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66271U - 安全针 - Google Patents

安全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66271U
CN202366271U CN2011203270485U CN201120327048U CN202366271U CN 202366271 U CN202366271 U CN 202366271U CN 2011203270485 U CN2011203270485 U CN 2011203270485U CN 201120327048 U CN201120327048 U CN 201120327048U CN 202366271 U CN202366271 U CN 202366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needle
slide block
draw
locat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70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贤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3270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66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66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662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包括包括针体,与所述针体配合的针套,与所述针体相连接的注射筒,在所述针套上轴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槽及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底端两侧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针体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这样所述滑块可以方便地越过所述凸起而进入到所述纵向槽当中,而一旦所述滑块从所述定位槽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宽度较大,所以将不能够再越过所述凸起而回到所述定位槽中,不宜再次使用。

Description

安全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针。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行业使用的注射器都是一次性注射器;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注射针而言,在注射后,需要使用专业的毁针器对针头部分进行销毁,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但是,即便使用毁针器,医护人员也极易在注射后被针头划伤,导致病毒感染,无法对医护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515328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安全套针装置,其包括一纵长筒体基座单元、一套固于该纵长筒体基座单元的针体及一套于该纵长筒体基座单元外周的针套;所述纵长筒体基座单元为前端具有一较小径管体,管体后端具有一较大径管体,所述较大径管体在其后端直径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凸缘,所述两凸缘可螺合或插固于所述注射筒的前端,且于所述较大径管体前端外周部设有一滑块;所述针体紧密套固于所述纵长筒体基座单元前端的较小径管体上;所述针套为一中空管体,其外周具有一长滑槽,所述滑槽包括一直向部及一横向槽,其中,直向部包括一前端止挡部、一外端转折部,所述横向槽则包括一方形定位凹部、一锁止方槽有一设在锁止方槽进入端的限止部,所述限止部为一细条组件与安全针套单元的本体材料连成一体;所述针套可套于所述筒体基座单元的外周,且所述筒体基座单元上的滑块恰可于所述针套的纵向槽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当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纵向槽前端止挡部时,固定于所述筒体基座单元前端的针体伸出针套的前端以备注射使用,当所述滑块扣止于纵向槽的横向段后端转折部定位凹部时,使所述针体缩于针套内而受到完全的遮盖,当所述滑块由定位凹部越过所述限止部而锁止于锁止方槽时,所述滑块即死锁于锁止方槽内,而使针套不能再移动,使所述针体缩于针套内而止住不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安全针,在使用时先将基座单元的滑块自定位凹部移出,经过横向段、转折部而于滑槽中向前移动,当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纵向槽前端止挡部时,固定于所述筒体基座单元前端的针体伸出针套的前端便可注射。当注射完毕后,针套只需逆向操作,滑块即沿滑槽的前端止挡部、后端转折部及横向段而先动至后端的定位凹部时,针体即再度隐藏于针套之内。当将所述基座单元以顺时针方向旋紧时,滑块便由定位凹部越过限止部而进入锁止方槽内,从而实现对滑块的锁定。这样,随着滑块的锁定,针头同时被锁定于安全针套内,无法再度被移出使用,从而确保了其安全性。
从上述使用过程可以看到,当注射器使用完毕后,针套只需逆向操作,滑块即沿滑槽的前端止挡部、后端转折部及横向段而先动至后端的定位凹部时,针体即再度隐藏于针套之内,即恢复使用前的状态。这样就为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埋下了隐患,很容易造成医患二次感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使用以后通过将所述滑块由定位凹部越过限止部而进入锁止方槽,即可以恢复注射器的出厂状态,从而重复使用,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使用以后无法再恢复到出厂状态、可有效避免二次感染的安全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针,包括针体,与所述针体配合的针套,与所述针体相连接的注射筒;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固定所述针头的固定件;所述针套为一端设有针头出口的中空管体,在所述管体上轴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槽及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底端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针体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纵向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块至针尖的距离,且所述滑块至针尖的距离大于所述纵向槽靠近针头出口一端至所述针头出口的距离;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侧壁之间的距离或者相对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块面向定位槽一端的宽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一端的宽度。
所述滑块呈“D”形设置,其圆弧端面向所述卡槽,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
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
所述卡槽下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下部开孔。
所述下部开孔呈椭圆形设置。
所述卡槽上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孔。
所述上部开孔呈直角三角形设置。
在所述针套外壁,沿周向设置有防滑环。
在所述针套内壁,所述定位槽下方设置有适于所述滑块在安装时进入所述针套的凹槽。
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相对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包括包括针体,与所述针体配合的针套,与所述针体相连接的注射筒,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固定所述针头的固定件;所述针套为一端设有针头出口的中空管体,在所述管体上轴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槽及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底端两侧的定位槽及卡槽;所述针体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
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扣止于所述定位槽中,由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这样所述滑块可以方便地利用凸起的弹性克服凸起的阻力而进入到所述纵向槽当中。而一旦所述滑块从所述定位槽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宽度大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侧壁之间的距离或者相对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距离,所以将不能够再回到所述定位槽中。这样,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定位槽外面时,即可说明装有这种安全针是使用过的,杜绝了一次性安全针的二次使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由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这样所述滑块可以方便地越过所述凸起而进入到所述卡槽当中。而一旦所述滑块进入所述卡槽中,由于其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宽度较大,所以将不能够再越过所述凸起而从所述卡槽中滑出。
(3)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所述卡槽下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下部开孔,或者所述卡槽上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孔。设置开孔的目的在于,当所述滑块欲从所述纵向槽中进入到所述卡槽中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开孔之间的部分可以产生一个朝向所述开孔的弹性形变,从而扩大了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方便了所述滑块的进入。而当所述滑块进入所述卡槽以后,弹性形变消失,所述卡槽的开口恢复原来的大小,加之所述滑块面向定位槽的一端宽度较大,这样所述滑块将不能够再越过所述凸起而从所述卡槽中滑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被更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体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套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套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纵向槽顶端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扣止于所述定位槽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扣止于所述卡槽时的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的各组件组装后的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针体,101-针头,102-固定件,103-滑块,2-针套,201-针头出口,202-凹槽,3-滑槽,301-纵向槽,302-横向槽,4-定位槽,5-卡槽,6-凸起,7-开孔,8-防滑环,9-注射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针,如图8所示,包括针体1、与所述针体1配合的针套2、与所述针体1相连接的注射筒9。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针体1包括针头101和固定件102;所述针套2为一端设有针头出口201的中空管体,在所述管体上轴向开设有滑槽3,该滑槽3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槽301及横向槽302;所述横向槽302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301底端的定位槽4及卡槽5;所述针体1靠近所述注射筒9一端设有滑块103,所述滑块103适于沿所述滑槽3滑动;所述纵向槽30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块103至针尖的距离,且所述滑块103至针尖的距离大于所述纵向槽301靠近针头101出口一端至所述针头101出口的距离;
如图3所示,在所述针套2内壁,所述定位槽4下方设置有适于所述滑块103在安装时进入所述针套2的凹槽202。设置凹槽202可以方便地将所述针头1安装在所述针套2内。从图4可以看到,所述针体1固定件102上的滑块103恰可于所述针套2的纵向槽301中移动,当所述滑块103移动至所述纵向槽301顶端时,所述针体1的针头101伸出针套2的针头出口201以备注射使用,从图5、图6可以看出,当所述滑块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及卡槽5时,使所述针体1缩回针套2内而受到完全的遮盖。
从图1-图6可以看到,所述滑块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所述定位槽4朝向所述纵向槽301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6;所述凸起6和所述定位槽4侧壁之间的距离或者相对的两个所述凸起6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块103面向定位槽4一端的宽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块103面向卡槽5一端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103呈D字形设置,其圆弧端面向所述卡槽5,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4,从而使得所述滑块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所述定位槽4朝向所述纵向槽301的开口端下侧设置有凸起6。所述卡槽5朝向所述纵向槽301的开口端上侧设置有凸起6,并且所述卡槽5下方对应所述凸起6位置处设置有下部开孔7,所述下部开孔7呈椭圆形设置。且在所述针套2外壁,沿周向设置有防滑环8,设置所述防滑环8的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手指握持。
图7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中所述针套2的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5朝向所述纵向槽301的开口端上下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凸起6,并且所述卡槽5上下方对应所述凸起6位置处均设置有开孔7,所述上部开孔7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下部开孔7呈椭圆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针套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滑块103可以设置成其他任何形状,只要满足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即可,如可以设置成三角形其中一角面向锁上槽,相对的底边面向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及卡槽5朝向所述纵向槽301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6,可以在上侧设置凸起6,也可以在下侧设置凸起6,还可以在上下两侧同时设置凸起6。所述卡槽5上方或者下方对应所述凸起6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孔7或者下部开孔7,或者同时设置所述上部开孔7和下部开孔7;所述开孔7可以设置成其它任何形状,如圆形、矩形等,设置开孔7的目的在于使所述凸起6与所述开孔7之间的部分产生弹性形变,方便所述滑块103进入所述卡槽5。
优选地,所述滑块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相对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针,所述针体1的固定件102可以插接在注射筒9上。如图8所示,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中。旋拧所述针套2,可使所述滑块103滑出所述定位槽4而进入到所述纵向槽301当中,当所述滑块103移动至所述纵向槽301前端时,固定于所述注射筒9上的针体1伸出针套2的针头出口201以备注射使用。当注射完毕后,针套2只需逆向操作,滑块103即沿所述纵向槽301滑回,所述针体1即再度隐藏于针套2之内。旋拧所述针套2,可使滑块103进入卡槽5内。继续旋拧所述针套2可以将所述针套装置从所述注射筒9上卸下。
所述滑块103扣止于所述定位槽4中时,由于所述滑块103面向卡槽5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这样所述滑块103可以方便地利用凸起6的弹性克服凸起6的阻力而进入到所述纵向槽301当中。而一旦所述滑块103从所述定位槽4中滑出,由于其面向定位槽4的一端宽度较大,所以将不能够再回到所述定位槽4中。这样,当所述滑块103在所述定位槽4外面时,即可说明装有这种安全针是使用过的,杜绝了一次性安全针的二次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安全针,包括针体,与所述针体配合的针套,与所述针体相连接的注射筒;
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固定所述针头的固定件;
所述针套为一端设有针头出口的中空管体,在所述管体上轴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纵向槽及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底端的定位槽及卡槽;
所述针体靠近所述注射筒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适于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纵向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块至针尖的距离,且所述滑块至针尖的距离大于所述纵向槽靠近针头出口一端至所述针头出口的距离;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宽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槽侧壁之间的距离或者相对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块面向定位槽一端的宽度并且大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一端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呈“D”形设置,其圆弧端面向所述卡槽,其平直端面向所述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纵向槽的开口端上下侧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针,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下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下部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开孔呈椭圆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上方对应所述凸起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孔呈直角三角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套外壁,沿周向设置有防滑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套内壁,所述定位槽下方设置有适于所述滑块在安装时进入所述针套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面向卡槽的一端其相对于固定件表面的高度小于面向定位槽的一端。 
CN2011203270485U 2011-09-02 2011-09-02 安全针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6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70485U CN202366271U (zh) 2011-09-02 2011-09-02 安全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70485U CN202366271U (zh) 2011-09-02 2011-09-02 安全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66271U true CN202366271U (zh) 2012-08-08

Family

ID=4658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704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6271U (zh) 2011-09-02 2011-09-02 安全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662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1015A (zh) * 2011-09-02 2012-03-14 汪贤宗 安全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1015A (zh) * 2011-09-02 2012-03-14 汪贤宗 安全针
CN102371015B (zh) * 2011-09-02 2016-04-20 汪贤宗 安全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52670A1 (en) Safety needle cap for syringe
KR102370396B1 (ko) 안전 주사기
WO2008045876A3 (en) Syringe device and injector system including a vent for relieving a vacuum within a syringe
CN102371015A (zh) 安全针
RU2015128889A (ru) Канюля (игла) с защит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KR101536584B1 (ko) 의료용 주사 바늘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사기
CN202366271U (zh) 安全针
JP2015514513A (ja) 安全注射器および針シールド
CN103083762B (zh) 普通式安全针筒
CN205252211U (zh) 一种安全输液针
CN206239832U (zh) 一种便携式重复使用的胰岛素笔
CN205268759U (zh) 医用针收容器
US20080097336A1 (en) Needle protective device
CN202724377U (zh) 一种注射针套
KR102000669B1 (ko) 일회용 주사기
CN202982813U (zh) 注射器推杆回拉限位结构
CN202724365U (zh) 一种双翼输液针套
CN202724326U (zh) 一种透析针套
CN202724371U (zh) 外套式注射针
CN203724565U (zh) 一种安全式注射器中的安全激发装置
CN103830807B (zh) 一种安全式注射器中的安全激发装置
CN202185021U (zh) 一种安全针
CN202446564U (zh) 一种输液器
CN216061535U (zh) 输液针保护结构
CN204446812U (zh) 一种注射器隐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