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54470U -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54470U
CN202454470U CN2012200851607U CN201220085160U CN202454470U CN 202454470 U CN202454470 U CN 202454470U CN 2012200851607 U CN2012200851607 U CN 2012200851607U CN 201220085160 U CN201220085160 U CN 201220085160U CN 202454470 U CN202454470 U CN 202454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lips
frame bracket
circuit substrate
key structur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51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0851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54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54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544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包括电路基板、位于电路基板上绝缘的围框支架、位于围框支架上表面的弹性薄膜,弹性薄膜、电路基板以及围框支架围成一个密闭空腔,在该密闭空腔内设置有一金属弹片,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接触端子,金属弹片的弹性接触端位于两接触端子的上方并可随弹性薄膜上下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按键结构,利用金属弹片的形变实现电气导通或断开,替换传统弹性体和键帽及其他辅助机构,简化了键盘结构,减小了键盘的厚度,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同时,可提升键盘的触感、以及电性导通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令及数据的输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作为一种常见的输入装置,被广泛运用于电脑及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设备的输入,其主要的操作方式为,使用者通过键盘输入信息,设备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器内部的电脑芯片检验,然后发出指令,使设备运转,从而达到输入命令的目的。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键盘作为人机交流的手段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有的键盘一般由键帽、剪刀脚、橡胶弹性体、薄膜电路板、及基板等部件组成,当外界压力施加于键帽上时,键帽向下压掣于橡胶弹性体,使得橡胶弹性体向下压迫薄膜电路板而抵触基板,从而使电路导通,实现键盘操作。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键盘的厚度也在随着人们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薄。现有在键盘结构制作中,为了使键盘厚度更薄,一般是通过采用尽可能薄的橡胶弹性体及塑胶片,但是在保证键盘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该种结构的键盘的厚度已经无法再做得更薄,不适宜于现在便携式移动互联网设备越来越薄的要求。
专利CN201946470和CN201859795 分别公开了应用金属弹片的按键结构,但这些结构利用金属弹片的中间形变来接触与弹开,需要较大的压力,只适宜在手机上,不宜用于计算机键盘,采用这种结构的键盘,具有较大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小键盘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包括电路基板、位于电路基板上绝缘的围框支架、位于围框支架上表面的弹性薄膜,弹性薄膜、电路基板以及围框支架围成一个密闭空腔,在该密闭空腔内设置有一金属弹片,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接触端子,金属弹片的弹性接触端位于两接触端子的上方并可随弹性薄膜上下活动。
围框支架呈方框状,金属弹片呈长方形平板状,其宽度小于围框支架内腔的宽度、长度小于围框支架内腔的长度,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于围框支架和弹性薄膜之间,另一端悬空形成弹性接触端。
也可以是:围框支架呈方框状,金属弹片呈长方形平板状,其宽度小于围框支架的内腔宽度、长度大于围框支架的内腔长度,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置于围框支架上表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弹性接触端。
金属弹片可以粘贴在弹性薄膜的下表面。
金属弹片呈弧形板状,其在电路基板上表面的投影落入围框支架所围成的空间内。
金属弹片弧形的弧顶位置形成弹性接触端。
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另一端悬空形成弹性接触端。
金属弹片的弹性接触端具有两个凸出部,该两个凸出部分别与两个接触端子对应。
金属弹片上位于其弹性接触端的下表面具有两个分别与接触端子对应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按键结构,利用金属弹片的形变实现电气导通或断开,替换传统弹性体和键帽及其他辅助机构,简化了键盘结构,减小了键盘的厚度,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同时,可提升键盘的触感、以及电性导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按键结构包括,电路基板14、位于电路基板14上绝缘的围框支架13、位于围框支架13上表面的弹性薄膜11,弹性薄膜11、围框支架13以及电路基板14中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通过粘结剂相互粘合,形成一个密闭空腔,在该密闭空腔内具有一金属弹片12,在电路基板14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接触端子A、B,金属弹片12上形成一弹性接触端,该弹性接触端位于两接触端子A、B的上方,并且该弹性接触端可随着弹性薄膜11的上下活动而活动,当弹性薄膜11受外力作用向下活动时,金属弹片12上的弹性接触端向下接触两个接线端子A、B,促成电气连接,释放对弹性薄膜11的外力时,金属弹片12回弹并与两接线端子A、B脱离,电气连接断开。
上述结构中,围框支架13呈方框状,金属弹片12呈长方形平板状,金属弹片12的宽度小于围框支架13内腔的宽度,且金属弹片12的长度小于围框支架13内腔的长度,具体的是,金属弹片12的一端固定于弹性薄膜与围框支架13之间,另一端悬空,形成上述弹性接触端,而上述的两接线端子A、B位于该悬空端的下方,当需要接通时,按压弹性薄膜11,金属弹片12的悬空端被向下挤压,将两接线端子A、B接通,外力撤除后,则金属弹片回弹,断开连接。为了实现较为良好的导通性,在金属弹片12悬空端的中间位置开设一缺口,缺口的两侧形成两个凸出部C、D,该两个凸出部C、D分别对应上述两接线端子A、B。
还可以将上述的金属弹片12粘贴在弹性薄膜11的下表面,当金属弹片12和弹性薄膜11一起被用力按下时,密闭空腔内的气体被适当压缩,形成一个反抗下压的辅助作用力,当外力撤除后,密闭空腔内压缩空气的膨胀力和弹性薄膜11的弹力将辅助金属弹片12恢复原位,从而保证金属弹片12恢复原位的可靠性,并可防止金属弹片12在回弹时振荡。
实施例二:
作为上述结构的另一种变形,如图2中所示,电路基板24、围框支架23以及弹性薄膜21围成密闭空腔,金属弹片22呈长方形平板状,其宽度小于围框支架23的内腔宽度,其长度大于围框支架23的内腔长度,金属弹片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置于围框支架23上,其二者并不固定在一起,在非受力状态下,金属弹片22平直地置于围框支架23上,电路基板24的两接线端子A、B位于金属弹片22中间部位的下方,金属弹片22中间部形成弹性接触端,当用力按压弹性薄膜21时,金属弹片22的中间部向下与两接线端子A、B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变形结构,金属弹片32呈弧形板状,其在电路基板34上的投影,落入到围框支架33所围成的空间内,两接线端子A、B位于金属弹片32弧顶处的下方,金属弹片32的弧顶处下表面形成弹性接触端,当施加外力时,金属弹片32的弧顶处向下形变与两接线端子A、B接触,实现电气导通;根据公知技术常识,可将围框支架33和弹性薄膜31复合成为一个整体。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形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电路基板44、围框支架43及弹性薄膜41与图3相同,其不同点在于,金属弹片42的一端固定在电路基板44上,另一端为悬空,该悬空端形成弹性接触端,接线端子A、B位于该悬空端的下方。
实施例五:
可在上述图4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图1中悬空端中部开缺口的结构,形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其电路基板54、围框支架53及弹性薄膜51与图4中相同,在金属弹片52的悬空端形成两个凸出部,该两个凸出部分别与电路基板54上的两接线端子A、B对应。
如图4中所示,在金属弹片42悬空端形成的弹性接触端的下表面设置两个凸台,该两个凸台分别与接线端子A、B对应,以增大与接线端子A、B接触的可靠性,凸台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当然,该结构同样适应上述图1、图2、图3、图5中所示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围框支架并不一定采用方框状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可匹配键盘按键的形状,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框或椭圆形框等。同样,金属弹片也可以是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等其他形状,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的金属弹片也可以是平直状或者弧形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位于电路基板上绝缘的围框支架、位于围框支架上表面的弹性薄膜,弹性薄膜、电路基板以及围框支架围成一个密闭空腔,在该密闭空腔内设置有一金属弹片,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两个接触端子,金属弹片的弹性接触端位于两接触端子的上方并可随弹性薄膜上下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围框支架呈方框状,金属弹片呈长方形平板状,其宽度小于围框支架内腔的宽度、长度小于围框支架内腔的长度,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于围框支架和弹性薄膜之间,另一端悬空形成弹性接触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围框支架呈方框状,金属弹片呈长方形平板状,其宽度小于围框支架内腔的宽度、长度大于围框支架内腔的长度,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置于围框支架上表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弹性接触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粘贴在弹性薄膜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呈弧形板状,其在电路基板上表面的投影落入围框支架所围成的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弧形的弧顶位置形成弹性接触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另一端悬空形成弹性接触端。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的弹性接触端具有两个凸出部,该两个凸出部分别与两个接触端子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片上位于其弹性接触端的下表面具有两个分别与接触端子对应的凸台。
CN2012200851607U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4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51607U CN202454470U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51607U CN202454470U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54470U true CN202454470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7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516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54470U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54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9922B2 (en) 2014-06-16 2018-11-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ring configuration for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9922B2 (en) 2014-06-16 2018-11-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ring configuration for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072B2 (en) Push switch and switch module
CN204305137U (zh) 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
CN204009756U (zh) 静电容量式无触点键盘
US8698028B2 (en) Push-on switch
EP2701239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usb interface and data card
JP2015522211A (ja) 変形可能な曲面状接触要素を有する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04130406U (zh) 可平稳下压的超薄键盘开关
CN202816751U (zh) 一种手机按键
CN202275758U (zh) 磁力式按键
CN206059231U (zh)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2454470U (zh) 一种新型键盘按键结构
CN204884966U (zh) 按压开关
JP2017079133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202025665U (zh) 一种开关悬臂及开关
CN202523610U (zh) 可借单键执行不同指令的按键装置
CN201478166U (zh) 一种具有塑胶塞的按钮开关
CN203456349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104701052A (zh) 一种键盘
CN208570428U (zh) 柔性薄膜开关
CN204348569U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CN202979055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按键结构
CN203205301U (zh) 一种双触点按键结构
CN203205306U (zh) 双层薄膜键盘
CN202678175U (zh) 一种薄膜开关
CN201616846U (zh) 电话机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