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5773U -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55773U
CN202455773U CN2012201721494U CN201220172149U CN202455773U CN 202455773 U CN202455773 U CN 202455773U CN 2012201721494 U CN2012201721494 U CN 2012201721494U CN 201220172149 U CN201220172149 U CN 201220172149U CN 202455773 U CN202455773 U CN 202455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ali
salt discharge
hidden pipe
pip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721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容茂
郭艳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1721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55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55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557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在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周围设有敷料层,敷料层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敷料层的上方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形成3--5°的倾斜度设置;由主管和支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为80--100cm;在主管的每30-50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增设有窨井,窨井的长×宽×深度为80×80×120c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所组成的地下管网构造合理,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于同类技术,几乎无养护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又称:一种治理盐碱地的暗管管网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
1.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根据盐碱化程度,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植物品种进行栽种。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促进耕作层土壤改良,减少盐分含量,缓解盐碱的负面影响(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增加非毛细管孔隙,有利阻止地下水的盐分直接上升到地面土壤而浓缩,抑制了返盐)。
3.合理耕作,防止返盐。翻地不宜过深且做好整平,畦要短、高、窄,而且畦沟要深,以利排水。还可结合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喷淋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
4.开挖明沟以利排水及脱盐,如申请号为200810135270.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修建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和设置在主排水沟之间的次排水沟;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
5.采用塑料薄膜阻隔(隔碱)。在耕作层下铺设薄膜,填埋非盐碱土阻隔盐分上升,改良土壤。
6.铺设盲沟或利用暗管排水脱盐。
如申请号为200810240783.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在待绿化区域的至少部分外围上设有隔离层,在待绿化区域内临界水位上设置用于排盐和/或排碱的主副盲沟,主副盲沟的出水口通向水平面低于盲沟的集水井,所用方法包括综合使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设置隔离层,铺设盲沟,修筑集水井,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为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材料用于修筑主副盲沟和集水井,控制地下水位,种植树木微区和表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并筛选耐盐碱性强的乡土植物和植物新品种进行栽种,通过后期养护中,长期控盐、控碱措施,达到林业造林或园林绿化的目的。
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44210.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勘察设计、灌排配套、土地平整、松土破结、维护管理等技术组成,所述的灌排配套技术中还包括暗管排水方法,即通过埋置在盐碱地土层下方的暗管管网,把土壤中的含盐水分,引入排水管,排出土壤,暗管壁上分布着诸多微孔,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
上述几种盐碱地脱盐改良技术都能不同程度的做到避免盐碱危害,阻止地下盐分上升,达到洗盐脱盐改良效果,但是还存在治理成本大,施工不便,治理周期长,尤其是申请号为200810240783.5的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和申请号为200510044210.1的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有的存在工作强度大,施工环节复杂,有的存在暗管构造不够合理,使用寿命短,致使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偏高,需要长时间坚持后期维护和管理等养护措施,才能实现长期控盐、控碱。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基本无养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暗管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改良盐碱地块下的用于排盐碱暗管,所述排盐碱暗管分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密布有)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并由这些排盐碱暗管,即主管和支管组成地下管网结构,其特征是:
A.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的管壁周围(外围)还敷设有(或填充有)敷料层,所述敷料层是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所述敷料层的上方再铺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使之形成一滤水层。
B.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应该根据待改良的盐碱地块的排水走向形成3-5°的倾斜度铺设,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出水口是通向地面的明沟渠或通向水平面低于所述排盐碱暗管的人工集水井。
C.所述的设置于盐碱地块下排盐碱暗管,即由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为80--100cm,设计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仅为80--100cm,目的是为了铺设方便,降低施工成本。
D.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每30-50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增设有窨井(又称阴井),所述窨井(阴井)的长×宽×深度(高度)为80×80×120cm,以便清理排渗水过程管网内部可能产生的泥沙土。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其上述技术特征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一、所述组成地下管网结构的支管(又称副暗管)与主管(又称主暗管)之间是成纵横交叉(如成90度交叉)分布,所述的支管是与主管的对接部和/或与窨井(阴井)处相连接。
二、进一步的,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是按照30--50米的间隔距离l铺设分布。
三、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管壁上所设有的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的孔径为0.3-0.5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又称主暗管)的直径选择为40--50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的直径选择为30--40cm。
四、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是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暗管排水法铺设成管网的施工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方法,即可使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其排盐降碱工作原理亦是与已有技术的大体相同:即通过本暗管管网装置可以更加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向上的毛细(管)上升作用导致的返盐,有效降低了盐分向表层土壤积聚,同时利用平时的灌溉或降雨淋洗,能使土壤较快脱离盐碱危害。
与已有技术比较,实用新型采用的这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结构简单,所组成的地下管网构造合理,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于同类技术,几乎无养护费用。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整体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或支管铺设于地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这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的具体零部件包括:1~待改良的盐碱地块,2~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又称主暗管,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3~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4~窨井(又称阴井),5~地面的明沟渠,6~主管的对接部,7~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8~敷料层(由一层10cm厚的廉价的PVC或PE回收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9~滤水层(由一层10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所以形成的滤水层)。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仍包括设置在待改良盐碱地块下(一般位于临界水位上方)的用于排盐碱暗管,所述排盐碱暗管分主管2和支管3(又称主、副暗管),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的管壁上设有(密布有)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7,并由这些排盐碱暗管,即主管2和支管3组成地下管网结构,其特征是:
A.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2和支管3(又称主、副暗管)的管壁周围(外围)还敷设有(或填充有)敷料层8,所述敷料层是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廉价回收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所述敷料层8的上方再铺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使之形成一有效的滤水层9。
B.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2是按照30-40米(如35米左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应该根据待改良的盐碱地块的(待绿化区域地块的)排水走向形成3--5°(如5°左右)的倾斜度铺设,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出水口是通向地面的明沟渠5或通向水平面低于所述排盐碱暗管的人工集水井。
C.所述的设置于盐碱地块下排盐碱暗管,即由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为80--100cm,设计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仅为80--100cm,目的是为了铺设方便,降低施工成本。
D.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每30-50米(如40米左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6,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可以增设有窨井(阴井)4,(所述窨井亦可以是作为所述主管的对接部),所述窨井(阴井)的长×宽×深度(高度)为80×80×120cm,以便清理排渗水过程管网内部可能产生的泥沙土。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其上述技术特征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一、所述组成地下管网结构的支管(又称副暗管)3与主管(又称主暗管)2之间是成纵横交叉(如成90度交叉)分布,所述的支管(又称副暗管)是与主管的对接部6和/或与窨井(阴井)4处相连接。
二、进一步的,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是按照30-50米(如40米左右)的间隔距离l铺设分布。
三、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管壁上所设有(密布有)的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7的孔径为0.3-0.5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又称主暗管)的直径选择为40--50cm(如50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的直径选择为30--40cm(如30cm)。本申请选择上述适宜的暗管直径,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又可以增强地下暗管管网的实用结构强度,有利于长期使用不破损。
四、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2和支管3(又称主、副暗管)是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施工过程如前所述(略)。
与已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这种利用暗管管网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其显著优点还包括:
节地效果显著。暗管改碱技术由于用深埋于地下的暗管代替明沟,基本不占用土地面积,土地损失率很少,与明沟相比,可节约土地10%左右。
节水潜力很大。暗管改碱技术能够实现“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盐碱土中来,克服了当前盐碱土改良中普遍采用的大水漫灌压盐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以水田改良盐碱土为改成旱作。上述两方面均可有效实现节水目标,尤其对我国西北干旱缺水地区,节水的前景十分可观。
快速提高盐碱地质量。暗管改碱技术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促使土壤脱盐快,地力恢复快,改良过程短,效果显著。
管网结构强度高,有利于农田机械化耕作。本申请选择适宜的暗管直径,管网结构强度高,将暗管深埋在0.8--1米以下,对表层不造成影响,对农业机械化作业没有影响,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又有利于长期使用不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5)

1.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该暗管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改良盐碱地块下的用于排盐碱暗管,所述排盐碱暗管分主管和支管,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上设有渗水孔隙,并由这些排盐碱暗管,即主管和支管组成地下管网结构,其特征是:
A.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周围还敷设有敷料层,所述敷料层是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所述敷料层的上方再铺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使之形成一滤水层;
B.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是根据待改良的盐碱地地块的排水走向形成3-5°的倾斜度铺设,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出水口是通向地面的明沟渠或通向水平面低于所述排盐碱暗管的人工集水井;
C.所述的设置于盐碱地块下的排盐碱暗管,即由主管和支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为80--100cm;
D.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每30-50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增设有窨井,所述窨井的长×宽×深度为80×80×12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组成地下管网结构的支管与主管之间是成纵横交叉分布,所述的支管是与主管的对接部和/或与窨井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是按照30-50米的间隔距离铺(l)设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主管和支管管壁上所设有的渗水孔隙的孔径为0.3-0.5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直径为40--50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的直径为3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是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
CN2012201721494U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5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21494U CN20245577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721494U CN20245577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55773U true CN202455773U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03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7214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5773U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5577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883A (zh) * 2012-04-19 2012-08-01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4145552A (zh) * 2014-08-25 2014-11-19 扬州大学 改良沿海滩涂垦区农田夹层土壤的水平与垂直组合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CN104206064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河南山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地下排盐方法
CN103460843B (zh) * 2013-08-29 2015-06-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
CN106233844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东北苏打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883A (zh) * 2012-04-19 2012-08-01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2612883B (zh) * 2012-04-19 2014-08-13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4206064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河南山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地下排盐方法
CN103460843B (zh) * 2013-08-29 2015-06-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
CN104145552A (zh) * 2014-08-25 2014-11-19 扬州大学 改良沿海滩涂垦区农田夹层土壤的水平与垂直组合地下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CN106233844A (zh) * 2016-07-30 2016-12-21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东北苏打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3271C (zh) 利用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方法
CN103392404B (zh) 滨海淤泥质重盐碱地原土直栽乔木的方法
CN103181258B (zh)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
CN103141176B (zh) 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
CN105230323B (zh)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CN101849454B (zh) 盐碱滩地的生物综合改良方法
CN202503890U (zh) 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
CN105359663A (zh) 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
CN101748719A (zh) 华东地区裸露岩石坡面植被恢复重建方法
CN102612883B (zh)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3262689A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4521363A (zh) 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
CN102160482B (zh) 一种滨海盐荒地的阻盐式台地种植方法
CN204762460U (zh) 盐碱地的种植系统
CN111149457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土工程改良系统及方法
CN102067753A (zh) 一种将盐碱地变为良田的长效治理方法
CN202455773U (zh)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5295945A (zh) 一种土壤膨松剂
Shakya et al. New drainage technologies for salt-affected waterlogged areas of southwest Punjab, India
CN202524735U (zh)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复合式暗管
CN103797991A (zh) 花岗岩矿山迹地生态复绿技术
CN105419812A (zh) 土壤膨松剂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
CN105850261B (zh) 一种坡地型盐碱地集雨洗盐系统
CN105706555B (zh) 盐碱地绿化工程原土改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939035U (zh) 一种改扩建高速公路炭质软岩边坡抗震生态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Rongmao

Inventor after: Luo Yuanjian

Inventor before: Chen Rongmao

Inventor before: Guo Yand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RONGMAO GUO YANDONG TO: CHEN RONGMAO LUO YUANJI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