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01093U -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01093U
CN202401093U CN 201120533801 CN201120533801U CN202401093U CN 202401093 U CN202401093 U CN 202401093U CN 201120533801 CN201120533801 CN 201120533801 CN 201120533801 U CN201120533801 U CN 201120533801U CN 202401093 U CN202401093 U CN 202401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ublance
module
steel
mod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5338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5338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01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01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010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装置;副枪;以及模型控制装置,与所述输入装置和所述副枪相连,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判断使用的模型类型;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转换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以及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或转换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炼钢过程能够根据外界条件波动或生产需要进行控制,可以迅速的将转炉切换成使用合适的模型。

Description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普遍使用的转炉模型冶炼控制技术,大部分只能单一适用于铁水或半钢冶炼环境,在受到铁水条件影响和原材料的波动影响而使生产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操作模式还是采用较为固定的操作方式,与实际操作脱离较远,会导致其模型终点碳和温度的预报与实际相差甚远,副枪测量校正预报值波动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无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模型炼钢的控制系统,使转炉炼钢模型能够适用于生产中可能存在着转炉提钒、转炉脱磷、转炉脱碳、常规炼钢等双联炼钢环境或更复杂的炼钢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副枪;以及模型控制装置,可以与所述输入装置和所述副枪相连,包括:判断模块,可以用于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判断使用的模型类型;分析模块,可以用于分析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转换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转换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以及控制模块,可以用于基于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或转换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配料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补偿模块,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生成温降制度或温度补偿制度。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碱度控制模块,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成分数据以及终点需求的P、S和/或钢种要求制定碱度控制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预报装置,与所述副枪连接,用于对所述熔池中液体的成分、温度、氧活度或残余元素至少之一进行预报。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实现了炼钢过程能够根据外界条件波动或生产需要进行控制,可以迅速的将转炉切换成使用合适的模型,使得生产方式更灵活,适应能力更强,预报也更加准确,降低了维护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背景技术部分的介绍可以知道,目前使用的转炉模型冶炼控制技术只能单一适用于铁水或半钢冶炼环境中,而不能适用于复杂的炼钢环境。提出本实用新型,正是要至少针对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1;副枪102;以及模型控制装置100,与所述输入装置和所述副枪相连,该模型控制装置100可以包括:判断模块103,用于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判断使用的模型类型;分析模块104,用于分析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转换模块105,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转换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以及控制模块106,用于基于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或转换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
通过输入装置101,可以向系统输入炼钢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例如,可以预先通过实验室测定获得,也可以通过相对应的重量传感器或物质成分传感器获得。判断模块103可以根据输入系统的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能够判断炼钢初期适合转炉使用的模型类型,判断模块103还能够根据来料情况对冶炼进行总体判断,检测来料的Si、V、C、P含量结合冶炼终点的Si、V、C、P、S含量,制定相应的加料表、氧枪操作步骤和底吹控制步骤及副枪下枪时刻等。这里提到的模型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提钒模型、脱碳模型、脱磷模型或常规炼钢模型等。然后,控制模块106可以根据使用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在冶炼过程中,通过副枪102可以实时的或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料仓(或熔池)中的液体的温度和成分进行检测,获得温度信息和成分信息,输入分析模块104。分析模块104可分析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将分析结果输入转换模块105。转换模块105可以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转换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例如,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将使用的模型类型(例如,脱碳模型)转换为另一个模型类型(例如,脱磷模型)作为新的模型类型(或称为转换的模型类型)。然后,控制模块106可以根据转换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能够在炼钢初始时通过判断模块103选择合适的使用的模型类型,然后在炼钢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条件或要求的变化,通过转换模块105对炼钢使用的模型类型进行转换。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实现了炼钢过程能够根据外界条件波动或生产需要进行控制,可以迅速的将转炉切换成使用合适的模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配料装置203,所述模型控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温度补偿模块201和碱度控制模块202。
其中,温度补偿模块201可以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生成温降制度或温度补偿制度,然后,所述控制模块106可以根据所述温降制度或所述温度补偿制度控制所述配料装置203配料。其中,配料装置203可包括原辅料配料装置、合金配料装置、气体用量计算装置等。例如,当温度不足需要补吹时,制定的温度补偿制度可以是控制配料装置203向转炉送入提温材料(例如,碳或碳化硅等);而当温度过剩时,制定的温降制度可以是控制配料装置203向转炉送入降温材料(例如,废钢或含铁粉末等)。这样就实现了对转炉冶炼温度的控制。
碱度控制模块202可以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106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分数据以及终点需求的P、S和/或钢种要求制定碱度控制方案,所述控制模块106可以根据所述碱度控制方案控制所述配料装置203配料。例如,控制模块106可以根据生产条件或要求的变化,控制配料装置203向转炉送入碱度控制材料(例如,生石灰或二氧化硅等),从而保证钢水质量和良好造渣。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预报装置204,该预报装置204可以与所述副枪102相连接,可用于根据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进行判断,对转炉(或熔池中液体)成分、温度、氧活度或残余元素至少之一进行预报或在异常(异常可以是不符合生产条件和要求的各种情况)时给予提示或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使得生产方式更灵活,适应能力更强,预报也更加准确,降低了维护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5)

1.一种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输入装置;
副枪;以及
模型控制装置,与所述输入装置和所述副枪相连,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原料的重量信息和成分信息判断使用的模型类型;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副枪测得的熔池中液体的温度数据和成分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转换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使用的模型类型或转换的模型类型对转炉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配料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控制装置还包括:
温度补偿模块,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生成温降制度或温度补偿制度。
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控制装置还包括:
碱度控制模块,与所述副枪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分数据以及终点需求的P、S和/或钢种要求制定碱度控制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炼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炼钢控制系统还包括:
预报装置,与所述副枪连接,用于对所述熔池中液体的成分、温度、氧活度或残余元素至少之一进行预报。
CN 201120533801 2011-12-16 2011-12-16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01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33801 CN202401093U (zh) 2011-12-16 2011-12-16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33801 CN202401093U (zh) 2011-12-16 2011-12-16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01093U true CN202401093U (zh) 2012-08-29

Family

ID=4669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53380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01093U (zh) 2011-12-16 2011-12-16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010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3309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辅助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的方法
CN103642972A (zh) * 2013-12-16 2014-03-19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出钢温度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CN104109729A (zh) * 2014-07-31 2014-10-22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钢工艺控制系统与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3309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辅助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的方法
CN103103309B (zh) * 2013-01-24 2014-10-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辅助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的方法
CN103642972A (zh) * 2013-12-16 2014-03-19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出钢温度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CN103642972B (zh) * 2013-12-16 2015-06-10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出钢温度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CN104109729A (zh) * 2014-07-31 2014-10-22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钢工艺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4109729B (zh) * 2014-07-31 2016-03-09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钢工艺控制系统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014B (zh) 一种转炉炼钢全程动态监控方法
CN102943145B (zh) 一种超低磷钢的转炉冶炼方法
CN106544467B (zh) 一种高铁水比例电炉冶炼中高合金低磷钢方法
CN103361461B (zh) 一种转炉冶炼低碳钢磷含量在线预测控制方法
CN101463407B (zh) 一种转炉炼钢石灰加入量计算方法
CN102367500B (zh) 一种双联工艺脱碳转炉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03103309B (zh) 一种辅助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的方法
CN202401093U (zh) 模型炼钢控制系统
CN102399933B (zh) 一种转炉吹炼低碳钢氧枪自动控制方法
CN103866088A (zh) 一种利用参考炉次法确定lf精炼炉造渣料及脱氧合金加入量的方法
CN102586535A (zh) 一种在转炉冶炼过程中静动态自动投料方法
CN114854929B (zh) 一种转炉喷吹co2钢液成分与温度实时动态预测的方法
CN104480248A (zh) 一种转炉单渣全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251069B (zh) 一种脱磷转炉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10885912A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自动炼钢方法、系统
CN112560218B (zh) Lf精炼造渣石灰加入量预测方法、系统及lf精炼方法
CN105950826B (zh) 一种钢包精炼炉精炼渣脱氧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19799A (zh) 一种转炉冶炼在线预测高碳钢碳含量方法
CN101592650B (zh) 电炉炼钢炉内钢水碳含量的连续测定方法
CN104884641A (zh) 铁水的预处理方法
CN102373310A (zh) 一种指导转炉补吹过程操作的方法
CN103966399A (zh) 一种半钢冶炼中碳钢的方法
CN109517937A (zh) 一种转炉冶炼热平衡方法
CN115927784B (zh) 一种基于co2动态混合喷吹的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方法
CN103276136A (zh) 一种基于副枪系统的转炉炼钢钢水定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