置即得触摸坐标,控制器分析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口的位置判定X 坐标。之后Y 轴同样的过程判定出触摸点的Y坐标。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所述当触控装置为光学触摸屏83时,包括设置在显示屏上方两个角上的摄像头831、设置在显示屏底边及两侧边上的反射条832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相邻的一条横边和一条竖边上的LED灯组833,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在整机上方两角落安装CCD摄像头,安装在顶部左上角的CCD摄像头,通过LED灯发射出光线,经过四周反射条反射,进入右上角的CCD摄像头中.同理,右上角的CCD摄像头发射的光线传入左侧的CCD摄像头中.密布的光线在触摸区域内形成一张光线网,经过多次反射的光线之间的空间在1MM以内。当触摸一点时,该点的射出光线和接收光线组成一个夹角,同时两端的CCD摄像头与这两条光线以及两个摄像头之间构成的直线又会组成两个夹角,这样该点的准确坐标被控制器录入,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电容触摸屏时,所述电容触摸屏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在显示屏面板上安装电容触摸屏,该电容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 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 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控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电阻触摸屏时,所述电阻触摸屏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在显示屏面板上安装电阻触摸屏,该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相匹配的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透明导电层,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 (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当手指触摸屏幕时,平常相互绝缘的两层导电层就在触摸点位置有了一个接触,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 轴方向的5V 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这种接通状态被控制器侦测到后,进行A/D 转换,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5V 相比即可得到触摸点的Y轴坐标,同理得出X轴的坐标,通过USB或者RS232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编码器相连,编码器与解码器相连,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当触控屏控制器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到触摸信息后,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输出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对坐标进行编码,再输出给解码器,当解码器收到编码后再进行解码,将代码与功能表比对,再将功能代码输出给电视处理器,由电视剧处理器对功能代码进行换算,判断出代码代表的坐标位置所对应的功能,当判断出所触摸到点位和对应的功能后,同时将功能指令输出给图像处理器,通过LVDS将数据输出给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指令。 
电视操作系统部分:采用NVOD系统,该系统由NVOD前端系统与NVOD终端系统两部分组成。NVOD前端系统包括:制作系统、编排系统、播控系统、播出系统、管理系统和接口系统。单向CATV网络就可以实现NVOD业务。终端系统是支持NVOD业务规范接收的DVB—C机顶盒,它是前端系统NVOD业务的最终实现者。当NVOD业务系统开展时,原有的机顶盒主要通过Loader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NVOD业务;增加相应的播出模块,就可以同时点播更多的NVOD节目,同时系统也可以平滑升级到BVOD、TVOD、VOD系统、分布式VOD系统或者专业频道播出系统。 
NVO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电视处理器控制NVOD视频服务器播出相应的NVOD节目,通过电视处理器内置的时钟同步系统,保证播控服务器、EPG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的时钟同步;EPG服务器同时播出NVOD的相应EPG,支持NVOD的机顶盒接收到相应的NVOD的EPG后,引导用户实现NVOD业务。 
EPG 信息由 PSI/SI 表组成,PSI 信息是机顶盒端解码所必须的,它指定了如何从一个携带多个节目的 TS 流中正确找到所需要的节目。PSI 由 PAT、PMT、CAT、NIT四个表组成,CAT 是条件接收表,EPG 系统可以不提供,它可以由加扰器在码流中插入;NIT 为网络信息表,提供网络中物理频点的信息,PAT 是节目关联表,提供各业务所对应 PMT 表的 PID 值;PMT 为节目映射表,提供各业务对应组件流的 PID 值。 
SI 信息提供了业务和事件的识别信息,DVB 标准定义了 9 种 SI 表,分别是 SDT表、EIT 表、BAT 表、RST 表、TDT 表、TOT 表、ST 表、SIT 表和 DIT 表,目前我们只用到几种常用的表,它们是 SDT 表、EIT 表、BAT 表、TDT 表和 TOT 表。在EPG 播发端播出的信息除了 PSI 信息中的三张表(PAT、PMT 表可选)外,还播发 SI信息中的这四张表,SDT 提供业务信息,EIT 表提供业务下的节目信息、BAT 表提供业务群信息,TDT 和 TOT 为终端提供所在地区时间信息。 
在NVOD系统下,实现广播电视网应用、互联网应用、教育应用、电信网应用、商务网等应用功能。 
通过硬件与软件结合而成的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解决了三网融合的终端技术问题。通过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可接收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通过操作系统将三网结合为一体,在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设备上就能实现任意网络协议的处理及展示。通过触控装置与操作系统的配合,就能在任意网络模式下实现触控功能,实现放大、缩小、翻页、滑动、编写、编辑、手写电视节目频道可自动识别电视节目等多点触控功能。通过应用软体,可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上实现网页预览、电视节目预览、网络资讯、网络互动等网络功能。 
一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和触控应用软体的结合,可以实现任何一种触控方式,电视与人实现人机交互。 
    在电视应用方面可以通过触控进行电视预览、智能选台、娱乐互动等,部分应用分析如下: 
电视预览:手指触控实现节目页面上下左右翻页切换,从而浏览每个
页面显示的电视节目或视屏,用手对相应的图标进行点击或者一些其
他操作就可实现节目或者视频的点播收看,
智能选台:通过智能手写识别进行节目频道选择,如在真正收看的节
目画面用手向上或者下滑即可实现频道的上一个或者下一个选台动作,也可以实现直接右手书写频道号,自动识别对应节目频道。实现此功能主要基于应用软件,在电视处理器中增加一个电视代码列表,如:“一”
代表中央一台,二代表中央二台,用手在显示屏上编写“一”,有电视处理器对代码“一”进行代码表比对,识别出“一”代表中央一台,实现手写自动识别功能。
娱乐互动:可以通过手指触控移动屏幕的对象从而进行游戏,比如电视上下象棋,完纸牌,网络游戏等等娱乐互动游戏。 
教育应用:在教学应用方面也可以将它应用在远程音视频互动教学,电子白板教学,电子备课等。部分应用分析如下:远程互动教学与白板教学:可以直接在家的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上通过触摸进行远程教学,利用白板软件进行在线演示,而学生在家通过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在线同步学习,提问等,这就使得教学可以脱离现实粉笔,教室,通过触控即可轻松互动教学。 
同步备课:用手写输入进行教案课件的编写,使得备课更加轻松,不用再多次点击鼠标,操作更简单,智能手势识别如手指旋转对图片翻转等操作,大大提高人与电视机之间的交互。 
商务应用:在商务应用方面我们可以实现例如,触控网页浏览,触控邮件书写与收发,网络IP通话。 
网页浏览:在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电视屏幕上右手指即可输入网站IP地址,手指滑动进行页面的滚动,手指点击进行页面跳转等。 
收发邮件:通过电视网络进行邮件的收取与阅读,在通过手写输入智能识别进行邮件的编辑,点击发送,让用户在享受高清数字电视的同时也可进行商务工作活动,真正的做到生活工作两不误。 
电话:通过触控拨号,让用户在利用电视上网,写邮件的同时进行音频与视屏的同步通话,可大大提高生活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一体机包括电视处理器以及与其相连的信号接收模块、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通过视频信号接口连接有显示屏,还进一步包括有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网络信号接收模块、AV/TV信号接收模块、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模块以及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红外触摸屏、声波触摸屏、光学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或电阻触摸屏,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控制器、编码器以及解码器,所述信号信号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连接红外触摸屏、声波触摸屏、光学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或电阻触摸屏,所述解码器与电视处理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为USB或RS232数据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红外触摸屏时,其包括套设在显示屏面板上的红外触摸框,在该红外触摸框相邻的一条横边和一条竖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排的红外线发射器组,在与上述横边和竖边相对的横边和竖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排的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通过红外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电视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装置为声波触摸屏时,其包括设置在显示屏左右下角上的X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屏上边缘和上边缘的反射条以及与上述X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发射换能器相对设置的X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所述X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和Y轴超声波接收换能器连接信号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触摸屏包括表面声波触摸屏或体波声波触摸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装置为光学触摸屏时,包括设置在显示屏上方两个角上的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屏底边及两侧边上的反射条以及设置于显示屏相邻的一条横边和一条竖边上的LED灯组,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电容触摸屏时,所述电容触摸屏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装置为电阻触摸屏时,所述电阻触摸屏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
CN2011204698353U 2011-11-23 2011-11-23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3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698353U CN202523029U (zh) 2011-11-23 2011-11-23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698353U CN202523029U (zh) 2011-11-23 2011-11-23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3029U true CN202523029U (zh) 2012-11-07

Family

ID=4710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6983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3029U (zh) 2011-11-23 2011-11-23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230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314A (zh) * 2013-08-02 2014-04-23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遥控器及其触控方法
CN104023256A (zh) * 2014-06-06 2014-09-03 上海电机学院 触摸屏遥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314A (zh) * 2013-08-02 2014-04-23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遥控器及其触控方法
CN104023256A (zh) * 2014-06-06 2014-09-03 上海电机学院 触摸屏遥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1927B (zh)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装置及其触控实现方法
CN109542008B (zh) 一种用于智能全面屏黑板的多屏显示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40116B (zh) 一种交互式电子演示系统
CN103019431A (zh) 显示设备以及触摸感测设备和方法
US8648811B2 (en)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eong et al. Single-camera dedicated television control system using gesture drawing
CN105446689A (zh) 远程批注同步的方法与系统
CN102802068A (zh) 智能电视遥控方法及系统
CN1656439A (zh) 利用触摸屏进行图像导航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47316A (zh) 用于网络电视机的红外遥控系统和遥控方法
CN104303509A (zh) 可触控智能机顶盒装置及智能多媒体播放系统
CN201282516Y (zh) 一种电视机
CN105278817A (zh) 一种语音、唇语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165020A (zh) 显示装置和搜索方法
CN202523029U (zh) 触控式三网融合多媒体一体机
CN1909608A (zh) 交互式电视机装置
CN202435537U (zh) 一种触控鼠标型遥控器
CN205620866U (zh) 触控一体机
CN106909300A (zh) 一种触屏点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CN201359720Y (zh) 多点触摸控制台
CN1991697A (zh) 交互式设备的输入装置
CN104914985A (zh) 手势控制方法及系统与视频流处理装置
CN207184720U (zh)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投屏点歌系统
CN100462900C (zh) 用于与显示系统进行交互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N201698582U (zh) 用于网络电视机的红外遥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