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2150U - 管道机械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管道机械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2150U
CN202432150U CN201120558026XU CN201120558026U CN202432150U CN 202432150 U CN202432150 U CN 202432150U CN 201120558026X U CN201120558026X U CN 201120558026XU CN 201120558026 U CN201120558026 U CN 201120558026U CN 202432150 U CN202432150 U CN 202432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hollow tube
axial length
bulge loop
for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580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洪新
潘东民
胡晓明
魏国涛
王立权
王乾
陶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1205580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2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2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21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机械连接器,其包括基体及外挤压环;该外挤压环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套设在基体上,其套入端为前端;该外挤压环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间隔设有的多个锥面和多个环面;该基体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插设在外挤压环内,其插入端为前端;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螺纹段、多道密封压紧环以及加载承力环,且管壁与该多道密封压紧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凸环,中空管体管壁后端端部设有法兰;可以快速连接2英寸至8英寸的管道,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操作方便且安全的功效。

Description

管道机械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机械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道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法兰连接以及螺纹连接等。这几种连接方法都存在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连接工序多、对环境要求高、结构复杂等,更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因此连接效率不高,连接的可靠程度不理想,限制了管道高效可靠的连接作业。有待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道机械连接器,其包括基体和外挤压环,可以快速连接2英寸至8英寸的管道,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操作方便且安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以及外挤压环2;该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套设在基体1上,其套入端为前端;该外挤压环2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间隔设有的多个锥面和多个环面;该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插设在外挤压环2内,其插入端为前端;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螺纹段11、多道密封压紧环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该多道密封压紧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凸环,中空管体管壁后端端部设有法兰13。
前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中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内径大于2英寸至8英寸;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一体成型螺纹段11、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凸环16,管壁与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17;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多个供中空管体径向收缩的开口槽。
前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中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和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凹陷的环形体,所述第一凸环16和第二凸环17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外侧凸出的环形体;该第一凸环16的外径小于第二凸环17的外径,且第一凸环16与第二凸环17的外凸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所述螺纹段11设在中空管体内壁上,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8个开口槽;所述加载承力环12朝向螺纹段11的环面为定位面121。
前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中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管壁内侧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定位面22、第一锥面23、第一环面24、第二锥面25、第二环面26、第三锥面27和第三环面28;该套环21的内径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外径,且套环21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垂直,其高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定位面121高度,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口距离等于套环21轴向长度;该第一锥面23径向高度等于第二凸环17外径和第一环面24内径之差;该第二锥面25径向高度等于第一凸环16外径和第二环面26内径之差;该第三锥面27径向高度等于螺纹段11外径和第三环面28内径之差;该第一环面24内径小于第二凸环17外径而大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一环面24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锥面23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第二环面26内径大于螺纹段11外径而小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二环面26的轴向长度与第二锥面25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第三环面28内径小于螺纹段11外径;且第三环面28的轴向长度与第三锥面27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1的轴向长度;该螺纹段11的外径大于第三环面28的内径而小于第二环面26的内径,且螺纹段11的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行程。
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水下管道的非焊接连接,连接作业过程中不需要动火作业,操作方便且安全;该连接器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适用管道维修作业,对施工环境要求低,维修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基体、11螺纹段、12加载承力环、121基体定位面、13法兰、14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5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6第一凸环、17第二凸环、2外挤压环、21套环、22定位面、23第一锥面、24第一环面、25第二锥面、26第二环面、27第三锥面、28第三环面;
1’基体、11’螺纹段、12’加载承力环、121’基体定位面、13’法兰、14’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5’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6’第一凸环、17’第二凸环、2’外挤压环、21’套环、22’定位面、23’第一锥面、24’第一环面、25’第二锥面、26’第二环面、27’第三锥面、28’第三环面、A待连接管道、B待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其包括基体1以及外挤压环2;该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套设在基体1上,其套入端为前端;该外挤压环2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间隔设有的多个锥面和多个环面;该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插设在外挤压环2内,其插入端为前端;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螺纹段11、多道密封压紧环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该多道密封压紧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凸环,中空管体管壁后端端部设有法兰1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其中:
该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内径大于2英寸至8英寸;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一体成型螺纹段11、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凸环16,管壁与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17;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多个供中空管体径向收缩的开口槽。
该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和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凹陷的环形体,所述第一凸环16和第二凸环17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外侧凸出的环形体;该第一凸环16的外径小于第二凸环17的外径,且第一凸环16与第二凸环17的外凸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所述螺纹段11设在中空管体内壁上,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8个开口槽;所述加载承力环12朝向螺纹段11的环面为定位面121。
该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管壁内侧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定位面22、第一锥面23、第一环面24、第二锥面25、第二环面26、第三锥面27和第三环面28;该套环21的内径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外径,且套环21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垂直,其高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定位面121高度,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口距离等于套环21轴向长度;该第一锥面23径向高度等于第二凸环17外径和第一环面24内径之差;该第二锥面25径向高度等于第一凸环16外径和第二环面26内径之差;该第三锥面27径向高度等于螺纹段11外径和第三环面28内径之差;该第一环面24内径小于第二凸环17外径而大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一环面24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锥面23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第二环面26内径大于螺纹段11外径而小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二环面26的轴向长度与第二锥面25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第三环面28内径小于螺纹段11外径;且第三环面28的轴向长度与第三锥面27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1的轴向长度;该螺纹段11的外径大于第三环面28的内径而小于第二环面26的内径,且螺纹段11的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行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的使用:
在管道连接前,该机械连接器的外挤压环2通过其前端套环21由基体1的前端套入在基体1上,在待连接管道的管壁表面标记需要插入连接器内部深度。
安装时先将一段待连接的管道A由基体1的前端插入基体1内部达到标记深度后定位;接着,借助外部加载机具将套设在基体1上的外挤压环2通过第一锥面23、第二锥面25和第三锥面27由基体1前端向基体1中部推进,达到预定位置后停止,该预定位置为基体定位面121与外挤压环2定位面22两个面重合的位置,这时外挤压环2的第一环面24压迫基体1的第二凸环17,第二环面26压迫基体1的第一凸环16,迫使连接器基体1上的第一凸环16和第二凸环17产生径向收缩,同时基体1的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和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紧紧咬合住待连接管道管壁表面;此时,外挤压环2的第三环面28压迫连接器基体1前端的螺纹段11,使该螺纹段11压入待连接管道的管壁表面,从而完成管道A与连接器的安装。
然后,将另一段待连接的管道B由另一连接器基体1’的前端插入基体1’内部达到标记深度后定位;以同样的方式用外部加载机具加载该连接器的外挤压环2’,借助外部加载机具将套在基体1’上的外挤压环2’通过第一锥面23’、第二锥面25’和第三锥面27’由基体1前端向基体1中部推进,达到预定位置后停止,该预定位置为基体定位面121’与外挤压环2’定位面22’两个面重合的位置,这时外挤压环2’的第一环面24’压迫基体1’的第二凸环17’,第二环面26’压迫基体1’的第一凸环16’,迫使连接器基体1’上的第一凸环16’和第二凸环17’产生径向收缩,同时基体1’的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和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紧紧咬合住管道的管壁表面;此时,外挤压环2’的第三环面28’压迫连接器基体1’前端的螺纹段11’,使该螺纹段11’压入管道的管壁表面,从而完成管道B与连接器的安装。完成两段管道与连接器的安装后,撤走外部加载机具。
最后,使用螺栓将两个连接器端面法兰13、13’进行连接,完成两段待连接管道A、B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外部加载机具及其使用方法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也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管道机械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其外挤压环套在基体上,安装时将待连接管道一端插入基体内部并定位,然后通过外部加载机具将外挤压环推向基体中部,迫使基体上两个凸环产生径向收缩,随之基体与两个凸环对应的两个密封压紧环紧紧咬合住待连接管道外壁面,同时基体的内螺纹段压入待连接管道外壁面,这时内螺纹段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8个开口槽,可以利于内螺纹段的径向收缩,完成待连接管道与基体的连接。
另外,该加载承力环的轴向长度为一个加载行程,能够防止外挤压环在安装过程中的行程过量;再者,外挤压环的每个锥面分别与其对应环面的长度之和均为一个加载承力的行程,因此能精确地控制基体凸环的下压行程,有效地防止外挤压环在安装完后弹出基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管道机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以及外挤压环(2);
该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套设在基体(1)上,其套入端为前端;该外挤压环(2)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间隔设有多个锥面和多个环面;
该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插设在外挤压环(2)内,其插入端为前端;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螺纹段(11)、多道密封压紧环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该多道密封压紧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凸环,中空管体管壁后端端部设有法兰(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内径大于2英寸至8英寸;该中空管体管壁由前端向后端依次一体成型螺纹段(11)、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以及加载承力环(12),且管壁与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凸环(16),管壁与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17);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多个供中空管体径向收缩的开口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密封压紧环(14)和第二道密封压紧环(15)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凹陷的环形体,所述第一凸环(16)和第二凸环(17)为向中空管体管壁外侧凸出的环形体;
该第一凸环(16)的外径小于第二凸环(17)的外径,且第一凸环(16)与第二凸环(17)的外凸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
所述螺纹段(11)设在中空管体内壁上,该螺纹段(11)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8个开口槽;
所述加载承力环(12)朝向螺纹段(11)的环面为定位面(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机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挤压环(2)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管壁内侧由前端向后端依次设有套环(21)、定位面(22)、第一锥面(23)、第一环面(24)、第二锥面(25)、第二环面(26)、第三锥面(27)和第三环面(28);该套环(21)的内径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外径,且套环(21)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
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壁内侧垂直,其高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定位面(121)高度,该定位面(22)与中空管体管口距离等于套环(21)轴向长度;
该第一锥面(23)径向高度等于第二凸环(17)外径和第一环面(24)内径之差;
该第二锥面(25)径向高度等于第一凸环(16)外径和第二环面(26)内径之差;
该第三锥面(27)径向高度等于螺纹段(11)外径和第三环面(28)内径之差;
该第一环面(24)内径小于第二凸环(17)外径而大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一环面(24)的轴向长度与第一锥面(23)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
该第二环面(26)内径大于螺纹段(11)外径而小于第一凸环(16)外径,且第二环面(26)的轴向长度与第二锥面(25)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
该第三环面(28)内径小于螺纹段(11)外径;且第三环面(28)的轴向长度与第三锥面(27)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
该螺纹段(11)的外径大于第三环面(28)的内径而小于第二环面(26)的内径,且螺纹段(11)的长度等于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该加载承力环(12)的轴向长度等于加载行程。
CN201120558026XU 2012-06-04 2012-06-04 管道机械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2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58026XU CN202432150U (zh) 2012-06-04 2012-06-04 管道机械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58026XU CN202432150U (zh) 2012-06-04 2012-06-04 管道机械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2150U true CN202432150U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81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580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2150U (zh) 2012-06-04 2012-06-04 管道机械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21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7270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动态柔性复合管线的注胶接头配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7270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动态柔性复合管线的注胶接头配件
CN103697270B (zh) * 2013-12-31 2016-03-3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动态柔性复合管线的注胶接头配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2487A (zh) 一种小直径不定尺钢管水压试验密封装置
CN202432159U (zh) 管道连接接头
CN203611213U (zh) 一种管路分离机构
CN104235544A (zh) 一种磁性连接弯管
CN202432150U (zh) 管道机械连接器
CN203880273U (zh) 分体式法兰
CN201922261U (zh) 钻孔用定心夹具
CN203718228U (zh) 气密性试验用快速接头
CN103438312B (zh) 一种插入式管件
CN203517102U (zh) 软管联接器
CN103115211B (zh) 可拆卸式管道连接器
CN203258249U (zh) 一种尼龙管道伸缩接头
CN204852692U (zh) 一种用于螺旋波纹钢管间的连接结构
CN211908288U (zh) 一种电力线缆管封堵器
CN102071968B (zh) 一种膏体充填管路伸缩装置
CN203189911U (zh) 管道快速接头
CN202647039U (zh) 一种玻璃钢管道承插锁紧装置
CN207112124U (zh) 一种防腐地面输送管道
CN205424208U (zh)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管接头
CN205207981U (zh) 液压驱动式水下连接器
CN201162904Y (zh) 一种高压软管的过渡接头
CN204141101U (zh) 双承口管子的连接装置
CN203655222U (zh) 一种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注浆管
CN220396842U (zh) 一种液压系统胶管组件
CN203349683U (zh) 一种用于管式换热器中u型管穿管时的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