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27985U - 导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27985U
CN202327985U CN2011204462266U CN201120446226U CN202327985U CN 202327985 U CN202327985 U CN 202327985U CN 2011204462266 U CN2011204462266 U CN 2011204462266U CN 201120446226 U CN201120446226 U CN 201120446226U CN 202327985 U CN202327985 U CN 202327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plate
guiding device
angle
degre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462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忠志
赵念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27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279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装置。导光装置包括一第一反射板、一第二反射板及一第三反射板。第一反射板相对于一基准面的一第一夹角小于45度。第二反射板连接于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相对于基准面的一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第三反射板连接于第二反射板。第三反射板相对于基准面的一第三夹角小于第二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装置,其利用反射板导引光线,以使不同入射角度的自然光导引向某一方向,可以充分使用自然光,能够减少灯具用电,进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导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全球气候变迁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伤害。近年来,各种能源节约的新兴技术已成为研究人员努力的重要目标。
以灯具用电为例,人们会使用灯具来照亮室内区域。然而,室外区域充满着太阳及云层漫射所产生的自然光。如果能够充分使用这些自然光,就能够减少灯具用电,进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其利用反射板导引光线,以使不同入射角度的自然光导引向某一方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包括:
一第一反射板,相对于一基准面的一第一夹角小于45度;
一第二反射板,连接于该第一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相对于该基准面的一第二夹角小于该第一夹角;以及
一第三反射板,连接于该第二反射板,该第三反射板相对于该基准面的一第三夹角小于该第二夹角。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夹角为36~44度,该第二夹角为26~32度,该第三夹角为16~20度。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夹角为40度,该第二夹角为29度,该第三夹角为18度。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二反射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反射板及该第三反射板的面积。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板的长度为13~23厘米,该第二反射板的长度为42~60厘米,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为37~52厘米。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二反射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反射板的长度。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遮雨板,连接于该第一反射板。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及该第三反射板均为平板结构。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建筑物的一窗户外,该导光装置用以将一自然光导引至该建筑物的一室内区。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建筑物的一骑楼空间与一户外区之间,该导光装置用以将一自然光导引至该建筑物的一室内区。
上述的导光装置,其中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地下室的一通风孔或一窗户。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装置,其利用反射板导引光线,以使不同入射角度的自然光导引向某一方向,可以充分使用自然光,能够减少灯具用电,进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导光装置应用于建筑物的示意图;
图3绘示导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4绘示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及第三反射板的长度设计示意图;
图5绘示导光装置的另一种应用示意图;
图6绘示导光装置的另一种应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导光装置
110:第一反射板
120:第二反射板
130:第三反射板
140:遮雨板
200:辅助反射板
300:户外区
400:窗户
500:地下室
510:通风孔
600:骑楼空间
700:橱窗
800:基准面
900:建筑物
910:室内区
L:自然光
L1:第一入射自然光
L2:第二入射自然光
L3:第三入射自然光
θ1:第一夹角
θ2:第二夹角
θ3:第三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绘示导光装置100的示意图。导光装置100包括一第一反射板110、一第二反射板120及一第三反射板130。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及第三反射板130可以反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及第三反射板130的反射,可以将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导引向某一方向。
请参照图2,其绘示导光装置100应用于建筑物900的示意图。导光装置100的一端连接于建筑物900,另一端则延伸于建筑物900之外。如此一来,自然光L可以通过导光装置100朝建筑物900的内部反射,以增进室内照明的亮度,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请参照图3,其绘示导光装置100的侧视图。第一反射板110为平板结构,其相对于一基准面800的一第一夹角θ1小于45度。基准面800视欲导引的光线来源而决定。在一实施例中,导光装置100应用于建筑物900,且欲导引由太阳及云层漫射所产生的自然光L时,基准面800例如是一水平面。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装置100应用于天花板之间接照明装置时,基准面800例如是平行于天花板的表面。
第二反射板120连接于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是为平板结构,其相对于基准面800的一第二夹角θ2小于第一夹角θ1。第三反射板130连接于第二反射板120。第三反射板130是为平板结构,其相对于基准面800的一第三夹角θ3小于第二夹角θ2。也就是说,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及第三夹角θ3依序递减。
以太阳及云层漫射所产生的自然光L以及水平面作为基准面800为例,经研究后发现自然光L与水平面的相对角度能量分布以60度角为最大,然后以常态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方式分布于60度±20度的范围,因此以80度、60度及40度作为引导自然光L的三个主要入射角度。
请参照图3,以80度的第一入射自然光L1为例,第一夹角θ1实质上设计为36~44度时,80度的第一入射自然光L1经由第一反射板110的反射后,将实质上平行于基准面800。
以60度的第二入射自然光L2为例,第二夹角θ2实质上设计为26~32度时,60度的第二入射自然光L2经由第二反射板120的反射后,将实质上平行于基准面800。
以40度的第三入射自然光L3为例,第三夹角θ3实质上设计为16~20度时,40度的第三入射自然光L3经由第三反射板130的反射后,将实质上平行于基准面800。
通过上述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及第三夹角θ3的设计,第一入射自然光L1、第二入射自然光L2及第三入射自然光L3经过反射后,均将实质上平行于基准面800。因此,第一入射自然光L1、第二入射自然光L2及第三入射自然光L3可以通过导光装置100朝建筑物900的室内区910射入,有效采用自然光L来增加室内区910的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第一夹角θ1实质上是为40度,第二夹角θ2实质上是为29度,第三夹角θ3实质上是为18度时,第一入射自然光L1、第二入射自然光L2及第三入射自然光L3射入室内区910的方向会略微朝上,进而可顺利投射于室内区910的天花板,通过天花板漫射反射,在室内产生更为均匀的亮度。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入导光装置100内的自然光能量分布以第二入射自然光L2为最高占13.1%,其次为40度的第三入射自然光L3占11.9%,80度的第一入射自然光L1占11.2%,该三个角度为自然光L利用最好的分布范围。
也就是说,60度的第二入射自然光L2所占能量比例最大,所以当第二反射板120的面积大于第一反射板110及第三反射板130的面积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
请参照图4,其绘示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及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D1、D2、D3设计示意图。就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及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设计而言,第二反射板120的长度D2大于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D3,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D3大于第一反射板110的长度D1,使得第一入射自然光L1、第二入射自然光L2及第三入射自然光L3能够充分被采用。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成型技术、硬度、建筑物的高度及其余各种因素下,第一反射板110的长度D1设计在13~23厘米,第二反射板120的长度D2设计在42~60厘米,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D3设计在37~52厘米可以符合上述第一反射板110的长度D1、第二反射板120的长度D2及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的大小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板110的长度D1设计在18厘米,第二反射板120的长度D2设计在51厘米,第三反射板130的长度D3设计在45.2厘米,第一夹角θ1为40度,第二夹角θ2为29度,第三夹角θ3为18度时,导光深度可达8.5公尺(m)深。以图3的一实施例为例,导光装置100设置于某一楼层的窗户400外时,导光装置100可以顺利将自然光L导引至建筑物900的室内区910,以提供室内区910充足的照明。
此外,请参照图3,考虑天气因素下,导光装置100可以还设置一遮雨板140。在本实施例中,遮雨板140连接于第一反射板110。遮雨板140可以导引雨水,并防止雨水腐蚀第一反射板110、第二反射板120及第三反射板130,以避免影响反射效果。
进一步而言,请参照图5,其绘示导光装置100的另一种应用示意图。导光装置100设置于建筑物900的骑楼空间600与户外区300之间时,导引装置100可以将自然光L导引至室内区910的天花板。部分进入骑楼空间600的自然光L可以经由辅助反射板200的反射而投射至橱窗700,以增加橱窗700的明亮度,并节省商店内的人工照明能源。
此外,请参照图6,其绘示导光装置100的另一种应用示意图。导光装置100也可应用于地下室500的通风孔510(或窗户)。通过导光装置100将自然光L导引至地下室500,也可以大幅提升地下室500的室内亮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反射板,相对于一基准面的一第一夹角小于45度;
一第二反射板,连接于该第一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相对于该基准面的一第二夹角小于该第一夹角;以及
一第三反射板,连接于该第二反射板,该第三反射板相对于该基准面的一第三夹角小于该第二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36~44度,该第二夹角为26~32度,该第三夹角为16~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40度,该第二夹角为29度,该第三夹角为18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反射板及该第三反射板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板的长度为13~23厘米,该第二反射板的长度为42~60厘米,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为37~5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该第三反射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反射板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遮雨板,连接于该第一反射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及该第三反射板均为平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建筑物的一窗户外,该导光装置用以将一自然光导引至该建筑物的一室内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建筑物的一骑楼空间与一户外区之间,该导光装置用以将一自然光导引至该建筑物的一室内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地下室的一通风孔或一窗户。
CN2011204462266U 2011-10-04 2011-11-11 导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279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18625 2011-10-04
TW100218625U TWM424394U (en) 2011-10-04 2011-10-04 Light guid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27985U true CN202327985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622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27985U (zh) 2011-10-04 2011-11-11 导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27985U (zh)
TW (1) TWM424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502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南京富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光同步照射室内特定区域的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502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南京富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光同步照射室内特定区域的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24394U (en) 201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Obaidi et al. Designing an integrated daylighting system for deep-plan spaces in Malaysian low-rise buildings
Wong et al. Introducing natural lighting into the enclosed lift lobbies of highrise buildings by remote source lighting system
JP5499382B2 (ja) 採光装置
Kocifaj et al. Availability of luminous flux below a bended light-pipe: design modelling under optimal daylight conditions
CN205383544U (zh) 光导分光装置
CN202327985U (zh) 导光装置
Wong et 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atural lighting in enclosed lift lobbies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by remote source solar lighting
CN203349148U (zh) 一种侧向导光管采光装置
CN209990416U (zh) 一种带有遮阳采光板的窗结构
CN109140368B (zh) 一种具有单向导光功能的采光罩
CN104654193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采光系统
CN201850709U (zh) 廊型绿色节能屋顶
JP5928951B2 (ja) 採光装置
CN205979602U (zh) 一种地下空间光导管照明装置
CN107859963A (zh) 一种用于地下的光导照明系统
CN202581109U (zh) 太阳光室内照明装置
CN207569771U (zh) 一种适用于多楼层建筑的导光照明系统
CN207569774U (zh) 一种新型室内遮阳装置
CN206274153U (zh) 一种基于太阳光能利用的新型建筑照明灯
Cho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ergy Reduction of Light Shelf Applying Punching Plate
CN203628513U (zh) 一种太阳能采光系统
CN209227753U (zh) 一种新型的楼层采光系统
Misawa et al. Diagonally arranged louvers in integrated facade systems-effects on the interior lighting environment
CN205840250U (zh) 一种具有弧面锥反光镜的地下室采光系统
CN106090823A (zh) 一种基于太阳光能利用的新型建筑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