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61712U -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 Google Patents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61712U
CN202461712U CN 201120555518 CN201120555518U CN202461712U CN 202461712 U CN202461712 U CN 202461712U CN 201120555518 CN201120555518 CN 201120555518 CN 201120555518 U CN201120555518 U CN 201120555518U CN 202461712 U CN202461712 U CN 202461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hole
workpiece
gland
tapere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5555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百超
蒋林
陈伦安
陈志强
蔡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5555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61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61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617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由芯轴组件、工件支撑组件和基座组件组成,其中芯轴组件包括拉钉,拉钉连接在芯轴的上端部,在该芯轴的上部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弹簧、过渡套和压盖,其中压盖的盖檐通过过渡套上端部的凸台与芯轴可拆卸地连接;在压盖下端口处的芯轴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套上锥套、弹性胀套和下锥套,上锥套上沿轴向开有第一条形孔,弹簧的下端压在上锥套上端部,弹簧上端顶在芯轴的轴颈上。本夹具的通用性较强,适用于装夹多种结构类似的盘齿工件,且夹具定位简单方便,定位精度高,并能实现快换,从而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适于在滚齿加工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Description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齿机附属部件,尤其涉及装夹盘齿工件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一般采用固定心轴定心或胀套定心,手动或液压压紧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夹具基本上都是专门针对一种盘齿工件而设计的,通用性很差,只适合于单品种、小批量的滚齿加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台滚齿机往往需要加工很多种盘齿工件,这便意味着每更换一种工件就要更换一套对应的夹具,即使结构类似的盘齿工件需要更换各种对应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故夹具的通用性非常差;并且,夹具更换后调校定位精度非常麻烦,调校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即使有经验的操作者也需要40分钟左右,而且又不能实现快换,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强、能实现 快换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由芯轴组件、工件支撑组件和基座组件组成,其中: 
A、所述芯轴组件包括拉钉(1)、芯轴(2)、压盖(3)、过渡套(4)、弹簧(5)、限位销(6)、上锥套(7)、下锥套(8)、弹性胀套(9)和卡圈(10),其中拉钉(1)连接在芯轴(2)的上端部,在该芯轴的上部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所述弹簧(5)、过渡套(4)和压盖(3),其中压盖(3)的盖檐通过过渡套(接盘)(4)上端部的凸台与芯轴(2)可拆卸地连接; 
在压盖(3)下端口处的芯轴(2)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套所述上锥套(7)、弹性胀套(9)和下锥套(8),其中上锥套(7)上沿轴向开有第一条形孔(7a),芯轴(2)上的所述限位销(6)同时穿设在该第一条形孔中,所述弹簧(5)的下端压在上锥套(7)上端部,弹簧(5)上端顶在芯轴(2)的轴颈上; 
所述上锥套(7)的下部及下锥套(8)的上端部分别插入弹性胀套(9)对应的端口,且下锥套(8)下方的芯轴(2)上卡有用于限制该下锥套下行程的所述卡圈(10); 
B、所述工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11),该支撑座的上端面为工件(G)的支撑面; 
C、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座(12)、底座(13)和挡油盘(14),其中定位座(1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芯轴(2)定心的中心定位孔(12a),且定位座(12)固定在所述底座(13)的上方,该底座的中心孔下端部装有所述挡油盘(14); 
装夹时,所述工件(G)支撑在工件支撑组件的支撑座(11)上,该支撑座套装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所述芯轴组件的芯轴(2)由上而下穿过工件(G)和支撑座(11)的内孔后,插入所述定位座(12)的中心定位孔(12a)内,且所述弹性胀套(9)胀紧在工件(G)的内孔中,所述压盖(3)的下端面压在工件(G)的上端面。 
采用本夹具装夹盘齿工件前,先通过底座(13)将基座组件固定在滚齿机的工作台(T)上,然后将支撑有工件的工件支撑组件套装、定位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并将芯轴组件的拉钉(1)与外支架上的拉爪机构相连;最后通过拉爪机构控制芯轴组件由上往下移动,芯轴组件的芯轴(2)穿过工件及支撑座(11)的内孔后,插装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的中心定位孔(12a)内;此时,芯轴组件 压盖(3)的下端面压在工件(G)的上端面,从而将工件(G)压紧在工件支撑组件的支撑座(11)上,该支撑座(11)压紧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并且,芯轴组件的弹性胀套(9)胀紧在工件(G)的内孔中,以便对工件(G)定心,这样就通过本夹具将工件(G)牢靠地装夹、定位在滚齿机的工作台上,以便滚刀(D)对工件(G)进行滚齿加工。由于滚齿机加工时常常需要加工多种盘齿工件,那么对于结构类似的盘齿工件,本夹具也能进行装夹,这时只需更换与盘齿工件尺寸相对应的压盖(4)、弹性胀套(9)和工件支撑组件,而基座组件和芯轴组件的其余部件均不需要更换,从而实现通用。而且,装夹另一种结构类似的工件时也极其方便,定位简单,进而能够实现快换,且装夹效率非常高,其具体步骤如下:1、向上提起芯轴组件;2、取掉工件支撑组件;3、更换对应规格的工件支撑组件和芯轴组件压盖和弹性胀套;4、将支撑有另一种工件的工件支撑组件套装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5、向下插装所述芯轴组件,使芯轴组件的压盖(4)夹紧工件(G),弹性胀套(9)对工件(G)定心。 
综上所述,本夹具的通用性很强,适用于装夹多种结构类似的盘齿工件,且夹具定位简单方便,定位精度高,并能实现快换,从而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适于在滚齿加工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所述芯轴(2)上端部开有“⊥”形的过气孔(2a),该过气孔的 竖直段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钉(1),拉钉(1)上对应开有进气孔(1a),且过气孔(2a)的水平段与“十”字型出气孔(3a)的水平段相通,该“十”字型出气孔开在所述压盖(3)上端部的凸台上,且“十”字型出气孔(3a)的竖直段正对导筒(15),该导筒设在所述压盖(3)和过渡套(4)之间,且导筒(15)外壁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凸台(15a),该限位凸台下方的压盖(3)内壁上对应设有限位台阶(3a)。上拉芯轴组件时,外支架上的吹气机构通过拉钉(1)的进气孔(1a)、芯轴(2)的过气孔(2a)及压盖(3)的“十”字型出气孔(3a)向导筒(15)吹气,进而使向导筒(15)下移,下移的导筒(15)可向下压工件,从而使工件从弹性胀套(9)上退出,进而避免发生“带活”现象,这样就能防止工件一直跟随拉芯轴组件上移,从而有效避免打坏滚刀或碰伤工件。 
所述弹性胀套(9)上沿轴向开有条形孔(9a),且上锥套(7)上对应该条形孔开有第二条形孔(7b),所述芯轴(2)上的第一防转螺钉(16)同时穿设在弹性胀套(9)的条形孔(9a)及上锥套(7)的第二条形孔(7b)中。 
采用以上结构一方面能有效防止弹性胀套(9)发生周向转动,另一方面又可对弹性胀套(9)轴向限位。 
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拉杆(17)、拉柱(18)和固定销(19),其 中拉杆(17)沿轴向穿设在所述底座(13)的中心孔内,该拉杆的下部穿设在所述挡油盘(14)的中心孔内,且拉杆(17)的下端部为螺纹段; 
在拉杆(17)上部开有供所述芯轴(2)下端部插入的中心盲孔(17a),且拉杆(17)上部开有两个径向孔(17b),该径向孔的内端与中心盲孔(17a)连通,径向孔(17b)的外端与轴向条形孔(17c)连通; 
所述拉柱(18)穿设在拉杆(17)的径向孔(17b)中,在拉柱(18)上沿轴向设置所述固定销(19),该固定销同时位于拉杆(17)的轴向条形孔(17c)内,且拉柱(18)的内端与连接槽(2b)的槽底相接触,该连接槽沿轴向开在所述芯轴(2)的下端部,且连接槽(2b)的槽壁为导向斜面,当所述拉柱(18)内端从该连接槽(2b)下部的槽壁退出时,拉柱(18)的外端落入所述定位座(12)内壁上的容纳槽(12b)中。 
安装时,以上结构中拉杆(17)下端部的螺纹段与工作台的拉紧油缸相连。装夹工件(G)时,拉爪机构通过拉钉(1)带动芯轴(2)下移,该芯轴(2)由上而下穿过工件(G)和支撑座(11)的内孔后,插入所述定位座(12)的中心定位孔(12a)内,且芯轴(2)的下端部插入拉杆(17)上部的中心盲孔(17a)内,且所述拉柱(18)内端 与芯轴(2)下端部的连接槽(2b)槽底相接触,这样就将芯轴(2)与拉杆(17)连接在一起。此时,拉紧油缸与拉爪机构相配合,并向下拉所述拉杆(17),由于拉紧油缸的下拉力比拉爪机构的下压力大很多,这样就能更加牢靠地夹紧工件。卸工件(G)时,拉紧油缸首先向上顶拉杆(17),拉杆(17)上移到位时拉紧油缸便停止向上顶拉杆;在拉杆(17)被向上顶的过程中,芯轴组件不动,拉杆(17)上的拉柱(18)在芯轴(2)的连接槽(2b)内相对向上移动。最后,控制拉爪机构向上拉芯轴组件,此时芯轴组件的芯轴(2)也一起向上移动,所述拉杆上的拉柱(18)则在芯轴(2)的连接槽(2b)内相对向下移动;在拉柱(18)相对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该拉柱的内端首先与芯轴连接槽下部的导向斜面接触,然后从该芯轴下部的连接槽中退出,且拉柱内端从芯轴连接槽的下部退出时,该拉柱的外端落入所述定位座(12)内壁上的容纳槽(12b)中,这样便使拉杆(17)与芯轴(2)脱离开来,此时芯轴组件完全在拉爪机构的拉力作用下向上移动。 
有益效果:本夹具的通用性较强,适用于装夹多种结构类似的盘齿工件,且夹具定位简单方便,定位精度高,并能实现快换,从而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适于在滚齿加工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旋转剖视图; 
图4为图2、3中芯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3中工件支撑组件和基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3中上锥套7的零件图; 
图7为图2、3中弹性胀套9的零件图; 
图8为图2、3中卡圈10的零件图; 
图9为图2、3中防反卡套21的零件图; 
图10为图2、3中拉杆17的零件图; 
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 
上述说明书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拉钉;2--芯轴;3--压盖;4--过渡套;5--弹簧;6--限位销;7--上锥套;8--下锥套;9--弹性胀套;10--卡圈;11--支撑座;12--定位座;13--底座;14--挡油盘;15--导筒;16--第一防转螺钉;17--拉杆、18--拉柱、19--固定销、20--弹簧柱塞;21--防反卡套;22--键;23--第二限转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芯轴组件、工件支撑组件和基座组件组成,其中: 
所述芯轴组件主要由拉钉1、芯轴2、压盖3、过渡套4、弹簧5、限位销6、上锥套7、下锥套8、弹性胀套9、卡圈10、导筒15、第一防转螺钉16和弹簧柱塞20构成,其中芯轴2的上端部沿轴心线开有过气孔2a,该过气孔2a为“⊥”字型结构,过气孔2a的竖直段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钉1,该拉钉1上沿轴心线对应开有进气孔1a,该进气孔1a与过气孔2a的竖直段上部相通,拉钉1与滚齿机外支架上的拉爪机构(图中未画出)相连,从而带动整个芯轴组件向下移动。 
在上述芯轴2的上部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所述弹簧5、过渡套4、导筒15和压盖3。上述压盖3的盖檐通过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与芯轴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为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图中未标出)位于压盖3上端部的盖檐上方,两者通过螺钉连接,且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通过螺钉与芯轴2连接,这样就既便于组装,又便于根据结构类似工件的尺寸换装对应规格的压盖3。 
在上述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上开有两个“十”字型出气孔4a,该“十”字型出气孔的水平段内端与所述芯轴2的过气孔2a水平段外端相通,“十”字型出气孔4a的竖直段下端正对所述导筒15。上述导筒15外壁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凸台15a,在限位凸台15a下方的压盖3内壁上对应设有限位台阶3a,该限位台阶3a与导筒15的限位凸台15a相配合,并用于限制导筒15的下行程,该导筒15的上行程由所述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限制。卸工件G时,通过滚齿机外支架上的吹气机构向拉钉1的进气孔1a、芯轴2的过气孔2a及过渡套4的“十”字型出气孔4a内吹气,进而向下吹动导筒15,该导筒15向下压工件G的上端面,从而避免出现“带活”现象,防止打坏滚刀D。 
在上述压盖3下端口处的芯轴2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套所述上锥套7、弹性胀套9和下锥套8。所述上锥套7上沿轴向开有第一条形孔7a和第二条形孔7b,其中第二条形孔7b位于第一条形孔7a的下方。沿径向穿设在芯轴2上的所述限位销6同时穿设在第一条形孔7a中,这样就能有效对上锥套7轴向限位。所述弹簧5的下端压在上锥套7的上端部,该弹簧5的上端顶在芯轴2的轴颈上,下移的芯轴2可通过弹簧5向下压上锥套7。 
如图1~8所示,所述上锥套7的下部插入弹性胀套9的上端口, 
套21的凸起21a卡入工件G下端面的环形凹槽内。 
如图1~5及图10、11所示,所述基座组件主要由定位座12、底座13和挡油盘14、拉杆17、拉柱18和固定销19构成,其中定位座12外壁的上部设有键22,该键22与所述支撑座11外壁下部的键槽相配合,用于对支撑座11周向定位。在上述定位座1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芯轴2定心的中心定位孔12a,该中心定位孔12a与芯轴2通过配磨加工而成。在上述定位座12的下方设置底座13,该底座13通过螺钉与定位座12连接,且底座13同时通过螺钉与工作台T相连。 
所述拉杆17沿轴向穿设在所述底座13的中心孔内,该拉杆17的下部穿设在所述挡油盘14的中心孔内,且拉杆17与挡油盘14中心孔的接触处通过密封件实现动密封,所述挡油盘14装在底座13中心孔的下端部,这样就能防止冷却油和碎铁屑进入工作台内部。上述拉杆17的下端部为螺纹段(图中未标出),该螺纹段与拉紧油缸相连。在上述拉杆17的上部开有供所述芯轴2下端部插入的中心盲孔17a,且拉杆17上部的外壁上开有两个径向孔17b,该径向孔17b沿拉杆17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且径向孔17b的内端与中心盲孔17a连通,径向孔17b的外端与拉杆17外壁上的轴向条形孔17c连通。所述拉杆17中部的限转槽(图中未标出)内插装有第二限转螺钉23,该第二限转螺钉23同时穿设在所述底座13侧壁上的安装孔中。 
所述拉柱18穿设在拉杆17的径向孔17b中,在拉柱18上沿轴向设置所述固定销19,该固定销19同时位于拉杆17的轴向条形孔17c内,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落到拉杆17的中心盲孔17a内,同时防止拉柱18在拉杆17的径向孔17b中旋转。上述拉柱18的内端与连接槽2b的槽底相接触,该连接槽2b沿轴向开在所述芯轴2的下端部,且连接槽2b的槽壁为导向斜面,这样就将拉杆17和芯轴2连接在一起。当拉柱18的内端从芯轴2的连接槽2b下部槽壁退出时,拉柱18的外端此时落入所述定位座12内壁上的容纳槽12b中,从而使拉杆17与芯轴2脱离。 
综上所述,采用本夹具装夹盘齿工件G之前,先通过底座13将基座组件固定在滚齿机的工作台T上,且拉杆17下端部的螺纹段与拉紧油缸相连。其次将工件G装在工件支撑组件的支撑座11上,防反卡套21上部的凸起21a卡入工件G下端面的环形凹槽内,最后将芯轴组件的拉钉1与滚齿机外支架上的拉爪机构相连。 
装夹工件G时,先将支撑有工件G的工件支撑组件套装、定位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然后通过外支架上的拉爪机构带动芯轴组件由上往下移动,芯轴组件的芯轴2由上而下穿过工件G及支撑座11的内孔后,插装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的中心定位孔12a内,芯轴2的下端部插入拉杆17上端部的中心盲孔17a内,且芯轴2下端 部的连接槽2b与拉杆17上的拉柱18内端相接触,从而将芯轴2和拉杆17连接在一起。此时,外支架继续向下压芯轴组件,待压盖3压到工件G后,拉紧油缸向下拉拉杆17,进而就使芯轴组件的压盖3下端面压紧在工件G的上端面,从而将工件G压紧在工件支撑组件的支撑座11上,该支撑座11压紧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并且芯轴组件的弹性胀套9胀紧在工件G的内孔中,以便对工件G定心。卸工件G时,其操作步骤与装夹工件G完全相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由芯轴组件、工件支撑组件和基座组件组成,其中:
A、所述芯轴组件包括拉钉(1)、芯轴(2)、压盖(3)、过渡套(4)、弹簧(5)、限位销(6)、上锥套(7)、下锥套(8)、弹性胀套(9)和卡圈(10),其中拉钉(1)连接在芯轴(2)的上端部,在该芯轴的上部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所述弹簧(5)、过渡套(4)和压盖(3),其中压盖(3)的盖檐通过过渡套(4)上端部的凸台与芯轴(2)可拆卸地连接;
在压盖(3)下端口处的芯轴(2)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套所述上锥套(7)、弹性胀套(9)和下锥套(8),其中上锥套(7)上沿轴向开有第一条形孔(7a),芯轴(2)上的所述限位销(6)同时穿设在该第一条形孔中,所述弹簧(5)的下端压在上锥套(7)上端部,弹簧(5)上端顶在芯轴(2)的轴颈上;
所述上锥套(7)的下部及下锥套(8)的上端部分别插入弹性胀套(9)对应的端口,且下锥套(8)下方的芯轴(2)上卡有用于限制该下锥套下行程的所述卡圈(10);
B、所述工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11),该支撑座的上端面为工件(G)的支撑面;
C、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座(12)、底座(13)和挡油盘(14),其中定位座(1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芯轴(2)定心的中心定位孔(12a),且定位座(12)固定在所述底座(13)的上方,该底座的中心孔下端部装有所述挡油盘(14);
装夹时,所述工件(G)支撑在工件支撑组件的支撑座(11)上,该支撑座套装在基座组件的定位座(12)上;所述芯轴组件的芯轴(2)由上而下穿过工件(G)和支撑座(11)的内孔后,插入所述定位座(12)的中心定位孔(12a)内,且所述弹性胀套(9)胀紧在工件(G)的内孔中,所述压盖(3)的下端面压在工件(G)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上端部开有“⊥”形的过气孔(2a),该过气孔的竖直段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钉(1),拉钉(1)上对应开有进气孔(1a),且过气孔(2a)的水平段与“十”字型出气孔(3a)的水平段相通,该“十”字型出气孔开在所述压盖(3)上端部的凸台上,且“十”字型出气孔(3a)的竖直段正对导筒(15),该导筒设在所述压盖(3)和过渡套(4)之间,且导筒(15)外壁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凸台(15a),该限位凸台下方的压盖(3)内壁上对应设有限位台阶(3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胀套(9)上沿轴向开有条形孔(9a),且上锥套(7)上对应该条形孔开有第二条形孔(7b),所述芯轴(2)上的第一防转螺钉(16)同时穿设在弹性胀套(9)的条形孔(9a)及上锥套(7)的第二条形孔(7b)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齿滚齿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拉杆(17)、拉柱(18)和固定销(19),其中拉杆(17)沿轴向穿设在所述底座(13)的中心孔内,该拉杆的下部穿设在所述挡油盘(14)的中心孔内,且拉杆(17)的下端部为螺纹段;
在拉杆(17)上部开有供所述芯轴(2)下端部插入的中心盲孔(17a),且拉杆(17)上部开有两个径向孔(17b),该径向孔的内端与中心盲孔(17a)连通,径向孔(17b)的外端与轴向条形孔(17c)连通;
所述拉柱(18)穿设在拉杆(17)的径向孔(17b)中,在拉柱(18)上沿轴向设置所述固定销(19),该固定销同时位于拉杆(17)的轴向条形孔(17c)内,且拉柱(18)的内端与连接槽(2b)的槽底相接触,该连接槽沿轴向开在所述芯轴(2)的下端部,且连接槽(2b)的槽壁为导向斜面,当所述拉柱(18)内端从该连接槽(2b)下部的槽壁退出时,拉柱(18)的外端落入所述定位座(12)内壁上的容纳槽(12b)中。
CN 201120555518 2011-12-27 2011-12-27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61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55518 CN202461712U (zh) 2011-12-27 2011-12-27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55518 CN202461712U (zh) 2011-12-27 2011-12-27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61712U true CN202461712U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0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55551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61712U (zh) 2011-12-27 2011-12-27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617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367A (zh) * 2011-12-27 2012-07-11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N104589120A (zh) * 2015-01-16 2015-05-06 芜湖三联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盘类工件自定心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367A (zh) * 2011-12-27 2012-07-11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N102554367B (zh) * 2011-12-27 2013-07-17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N104589120A (zh) * 2015-01-16 2015-05-06 芜湖三联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盘类工件自定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4367B (zh) 一种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N103551815B (zh) 一种加工差速器壳的工艺方法
CN104338953B (zh) 一种自动清屑的涨芯夹具及清屑的方法
CN204248561U (zh) 一种用于联轴器的多功能可转位钻孔夹具
CN202461712U (zh) 盘齿滚齿快换夹具
CN103921186A (zh) 一种套管型钢管坡口打磨机
CN110355270B (zh) 一种无缝气瓶收口机
CN202639941U (zh) 立式加工中心夹具
CN105773408A (zh) 换挡拨叉磨用夹具
CN201735804U (zh) 一种十字轴万向节加工车床
CN209349869U (zh) 一种工件快速自夹紧装置
CN202015856U (zh) 联动压紧式多孔钻具
CN205324784U (zh) 一种高效的中心孔打孔机床
CN205363324U (zh) 油泵零部件用加工装置
CN210450547U (zh) 一种无缝气瓶收口机
CN204294947U (zh) 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液压尾座
CN2917932Y (zh) 中心孔磨头
CN210232441U (zh) 一种翻转进刀工作台
CN204248575U (zh) 一种用于磨削定位套的芯轴装置
CN204148542U (zh) 一种自动清屑的涨芯夹具
CN20834179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环状工件的钻床
CN102049542B (zh) 爪极外平加工气动夹具
CN110480052A (zh) 一种用于微波天线反射面的中心环状孔加工的钻孔装置
CN201316936Y (zh) 修磨活顶尖的夹具
CN201342455Y (zh) 风管缩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71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