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43392U -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43392U
CN202443392U CN2012200695350U CN201220069535U CN202443392U CN 202443392 U CN202443392 U CN 202443392U CN 2012200695350 U CN2012200695350 U CN 2012200695350U CN 201220069535 U CN201220069535 U CN 201220069535U CN 202443392 U CN202443392 U CN 202443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ckage assembly
trackpad
elastic componen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695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43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433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以及一主机模块;该主机模块枢接于该显示模块,该主机模块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弹性件、一触控板、一第一组装结构以及一第二组装结构;该第二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该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触控板设置于该弹性件上;该第一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组装结构用来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藉以固定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且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本实用新型可节省组装成本,进而提升电子装置的外观变化性。

Description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笔记本型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装置之一,其可用于文字处理、多媒体播放或收发信件等。随着笔记本型计算机逐渐普及,现今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发展除了上述的功能外,一种可依据使用者喜好更换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模块的上盖,藉以满足使用者视觉上诉求的笔记本型计算机,遂成为笔记本型计算机业界新的发展方向。
一般而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模块配备有触控板(touch pad),其用来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显示模块上产生一操控光标,当使用者利用手指在触控板上进行操作时,上述的操控光标便可根据该操作在显示模块上执行相对应的指令。然而,公知的触控板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其材质刚硬且不可弯折,此外,公知的触控板以胶合的方式组装于主机模块的上盖。当使用者欲根据个人喜好更换上盖时,或是笔记本型计算机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由于上盖不良而需更换上盖时,由于公知的触控板材质刚硬且其与上盖胶合后便无法单独自上盖取下。因此,触控板常需与上盖一同更换而造成成本上的浪费,进而降低笔记本型计算机外观变化的可行性。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一显示模块以及一主机模块;该主机模块枢接于该显示模块,该主机模块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弹性件、一触控板、一第一组装结构以及一第二组装结构;该第二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该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触控板设置于该弹性件上;该第一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组装结构用来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藉以固定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且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分别为一螺丝组件与一螺柱结构,且该螺丝组件用来锁附于该螺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分别为一卡钩结构,且该两卡钩结构用来互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弹性件是橡胶弹性件或海绵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触控板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主机模块还包含有一支撑座,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支撑座在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与该第二壳体共同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支撑座与该第一壳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支撑座包含有一组装板以及一托架。该组装板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该托架设置于该组装板与该弹性件之间,该托架在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与该第二壳体共同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支撑座具有一定位结构,其用来定位该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定位结构为一卡扣结构,该弹性件具有一卡扣孔,该卡扣结构用来卡扣于该卡扣孔,且该卡扣孔的一侧壁用来限制该卡扣结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定位结构为一定位柱,该弹性件具有一定位孔,该定位柱穿设于该定位孔,且该定位孔用来限制该定位柱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定位结构为一挡墙,其用来限制该弹性件的一侧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触控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如下盖)上,再利用弹性件在第二组装结构与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提供弹性力,弹性力用来推动触控板贴附于第二壳体(如上盖)上。因此,使用者便能在第二壳体上稳固地操作触控板,藉以执行相对应的指令。除此之外,当使用者欲根据个人喜好更换第二壳体时,或是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二壳体不良而需更换第二壳体时,由于触控板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触控板与第二壳体仅受弹性力作用而接触,因此在拆卸第二壳体时,第二壳体便可与触控板分开而单独取下。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便可节省组装成本,进而提升电子装置的外观变化性。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在另一视角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的部分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板与组装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与组装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机模块的组件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0            电子装置        32        显示模块
34、34′      主机模块        36、36′  第一壳体
38            第二壳体        40        第一组装结构
42            第二组装结构    44        弹性件
46、46′      触控板          48、48′  组装板
50            托架            52        支撑座
461、461′    第一定位结构    463       侧边
481、481′    第二定位结构    521       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一显示模块32以及一主机模块34。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可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显示模块32为具有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等组件的笔记本型计算机显示模块,主机模块34为具有主机板、光盘驱动器、硬盘机等组件的笔记本型计算机主机。
另外,主机模块34枢接于显示模块32,以使显示模块32可相对主机模块34展开或闭合。藉此,当显示模块32相对主机模块34展开时,使用者便可利用电子装置30进行其所欲处理的事务,如文字事务、播放影片、玩游戏等。另一方面,当显示模块32相对主机模块34闭合时,使用者便可对电子装置30进行收纳或方便携带。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34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34在另一视角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模块34的部分组件剖面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主机模块34包含有一第一壳体36以及一第二壳体38。第二壳体38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36上,且第一壳体36与第二壳体38共同包覆主机模块34的内部电子组件,例如主机板、光盘驱动器、硬盘机等,藉以保护该内部电子组件不因外物碰撞而损坏。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6可为主机模块34的下盖,且第二壳体38可为主机模块34的上盖。
另外,主机模块34还包含有一第一组装结构40以及一第二组装结构42。第一组装结构40设置于第一壳体36,第二组装结构42设置于第二壳体38,且第二组装结构42用来与第一组装结构40组装配合,藉以固定第二壳体38与第一壳体36。需说明的是,第一组装结构40与第二组装结构42的设置位置可不以此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举例来说,第一组装结构40亦可设置于第二壳体38,且第二组装结构42亦可设置于第一壳体36,至于采用上述何者的设计,其视实际需求而定。
在此实施例中,主机模块34包含有四个第一组装结构40以及四个第二组装结构42,第一组装结构40分别对应第二组装结构42,藉以稳固地固定第二壳体38与第一壳体36。但第一组装结构40与第二组装结构42的数量可不以此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其数量亦可包含有一个或两个等,其视实际需求而定。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组装结构40与第二组装结构42分别为一螺丝组件与一螺柱结构。该螺丝组件自第一壳体36的背面穿过第一壳体36后锁附于该螺柱结构,藉由该螺丝组件与该螺柱结构的锁附,第一壳体36便可被固定于第二壳体38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组装结构40与第二组装结构42的结构设计可不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举例来说,第一组装结构40与第二组装结构42亦可分别为一卡钩结构。藉由该两卡钩结构互相卡合,第一壳体36便可被固定于第二壳体38上。换言之,只要是可以用来固定第一壳体36与第二壳体38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
如图2至图4所示,主机模块34还包含有一弹性件44以及一触控板46。弹性件44设置于第一壳体36与第二壳体38之间,弹性件44用来提供一弹性力以驱动触控板46贴附于第二壳体38。藉此,使用者便能在第二壳体38上稳固地操作触控板46,藉以执行相对应的指令。在此实施例中,弹性件44可由橡胶材质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弹性件44亦可由海绵材质所制成。也就是说,只要是能提供弹性力以推动触控板46贴附于第二壳体38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
此外,触控板46设置于弹性件44上。在此实施例中,触控板46可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其材质软且可承受较大的弯折。此外,触控板46可具有一触控单元(未绘示于图中),该触控单元用来在电子装置30的显示模块32上产生一操控光标,当使用者利用手指在触控板46进行操作时,上述的操控光标便可根据该操作在显示模块32上执行相对应的指令。
除此之外,主机模块34还包含有一组装板48以及一托架50。组装板48安装于第一壳体36上,托架50设置于组装板48与弹性件44之间且用来支撑弹性件44以及触控板46。另外,组装板48用来结合托架50与第一壳体36,以使组装板48与托架50可在第二组装结构42与第一组装结构40组装配合时随第一壳体36移动。当第二组装结构42与第一组装结构40组装配合时,组装板48与托架50便可随第一壳体36移动而靠近第二壳体38。藉此,托架50便可与第二壳体38共同挤压弹性件44,以使弹性件44因受压而产生该弹性力。因此,触控板46便可被该弹性力推动而紧密地贴附于第二壳体38。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在第二壳体38上稳固地操作触控板46,藉以执行相对应的指令。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的组装示意图。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触控板46包含有一第一定位结构461,且组装板48包含有一第二定位结构481。第一定位结构461用来与第二定位结构481配合,以使触控板46可被定位于组装板48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461为一卡扣孔,且第二定位结构481为一卡扣结构。在组装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时,该卡扣结构用来卡扣于该卡扣孔(如图5所示)。因此,该卡扣孔的一侧壁便可限制该卡扣结构移动,藉以达到定位触控板46于组装板48的功效。
请参阅图6以及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的组装示意图。如图6以及图5所示,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与上述的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板46′的第一定位结构461′为一定位孔,且组装板48′的第二定位结构481′为一定位柱。在组装触控板46′与组装板48′时,该定位柱穿设于该定位孔(如图6所示)。因此,该定位孔便可限制该定位柱移动,藉以达到定位触控板46′于组装板48′的功效。换言之,只要是可以用来固定触控板与组装板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
请参阅图7以及图2,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机模块34′的组件示意图。如图7以及图2所示,主机模块34′与上述的主机模块3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主机模块34′省略组装板48以及托架50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主机模块34′还包含有一支撑座52。支撑座52设置于第一壳体36′与第二壳体38之间且可随第一壳体36′移动。此外,支撑座52用来支撑弹性件44以及触控板46,当第二组装结构42与第一组装结构40组装配合时,支撑座52便可随第一壳体36′移动而靠近第二壳体38。如此一来,支撑座52便可与第二壳体38共同挤压弹性件44,以使弹性件44因受压而产生一弹性力。该弹性力可用来推动触控板46紧密地贴附于第二壳体38。藉此,使用者便能在第二壳体38上稳固地操作触控板46,藉以执行相对应的指令。
在此实施例中,支撑座52可与第一壳体36′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支撑座52亦可与第一壳体36′分别为独立组件,且支撑座52可利用螺固或卡固的方式组装于第一壳体36′上。至于采用上述何者的设计,其视实际需求而定。
除此之外,支撑座52包含有一挡墙521。在组装触控板46时,挡墙521可用来限制触控板46的一侧边463。因此,挡墙521便可限制触控板46移动,藉以达到定位触控板46于支撑座52上功效。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定位触控板46于支撑座52上的结构不以此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举例来说,亦可利用上述的卡扣孔与卡扣结构或是定位孔与定位柱来定位触控板46与支撑座52。至于采用上述何者的设计,其视实际需求而定。
相比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将触控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如下盖)上,再利用弹性件在第二组装结构与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提供弹性力,弹性力用来推动触控板贴附于第二壳体(如上盖)上。因此,使用者便能在第二壳体上稳固地操作触控板,藉以执行相对应的指令。除此之外,当使用者欲根据个人喜好更换第二壳体时,或是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二壳体不良而需更换第二壳体时,由于触控板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触控板与第二壳体仅受弹性力作用而接触,因此在拆卸第二壳体时,第二壳体便可与触控板分开而单独取下。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便可节省组装成本,进而提升电子装置的外观变化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显示模块;以及
一主机模块,该主机模块枢接于该显示模块,该主机模块包括:
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
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一触控板,该触控板设置于该弹性件上;
一第一组装结构,该第一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以及
一第二组装结构,该第二组装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组装结构用来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藉以固定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且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分别为一螺丝组件与一螺柱结构,且该螺丝组件用来锁附于该螺柱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装结构与该第二组装结构分别为一卡钩结构,且该两卡钩结构用来互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是橡胶材质弹性件或海绵材质弹性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模块还包括:
一组装板,该组装板安装于该第一壳体上;以及
一托架,该托架设置于该组装板与该弹性件之间,该托架在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与该第二壳体共同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定位结构,该组装板包括一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用来与该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使该触控板定位于该组装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卡扣孔,该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用来卡扣于该卡扣孔,且该卡扣孔的一侧壁用来限制该卡扣结构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定位柱,该定位柱穿设于该定位孔,且该定位孔用来限制该定位柱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模块还包括:
一支撑座,该支撑座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该支撑座在该第二组装结构与该第一组装结构组装配合时与该第二壳体共同挤压该弹性件,以使该弹性件推动该触控板贴附于该第二壳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与该第一壳体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包括一挡墙,该挡墙用来限制该触控板的一侧边。
CN2012200695350U 2012-02-22 2012-02-28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433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3178U TWM438096U (en) 2012-02-22 2012-02-22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replacing casings
TW101203178 2012-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43392U true CN202443392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2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6953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43392U (zh) 2012-02-22 2012-02-28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43392U (zh)
TW (1) TWM4380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711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装结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5070B (zh) * 2013-05-20 2015-10-21 King Slide Technology Co Ltd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裝配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711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装结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4797115B (zh) * 2014-01-17 2017-11-24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装结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38096U (en) 201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8685B2 (ja) 構成要素アセンブリ
JP46250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249269B (zh) 电子装置
CN203276121U (zh) 用来固定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固定装置与便携式电子系统
US20080024966A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CN104133524B (zh) 连接组件及具有此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
US7764508B2 (en) Portable notebook computer motherboard
JP2015501978A (ja) 処理制御ユニットの提供並びに動的な搭載及び収容
CN103189812A (zh) 带有暴露区域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322392C (zh) 电子装置
KR20140102182A (ko) 동적 모듈식 처리 유닛을 설치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2443392U (zh) 可替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CN202141977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外接式输入装置及可拆卸式计算机系统
JP200908016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2815688U (zh) 模块化、可拓展、可自由组合式设计的平板电脑
CN102902300B (zh) 选择性地组装不同尺寸的面板模块的组装结构与面板装置
US20130329354A1 (en) Mass storag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aterial and related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3777695A (zh) 易于拆装的组装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JP516826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019306A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CN107643797B (zh) 一种电子屏模组及电子设备机箱
TW202111485A (zh) 觸控板模組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CN103425195B (zh) 显示设备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设备
CN217116168U (zh) 一种侧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240949U (zh) 一种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