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93913U -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 Google Patents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93913U
CN202393913U CN 201120537337 CN201120537337U CN202393913U CN 202393913 U CN202393913 U CN 202393913U CN 201120537337 CN201120537337 CN 201120537337 CN 201120537337 U CN201120537337 U CN 201120537337U CN 202393913 U CN202393913 U CN 202393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light signal
reflecting surfac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5373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相军
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chdat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chData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chData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chData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5373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93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93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939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涉及光学装置,可实现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能使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损耗程度降低。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透镜组、第一反射面和光检测器;透镜组包括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和第二聚焦透镜的光轴重合;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镜组的外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和所述第二聚焦透镜之间;接收到的光信号经透镜组和第一反射面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所述测距仪,包括:光腔体,设置于光腔体内的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透镜组、第一反射面和光检测器。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改进测距仪。

Description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仪通过测定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观测点与被测点之间距离。激光测距仪包括光学系统和电路系统,而光学系统又包括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
激光测距仪发射的激光光束传输到被测目标上,在被测目标上形成一个光斑,以漫反射或者近似漫反射的方式返回部分光信号,返回的光信号非常微弱。为了能使光检测器接收到光信号,必须先使用光学聚焦透镜来会聚光信号。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使用非球面镜52来收集光信号,光检测器13放在非球面镜的焦点处。远距离的反射光发散角小,近似平行光,所以当远距离的光入射到非球面镜时,光线会聚后形成的光线的聚焦点可落在光检测器的光敏面上;而近距离的光相对聚焦透镜来说入射角度很大,经过透镜聚焦以后仍不能落在光检测器的光敏面处。所以,现有的一种方案在非球面镜的后表面上粘贴2个直径为5mm的楔形的光学器件(简称光楔53),使近距离的反射光信号经过光楔53后也能落在光检测器的光敏面上。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光楔53可使近距离的反射光落在光检测器13的光敏面上,但是远距离的反射光经过光楔53后却不能落在光检测器13的光敏面上,这就使得测量远距离时损失了一部分光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实现了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能使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损耗程度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透镜组、第一反射面和光检测器;
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二聚焦透镜的光轴重合;
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镜组的外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和所述第二聚焦透镜之间;
接收到的平行光光信号经所述透镜组会聚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接收到的散射光光信号经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后,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进入所述第二聚焦透镜,再经所述第二聚焦透镜会聚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
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所在的光腔体的内腔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包围在所述透镜组外部的筒状侧面或所述筒状侧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聚焦透镜的表面设置有滤光膜。
所述的光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
第一平面反射镜,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与所述透镜组光轴的夹角为α,α≠0,所述光检测器在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中的镜像位于所述透镜组的焦点处;
经所述透镜组会聚后的光信号,再经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距仪,包括上述的任一光信号接收装置。
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距仪的光腔体内,所述光腔体内还设置有光信号发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测距仪还包括,参考光获取装置,所述参考光获取装置包括:光学窗口,第二反射面和参考光检测器;
所述光学窗口用于将光信号分成参考光和测量光,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光射到所述光学窗口,透过所述光学窗口继续传播的为测量光,经所述光学窗口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的为参考光,所述参考光经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进入所述参考光检测器。
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若干反射块,各个所述反射块具有不同反射率;
经所述光学窗口反射后的所述参考光,落在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某一反射块上,经该反射块反射后进入所述参考光检测器。
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光信号产生器、第二平面反射镜和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与所述准直透镜的光轴的夹角为β,β≠0;
所述光信号产生器产生的光信号经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进入所述准直透镜。
所述光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腔盖,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所述光检测器和光信号发射装置中的光信号产生器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光腔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采用透镜组接收远距离的光信号,并在透镜组中的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之间的外围设置第一反射面,用于配合透镜组,接收近距离的光信号,这样,远距离的光信号近似为平行光,经过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的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而近距离的光信号在经过第一聚焦透镜后,部分光信号会入射到外围的第一反射面上,这部分光信号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再经第二聚焦透镜会聚后也会进入光检测器,实现了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不再因为接收近距离信号而造成远距离光信号的损失,使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损耗程度降低;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聚焦透镜组成的透镜组替代了成本高加工困难的非球面镜,达到消除像差目的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光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反射面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测距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测距仪发射装置及参考光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测距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透镜组,111-第一聚焦透镜,112-第二聚焦透镜,12-第一反射面,
13-光检测器,13’-光检测器在第一平面反射镜中的镜像,
14-第一平面反射镜,15-筒状侧面;20-光信号发射装置,
21-光信号产生器,22-第二平面反射镜,23-准直透镜,24-光阑;
30-参考光获取装置,31-光学窗口,32-第二反射面,
33-参考光检测器;40-光腔体,41-电路板;
50-可旋转反射镜,51-反射镜,52-非球面镜,53-光楔;
A-远距离的光信号,B-近距离的光信号,C-测量光,D-参考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实现了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不再因为接收近距离信号而造成远距离光信号的损失,使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损耗程度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透镜组11、第一反射面12和光检测器13;
透镜组11包括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第一聚焦透镜111的光轴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的光轴重合;
第一反射面12设置于透镜组11的外围,并且位于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之间;
接收到的平行光光信号经透镜组11会聚后,进入检测器13;接收到的散射光光信号经第一聚焦透镜111后,经第一反射面12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112,再经第二聚焦透镜112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13。
光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可能是远距离的光信号也可能是近距离的光信号,远距离的光信号近似为平行光光信号,近距离的光信号为散射光光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11和第一反射面12可以将近距离的光信号和远距离的光信号都会聚到光检测器,具体的:接收到的平行光光信号经透镜组11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13,或者,接收到的散射光光信号经第一聚焦透镜111后,经第一反射面12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112,再经第二聚焦透镜112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13。实际上,接收到的光信号经会聚后,光线形成的聚焦点落在光检测器13的光敏面上,便于光检测器13检测光信号。此处,光线形成的聚焦点指接收到的光信号经透镜组11汇聚后光束形成的最小光斑。
实际进行产品设计时,第一聚焦透镜的通光孔径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受产品外观及产品接收光信号能力的限制。在保持透镜组组合焦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断优化减小像差,就可得出透镜组的各聚焦透镜的球面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透镜间距等相关参数的最优值。
光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近距离光信号与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成不同夹角,为使尽可能多的大角度入射的光信号进入第二聚焦透镜112,并最终落在光检测器13的光敏面上,所以第一反射面12与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夹角应尽可能地小一些,该角度的具体值与透镜组中各透镜的具体参数和各透镜的间距有关。实际进行产品设计时,可在确定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的球面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相关参数值后,通过产品设定的视场角来确定第一反射面12与透镜组光轴所成角度的最佳值。
其中,光检测器13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以便获取光所携带的信息并进行处理,比如获取光信号的相位信息。常见的光检测器包括: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
第一聚焦透镜111设置在光信号接收装置的前端,第一聚焦透镜111接收到的近距离光信号B,入射角过大,会从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之间向外侧射出,无法射到第二聚焦透镜上,也就无法经第二聚焦透镜会聚到光检测器13上。本实施例在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之间的外侧位置,设置第一反射面12,使这一部分近距离光信号B经第一反射面12反射后,可以经由第二聚焦透镜会聚到光检测器13上。
其中,第一反射面12可设置在光信号接收装置所在的光腔体的内腔壁上,带有反射面的腔壁直接成为第一反射面12。或者,第一反射面12为包围在透镜组11外部的筒状侧面或筒状侧面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在透镜组的外部的,包围在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的呈筒状侧面15,第一反射面12可设置在整个筒状侧面15上或筒状侧面15的一部分上,也就是说,第一反射面12可以为该筒状侧面或者第一反射面12可以为该筒状侧面的一部分。将筒状侧面15做成反射面时,前端的第一聚焦透镜射出的光线经筒状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
本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接收装置,采用透镜组接收光信号,并在透镜组中的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之间的外围设置第一反射面12,远距离的光信号A近似为平行光,经过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的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13;而近距离的光信号B在经过第一聚焦透镜111后,还是过于发散,会射向外围的第一反射面12上,经第一反射面12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再经第二聚焦透镜112会聚后,就可与远距离的光信号一样,进入光检测器,实现了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不再因为接收近距离信号而造成远距离光信号的损失。
进一步地,第一聚焦透镜111的表面设置有滤光膜。
光信号接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只需要接收特定频率或频率段的光信号,因为只有这些光信号才携带有我们需要获知的信息,这时就要过滤掉不需要的光信号,防止这些不需要的光信号进入光检测器,影响光检测器的工作及后期的信息处理。例如,半导体激光测距仪,使用波长635nm(对应一特定频率)的激光作为测量用的信号光,而该测距仪的光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的光信号比较杂,各种频率都有,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光检测器前设置滤光片进行滤光,只使测量用的信号光进入光检测器,而用于滤光的器件如滤光片等一般使用具有一定厚度的玻璃作为基片,导致滤光器件在过滤出信号光的同时,也使得信号光产生损耗。
本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接收装置,通过在第一聚焦透镜表面镀一层滤光膜,起到过滤光信号的作用,省去了滤光片等单独使用的滤光器件,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信号光因经过滤光器件而导致的光损耗。
其中,可选地,光检测器13设置在透镜组11的焦点处,以便于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透镜组11会聚后,形成的聚焦点落在光检测器13的光敏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接收装置,采用透镜组和设置在透镜组外围的反射面,有效地解决近距离光信号的接收问题,避免了在接收透镜后表面粘贴光楔所引起的光信号损耗,实现了近距离光信号和远距离光信号接收的统一,不再因为接收近距离信号而造成远距离光信号的损失,使接收到的光信号的损耗程度降低,在达到消除像差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使用成本高,加工困难的非球面镜。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区别于实施例一中所示的光信号接收装置,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4,第一平面反射镜14与透镜组11的光轴的夹角为α,α≠0,光检测器13在第一平面反射镜14中的镜像13’位于透镜组11的焦点处;经透镜组11会聚后的光信号,再经第一平面反射镜14反射后进入光检测器13。
如图4所示,迎着接收光线,透镜组11、第一平面反射镜14和光检测器13在接收光路中依次排列。第一平面反射镜14的表面镀有高反膜,经透镜组11会聚后的光信号,再经第一平面反射镜14反射后进入光检测器13,光检测器13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一些功能性电路进行处理以便获取光所携带的信息。出于小型化便携化的考虑,一般光检测器13需要设置在集成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第一平面反射镜14来改变光路,并且使光检测器13的镜像13’位于透镜组11的焦点处,这样在实际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对光检测器13的位置进行灵活设置。图4所示,第一平面反射镜14与透镜组11的光轴例如可以成45度夹角,接收光路经过第一平面反射镜14反射后改变90度,光检测器13及与之连接的电路板可设置在光路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接收装置,采用透镜组和设置在透镜组外围的反射面,有效地解决近距离光信号的接收问题,避免了在接收透镜后表面粘贴光楔所引起的光信号损耗,同时避免了使用成本高,加工困难的非球面镜。并且,由于了使用平面反射镜来改变光路,在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时,可根据结构需要对光信号检测器的位置进行灵活设置。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距仪,包括:光腔体40,设置于光腔体40内的光信号发射装置20和光信号接收装置,其中,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透镜组、第一反射面12和光检测器13;
透镜组包括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第一聚焦透镜111的光轴和第二聚焦透镜112的光轴重合;
第一反射面12设置于透镜组的外围,并且位于第一聚焦透镜111和第二聚焦透镜112之间。
接收到的平行光光信号经透镜组11会聚后,进入检测器13;接收到的散射光光信号经第一聚焦透镜111后,经第一反射面12反射后进入第二聚焦透镜112,再经第二聚焦透镜112会聚后,进入光检测器13。
其中,第一聚焦透镜111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滤光膜。
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4,第一平面反射镜14与透镜组11的光轴成一定夹角,光检测器13在第一平面反射镜14中的镜像位于透镜组11的焦点处;接收到的光信号经透镜组会聚后的光信号,再经第一平面反射镜14反射后进入光检测器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距仪,采用透镜组和设置在透镜组外围的反射面,有效地解决近距离光信号的接收问题,避免了在接收透镜后表面粘贴光楔所引起的光信号损耗,并且多个聚焦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在达到消除像差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使用成本高,加工困难的非球面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测距仪还包括光信号发射装置20,如图6所示,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20包括:光信号产生器21、第二平面反射镜22和准直透镜23,第二平面反射镜22与准直透镜23的光轴的夹角为β,β≠0;
光信号产生器21产生的光信号经第二平面反射镜22反射后,再进入准直透镜23。这样,便于在实际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对光信号产生器21的位置进行灵活设置。
经过第二平面反射镜22反射的光下一步要进入准直透镜23,经过准直透镜23的折射以后光束发散角被压缩到毫弧度以下,近似为平行光,可以实现中、远距离传输。准直透镜23之后某一位置放置一个特定孔径的光阑24,因为准直透镜23准直后的光并不是理想状态,还可能存在发散角度大的光,而光阑24可以消除这些发散角大的光,提高中远距离处光斑的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测距仪,还包括,参考光获取装置30,如图6所示,参考光获取装置包括:光学窗口31,第二反射面32和参考光检测器33;
参考光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参考光,根据参考光的相位,以及返回的测量光的相位计算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进而计算观测点与被测点之间距离。
光学窗口31用于将光信号分成参考光D和测量光C,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光射到光学窗口31,透过光学窗口31继续传播的为测量光C,经光学窗口31反射到第二反射面32上的为参考光D,参考光D经第二反射面32反射后进入参考光检测器33。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面32可以通过喷涂不同的反光物质,使第二反射面32具有不同的反射率,以适应参考光信号的不同强度和参考光检测器的不同增益。
其中,参考光检测器33与光检测器13一样用于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均可选用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常规器件。光学窗口31一般选用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光学件,且光学件与准直透镜23的光轴成一定夹角。例如对635nm的测量信号,光学窗口31选用普通的N-BK7的窗口玻璃片,对635nm的信号光的反射率在4%左右。经光学窗口31反射到第二反射面32上的为参考光D,经第二反射面32反射后进入参考光检测器33。
现有技术中的参考光获取装置由电动马达、可旋转反射镜和弹簧等机械装置组成。如图7所示,通过电动马达带动可旋转反射镜50旋转,由可旋转反射镜50的位置来决定光束是进入内光路作为参考光,还是进入外光路作为测量光,发射光路的两个反射镜51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出射光束平移,使其与用于接收的非球面镜52的光轴重合,以利于接收返回的光信号。为了实现发射和接收光路同轴,以及内外光路切换,增加的电动马达、旋转反射镜、弹簧等装置给结构设计、安装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带来困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距仪,光学窗口31用于将光信号分成参考光D和测量光C,参考光D经第二反射面32反射后进入参考光检测器33,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安装控制。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反射面32包括若干反射块,各个所述反射块具有不同反射率;
经光学窗口31反射后的参考光D,落在第二反射面32的某一反射块上,经该反射块反射后进入参考光检测器33。
第二反射面32的表面可以喷涂不同的反光物质,形成若干反射率不同的反射块,通过调节第二反射面32,使参考光射D到第二反射面32的不同反射块来获得不同的反射率,这样可通过对反射率的调整,来调节参考光的强弱,防止进入参考光检测器33的信号过大或者过小。
例如,第二反射面32为喷涂有吸光物质的平面,并且平面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反射条块,反射条块由不同的反光物质喷涂而成,各个反射条块具有不同反射率,调节第二反射面32的位置,使参考光落在第二反射面32的不同反射条块上,从而参考光获得不同的反射率。
或者,可设置一正多棱柱,在棱柱的各个侧面喷涂不同的反光物质,形成反射率不同的反射面,再通过旋转正多棱柱,使参考光落在第二反射面32的不同反射块(棱柱的各个侧面)处,以便参考光获得不同的反射率。
可选地,所述光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腔盖,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所述光检测器和光信号发射装置中的光信号产生器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光腔体的底部。
光信号接收和接收装置的光路设计决定了光腔体40的结构,其中的一种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光腔体的长约为35mm,厚度约为25mm,发射光路中的准直透镜、光阑、光学窗口、与准直透镜的光轴成45°的第二反射镜,以及接收光路中成45°的第一反射镜和透镜组等元件是在光腔体40内部的,所以光腔体40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调试和对准。
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测距仪的接收装置采用曲率半径很大的非球面镜52,焦距很长,接收方式采用不经反射,直接接收,再加上出射光路的2次反射,导致整个光腔体长度达到70mm,过长的光腔体增加了测距仪安装时的对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小型手持测距仪的结构设计。此外,为实现发射和接收光路同轴而增加的反射镜51遮挡了非球面镜52部分面积,使测距仪接收信号的能力减弱。
另外,光发射和接收的控制电路部分的信号非常微弱,在布板、信号传输和屏蔽等方面要求很高,现有发射及接收装置的光路设计决定了,与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相连的部分电路只能分布在垂直于光路的光腔体侧面并屏蔽起来,而对手持测距仪而言,侧面面积有限,所以电路板必须做成两部分,并通过线缆或者其他的方式连接,但是线缆的连接方式不利于信号的处理;并且电路板做成两部分,在布板、信号传输和屏蔽等方面也很难达到要求,除此之外,连接线缆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低于在电路板上直接布线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距仪,采用透镜组接收光信号,并且通过平面反射镜将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90°,这样减小了光腔体的体积,更利于手持设备的结构设计;同时,电路板可做成一整块,设置在光腔体的外部,光信号产生器21、光检测器13和参考光检测器33固定于光腔体40底部的电路板上,根据光路设计,光腔体底部在特定位置有三个孔,分别作为光信号产生器21、光检测器13和参考光检测器33接收信号的通道。光腔体的材质选用金属,这样金属材质的光腔体对电路板中需要屏蔽的部分电路起屏蔽罩的作用,需要屏蔽的部分电路设置在光腔体内,不需要屏蔽的其余电路可以分布在沿光腔体向后延伸的电路板4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信号测距仪,采用透镜组加反射面的接收光路,解决了近距离的光信号的接收问题,并通过使用平面反射镜有效地缩短了光腔体长度,为小型化的手持设备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便利。同时,这种发射及接收装置的光路设计使光学对准的调整余地变大,也使电路板在布板和屏蔽设计上更加方便,减少了额外的连接线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组、第一反射面和光检测器;
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所述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二聚焦透镜的光轴重合;
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镜组的外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和所述第二聚焦透镜之间;
接收到的平行光光信号经所述透镜组会聚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接收到的散射光光信号经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后,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进入所述第二聚焦透镜,再经所述第二聚焦透镜会聚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所在的光腔体的内腔壁上;或者
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包围在所述透镜组外部的筒状侧面或所述筒状侧面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聚焦透镜的表面设置有滤光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平面反射镜,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与所述透镜组光轴的夹角为α,α≠0,所述光检测器在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中的镜像位于所述透镜组的焦点处;
经所述透镜组会聚后的光信号,再经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后进入所述光检测器。
5.一种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光信号接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距仪的光腔体内,所述光腔体内还设置有光信号发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距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考光获取装置,所述参考光获取装置包括:光学窗口,第二反射面和参考光检测器;
所述光学窗口用于将光信号分成参考光和测量光,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光射到所述光学窗口,透过所述光学窗口继续传播的为测量光,经所述光学窗口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的为参考光,所述参考光经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进入所述参考光检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距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若干反射块,各个所述反射块具有不同反射率;
经所述光学窗口反射后的所述参考光,落在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某一反射块上,经该反射块反射后进入所述参考光检测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距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光信号产生器、第二平面反射镜和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与所述准直透镜的光轴的夹角为β,β≠0;
所述光信号产生器产生的光信号经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进入所述准直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腔盖,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所述光检测器和光信号发射装置中的光信号产生器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光腔体的底部。
CN 201120537337 2011-12-20 2011-12-20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93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37337 CN202393913U (zh) 2011-12-20 2011-12-20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537337 CN202393913U (zh) 2011-12-20 2011-12-20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93913U true CN202393913U (zh) 2012-08-22

Family

ID=4666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53733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93913U (zh) 2011-12-20 2011-12-20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9391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6840A (zh) * 2016-12-15 2017-05-10 天津大学 全向点探测器等效光学系统
CN107102312A (zh) * 2017-06-06 2017-08-29 四川经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扫描测量仪
CN107662046A (zh) * 2017-09-19 2018-02-06 清华大学 一种离轴光路的水导激光加工耦合装置
CN109470284A (zh) * 2018-12-13 2019-03-15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背景抑制性光电传感器
CN112684461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武汉光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型面阵扫频测量装置和方法
WO2024040878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基因测序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6840A (zh) * 2016-12-15 2017-05-10 天津大学 全向点探测器等效光学系统
CN107102312A (zh) * 2017-06-06 2017-08-29 四川经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扫描测量仪
CN107662046A (zh) * 2017-09-19 2018-02-06 清华大学 一种离轴光路的水导激光加工耦合装置
CN109470284A (zh) * 2018-12-13 2019-03-15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背景抑制性光电传感器
CN112684461A (zh) * 2020-12-21 2021-04-20 武汉光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型面阵扫频测量装置和方法
WO2024040878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基因测序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93913U (zh) 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
US7428041B2 (en) Lidar
CN112636827B (zh) 一种空间光通信终端接收同轴度在线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US8711336B1 (en) Multipoint 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 using optical lens elements
US10180543B2 (en) Optical path control system and optical module
KR20060103512A (ko) 3중모드 코보어사이트 추적장치
CN109728855B (zh) 双向同频段自适应光学激光通信光学终端
CN105353381A (zh) 一种激光测距机
CN102313882A (zh) 激光测距仪的光学系统结构
CN109324376A (zh) 一种同轴空间光收发通信器件
CN202189181U (zh) 一种红外测距望远镜
CN108415148B (zh) 一种光电吊舱多传感器共光路系统
JP4976474B2 (ja) 送信方向制御をする光送受信機
CN109031533B (zh) 基于卡塞格林望远镜的双光路收发一体化天线及收发方法
US20230359054A1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axial laser ranging device and optical module
CN101738715B (zh) 高焦比集光器
JP6426176B2 (ja) 光学ビームから光学エネルギーを抽出する方法
CN205940465U (zh) 激光测量设备
CN213600058U (zh) 激光测距设备及其激光测距仪
CN110764233A (zh) 一种新型激光雷达接收镜头
RU2010134833A (ru) Способ оптической регистрации сигналов флуоресценции и рассеяния аэрозольных частиц в потоке и 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7037575B (zh) 一种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及系统
EP1130807A3 (e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for free space optical signal
CN202196168U (zh) 激光测距仪的光学系统结构
CN204989470U (zh) 一种测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5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Dongzhimen West eight Street No. 2 room Wanhong Yan Dong Business Garde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atchdat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Dongzhimen West eight Street No. 2 room Wanhong Yan Dong Business Garde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oqi Data System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