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46967U -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 Google Patents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46967U
CN202446967U CN2011204974211U CN201120497421U CN202446967U CN 202446967 U CN202446967 U CN 202446967U CN 2011204974211 U CN2011204974211 U CN 2011204974211U CN 201120497421 U CN201120497421 U CN 201120497421U CN 202446967 U CN202446967 U CN 202446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or
refrigerating gas
cooling system
conduit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974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济木浩臣
池上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974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46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46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469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其能够使整个再生塔小型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在加热活性炭并使SOX脱离来再生活性炭且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的二塔式再生塔中,冷却器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来冷却活性炭,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和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靠近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因此能够使整个再生塔小型化。

Description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再生塔中,构成为节能且冷却水不大受冷媒管路的限制、并且能够使整个再生塔小型化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对从燃煤锅炉或烧结机等排出的大容量排气气体进行处理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大体上由吸附塔和再生塔构成。 
在吸附塔中,作为用于吸附排气气体中的SOX的吸附剂,通常使用活性碳(activated carbon)、活性炭(activated char)、活性焦炭(activated coke)等炭质吸附剂(以下,称为“活性炭”)。在吸附塔中吸附SOX的活性炭移送至再生塔并被再生。在再生塔中,活性炭通过加热器加热,从活性炭脱离SOX,并通过冷却器冷却。尤其,以往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在再生塔中利用冷却水作为冷却器的冷媒,这种结构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公开于专利文献1。 
在干式脱硫脱硝装置中,通常采用并列配置再生塔主体的二塔式再生塔。图5示出利用冷却水作为冷却器的冷媒的以往的二塔式再生塔。 
如图5所示,二塔式再生塔1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1a、1a。在再生塔主体1a的上半部配置有用于加热活性炭的加热器10,在再生塔主体1a的下半部配置有用于冷却活性炭的冷却器20。在加热器10中将活性炭加热至400℃并从活性炭解吸SOX,在冷却器20中将活性炭冷却至150℃以下之后,通过输送装置等移送构件循环至未图示的吸附塔。 
在远离二塔式再生塔1的位置配置有由冷却水罐30、热交换器40、冷却塔50等构成的冷却水生成系统。 
另外,通过未图示的循环泵和冷却水导入配管21,从冷却水生成系统的冷却塔50朝向再生塔主体1a的冷却器20导入冷却水。这样将冷却水作为冷媒使用时,为了从冷却水导入配管21对2个再生塔主体均等地分配冷却水,设 计成使冷却水导入配管21在再生塔主体的中心附近分支为2条水平管路21a、21a并向相反方向以相同长度延伸。 
导入至再生塔主体1a的冷却器20内的冷却水用于间接冷却再生塔主体1a的冷却器20内的活性炭。用于冷却活性炭的冷却水由于温度上升而从再生塔主体1a的冷却器20通过冷却水导出配管23排出,并返回至冷却水生成系统,在该系统中冷却后再次导入至再生塔主体1a。将所述冷却器、冷却水导入配管、冷却水导出配管、冷却水罐、热交换器及冷却塔统称为冷却系统。 
如此,以往以利用冷却水的冷却水循环周期冷却再生塔主体1a内的活性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5533号公报 
当为这样利用冷却水的冷却系统时,冷却水罐、热交换器及冷却塔位于从再生塔主体远离的位置,由此冷却水导入配管和冷却水导出配管也遍及再生塔主体的侧面和正面弯曲多次而较长地延伸,因此整个再生塔大型化,由于使质量较大的冷却水循环,因此消耗能量也变大,利用冷却水的冷却系统中还产生结露的问题,在冬季冷却水有可能冻结,并且,为了均等地冷却2个再生塔主体,不得不将冷却水导入配管的水平管路的长度设为相同长度,存在设计上产生限制之类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其构成为能够使整个再生塔小型化,比以往节能,且也不产生结露问题,不受冷媒管路设计的限制,并且冷媒在冬季也不会冻结。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在所述再生塔中被移送有已从吸附塔吸附SOX的活性炭,加热该活性炭并使SOX脱离来再生活性炭,且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器,配置于所述再生塔主体,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来冷却所述已加热的活性炭;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将冷却气体导入至该冷却器;及冷却气体导出导管,从该冷却器导出冷却气体,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和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靠近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包括:第1铅垂管路,至少一部分在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的整个宽度方向的中间铅垂地延伸;及第1及第2分支管路,从所述第1铅垂管路相互向相反方向分支,并分别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各自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入口,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包括:第2铅垂管路,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中的一个再生塔主体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并铅垂地延伸;及第3铅垂管路,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中的另一个再生塔主体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且至少一部分铅垂地延伸。 
另外,优选用于将冷却气体导入至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的冷却气体风扇靠近再生塔主体的下侧而配置,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连结于所述冷却气体风扇。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中,所述第1及第2分支管路所分支的分支点和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入口并不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第1及第2分支管路连结于所述冷却气体入口。 
另外,优选所述第2铅垂管路和所述第3铅垂管路配置成相互平行。 
另外,优选设置支承具,所述支承具使所述第3铅垂管路的一部分弯曲并使所述第3铅垂管路的上部部分与所述第2铅垂管路靠近,并且共同支承所述第2铅垂管路和所述第3铅垂管路。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气体不循环。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冷却气体排出口设置在高于所述再生塔的位置。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冷却气体排出口朝向避开在所述再生塔主体周围配置的台阶或吸附塔的方向。 
另外,优选所述冷却器由所述活性炭所通过的多个管道及包围所述多个管道的壳体构成,在所述多个管道与所述壳体之间流过冷却气体。 
另外,优选所述管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引导冷却气体的挡板,所述挡板从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至所述冷却气体出口配置成Z字形,以便冷却气体均等地通过所述管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再生塔,该再生塔具备以上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效果 
因此,根据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在加热活性炭并使SOX脱离来再生活性炭且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的二塔式再生塔中,冷却器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来冷却活性炭,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和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靠近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因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整个再生塔小型化,比以往节能,且不产生结露问题,不受冷媒管路设计的限制,并且,冷媒在冬季也不会冻结。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立体图。 
图2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立体图。 
图3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主体的概要截面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以往的再生塔的立体图。 
图中:100-二塔式再生塔,100a-再生塔主体,110-加热器,117-分配器,120-冷却器,121-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a-第1铅垂管路,121b-第1分支管路,121c-第2分支管路,123-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a-第2铅垂管路,123b-第3铅垂管路,123c-冷却气体排出口,125-管道,126-壳体,126a-冷却气体入口,126b-冷却气体出口,128-挡板,130-冷却气体风扇,140-大气吸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二塔式再生塔100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在再生塔主体100a的上半部配置有用于加热从未图示的吸附塔吸附SOX的活性炭的加热器110,在再生塔主体100a的下半部配置有用于冷却活性炭的冷却器120。在加热器110中将活性炭加热至400℃并从活性炭解吸SOX,在冷却器120中将活性炭冷却至150℃以下,并通过输送装置等移送构件循环至未图示的吸附塔。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包括冷却器120、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及冷却气体风扇130。 
冷却器120配置于再生塔主体100a的下半部,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来冷却活性炭。冷却气体包括空气或惰性气体。 
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将冷却气体导入至冷却器120,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从冷却器120导出冷却气体。 
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和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各自的铅垂管路靠近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 
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包括第1铅垂管路121a、第1及第2分支管路121b、121c。第1铅垂管路121a的至少一部分在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同一侧表面的整个宽度方向的中间铅垂地延伸,第1及第2分支管路121b、121c从第1铅垂管路121a相互向相反方向分支并分别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各自的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入口126a。 
其中,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出口126b设置于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同一侧表面。 
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包括第2铅垂管路123a和第3铅垂管路123b。第2铅垂管路123a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中的一个再生塔主体100a的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出口126b并铅垂地延伸,第3铅垂管路123b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中的另一个再生塔主体100a的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出口126b,且至少一部分铅垂地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和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各自的铅垂管路靠近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因此能够使整个再生塔100小型化,冷却所需的能量较少,且也不产生结露问题,而且也不会产生冷却水冻结之类的问题。 
另外,用于将冷却气体导入至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的冷却气体风扇130靠近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下侧而配置,第1铅垂管路121a的中间部分的一部分弯曲且其下端部连结于风扇。如此,能够将冷却系统大致限制在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的周围,并能够使再生塔100小型化。 
冷却气体风扇130上连结有大气吸入口140。 
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的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不必为了均等地冷却2个再生塔主体而使从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的分支点至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入口126a的长度相同。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气体导入导管121中,第1及第2分支管路121b、121c所分支的分支点和冷却器120的冷却气体入口126a不在同一高度上,第1及第2分支管路121b、121c各自的中间部分的一部分弯曲并连结于冷却气体入口126a。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不受冷媒管路设计的限制。 
另外,第2铅垂管路123a和第3铅垂管路123b配置成相互平行。此时,由于不得不分别支承第2铅垂管路123a和第3铅垂管路123b,因此基座变得复杂,但无需考虑管路的热伸缩来设计。 
另一方面,图2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再生塔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还能够设置支承具,所述支承具使第3铅垂管路123b的一部分弯曲并使第3铅垂管路123b的上部部分与第2铅垂管路123a靠近,并且共同支承第2铅垂管路123a和第3铅垂管路123b。此时,基架变得简单,但需考虑管路的热伸缩来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使冷却气体循环。因此,无需用于循环冷却气体的能量,系统变得简单化,再生塔也不会大型化。 
另外,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的冷却气体排出口123c设置在高于再生塔100的位置。由于冷却气体的排出温度高达200℃以上,因此只要较高地设置排出口,就能够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而且,冷却气体导出导管123的冷却气体排出口123c朝向避开在2个再生塔主体100a、100a周围配置的台阶或吸附塔的方向。冷却气体的排出温度较高,因此优选朝向不会影响周围的方向。 
图3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塔主体的概要局部截面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以下,参考图3及图4,对再生塔主体100a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再生塔主体100a由多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在再生塔主体100a的上半部配置有加热器110,在再生塔主体100a的下半部配置有冷却器120。在加热器110的上部设置有分配器117。活性炭C通过分配器117分配至加热器110。冷却器120由通过加热器加热的活性炭所通 过的多个管道125和包围该多个管道125的壳体126构成。冷却气体在多个管道125和壳体126之间流过。壳体126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冷却气体入口126a和冷却气体出口126b。 
冷却器120虽然不限于此形式,但优选此形式。 
另外,在管道125与壳体126之间设置有引导冷却气体的挡板128。挡板128从冷却气体入口126a至冷却气体出口126b配置成Z字形,以便冷却气体均等地通过管道125。挡板128虽然不限于此形式,但优选此形式。 
以上,以特定实施例为中心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变更或修正。因此,上述说明及附图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应理解为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在所述再生塔中被移送有已从吸附塔吸附SOX的活性炭,加热该活性炭并使SOX脱离来再生活性炭,并且该再生塔具备并列配置的2个再生塔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具备:
冷却器,配置于所述再生塔主体,利用冷却气体作为冷媒来冷却所述已加热的活性炭;
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将冷却气体导入至该冷却器;及
冷却气体导出导管,从该冷却器导出冷却气体,
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和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靠近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包括:第1铅垂管路,至少一部分在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的整个宽度方向的中间铅垂地延伸;及第1及第2分支管路,从所述第1铅垂管路相互向相反方向分支,并分别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各自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入口,
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同一侧表面,
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包括:第2铅垂管路,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中的一个再生塔主体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并铅垂地延伸;及第3铅垂管路,连结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中的另一个再生塔主体的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出口,且至少一部分铅垂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冷却气体导入至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的冷却气体风扇靠近再生塔主体的下侧而配置,
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连结于所述冷却气体风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导入导管中,所述第1及第2分支管路所分支的分支点和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气体入口不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第1及第2分支管路连结于所述冷却气体入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铅垂管路和所述第3铅垂管路配置成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支承具,所述支承具使所述第3铅垂管路的一部分弯曲并使所述第3铅垂管路的上部部分与所述第2铅垂管路靠近,
并且,共同支承所述第2铅垂管路和所述第3铅垂管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不循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冷却气体排出口设置在高于所述再生塔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导出导管的冷却气体排出口朝向避开在所述再生塔主体周围配置的台阶或吸附塔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由所述活性炭所通过的多个管道及包围所述多个管道的壳体构成,
冷却气体在所述多个管道与所述壳体之间流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引导冷却气体的挡板,
所述挡板从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至所述冷却气体出口配置成Z字形,以便冷却气体均等地通过所述管道。
12.一种再生塔,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1204974211U 2011-11-29 2011-11-29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46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74211U CN202446967U (zh) 2011-11-29 2011-11-29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74211U CN202446967U (zh) 2011-11-29 2011-11-29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46967U true CN202446967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6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9742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46967U (zh) 2011-11-29 2011-11-29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469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0857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0857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和装置
KR20180095064A (ko) * 2016-06-30 2018-08-24 종예 창티엔 인터내셔날 엔지니어링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연도 가스 탈황 및 탈질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22673B1 (ko) 2016-06-30 2020-06-12 종예 창티엔 인터내셔날 엔지니어링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연도 가스 탈황 및 탈질 방법 및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14027575B1 (pt) Sistema e método para captura e sequestro de dióxido de carbono
CN104162341A (zh) 一种固态胺吸附剂脱除烟气中co2的装置及方法
EP2902088B1 (en) Carbon dioxid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5858611B (zh) 一种制纯氧的全温程变压吸附方法
EP2954942B1 (en) Carbon dioxide collection device
NO20220044A1 (en) Carbon dioxid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apturing method
CN116059784A (zh) 一种变压吸附捕集烟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JP2007289802A (ja) ガス状炭化水素の処理・回収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202446967U (zh) 再生塔的冷却系统及再生塔
CN1564704A (zh) 一种用吸附方式处理气体、尤其是净化大气的方法和设备
CN201366305Y (zh) 一种吸附式气体净化设备
JP3240788U (ja) 連続空気中の二酸化炭素の直接捕集システム
JP5968450B2 (ja) Co2回収装置
CN102350077A (zh) 一种高效紧凑的油气冷凝吸附回收装置
CN202460431U (zh) 吸附干燥机
CN108771947B (zh) 一种高湿度烟气深度余热回收与co2捕集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14038366U (zh) 一种锅炉省煤器
JP2008238171A (ja) ガス状炭化水素の処理・回収方法
CN211025688U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CN1539544A (zh) 一种吸附工艺
CN202398257U (zh) 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及具备该导管的再生塔
CN114849421B (zh) 一种吸附装置的填料装置
CN101607170A (zh) 气体干燥器
CN202605970U (zh) 多组分吸附装置
CN217746460U (zh) 一种压缩热再生零气耗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E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Heavy Machinary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