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5183U - 均热板毛细结构 - Google Patents

均热板毛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5183U
CN202335183U CN2011204289525U CN201120428952U CN202335183U CN 202335183 U CN202335183 U CN 202335183U CN 2011204289525 U CN2011204289525 U CN 2011204289525U CN 201120428952 U CN201120428952 U CN 201120428952U CN 202335183 U CN202335183 U CN 202335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capillary structure
plate
soaking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289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289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35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5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51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该均热板毛细结构包括一本体及一毛细结构,该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相对盖合第二板体,并共同界定一填充有工作流体的腔室,该毛细结构设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且其分别从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朝该腔室的中央凸伸构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从而借以达到节省工时及提升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均热板毛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尤指一种具有节省工时及达到提升产生的均热板毛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元件的功率与效能日益提升,连带地在操作时也产生更多的热量;倘若这些热量未能及时散逸出去而累积于该电子元件的内部,将会导致该电子元件的温度升高且影响其效能,甚至严重者将导致该电子元件故障损坏。所以业界为了有效解决电子元件散热的问题,便陆续提出具有导热效能较佳的均热板,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散热问题。
而公知均热板包括腔室及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且该毛细结构选择烧结、金属网及纤维其中任一方式设置在该腔室内或内壁上,并该均热板的一侧(即蒸发区)贴设在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绘图晶片、南北桥晶片、通讯晶片)上吸附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使液态的工作流体于均热板的蒸发区产生蒸发转换为汽态,将热量传导至该均热板的另一侧上(即冷凝区),令该汽态的工作流体于该冷凝区受冷却后冷凝为液态,该液态的工作流体再通过重力或毛细结构回流至蒸发区继续汽液循环,以有效达到均温散热效果。
虽公知均热板可达到均温的效果,但却延伸出另一问题,因为均热板其内的毛细结构于制造上通过如烧结方式附着在该腔室内壁上,并非一体成型在该腔室内壁上,所以使均热板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如碰撞、挤压等变形)的影响,导致均热板其内的毛细结构容易脱落,进而造成工作流体无法流动,相对势必的影响整体导热效率。
此外,由于公知均热板于制造过程中,因需通过复杂的制程,如烧结、金属网或纤维等方式,来将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故使得制造步骤繁杂,进而导致耗费工时及产能降低。
以上所述,公知具有下列缺点:
1.耗费工时;
2.产能降低;
3.制程繁杂。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节省工时的均热板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具有达到提升产能的均热板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具有节省工时的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具有达到提升产能的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系包括一本体及一毛细结构,该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相对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该第一、二板体共同界定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系设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且其分别从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朝该腔室的中央凸伸构成;通过该毛细结构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上,借以达到节省工时及提升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首先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并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一毛细结构,然后将该第一板体相对盖合该第二板体,并同时对该第一、二板体共同界定的一腔室内进行抽真空与填入工作流体及封闭作业;所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此方法的设计,从而使有效简化制程步骤,进而有效提升产能及节省工时的效果。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相对该第二板体,并共同界定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及
一毛细结构,设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且其分别从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朝该腔室的中央凸伸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还包含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选择设置于该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还包含多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该第一板体外侧设有一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组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从该第一板体外侧向外延伸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是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是选择为沟槽、粗糙面及网格体其中任一。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的优点:
1.具有节省工时;
2.具有提升产能的效果
3.具有增强本体及防止变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均热板毛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A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B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A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B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体...1
第一板体...11
第二板体...12
腔室...14
毛细结构...15
支撑结构...17
散热鳍片组...2
散热鳍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请参阅第图1、图2、图3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及分解立体示意图;该均热板毛细结构系包括一本体1及一毛细结构15,该本体1具有一第一板体11及一第二板体12,该第一板体11系相对盖合该第二板体12,并共同界定一腔室14,该腔室14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前述工作流体系选择为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及有机化合物其中任一。
前述第二板体12的外侧(即蒸发区)系贴设在相对的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绘图晶片、南北桥晶片、通讯晶片等;图中未示)上,其用以吸附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使该第二板体12内侧其上液态的工作流体吸收前述热量而产生蒸发,以转换为汽态的工作流体,等到该汽态的工作流体到该第一板体11上(即冷凝区),令汽态的工作流体于该冷凝区受冷却后冷凝为液态的工作流体,该液态的工作流体便通过重力或毛细结构15回流至蒸发区继续汽液循环,以有效达到绝佳的均温散热效果。
续参阅图2、图3,前述毛细结构15系设于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相对侧,且其分别从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上朝该腔室14的中央凸伸构成,换言之,即该毛细结构15系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上。
并于该本较佳实施的前述毛细结构15系选择为粗糙面(如图2)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为如图3的沟槽,或网格体。
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结构15系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上的设计,使得有效避免毛细结构15脱落,相对的品质及导热效果更可达到稳定,进而更可节省工时的效果者。
请参阅图4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连结关系其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第一板体11外侧上设有一散热鳍片组2,该散热鳍片组2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所述散热鳍片21系从该第一板体11外侧向外延伸构成,其用以加速冷却该汽态的工作流体转换为液态的工作流体。
请参阅图5A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连结关系其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两者差异处在于:该均热板毛细结构还包含至少一支撑结构17,该支撑结构17系选择设置于该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15的一侧,亦即前述支撑结构17系一体成型在该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毛细结构15的一侧;于该较佳实施的支撑结构17系以二个支撑结构17间隔设置在该第一板体11上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故通过所述支撑结构17来支撑相对的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得有效达到支撑的功效,进而更可防止(或是抵抗)该均热板受外在因素(如挤压)而变形的效果。
请参阅图5B示,系显示本较佳实施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主要是前述第一板体11外侧上设有一由多个散热鳍片21构成的散热鳍片组2,该散热鳍片组2系用以加速冷却该汽态的工作流体转换为液态的工作流体。
请参阅图6A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连结关系其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两者差异处在于:该均热板毛细结构还包含多个支撑结构17,所述支撑结构17系设置于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15的一侧,亦即所述支撑结构17系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形成有毛细结构15上,其除了用以补强(或增强)该第一板体11及第二板体12的结构外,进而当该第一板体11相对盖合第二板体12时,所述支撑结构17还具有支撑的功效。
故通过所述支撑结构17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上的设计,使得有效达到支撑及增强结构的效果,进而得有效避免该均热板受外在因素(如挤压)而产生变形的效果。
请参阅图6B示,系显示本较佳实施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主要是前述第一板体11外侧上设有一由多个散热鳍片21构成的散热鳍片组2,该散热鳍片组2系用以加速冷却该汽态的工作流体转换为液态的工作流体。
请参阅图7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2、图3;该较佳实施例系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该方法系包括下列步骤:
(S1)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
提供该第一板体11及第二板体12。
(S2)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一毛细结构;
于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相对侧上施以机械加工,如冲压、滚压、刨销及铣销其中任一加工方式,使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形成有一毛细结构15,亦即该毛细结构15系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其中前述毛细结构15系选择为如图2的粗糙面,或亦可如图3的沟槽,或网格体。
(S3)将该第一板体相对盖合该第二板体,并同时对该第一、二板体界定的一腔室内进行抽真空与填入工作流体及封闭作业;
将该第一板体11相对盖合第二板体12(即所述本体1),并同时对该第一、二板体11、12界定的腔室14内进行抽真空与填入工作流体及封闭作业。其中前述工作流体系选择为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及有机化合物其中任一。
所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此方法的设计,使得于制造上可有效简化制程上的步骤来达到节省工时的效果,且更可稳定该本体1内形成毛细结构15的品质,进而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各种型式的毛细结构15。
请参阅图8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5A;该较佳实施例系为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该方法系包括下列步骤:
(S1)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
(S2)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一毛细结构;
(S3)将该第一板体相对盖合该第二板体,并同时对该第一、二板体界定的一腔室内进行抽真空与填入工作流体及封闭作业。
前述步骤S1-S3系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处系为所述步骤S1: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此步骤后,还包含一步骤S4:对该第一板体相对第二板体的一侧或该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的一侧,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至少一支撑结构;
亦即如对该第一板体11相对该第二板体12的一侧施以机械加工,如冲压、滚压、刨销及铣销其中任一加工方式,使该第一板体11其上形成有前述支撑结构17,或是如对该第二板体12相对第一板体11的一侧施以机械加工,以使该第二板体12其上形成有前述支撑结构17,故利用该支撑结构17可有效达到支撑的功效,进而有效防止第一、二板体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9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6A;该较佳实施例系为前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均热板毛细结构成型方法,该方法系包括下列步骤:
(S1)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
(S2)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一毛细结构;
(S3)将该第一板体相对盖合该第二板体,并同时对该第一、二板体界定的一腔室内进行抽真空与填入工作流体及封闭作业。
前述步骤S1-S3系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处系为所述步骤S1:提供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此步骤后,还包含一步骤S4:对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施以机械加工形成有多个支撑结构;
对前述第一板体11及第二板体12的相对侧施以机械加工,以使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相对侧上形成有多个支撑结构17,故利用所述支撑结构17设置在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相对侧上,以有效增强该第一、二板体11、12的结构,进而更有效达到绝佳的支撑效果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的优点:
1.具有节省工时;
2.具有提升产能的效果
3.具有增强本体及防止变形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相对该第二板体,并共同界定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及
一毛细结构,设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侧,且其分别从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朝该腔室的中央凸伸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选择设置于该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形成有前述毛细结构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外侧设有一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组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从该第一板体外侧向外延伸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是一体成型在该第一、二板体的相对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是选择为沟槽、粗糙面及网格体其中任一。
CN2011204289525U 2011-11-02 2011-11-02 均热板毛细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5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89525U CN202335183U (zh) 2011-11-02 2011-11-02 均热板毛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89525U CN202335183U (zh) 2011-11-02 2011-11-02 均热板毛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5183U true CN202335183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4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2895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5183U (zh) 2011-11-02 2011-11-02 均热板毛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351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685A (zh) * 2011-11-02 2013-05-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热板毛细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CN108036664A (zh) * 2017-12-21 2018-05-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抗压结构
WO2019056506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由冲压工艺形成的薄型均热板
CN110278686A (zh) * 2019-06-03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685A (zh) * 2011-11-02 2013-05-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热板毛细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CN103096685B (zh) * 2011-11-02 2015-12-0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热板毛细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WO2019056506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由冲压工艺形成的薄型均热板
CN108036664A (zh) * 2017-12-21 2018-05-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抗压结构
CN110278686A (zh) * 2019-06-03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278686B (zh) * 2019-06-03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6685B (zh) 均热板毛细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CN202335183U (zh) 均热板毛细结构
CN203561258U (zh) 薄板式毛细结构及具有该毛细结构的板式热管
CN110197935A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水冷板
CN102374807A (zh) 回路热管
CN103813695A (zh) 虹吸式散热装置
CN102840785A (zh) 一种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均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41110U (zh) 一种附加毛细芯的超导微循环平板热管
CN202869351U (zh) 一种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和使用其的均温板
EP2748548A1 (en) A tubular section bar for a biphasic radiator and relative biphasic radiator
CN102646651A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202142519U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203534295U (zh)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203534296U (zh) 新型led太阳花散热器
CN201532140U (zh) 一种盘旋状热虹吸回路热管散热器
CN103453791A (zh)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201438058U (zh) 脉动热管散热模组
CN102878844A (zh)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EP1562008A3 (en) Stirling cooler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CN201104144Y (zh) 一种改进型低温热管换热器
CN103826412A (zh) 散热装置
CN202869316U (zh) 一种物流加热、维持及冷却合一型换热器
CN202373576U (zh) 散热模组
JP2013130379A (ja) 冷却器
CN103123234B (zh) 薄型热管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