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91983U -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 Google Patents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91983U
CN202491983U CN201220099247XU CN201220099247U CN202491983U CN 202491983 U CN202491983 U CN 202491983U CN 201220099247X U CN201220099247X U CN 201220099247XU CN 201220099247 U CN201220099247 U CN 201220099247U CN 202491983 U CN202491983 U CN 202491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urface area
line ball
separated out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992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斌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NU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NU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NU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NU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992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91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91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919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内置手挽的包装纸盒,包括一块纸板或单坑瓦楞纸板,在所述的纸板上设有折叠压线及切线,折叠压线将纸板分隔成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纸盒表面区域以及粘合区域、折合区域和插接区域,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易断齿线分隔出一个可揭区域,该纸盒表面形成手挽表面区域;在另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折叠压线分隔现挽手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挽手区域处于手挽表面区域的下方,在挽手区域内通过折叠压线和易断齿线分隔一个手挽带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手挽带区域处于可揭区域的下方,揭开可揭区域后,可将手挽带区域从可揭区域处拉起形成手挽;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对气体减排有贡献,是环保、实用及有效的推广工具的设计。

Description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纸盒,具体是一种连内置手挽的包装纸盒。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所采用的包装纸盒,如礼盒,虽然都会具有手挽带,但手挽带一般都是外置配件的塑料手挽带,这类手挽纸箱不利于堆叠储存,而且外置配件增加材料,工序及管理的成本;市面上也有些包装纸盒的设计是将纸盒的主体与其手挽带连接一起,当把手挽带拉起时,此行动会连动地将纸盒主体形状改变,同时限制了包装货品的形状,这种设计的纸盒不能放置方体的对象,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某些纸盒在主体的设计上会预留空位,而多用纸料,不是环保实用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包装纸盒内置了手挽带是独立地连接纸盒面,当把手挽带拉起时,手挽带可延伸提供合适的手挽空间,而且此行动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主体形状;因此本实用新型亦不需要预留空位来避免变形的情况,能够放置方体及任何形状的对象,而且充分地利用了纸盒内整个空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对气体减排有贡献,是环保、实用及有效的推广工具的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包括一块纸板或单坑瓦楞纸板,在所述的纸板上设有折叠压线及切线,折叠压线将纸板分隔成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纸盒表面区域以及粘合区域、折合区域和插接区域,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易断齿线分隔出一个可揭区域,该纸盒表面形成手挽表面区域;在另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折叠压线分隔现挽手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挽手区域处于手挽表面区域的下方,在挽手区域内通过折叠压线和易断齿线分隔一个手挽带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手挽带区域处于可揭区域的下方,揭开可揭区域后,可将手挽带区域从可揭区域处拉起形成手挽。手挽带区域的其中一面设置加强胶贴,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平时不使用时在扁平或折叠状态为多层纸板,以扁平的封装储存及运输,节省储存空间;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或折叠后放入货物并扣合或黏合纸盒完成包装,使用方便,未拉出手挽带时,包装纸盒坚固及保持纸盒表面平坦,方便堆叠展示,节省店铺货品展示场地空间;拉起手挽带后,主体仍保持坚固密封,保护盒内货物不容易受到破损,亦可在包装纸盒主体提供窗口,方便观看盒内物品。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外面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内面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折合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侧部黏合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底部黏合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10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三;
图1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揭开可揭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1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拉起手挽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区域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1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被拉起并延申成型过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15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外面示意图;
图16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内面示意图;
图17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折合结构示意图;
图18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侧部黏合结构示意图;
图19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20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21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底部黏合结构示意图;
图22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23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24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三;
图25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揭开可揭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26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拉起手挽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7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区域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8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被拉起并延申成型过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9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外面示意图;
图30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内面示意图;
图3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折合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3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折合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3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折合成型过程示意图三;
图3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挽手区域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35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成型后结构示意图;
图36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揭开可揭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37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拉起手挽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8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区域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9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被拉起并延申成型过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0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外面示意图;
图41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纸板展开的结构的内面示意图;
图42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折合结构示意图;
图43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折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44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折合过程的挽手区域的黏合结构示意图;
图45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成型后结构示意图;
图46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揭开可揭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47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拉起手挽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8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区域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9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成型后手挽带被拉起并延申成型过程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4所示,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五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后表面区域3、左表面区域2、右表面区域4以及上表面区域15和下表面区域6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6、17、17’设置在上表面区域15内,上表面区域15即为手挽表面区域,所述的上表面区域15的外侧还设有插接区域18、18’,所述的插接区域18、18’与上表面区域15之间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在后表面区域3的外侧还分隔出后表面区域3与右侧表面区域4的粘合区域5,在左表面区域2上下分别分隔折合区域14、7,在折合区域7通过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8,在右侧表面区域4的上下分别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2、11;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的下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9,折合区域9内还被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10,在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前表面区域1的上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3、19、20、21,所述的手挽带区域22设置在区域20和21内,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与区域13之间折叠压线上还设有插接口和插接区域23、24和23’、24’,有一加强胶贴25设置在手挽带区域22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9及21上。 
平时不使用在折叠状态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纸盒由单瓦楞纸板制成,并分成二十五个部份,形状呈长方形;区域5及区域21为黏贴范围,将区域21向内折,并黏贴在部份20上,将区域4沿着区域2的折叠压线向内面折,,再将区域5黏贴在区域4的内则,将区域6及区域9、7、11向内折,区域8需黏合在区域6上,而区域10则黏贴于区域11。 
打开纸盒使用时,将区域12及区域14向内折,先将区域13盖在区域12及区域14之上,而区域20再盖在区域13之上,此折合呈Z形状,两者重叠在一起,再将区域19向上内折,盖在区域20之上,将区域21向上内折合并盖在区域20上,再将区域15折合在区域19、21之上并将区域18、18’分别插在区域23、23’处的插接口内,然后将区域23、23’及24、24’折合,并分别插在区域18、18’的插接口内。 
需要手提时,使用者可将区域16、17、17’揭起,使用者可将呈长条状的手挽带区域22向上拉起,区域22拉起并延伸形成手挽带,加强胶贴25设置在内置手挽带结构内面的区域22及左右两侧区域19及22,用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5-28所示,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二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b、后表面区域4b、左表面区域3b、右表面区域2b以及上表面区域7和下表面区域6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8b、9b、9’b设置在上表面区域7b内,上表面区域7b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后表面区域4b的外侧还分隔出后表面区域4b与右侧表面区域2b的粘合区域5b,在左表面区域3b上下分别分隔折合区域10b、20b,在折合区域20b通过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21b,在后侧表面区域2b的上下分别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5b、17b;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b的下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8b,折合区域18b还被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19b,在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在前表面区域1b的上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4b、12b、11b、16b,所述的手挽带区域13b设置在区域12b和16b内,有一加强胶贴22b设置在手挽带区域13b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1b及16b上。
平时不使用在折叠状态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纸盒由单瓦楞纸板制成,并分成二十二个部份,形状呈长方形,区域5b及区域16b为黏贴范围,将区域16b向内折,并黏贴在区域12b上,将区域3b沿着区域2b的折叠压线向内面折,再将区域5b黏贴在区域2b的内则,将区域6b及区域18b、17b、20b向内折,区域19b需黏合在区域17b上,而区域21b则黏合在区域6b上。 
打开纸盒使用时,将区域10b及区域15b向内折,再将区域14b先盖在区域10b及区域15b之上,而区域12b再盖在区域14b之上,此折合呈Z形状,两者重叠在一起,区域11b向上内折,盖在区域12b之上,区域7b的左右两旁为黏贴范围,区域7b黏贴在区域11b及区域16b之上。 
需要手提时,使用者可将区域8b、9b、9’b揭起,使用者可将呈长条状的手挽带区域13b向上拉起,区域13b拉起并延伸形成手挽带,加强胶贴22b设置在内置手挽带结构内面的区域13b及左右两侧区域11b及16b,用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29-39所示,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二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c、后表面区域4c、左表面区域15c、右表面区域15’c以及上表面区域2c和下表面区域3c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0c、9c、9’c设置在上表面区域2c内,上表面区域2c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上表面区域2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别分隔出插接区域8c、8’c,上表面区域2c外侧也分隔有插接区域11c、11’c,插接区域11c、11’c与上表面区域2c交接处折叠压线处开设有插接口;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插接区域7c、7’c,在下表面区域3c的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2c、13c、14c及12’c、13’c、14’c,在后表面区域4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5c、16c及15’c、16’c,在所述的后表面区域4c的上部还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9c、5c、19’c及21c、6c、21’c,所述的手挽带区域20c横跨区域19c、5c、19’c,有一加强胶贴22c设置在手挽带区域20c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9c及19’c上,在后表面区域4c与区域5c之间折叠压线上还设有插接口和插接区域17c、18c和17’c、18’c。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平时不使用时在扁平状态,纸盒由单瓦楞纸板制成,并分成二十二个区域。 
打开纸盒使用时,将区域13c、13’c向内与区域12c、12’c对折,与区域14c、14’c形成直角,接着将区域19c、19’c向内折盖上在区域5c上,再将区域6c向区域19c、19’c,5c对折,然后区域6c及区域3c再向内折,与区域4c形成直角,区域21c、21’c也向内折,与区域15c、15’c形成直角,接下来再将区域15c、15’c向内折,盖在区域13c、21c及区域13’c、21’c上,再将区域16c、16’c向内折,将区域13c、21c及区域13’c、21’c夹于区域15c、16c及区域15’c、16’c的中间,将区域7c、7’c向内折,并将区域1c盖上,而区域7c、7’c应放于区域15c、15’c的内则,接下来将区域2c盖在区域5c之上,区域8c、8’c则插入区域5c两侧的空位,以及区域11c、11’c插入区域5c与区域4c之间折叠压线上的插接口和插接区域17c、18c及17’c、18’c,最后将区域17c、17’c插入区域2c的空位内。 
需要手提时,使用者可将区域10c、9c、9’c的揭起,接着使用者可将呈长条状的手挽带区域20c向上拉起,区域20c拉起并延伸形成手挽带,区域22c为加强胶贴设置在手挽带区域20c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9c及19'c,用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40-49所示,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十三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2d、后表面区域4d、上表面区域5d和下表面区域3d以及左表面区域7d、8d、9d、10d和右表面区域7’d、8’d、9’d、10’d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1d、11’d设置在上表面区域5d内,上表面区域5d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2d的外侧设有挽手区域,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d、6d、6’d,所述的手挽带区域12d横跨区域6’d,有两加强胶贴13d、13’d设置在手挽带区域12d的内面及上下两侧区域6d及6’d上。
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方便用于工厂自动化包装生线的货物包装使用,在平时不使用时在扁平状态,纸盒由单瓦楞纸板制成,并分成十三个区域。 
在自动包装生产线使用时,区域1d及区域2d向内折,区域6d向外与区域1d对折,区域3d、区域4d及区域5d向内折,形成长方盒状,区域5d盖在区域6d、6’d之上,两部份黏合在一起,区域5d及区域6d、6’d为黏贴范围,先将区域7d、9d及区域7’d、9'd向内折,再将区域8d、10d及区域8’d、10'd与区域7d、9d及区域7’d、9'd黏贴上。 
需要手提时,使用者可将区域11d、11’d揭起,使用者可将呈长条状的区域12d向上拉起,区域12d拉起并延伸形成手挽带,加强胶贴13d及13'd设置在手挽带区域12d的内面及上下两侧区域6d及6'd,用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纸板进行模切,黏合及或折叠、插接扣合成型,平时不使用时在扁平或折叠状态为多层纸板,以扁平的封装储存及运输,节省储存空间;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或折叠后放入货物并扣合或黏合纸盒完成包装,使用方便,未拉出手挽带时,包装纸盒坚固及保持纸盒表面平坦,方便堆叠展示,节省店铺货品展示场地空间;拉起手挽带后,主体仍保持坚固密封,保护盒内货物不容易受到破损,亦可在包装纸盒主体提供窗口,方便观看盒内物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厂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工场及店铺使用,外带时,不需将包装好的货品再放进胶袋或纸袋内,除了方便了携带,亦减少使用胶袋或纸袋;而且,本实用新型可循环再用,是环保及实用的设计。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区限于上述例举的实施方式,其它采用折叠压线并采用纸板或单坑瓦楞纸板制成各种形状结构的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 

Claims (5)

1.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包括一块纸板或单坑瓦楞纸板,在所述的纸板上设有折叠压线及切线,折叠压线将纸板分隔成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纸盒表面区域以及粘合区域、折合区域和插接区域,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易断齿线分隔出一个可揭区域,该纸盒表面形成手挽表面区域;在另一个纸盒表面区域通过折叠压线分隔现挽手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挽手区域处于手挽表面区域的下方,在挽手区域内通过折叠压线和易断齿线分隔一个手挽带区域,纸板折叠粘合后手挽带区域处于可揭区域的下方,揭开可揭区域后,可将手挽带区域从可揭区域处拉起形成手挽;手挽带区域的其中一面设置加强胶贴,以增加手挽带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五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后表面区域(3)、左表面区域(2)、右表面区域(4)以及上表面区域(15)和下表面区域(6)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6)、(17)、(17’)设置在上表面区域(15)内,上表面区域(15)即为手挽表面区域,所述的上表面区域(15)的外侧还设有插接区域(18)、(18’),所述的插接区域(18)、(18’)与上表面区域(15)之间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在后表面区域(3)的外侧还分隔出后表面区域(3)与右侧表面区域(4)的粘合区域(5),在左表面区域(2)上下分别分隔折合区域(14)、(7),在折合区域(7)通过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8),在右侧表面区域(4)的上下分别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2)、(11);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的下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9),折合区域(9)内还被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10),在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前表面区域(1)的上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3)、(19)、(20)、(21),所述的手挽带区域(22)设置在区域(20)和(21)内,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与区域(13)之间折叠压线上还设有插接口和插接区域(23)、(24)和(23’)、(24’),有一加强胶贴(25)设置在手挽带区域(22)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9)及(2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二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b)、后表面区域(4b)、左表面区域(3b)、右表面区域(2b)以及上表面区域(7b)和下表面区域(6b)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8b)、(9b)、(9’b)设置在上表面区域(7b)内,上表面区域(7b)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后表面区域(4b)的外侧还分隔出后表面区域(4b)与右侧表面区域(2b)的粘合区域(5b),在左表面区域(3b)上下分别分隔折合区域(10b)、(20b),在折合区域(20b)通过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21b),在后侧表面区域(2b)的上下分别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5b)、(17b);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b)的下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8b),折合区域(18b)还被折叠压线分隔出粘合区域(19b),在折叠压线上开有插接口,在前表面区域(1b)的上部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4b)、(12b)、(11b)、(16b),所述的手挽带区域(13b)设置在区域(12b)和(16b)内,有一加强胶贴(22b)设置在手挽带区域(13b)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1b)及(16b)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二十二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1c)、后表面区域(4c)、左表面区域(15c)、右表面区域(15’c)以及上表面区域(2c)和下表面区域(3c)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0c)、(9c)、(9’c)设置在上表面区域(2c)内,上表面区域(2c)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上表面区域(2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别分隔出插接区域(8c)、(8’c),上表面区域(2c)外侧也分隔有插接区域(11c)、(11’c),插接区域(11c)、(11’c)与上表面区域(2c)交接处折叠压线处开设有插接口;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1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插接区域(7c)、(7’c),在下表面区域(3c)的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2c)、(13c)、(14c)及(12’c)、(13’c)、(14’c),在后表面区域(4c)的左右两侧被折叠压线分隔出折合区域(15c)、(16c)及(15’c)、(16’c),在所述的后表面区域(4c)的上部还分隔出挽手区域,所述的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9c)、(5c)、(19’c)及(21c)、(6c)、(21’c),所述的手挽带区域(20c)横跨区域(19c)、(5c)、(19’c),有一加强胶贴(22c)设置在手挽带区域(20c)的内面及左右两侧区域(19c)及(19’c)上,在后表面区域(4c)与区域(5c)之间折叠压线上还设有插接口和插接区域(17c)、(18c)和(17’c)、(18’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板被折叠压线,切线和易断齿线分隔出十三个区域,其中四条纵向折叠压线和两条横向折叠压线将纸板分别分隔出前表面区域(2d)、后表面区域(4d)、上表面区域(5d)和下表面区域(3d)以及左表面区域(7d)、(8d)、(9d)、(10d)和右表面区域(7’d)、(8’d)、(9’d)、(10’d)以及纸盒的六个面,所述的可揭区域(11d)、(11’d)设置在上表面区域(5d)内,上表面区域(5d)即为手挽表面区域,在所述的前表面区域(2d)的外侧设有挽手区域,挽手区域被折叠压线分隔成区域(1d)、(6d)、(6’d),所述的手挽带区域(12d)横跨区域(6’d),有两加强胶贴(13d)、(13’d)设置在手挽带区域(12d)的内面及上下两侧区域(6d)及(6’d)上。
CN201220099247XU 2012-03-16 2012-03-16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91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9247XU CN202491983U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9247XU CN202491983U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91983U true CN202491983U (zh) 2012-10-17

Family

ID=4699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9924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91983U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919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212A (zh) * 2018-03-30 2020-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单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212A (zh) * 2018-03-30 2020-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单体
CN111937212B (zh) * 2018-03-30 2024-04-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单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0897U (zh) 一种侧面为正三角形的四联包装盒
CN202491983U (zh) 一个连内置手挽带的包装纸盒
CN206969165U (zh) 手提式六棱柱形纸盒
CN207482378U (zh) 一种快速折叠包装盒
CN115339723A (zh) 一种四粒装水果便携礼品包装盒
CN209112592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CN203544559U (zh) 多格折叠盒
CN104150065B (zh) 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203568059U (zh) 一种瓶装酒盒
CN209275080U (zh) 一种啤酒饮料多瓶/听装包装箱
CN208947805U (zh) 一种内折式矩形六面箱体结构
CN207510903U (zh) 一种摇盖式包装盒
CN207360779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6841918U (zh) 折叠纸箱
CN203714340U (zh) 可折叠平铺展示裱糊包装盒
CN216834734U (zh) 一种顶部和底部带加强结构的易开包装箱
CN209097210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包装盒
CN204383896U (zh) 一种运输和展示两用的包装箱
CN220010392U (zh) 一种上口大下口小的六边形包装盒
CN211811162U (zh) 一种手提玻璃杯包装盒
CN204250527U (zh) 一种包装储物箱
CN210556133U (zh) 一种多边形开窗包装盒
CN213736083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包装盒
CN220010395U (zh) 一种异型自带提手能一体成型的包装盒
CN214986731U (zh) 一种立体侧开防盗书形屉式礼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