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9233U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59233U CN202459233U CN2012200996076U CN201220099607U CN202459233U CN 202459233 U CN202459233 U CN 202459233U CN 2012200996076 U CN2012200996076 U CN 2012200996076U CN 201220099607 U CN201220099607 U CN 201220099607U CN 202459233 U CN202459233 U CN 2024592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art
- knob
- driving
- rotating wheel
- ratch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93 protectiv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距调节装置,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间距调节,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位置处的外壳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外侧的旋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并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的转轮和棘齿式定位结构;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在所述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移动的驱动结构。通过增加棘齿式定位结构,来实现间距调节装置的自锁,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并在调节结束后能够实现自锁、定位准确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部按摩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头部按摩器的间距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头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部按摩器一般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侧设置按摩装置,使用时将壳体戴在头部,利用壳体内侧的按摩装置对头部进行按摩。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头部的大小不同,如果壳体大小与人的头部不相匹配,则会产生佩戴不舒适的问题,按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也有一些大小可调的头部按摩器出现,如中国专利200620016024.7、200620014444.1、200710074247.8、200710074247.8、200710216849.7、200810216849.7、200920268209.0、200810216849.7、200920206390.2、200920206391.7、20920260112.5、201020264081.3等,特别如一项中国专利ZL200720119561.9公开了头部按摩器的间距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头部按摩器,通过多个齿圈的配合以及齿圈与齿条的配合来带动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移动,实现间距的调整。该结构的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复杂、齿轮和齿圈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成本高;而且,齿轮、齿圈的结构容易造成锁死或无法锁定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间距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头部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间距调节装置,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间距调节,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位置处的外壳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外侧的旋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并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的转轮和棘齿式定位结构;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在所述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移动的驱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驱动槽、以及在所述转轮上设置的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或者,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所述转轮上设置的驱动槽、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驱动槽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驱动柱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轮的转动中心的两侧,分别插入所述驱动槽内;或者,
所述驱动槽包括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轮的转动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相互组合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位置处的面盖和底座;
所述面盖与底座之间形成接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邻接部位的容纳空间;并且所述面盖上设有环状突台,所述旋钮转动套设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外围;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环状突台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供所述转轮的连接轴伸出的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内壁圆周上设有卡齿、以及在所述外壳组件和旋钮之间设置并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的棘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棘轮包括圆盘状主体、在所述圆盘状主体的圆周上设置的至少一棘齿、以及在所述圆盘状主体相对于所述棘齿位置处开设的开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旋钮与所述棘轮之间、所述棘轮与所述转轮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带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内壁圆周上设有卡齿、在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旋钮之间设置的圆盘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圆盘座上与所述卡齿配合的插销、设置在所述插销与圆盘座之间推动所述插销复位的弹性件、以及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推动所述插销退出所述卡齿的凸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转轴,所述转轮、圆盘座、凸轮以及旋钮依次安装在所述支撑转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中,所述旋钮与所述圆盘座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带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带动机构包括在所述旋钮内侧设置的连接柱、以及在所述圆盘座上设置供所述连接柱插入的弧形槽;
所述圆盘座与所述转轮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带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分开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按摩器中,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分别安装在间距调节装置上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接的位置处安装有所述间距调节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棘齿式定位结构,来实现间距调节装置的自锁,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并在调节结束后能够实现自锁、定位准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省略面盖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第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省略面盖的最小调节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第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省略面盖的最大调节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整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省略第二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省略所有壳体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第二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第二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省略面盖的最小调节位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第二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的省略面盖的最大调节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用于壳体间的间距的调节,特别可用于头部按摩器的壳体之间的间距调节。该头部按摩器通常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由旋钮、转轮、棘齿式定位结构等配合动作,进而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靠近或远离,实现大小调整,从而适合不同使用者的应用。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头部按摩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按摩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为分开的两部分,大致围成半球形,半球形的内部设置按摩装置、气囊、隔垫等(未示出)。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可以为两个独立构件,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两端相接位置处分别通过间距调节装置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二者的距离可调。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也可以为一个大致成“C”形的构件,在开口位置处通过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即可。
参看图1~图6,以其中一个间距调节装置为例,详细介绍该间距调节装置是如何实施的。该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外壳组件140、安装在外壳组件140上的驱动组件等。
该外壳组件14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连接位置处,包括相互组合的面盖141和底座142。在面盖141与底座142之间形成接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邻接部位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面盖141和底座142之间通过紧固螺钉相锁合,在底座142上设置螺孔,同时在面盖141内侧设置螺孔柱,利用紧固螺钉将两者锁紧固定;当然,还可以使用铆钉、螺栓等将两者进行固定组装,或者采用扣合的方式结合,在面盖141的边缘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倒扣,对应的,在底座142上设有与该倒扣相配合的缺槽,将底座142的倒扣卡入缺槽中即可将面盖141和底座142扣合。
该面盖141可以采用槽状面盖141,形成容纳空间,并可为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运动导向。可以理解的,该容纳空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在面盖141和底座142之间形成,例如,采用槽状底座142、而面盖141为平板状,或者,面盖141和底座142同时采用相拼合的槽状结构。
该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进行间距的调节,包括旋钮131、转轮132、棘齿式定位结构等。如图所示,该转轮132设置在外壳组件140的容置空间内,而旋钮131、棘齿式定位结构等设置在外壳组件140外侧。
如图所示,该转轮132大致呈圆盘状,中间部分向外延伸出连接轴1321,与棘齿式定位结构的棘轮136传动相接。对应的,该面盖141上开设有供连接轴1321穿过的轴孔1411。
进一步的,该连接轴1321为中空轴,从而方便支撑转轴133的穿过,将转轮132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转轴133上。外壳组件140的底座142上同样可以开设轴孔1422,方便支撑转轴133的穿过安装。
在转轮132与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还设有驱动结构,在转轮132转动时,通过驱动结构带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对运动,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驱动结构也可以仅设置在转轮132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仅带动第一连接部110移动,或者,仅设置在转轮132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仅带动第二连接部120移动,同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距离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槽111、121和驱动柱1322。该驱动柱1322设置在转轮132上,分别位于连接轴1321的两侧;对应的,该驱动槽111、121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上。两侧的驱动柱1322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驱动槽111、121内。可以理解的,驱动柱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对应的,驱动槽则设置在转轮上。
如图所示,该旋钮131为中空环状旋钮131,设置在外壳组件140的外侧,从而方便转动调节。对应的,在外壳组件140的面盖141上设置有环状突台1412,该旋钮131转动套设在环状突台1412的外围,并且轴孔设置在环状突台1412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该旋钮131上还可以设置有轴孔1311,以便支撑转轴133穿出,将旋钮131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转轴133上。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旋转,在旋钮131的外围还可以包裹有胶圈134,并且在最外侧还可设置旋钮盖135,使得更加的美观。
本实施例的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卡齿1413、棘轮136等,用于在不转动旋钮131时,定位转轮132,避免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非操作性移动。如图所示,该卡齿1413设置在环状突台1412的内壁圆周上。该卡齿1413的形状可以是单向卡齿、也可以是双向卡齿。
该棘轮136大致呈圆盘状,包括圆盘状主体、至少一棘齿1361、以及开槽1362等。该圆盘状主体的中间位置可以设置有轴孔1363,以供支撑转轴133通过,而将棘轮136可转动安装在支撑转轴133上。
如图所示,棘齿1361为两个,设置在圆盘状主体的圆周上,该棘齿1361卡设在卡齿1413之间,在不转动旋钮131时,利用棘齿1361与卡齿1413之间的卡止,从而起到定位作用。
在转动旋钮131时,为了便于棘齿1361退出卡齿1413的阻挡,在圆盘状主体相对于棘齿1361位置处开设的开槽1362,利用开槽1362的让位、弹性恢复的作用,使得棘齿1361可以顺利地在卡齿1413之间移动,使棘轮136能够顺利的转动。可以理解的,该开槽1362的一端可以开设至棘轮136的边缘、或者仅仅在圆盘状主体的盘面内开设,主要能够提供弹性让位作用即可。
该旋钮131与棘轮136之间、棘轮136与转轮132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带动机构,通过转动转轮132带动棘轮136转动,再由棘轮136带动转轮132转动。该连接带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如图所示,在棘轮136上开设有弧形槽1364、对应的在旋钮131的内侧设置连接柱(图未示),连接柱插入到弧形槽1364内,来实现旋钮131带动棘轮136动作;在该转轮132的连接轴1321上设置缺口,对应的在棘轮136上开设凸块(图未示),利用凸块与缺口的配合,实现棘轮136带动转轮132转动。
组装时,将转轮132放置在面盖141内侧,并将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从两侧插入到面盖141内,使得转轮132两侧的驱动柱1322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驱动槽111、121中,同时使得转轮132的连接轴1321伸出面盖141的轴孔1411,与棘轮136相接;然后利用紧固螺钉将面盖141和底座142锁紧。
然后,将棘轮136安装到环状突台1412内,使得棘轮136与转轮132形成联动连接;然后,将旋钮131套设在环状突台1412外围,使得旋钮131与棘轮136形成联动连接。然后,将支撑转轴133依次穿过底座142、转轮132、面盖141、棘轮136、旋钮131的轴孔1422、1323、1411、1363、1311,并在旋钮131的外侧设置挡圈,固定支撑转轴133,利用支撑转轴133起到支撑转轮132、棘轮136、旋钮131转动的作用。最后,在旋钮131外围套设胶圈134、盖上旋钮盖135,即可完成组装。
在使用时,转动旋钮131,带动棘轮136转动,使得棘齿1361在卡齿1413之间转动,并由棘轮136带动转轮13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在最小调节位置(如图5所示)和最大调节位置(如图6所示)之间移动,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距离调节。在不转动旋钮131时,由于棘齿1361卡设在卡齿1413之间,在没有外力或者外力不足以使得棘齿1361在卡齿1413之间移动时,使得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不会产生移动,避免了不必要的误操作,使得定位更加的可靠、准确。
进一步的,在两个面盖141上还可以连接有第三连接部,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佩戴。该第三连接部与面盖141可以通过焊接、胶粘、螺钉、铆钉或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成一整体。
进一步的,还可以如图1所示在两个面盖141上的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部140和第四连接部150,在第三连接部140和第四连接部150未与面盖141连接的一端通过上一实施例的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实现第三连接部140和第四连接部150之间的调节。
如图7-11所示,该头部按摩器还可以设置有手控器210,该手控器210内设置有气泵、气阀、控制电路等,通过导线以及气管211与头部按摩器主体连接。在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231和/或第四连接部232的内侧还可以依次设置有内衬支架220、气囊230、衬垫240、防护套250等;当然,在内衬支架220上还可以安装振动马达213,产生振动而进行按摩;可以理解的,振动马达213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按摩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例如气囊230、衬垫240、防护套250等位置上。
该内衬支架220包括在第一连接部内侧设置的前内衬支架221、在第二连接部内侧设置的后内衬支架222、在第三连接部231和第四连接部232内侧设置的顶部内衬支架223。
该气囊230包括在前内衬支架221内侧设置的前气囊231、在后内衬支架222内侧设置的后气囊232、在两侧设置的两个侧气囊233、以及在顶部内衬支架223内侧设置的顶部气囊234。该等气囊230通过气管211与手控器210的气泵连接,由手控器210控制进行气压按摩。在与气管211连接的位置处还可以安装有泄气阀212,起到排气作用。
该衬垫240设置在气囊230的内侧,与前气囊231和后气囊232对应的,可以包括前衬垫241和后衬垫242,可以选用海绵等柔软材料,起到保护头部、增加使用舒适感的作用。该防护套250设置在衬垫240的内侧,与前衬垫241和后衬垫242对应的,可以包括前防护套251和后防护套252,可以采用布料等,起到防护作用。
如图12-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按摩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等结构、转轮332、旋钮331等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不赘述。下面对间距调节装置的棘齿式定位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该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卡齿、圆盘座336、插销339、弹性件337、凸轮338等,通过该棘齿式定位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对转轮332的定位,避免不必要的转动。
如上一实施例,该卡齿设置在外壳组件的面盖341的环状突台的内壁圆周上,同样可以为单向或双向的卡齿。
该圆盘座336设置在外壳组件和旋钮331之间,并且在旋钮331与圆盘座33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带动机构,利用旋钮331带动圆盘座336转动。该第一连接带动机构包括在旋钮331内侧设置的连接柱、以及在圆盘座336上设置的弧形槽。该连接柱插入到弧形槽内,实现旋钮331带动圆盘左转动。同样的,在圆盘座336与转轮33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带动机构,利用圆盘座336带动转轮332转动。
该插销339可滑动地安装在圆盘座336上,并且在旋钮331不转动时,插销339插设在卡齿之间,起到定位作用。在插销339与圆盘座336之间设置弹性件337,如弹簧,利用弹性件337带动插销339复位。而凸轮338则由旋钮331带动转动,可推动插销339脱出卡齿的阻挡,使得旋钮331可以带动圆盘座336转动。
可以理解的,在圆盘座336、插销339、凸轮338上均可以设置轴孔,以便于支撑转轴333穿过安装。
组装时,将转轮332放置在面盖341内侧,并将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从两侧插入到面盖341内,使得转轮332两侧的驱动柱分别插入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驱动槽中,同时使得转轮332的连接轴伸出面盖341的轴孔,与圆盘座336相接;然后利用紧固螺钉将面盖341和底座342锁紧。
然后,将圆盘座336安装到环状突台内,使得圆盘座336与转轮332形成联动连接;然后,将旋钮331套设在环状突台外围,使得旋钮331与圆盘座336形成联动连接。然后,将支撑转轴333依次穿过底座342、转轮332、面盖341、圆盘座336、插销339、凸轮338、旋钮331等的轴孔,并在旋钮331的外侧设置挡圈337a,固定支撑转轴333,利用支撑转轴333起到支撑转轮332、圆盘座336、插销339、凸轮338、旋钮331转动的作用。最后,在旋钮331外围套设胶圈334、盖上旋钮盖335,即可完成组装。
在使用时,转动旋钮331,带动凸轮338转动,利用凸轮338推动插销339在圆盘座336上滑动,并压缩弹性件337;此时,继续转动旋钮331,可以带动圆盘座336转动,从而带动转轮33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在最小调节位置(如图14所示)和最大调节位置(如图15所示)之间移动,而实现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之间的距离调节。
在不转动旋钮331时,在弹性件337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插销339反向滑动,重新卡设在卡齿之间,在没有外力或者外力不足以使得推动插销339压缩弹性件337时,使得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不会产生移动,避免了不必要的误操作,使得定位更加的可靠、准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间距调节装置,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间距调节,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位置处的外壳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外侧的旋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并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的转轮和棘齿式定位结构;所述转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在所述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移动的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驱动槽、以及在所述转轮上设置的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或者,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所述转轮上设置的驱动槽、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驱动柱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轮的转动中心的两侧,分别插入所述驱动槽内;或者,
所述驱动槽包括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轮的转动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插入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相互组合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位置处的面盖和底座;
所述面盖与底座之间形成接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邻接部位的容纳空间;并且所述面盖上设有环状突台,所述旋钮转动套设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外围;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环状突台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供所述转轮的连接轴伸出的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内壁圆周上设有卡齿、以及在所述外壳组件和旋钮之间设置并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的棘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包括圆盘状主体、在所述圆盘状主体的圆周上设置的至少一棘齿、以及在所述圆盘状主体相对于所述棘齿位置处开设的开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与所述棘轮之间、所述棘轮与所述转轮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带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式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环状突台的内壁圆周上设有卡齿、在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旋钮之间设置的圆盘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圆盘座上与所述卡齿配合的插销、设置在所述插销与圆盘座之间推动所述插销复位的弹性件、以及由所述旋钮带动转动推动所述插销退出所述卡齿的凸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转轴,所述转轮、圆盘座、凸轮以及旋钮依次安装在所述支撑转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与所述圆盘座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带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带动机构包括在所述旋钮内侧设置的连接柱、以及在所述圆盘座上设置供所述连接柱插入的弧形槽;
所述圆盘座与所述转轮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带动机构。
11.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分开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分别安装在间距调节装置上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接的位置处安装有所述间距调节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996076U CN202459233U (zh) | 2012-03-16 | 2012-03-16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996076U CN202459233U (zh) | 2012-03-16 | 2012-03-16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59233U true CN202459233U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690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9960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59233U (zh) | 2012-03-16 | 2012-03-16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592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9781A (zh) * | 2016-06-22 | 2016-09-07 | 福建省岱锐斯电子有限公司 | 翻盖式足部按摩器 |
CN106880101A (zh) * | 2016-10-20 | 2017-06-23 | 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护膝装置及其腿箍组件 |
-
2012
- 2012-03-16 CN CN2012200996076U patent/CN2024592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9781A (zh) * | 2016-06-22 | 2016-09-07 | 福建省岱锐斯电子有限公司 | 翻盖式足部按摩器 |
CN106880101A (zh) * | 2016-10-20 | 2017-06-23 | 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护膝装置及其腿箍组件 |
CN106880101B (zh) * | 2016-10-20 | 2018-10-19 | 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护膝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6858B (zh) | 头部按摩器及其头盔大小调节结构 | |
US9380824B2 (en) | Adjustable helmet and head massager | |
CN106236528B (zh) | 一种揉捏及敲打的多功能按摩锤 | |
US8832869B2 (en) | Helmet massager and helmet thereof | |
CN101611944B (zh) | 用于梳成马尾辫的头发的保护性头盔 | |
CN202459233U (zh)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
KR20150098689A (ko) | 경부 안마기 | |
TW201330842A (zh) | 頸部按摩器 | |
WO2020019501A1 (zh) | 一种带体松紧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 |
CA2047334C (en) | Capillary massage apparatus | |
WO2016041434A1 (zh) | 可调式头盔以及头盔式按摩器 | |
CN101611943A (zh) | 具有改进的可调节颈带的保护性头盔 | |
KR20120084769A (ko) | 간격 조절 장치 및 이 조절 장치를 구비한 머리 안마기 | |
CN106236527B (zh) | 一种揉捏及敲打的多功能按摩腰带 | |
CN111000711A (zh) | 一种多功能背负式按摩器 | |
CN203935392U (zh) | 头部按摩器及其头盔大小调节结构 | |
CN212605381U (zh) | 婴儿手推车 | |
CN217645517U (zh) | 颈部按摩仪 | |
CN106454586B (zh) | 一种可调夹持力的头戴结构 | |
CN212757089U (zh) | 一种躺式瑜伽辅助器 | |
CN215652443U (zh) | 按摩组件及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 |
CN109017420A (zh) | 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 | |
CN202724230U (zh) | 间距调节装置及头部按摩器 | |
CN212382926U (zh) | 一种便携式头部穿戴装置 | |
CN215265992U (zh) | 一种用于控制婴幼儿腰带或腰凳通风的手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