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09956U -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09956U
CN202409956U CN2011204444037U CN201120444403U CN202409956U CN 202409956 U CN202409956 U CN 202409956U CN 2011204444037 U CN2011204444037 U CN 2011204444037U CN 201120444403 U CN201120444403 U CN 201120444403U CN 202409956 U CN202409956 U CN 202409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trainer
handle
strength build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444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元昊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KU INTERNATIONAL SPORT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KU INTERNATIONAL SPORTS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KU INTERNATIONAL SPORT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444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09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09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099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力量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把手和训练带,训练带首尾相接。使用时,将训练带套接在外部物体上,将其固定,训练者的手握在把手上,即可进行锻炼。由于训练带首尾相接,形成环状结构,训练者可将训练带直接固定于外部物体上。与传统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相比较,省去了悬挂固定器,降低了该训练装置的组成零件数目,显著简化了训练装置的结构,携带较方便。另一方面,训练者训练时常常需要将两只手同时与训练装置连接,因此训练者使用该训练装置时可将两套该力量训练装置固定于外部物体上进行锻炼。上述两套力量训练装置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外部物体上,从而扩大训练者的活动范围,且可满足不同体型的训练者或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训练亦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阻力训练和悬挂训练是常见的训练方式中较为简单且有效的方式。 
阻力训练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训练方式,训练者通过自身体重或者外加阻力完成训练。传统的依靠自身体重进行阻力训练的方式有俯卧撑、伏地挺身、蛙跳等,而依靠训练器材施加外力的阻力训练方式有杠铃、哑铃等。悬挂训练是通过将训练者全身或某一部位悬挂产生的阻力而进行的训练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目前很多训练器材都采用阻力训练与悬挂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悬挂阻力训练器即是较为典型的运用这一原理的训练器材。 
参见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悬挂阻力训练器包括悬挂固定器、非弹性训练带13、调节锁扣装置14、海绵圈把手15、脚环16,悬挂固定器包括锁扣11和固定带12,固定带12的两端分别与锁扣11和非弹性训练带13连接,非弹性训练带的另一端与调节锁扣装置14连接,调节锁扣装置14的另一端通过无弹性带与海绵圈把手15连接,脚环16与海绵圈把手15套接,且非弹性训练带13、调节锁扣装置14、海绵圈把手15和脚环16均关于固定带12对称设置为两组。使用时,将锁扣11固定于某一固定物上,非弹性训练带13下垂,通过两个海绵圈把手15或脚环16将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位悬挂或固定,即可进行训练。 
实际使用中上述悬挂阻力训练器中的两条对称设置的非弹性训练带13须通过悬挂固定器固定于外部物体上,组成零件相对较多,结构较复杂,携带较不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两条非弹性训练带13的一端均连接于固定带12的末端,两者张开的角度有一定的限制,使训练者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且无法满足 不同体型的训练者或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同时,上述悬挂阻力训练器有可能对训练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训练者通过该训练器做引体向上时,因海绵圈把手15固定,无法调节,全身上提时,双臂后拉悬挂,容易引起肩胛骨过渡伸展,而关节则处在向内拧的状态,会造成关节磨损或撕扯。 
有鉴于此,如何简化将阻力训练与悬挂训练相结合的训练装置的结构,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量训练装置,该装置简化了将阻力训练与悬挂训练相结合的训练装置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带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带首尾相接。 
优选地,所述训练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手的两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训练带套装于所述把手内。 
优选地,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套接于所述训练带。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训练带活动连接且首尾相接。 
优选地,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套设于所述固定带。 
优选地,还包括脚环,所述脚环与所述把手连接。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带和把手,训练带首尾相接。使用时,将训练带套接在外部物体上,将其固定,训练者的手握在把手上,即可进行锻炼。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中的训练带首尾相接,形成环状结构,训练者将训练带直接固定于外部物体上。与背景技术中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相比较,省去了悬挂固定器中的锁扣和固定带,降低了该训练装置的组成零件数目,显著简化了训练装置的结构,携带较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训练者训练时常常需要将两只手同时与训练装置连接,因此训练者可采用两套该力量训练装置以实现锻炼。与背景技术中的悬挂阻 力训练器相比较,上述两套力量训练装置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外部物体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适当调整,从而扩大训练者的活动范围,且可满足不同体型的训练者或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通用性较高。同时,该力量训练装置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训练者的关节及其他身体部位,降低了训练装置对训练者身体的损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典型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固定于门与门柱之间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通过固定板固定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通过锁扣固定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力量训练装置,该装置降低了组成零件的数目,简化了自身结构,携带较方便,扩大了训练者的活动范围,可满足不同体型的训练者或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对训练者的身体损害较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2、图3和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固定于门与门柱之间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通过固定板固定时的安装 状态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包括调节锁扣装置23、把手25和训练带26。调节锁扣装置23设置于训练带26上,可调节训练带26的工作长度。训练带26的两端分别与把手25的两端连接,以实现首尾连接。使用时,可将训练带26套接在外部物体上,将其固定,训练者的手握在把手25上,即可进行锻炼。另外,由于训练者训练时常常需要将两只手同时与训练装置连接,训练者可采用两套上述力量训练装置。具体为将两条训练带26直接套接在树干或类似的外部物体上,使其固定,训练者的双手握在把手25上,将身体悬挂,即可进行锻炼。实际操作时,也可通过外部物体上的特殊结构将训练带26固定,如,图3中门与门柱之间的杆件,或者是图4中带有孔的固定板27。 
上述力量训练装置中的训练带26首尾相接,形成环状结构,训练者将训练带26直接固定于外部物体上。与背景技术中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相比较,省去了悬挂固定器中的锁扣11和固定带12,减少了该训练装置的组成零件数目,显著简化了训练装置的结构,携带较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训练者可采用两套该力量训练装置以实现锻炼。与背景技术中的悬挂阻力训练器相比较,上述两套力量训练装置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外部物体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适当调整,从而扩大训练者的活动范围,且可满足不同体型的训练者或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可尝试不同种类的训练方式,通用性较高,训练效果较好。同时,上述力量训练装置中的训练带26的角度可调,该结构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训练者的关节及其他身体部位,降低了训练装置对训练者身体的损害。 
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手25可设置为管状部件,而训练带26可套装于把手25内,其末端相连接,以实现首尾相接。此种连接方式中,训练带26与把手25活动连接,使用过程时,训练者可根据自身状态灵活地调整其身体部位与上述力量训练装置的位置关系,以达到较为舒服、健康的姿势。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通过锁扣固定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该力量训练装置还包括锁扣21, 锁扣21套接于训练带26上端的固定段。锁扣21可方便地扣接在单杠等外部物体上。可以理解的是,利用锁扣21固定相对于直接利用训练带26固定更加可靠,且可将训练带26上用于固定的一段省出,使训练者的活动范围更广。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可设置固定带22,固定带22与训练带26活动连接,且固定带22首尾相接。此时,相当于固定带22与训练带26互相套接,固定该力量训练装置时,即可采用固定带22与外部物体连接的方式安装。显然,固定带22的设置同样增加了该力量训练装置的可靠性,增大了训练者的活动范围。 
继续参见图2,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可将前述的锁扣21和固定带22相结合,即,在上述通过固定带22固定的基础上,将锁扣21套在固定带22的上端,而锁扣21的另一端则与外部物体扣接。与前述的固定方式相比较,此种方式较大限度地提高了该力量训练装置的长度,并显著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有力地保障了训练者的安全。 
更优的技术方案中,还可设置脚环24,脚环24与把手25连接。具体地,脚环24的两端可分别与把手25的两端连接,也可套设于管状的把手25内,并首尾相连。设置脚环24可实现训练者将脚悬挂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具体训练项目如俯卧撑等。这一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为了优化上述力量训练装置的性能,还可在把手25的外表面设置海绵圈。柔软度较高的海绵圈可提高上述训练装置使用时的舒适度,亦可增大把手25的摩擦系数,避免因打滑造成的意外事故。 
可以想见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带22和训练带26均为非弹性部件,以保证训练过程中固定带22和训练带26的形变较小,避免训练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力量训练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力量训练装置,包括把手(25)和训练带(26),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带(26)首尾相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带(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手(25)的两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带(26)套装于所述把手(25)内。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21),所述锁扣(21)套接于所述训练带(26)。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带(22),所述固定带(22)与所述训练带(26)活动连接且首尾相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21),所述锁扣(21)套设于所述固定带(22)。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环(24),所述脚环(24)与所述把手(25)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5)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圈。 
CN2011204444037U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9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44037U CN202409956U (zh)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44037U CN202409956U (zh)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09956U true CN202409956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440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9956U (zh)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099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654A (zh) * 2013-10-17 2016-06-01 M·W·唐 产生相反肌肉阻力的健身装置和锻炼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654A (zh) * 2013-10-17 2016-06-01 M·W·唐 产生相反肌肉阻力的健身装置和锻炼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1379B (zh) 一种臂腕健身器扭力调节方法和扭力可调式臂腕健身器
CN203075534U (zh) 可调节腰部阻力训练器
CN206613117U (zh) 一种新型羽毛球拍
CN202409956U (zh)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CN203886097U (zh) 一种可调节松紧度的握力器
CN202637815U (zh) 举重杠铃杆
CN207126062U (zh) 一种可拆装式的便携式拉力器
CN206473730U (zh) 一种可调节松紧度的握力器
CN203154701U (zh) 一种新型腕力锻炼器
CN204050783U (zh) 双功能腿部训练器
CN204134144U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臂力器
CN203591555U (zh) 一种防滑哑铃片
CN207371054U (zh) 一种腕力训练器
CN207307082U (zh) 一种滚轮式上肢牵引器
CN211215330U (zh) 高尔夫球练习杆
CN205268890U (zh) 一种多方位握持式哑铃
CN204337653U (zh) 负重卷绳臂力器
CN204447090U (zh) 弹力绳
CN205073609U (zh) 体育旅游休闲用的便携式健身器
CN203029927U (zh) 一种带安全绳套的网球拍
CN206642287U (zh) 一种俯卧撑训练支架
CN204050776U (zh) 一种拉力器
CN213912187U (zh) 一种臂腕恢复装置
CN201085874Y (zh) 改进的拉力器
CN210495042U (zh) 一种新型健美操力量练习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2

Address after: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North Third Ring Road 100029 No. 77 North District 20 building 1207

Patentee after: Wang Yuanhao

Address before: 100088 Haidian District, North Third Ring Road, No. 77,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ku International Sports Manage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