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15193U -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15193U
CN202315193U CN2011204327527U CN201120432752U CN202315193U CN 202315193 U CN202315193 U CN 202315193U CN 2011204327527 U CN2011204327527 U CN 2011204327527U CN 201120432752 U CN201120432752 U CN 201120432752U CN 202315193 U CN202315193 U CN 202315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pinna
shuttlecock
feather
plumage stalk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327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4327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15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15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151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63B69/0017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for badmin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7/00Sporting gam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5/00
    • A63B67/18Badminton or similar games with feathered missiles
    • A63B67/183Feathered missiles
    • A63B67/187Shuttlec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7/00Sporting gam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5/00
    • A63B67/18Badminton or similar games with feathered missiles
    • A63B67/183Feathered missiles
    • A63B67/187Shuttlecocks
    • A63B67/19Shuttlecocks with several feather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梗(12)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11)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在羽梗(12)上部还设置有采用片状材料制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用来减缓羽梗(12)和羽片(11)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11)不会轻易被打裂。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处于羽片(11)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的平均宽度最好在1.0mm至2.5mm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由该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

Description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这种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
背景技术
采用人工材料代替天然鹅鸭羽毛来制作羽毛球是产业界和羽毛球运动界的一个理想。因为鹅鸭毛羽毛球的耐打性太差,导致运动员频频换球,并使打球成本大大提高;同时鹅鸭毛羽毛球生产工艺繁杂、材料本身的成本也较高。但是,这种材料替换所隐藏的技术困难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产业界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超过20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人工材料代替鹅鸭毛制成的羽毛球在综合性能上达到优质鹅鸭毛羽毛球的水平。现有塑料羽毛球的综合性能根本满足不了水平稍好的业余选手的技术要求,更是被专业运动员所遗弃。直到2007年,才开始出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或称仿真羽毛);到2009年底,才有采用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上市。但这种采用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仍然存在旋转速度不够、生产工艺复杂或者是超重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优质鹅毛球的水准。
羽毛球是一项对球品的技术细腻度要求非常高的产品。运动员在长期的练习和比赛中,已经培养出了非常细腻的击打体验。这种击打体验以优质的天然鹅毛球为基础,包括重量、球速、旋转、高远球飞行轨道、放小球的稳定性、搓球翻滚、击球手感、击球声音、落点准确度等等。人工材料羽毛球就是要在这些因素上尽最大可能的接近天然鹅毛球。
影响羽毛球综合性能的,共有七大要素:重量、重量分布、重心位置、球体支撑强度、正面风阻力(或称轴向风阻力)、绕轴风阻力和抗击打耐力。相应地就产生三大技术难关:材料关、结构关和工艺关。这七大要素和三大技术难关的任何一项不能达标,羽毛球就不能被运动员所接受,也就难以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因此在考核一种羽毛球新技术是否实用时,要从上述七大要素三大难关进行综合评判。换句话说:小小的羽毛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微小调整都会带动全系统综合性能的改变。从检索到的跨度超过20年的专利说明书来看,绝大部分是针对某一子系统的单独改造,而且大都是基于理论假想的设计,未经实际验证。所以几乎全部都不具有实用性、或者无法实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历经20余年,截止到2008年,除了鹅鸭羽毛球和性能有缺陷的塑料羽毛球之外没有任何具实用价值的新型羽毛球出现。
其中重量、重量分布和旋转是目前球体材料人工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要素。羽毛球对重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其敏感度达到0.1克数量级,也就是说在一些关键部位,只要0.1克的重量改变就会引起羽毛球整体性能的重大变化。而对于单片羽毛来说,对重量的敏感度则达到了0.01克,也就是说,每片羽毛如果增加0.01克,则整球裙部将至少增加0.15克,这样的重量改变将严重破坏羽毛球的飞行性能。现有的塑料羽毛球和仿真羽毛的球裙部分大都超重。羽毛球的重心最好落在球头和球体连接部附近。如果裙部太重,重心上移,羽毛球极易翻滚,而越靠近羽毛球裙部顶端位置,对超重的敏感度就越大,因为这个位置的力矩最大;如果裙部过轻,重心过于下移,则球头下坠,也影响性能。但从工程技术上来讲,羽毛球裙部的重量越轻越好,因为在保证羽毛球球体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得更轻是一个高难的技术问题,而掌握了超轻的裙部制造技术后,再进行配重则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人工材料羽毛球为了减重,就把球裙支杆做得很细、球裙做得很薄。重量是达标了,但强度不够了,球也不旋转了。羽毛球是否能稳定旋转是非常关键的。绕轴风阻力就是用来推动羽毛球绕轴旋转的。羽毛球飞行时绕轴旋转不但可以稳定其飞行过程,而且能有效消耗部分飞行动能,在羽毛球被大力扣杀时,有一定的减速作用,使其飞行速度更符合运动的要求。
另外,影响羽毛球飞行性能还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细微的、但又很关键的因素:风阻力突变现象——如果球裙支撑杆太软,则羽毛球裙部在被大力击打瞬间会出现剧烈变形,随即又恢复正常,在这一缩一张的过程,风阻力产生剧烈变化,使羽毛球飞行速度产生瞬间突变,运动员也许感觉不到这种速度的变化,但可以明显体会到羽毛球的飞行和标准羽毛球是有区别的——出球感觉会变得怪异、落点会不准确。
所以说,人工材料羽毛球的开发永远面临七大要素、三大难关的互相制约,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性能是不行的。
近年出现的仿真羽毛主要有两种,但实现产业化的只有一种——由两片发泡塑料片材贴合,并将羽梗包裹在里面而制成的仿真羽毛。但这种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在性能上离标准天然鹅毛还是有一定差距——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对重量最为敏感的羽毛头部超重。但如果采用更薄的发泡羽片材料以减轻重量时,又会出现羽片绕轴方向的支撑力不够的问题,从而使羽毛球转速减慢;更严重的是,采用较薄的发泡材料羽片,羽毛球的耐打度会大幅度降低,当羽片区域受到大力击打时,在羽片头部会立刻出现顺着羽梗接触线分布的裂口。而强度足够、重量更轻的羽片替代材料还没有出现。如果采用更细的羽梗来减轻重量,则羽梗的支撑力又不够了,从而出现上述所说的风阻力突变现象。测试表明,单根仿真羽毛的头部重量(包括羽毛片整体和大约半截羽梗的总重量)超过了0.07克,而单根标准羽毛球用鹅鸭羽毛的头部重量一般在0.05克左右,极少超过0.06克。就是这微乎其微的0.01克的超重,使得球裙整体超重了0.15克以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羽毛球的飞行性能——主要表现在:(1)击球手感偏重;(2)羽毛球击球回头迟滞;(3)放小球时极易翻滚,或者用球拍颠小球时会翻滚。正是上述这些缺陷,使得运动员还是不大愿意采用这种羽毛球——尽管这种羽毛球的综合性能已经远远超越现有的整体球裙塑料羽毛球,并且,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普通鹅鸭羽毛球的2倍以上。
如果能在保证基本强度的前提下,找到新的替换材料或更好的结构来解决这0.01克的超重问题,无疑就可以制成性能更为优异的仿真羽毛球。解决方向至少有五个:一是从羽梗材料着手;二是从羽片材料着手;三是从羽梗和羽片的连接结构着手;四是从羽片的粘结剂上着手(目前的方案中,粘结剂大约占了羽片总重量的20%~30%左右);五是从羽片本身的结构上着手。那么,倒底是否真的存在可行的解决方案呢?或者倒底哪种技术方向是可行的呢?显然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从2007年5月份在2007100544123号专利说明书中提出这个技术方案并手工制成样品到现在已整整过去四年,本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人一直没能解决该方案的超重缺陷;从2008年11月19日该专利公开到现在也已经快过去两年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还没能解决这个缺陷——或许,大家还没发现这个缺陷;再从2009年底,日本某公司正式向市场推出基于该技术方案的仿真羽毛球,到现在又过去了一年半,仍然还是没能解决这个缺陷。通过和业界人员的交流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仿真羽毛球的技术前景是持悲观态度的,自然对其商业前景也并不看好——换句话说,大家普遍认为:仿真羽毛球要做到和标准鹅鸭羽毛球同等的性能是不可能的!
实用新型人从四年前提出该技术方案并制成样球起就一直偿试各种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难题,试验了很多种羽梗材料、羽片材料、羽梗和羽片的连接工艺,并且确实也找到了少数几种材料和工艺可以应用于仿真羽毛球,但羽毛球裙部的微量超重问题还是依旧。
终于在一次“以毒攻毒”式的试验中找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方法就是在羽片头部再增强一层薄片材料作为增强层。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匪夷所思——因为这样做会在本已超重的羽片部位又增强重量。但事实上,在增加了这样一小片增强层以后,羽片的横向支撑刚性会有所增加,羽片本体的发泡材料就可以降低厚度,而降低厚度所产生的减重效益超过了增强层的增重效果,从而在整体上达到了减重的目的。
而在本实用新型仿真羽毛球的试打过程中,又发现了这种增强层的另一重要优势——仿真羽毛的耐打性不降反升。回过头来分析其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造成这种发泡羽片破坏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羽片被直接击打所造成的破坏。当羽毛片被球拍框击中时,发泡羽片被较硬的羽梗和球拍框急剧压缩,而羽梗又很细,所以这一瞬间的压强非常巨大,羽片就会顺着和羽梗的接触线裂开。第二种情况是在正常的击打过程中,羽梗上部会生产高频率地震颤,这种震颤就会给羽片造成破坏。震颤造成的破坏是累积性的,先从羽片和羽梗的某个接触点开始,继而慢慢扩散,直到羽片完全裂开。再来看发泡羽片,几乎所有的发泡材料都是很脆弱的,用于仿真羽毛的发泡片材也不例外。虽然这种发泡片材具有不错的抗压弹性,但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是很低的。在羽片材料和羽梗之间增加一片增强的薄片材料后,则各种破坏力就会被这片增强层所分散或缓冲,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羽片本体。最好的方案是设置两片增强层,分别保护构成羽片的内外两片发泡片材。当只设置一片增强层时,最好设置在外侧的发泡片材上,因为外侧羽片更容易被打坏。从实际测试的结果来看,震颤破坏是造成羽片从羽梗接触线处开裂的最主要原因,而增强层则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提升仿真羽毛的耐打性和综合性能。因此,这种增强层可以更确切地称为缓冲增强覆盖物。
一般轻质的布料或片材料都可以用作缓冲增强覆盖物,比如无纺布、涤丝纺布料或发泡片材。但实际测试表明,发泡片材是制作缓冲增强覆盖物的最佳材料,特别是弹性发泡片材,比如发泡PE片材最为适用。这各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发泡片材具有很好的压缩变形特性,受到击打或震颤作用力时,由于压缩变形而使得各种作用力得以消减,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相对来说,普通的布料或其它薄片材料基本上依靠本身基体的抗撕裂强度来抵御各种破坏力,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因此,薄片材料和发泡材料在起缓冲增强作用时,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总的来说,发泡材料的缓冲增强作用更好。
竖向长条型是缓冲增强覆盖物的最佳形状,因为竖向长条型的缓冲增强覆盖物重量增加的最少,而缓冲增强作用最直接。其中,采用竖向长条型的发泡片材来制作这种缓冲增强覆盖物,在综合效果上是最好的。特别是在羽片上半部分,当长条形的缓冲增强覆盖物的宽度略超过其所保护的羽梗部分的宽度时,缓冲作用最好。相对来说,这种长条形的缓冲增强覆盖物对于羽片两翼的刚性支撑贡献并不大,因此,在选择羽毛片本体的材料和厚度时比较苛刻,太厚则可能超重,太薄则可能刚性不够。实际应用中,采用两片0.5mm~0.6mm厚度的发泡PE片配合这种长条形的缓冲增强覆盖物制成的仿真羽毛,在性能上非常突出,耐打性很好。
实际试打表明,人工羽毛最容易受到破坏的是羽片顶部三角区的羽梗接触线上,特别是到羽片顶尖处15mm左右的范围内最易被打裂。因此这一区域是设置缓冲增强覆盖物的重点区域。基于兼顾羽片两翼支撑刚性、重量、重量分布及耐打性的多方面综合考虑,可以把缓冲增强覆盖物设计成上部为窄长条下部为宽翼的“凸”字形。这样既可以解决羽片上部的易裂问题和羽片两翼的支撑刚性,又使重量增量下移,避免在羽片顶部造成超重。同样,基于美观或羽毛球腰线圈固定方便的考虑,可以把长条形缓冲增强覆盖物一直延长到羽梗根部。
网格状织物或网状物可以用作提升羽片两翼支撑刚性的增强层,但网格状织物对羽片耐破坏力的缓冲增强作用却很小。网格状织物在防止直接击打所造成的羽片破坏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不大,而在防震颤破坏的作用上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因此,选用网格状织物作为增强层时,虽然可以适当降低羽片的厚度,来取得重量上的减重效果,但其提升的有限增强作用却不足以补偿羽片厚度降低所造成的强度下降,在总体上反而会使羽片的耐打性下降。因此,网格状织物用作增强层从性能上来讲是得不偿失的。换句话说,由于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各个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制约,使得网格状织物用作增强层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性能提升,不具实用性。事实上,网格孔隙尺寸和耐震颤破坏力的作用是成反比的,当网格孔隙尺寸超过织物本身的厚度时,其耐震颤破坏力的作用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在涉及方向或方位描述时,统一遵循以下约定:1、在涉及横竖方向时,和羽梗平行的方向为竖向,和羽梗垂直的方向为横向;2、涉及上下方位时,羽片方向为上,羽梗方向为下,或者球裙方向为上,球头方向为下;3、涉及内处方向时,指向羽毛球中心轴的为内,反之为外。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性能更优异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更优异的羽毛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和羽梗,其中羽片又包含两片弹性发泡片材,羽梗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片弹性发泡片材内侧还设置有片状材料制成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用来提升羽片两翼的支撑刚性,同时可以减缓羽梗和羽片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不会轻易被打裂。网格状材料不管在概念上还是在实际形状及实际作用上都不在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范围之内,不可混淆。优选的方案是设置2个增强层,2个增强层相对贴合,把羽梗上部包裹在两者之间。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增强层,比如总共设置4个,左右各2个。
出于生产工艺、增强效果和重量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在羽片的上部位置,局部设置增强层。因为羽片上部三角区部位最容易被打坏。而羽片的破坏点具有应力集中效应,破坏点一旦出现,就会很快扩大。保护好最易被打坏的上部三角区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整个羽片。在重量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把增强层做得和弹性发泡片材一样的大小。轻质的发泡片材、无纺布或涤丝纺布料是制作这种增强层的优选材料。
再进一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和羽梗,羽梗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在羽梗的上部还设置有片状材料制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用来减缓羽梗和羽片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不会轻易被打裂。
一般情况下,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处于羽片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为平均宽度小于5mm的竖向的长条形状。所谓羽片本体,一般情况下就是指羽片本身;但有时候,羽片下部会设置有延长尾,此时,羽片本体就是指去除延长尾后的羽片部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述的长条形状并不一定是规整的长方形。这种长条开状既可以是周边平整的长条,也可以是两边呈波浪形或其它形状的不规整长条。甚至刻意在长条两边加上几条毛翅,也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样,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的整体也不一定是长条形状,比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就有“凸”字形的缓冲增强覆盖物,但其上端部分基体则呈长条形状。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处于羽片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的平均宽度小于3mm。最佳的是,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处于羽片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的平均宽度在1.0mm至2.5mm之间。这种宽度的缩小不仅具有降低重量的意义,还能使缓冲增强覆盖物所产生的缓冲增强作用更加突出——原因在于,越窄的缓冲增强覆盖物,其本身就越不容易遭到源自羽梗的震颤破坏。
发泡片材是制作本实用新型缓冲增强覆盖物的最优选材料。其中尤其以弹性发泡片材为最佳。无纺布或涤丝纺布料也可以用来制作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增强覆盖物,但在作用效果上略次于发泡片材。
一般情况下,上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在羽梗上部和羽片之间设置2个缓冲增强覆盖物,分别保护构成羽片的两片弹性发泡片材。
上述技术进一步拓展,可以采用一般的蓬松材料来制作所述的缓冲增强覆盖物,比如无定形的发泡材料、棉絮等。可以表述为: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和羽梗,羽梗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羽梗上部还包含有蓬松材料制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用来减缓羽梗和羽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不会轻易被打裂。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包括但不限于无定形的发泡材料、棉絮、发泡片材。
采用上述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性能优异的羽毛球。制球方法可以采用和天然羽毛球同样的工艺。为了防止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可以在这种羽毛球的球裙位置1道或几道定位线圈。
相对于现有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羽毛重量更符合标准、强度更好,耐打性很高,在性能上完全达到普通鹅鸭羽毛的水平,接近了优质鹅羽毛。由该仿真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具有飞行性能好、击球手感佳、耐打性好等优点,使人工材料羽毛球在综合性能达到了标准鹅鸭毛羽毛球,而在耐打性上则远远好于天然羽毛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羽毛结构示意图,包含2片增强层。
图2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羽毛示意图,设置有竖向的缓冲增强覆盖物。
图3a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包含2个“凸”字形缓冲增强覆盖物。
图3b是图3a所示仿真羽毛所含的“凸”字形缓冲增强覆盖物示意图。
图4a是另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羽毛示意图,设置有延长到羽梗根部的竖向长条形缓冲增强覆盖物。
图4b是图4a所示仿真羽毛去除羽片后的羽梗和缓冲增强覆盖物的合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和羽梗12。其中,羽片由两片同样大小的弹性发泡片材111相对贴合而成,将羽梗12的上部包裹在羽片基体内。在羽梗12上部和羽片之间设置有两片采用片状材料制成的增强层112,所述增强层112用来用来提升羽片两翼的支撑刚性,同时可以减缓羽梗12和羽片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不会轻易被打裂。本实施例的两片增强层112和羽片的上部基本等宽重合。
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制作工艺和传统天然羽毛球基本相同。这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人造羽毛2、固定线圈3和羽片定位线圈4。设置羽片定位线圈4的目的是防止按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片11由两片同样大小的弹性发泡片材相对贴合而成,将羽梗12的上部包裹在羽片基体内。在羽梗12的上部设置有两个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用来减缓羽梗12和羽片11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11不会轻易被打裂。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是尺寸大约在15mm×2mm的长条形。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可以采用弹性发泡片材、无纺布或涤丝纺布料制作。本实施例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是最简单而效果又非常突出的一种设计。
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制作工艺和传统天然羽毛球基本相同。这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人造羽毛2、固定线圈3和羽片定位线圈4。设置羽片定位线圈4的目的是防止按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
实施例3
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片11由两片同样大小的弹性发泡片材相对贴合而成,将羽梗12的上部包裹在羽片基体内。在羽梗12上部设置有两个“凸”字形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如图3b所示。
本实施例缓冲增强覆盖物112上半部是长条形状,宽度最好在3.0mm以下,这部分是起到保护羽片的缓冲作用的重点,权利要求书中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处于羽片(11)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就是指这一部分的基体。
本实施例缓冲增强覆盖物112下半部是两个宽翼,和羽片的下部基本上等宽重合。
本实施例仿真羽毛的好处是既可以解决羽片上部的易裂问题和羽片两翼的支撑刚性,又使重量增量下移,避免在羽片顶部造成超重。
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制作工艺和传统天然羽毛球基本相同。这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人造羽毛2、固定线圈3和羽片定位线圈4。设置羽片定位线圈4的目的是防止按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
实施例4
如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片11由两片同样大小的弹性发泡片材相对贴合而成,将羽梗12的上部包裹在羽片基体内。在羽梗12上部设置有两个长条形缓冲增强覆盖物112。该缓冲增强覆盖物112一直延伸到羽梗12的根部位置。图4b所示是本实施例仿真羽毛去除羽片后的羽梗和缓冲增强覆盖物的合体示意图。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段,其中处于羽片本体内的这一段能起到真正的缓冲增强作用,这一段的宽度最好控制在3.0mm以下。缓冲增强覆盖物112的下半部分可以在制成羽毛球时被羽毛球的腰部线圈所缠绕,以增强腰部线圈的牢固度,同时对相对较细的羽梗也是一种装饰,使羽毛球整体更加美观。
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制作工艺和传统天然羽毛球基本相同。这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人造羽毛2、固定线圈3和羽片定位线圈4。设置羽片定位线圈4的目的是防止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梗12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基体内。在羽梗12上部覆盖有发泡材料构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本实施例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没有固定的形状。
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羽毛就可以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制作工艺和传统天然羽毛球基本相同。这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人造羽毛2、固定线圈3和羽片定位线圈4。设置羽片定位线圈4的目的是防止顺序叠压的羽片被打乱。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其中羽片(11)又包括两片弹性发泡片材(111),羽梗(12)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11)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在羽梗(12)上部和羽片(11)之间还设置有片状材料制成的增强层(112),所述增强层(112)用来提升羽片(11)两翼的支撑刚性,同时可以减缓羽梗(12)和羽片(11)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11)不会轻易被打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112)是由发泡片材、无纺布或涤丝纺布料制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在羽梗(12)上部和羽片(11)之间设置有2个增强层(112),2个增强层(112)相对贴合,把羽梗(12)上部包裹在两者之间。
4.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梗(12)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11)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在羽梗(12)上部和羽片(11)之间还设置有片状材料制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用来减缓羽梗(12)和羽片(11)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11)不会轻易被打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处于羽片(11)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为平均宽度小于5mm的竖向的长条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处于羽片(11)本体上半部分的基体的平均宽度在1.0mm至2.5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是由发泡片材、无纺布或涤丝纺布料制成的。
8.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在羽梗(12)上部和羽片(11)之间设置有2个缓冲增强覆盖物(112),分别保护构成羽片(11)的两片弹性发泡片材(111)。
9.一种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包括羽片(11)和羽梗(12),羽梗(12)的上部被包裹在羽片(11)的基体内,其特征在于:羽梗(12)上部还包含有蓬松材料制成的缓冲增强覆盖物(112),所述缓冲增强覆盖物(112)用来减缓羽梗(12)和羽片(1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保护羽片(11)不会轻易被打裂。
10.一种羽毛球,包括仿真羽毛,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羽毛采用的是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 
CN2011204327527U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15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327527U CN202315193U (zh)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5657.3 2011-05-13
CN201110145657 2011-05-13
CN2011204327527U CN202315193U (zh)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15193U true CN202315193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271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3275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15193U (zh)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N2011103366497A Pending CN102772886A (zh)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66497A Pending CN102772886A (zh) 2011-05-13 2011-10-22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2315193U (zh)
WO (1) WO20121555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6557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刘雪燕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6907B1 (ja) * 2015-08-17 2016-08-24 株式会社コスモ精機 バドミントン用シャト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0661B (zh) * 2008-03-11 2011-01-26 张文广 羽毛球专用人造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EP2383023B1 (en) * 2008-12-26 2014-06-11 Mizuno Corporation Artificial feather for shuttlecock and badminton shuttlecock
JP5585010B2 (ja) * 2009-02-25 2014-09-10 東レ株式会社 人工羽根
CN201815076U (zh) * 2010-04-07 2011-05-04 张文广 人造羽毛及羽毛球
CN202191665U (zh) * 2011-06-14 2012-04-18 刘雪燕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及羽毛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6557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刘雪燕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527A1 (zh) 2012-11-22
CN102772886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1665U (zh)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及羽毛球
WO2012023587A1 (ja) シャトルコック用人工羽根、シャトルコック、およびシャトルコック用人工羽根の製造方法
CN202315193U (zh)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N202015467U (zh) 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102824736A (zh)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及羽毛球
CN202822669U (zh)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N202983112U (zh) 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N202015465U (zh) 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及羽毛球
CN109069907A (zh) 弦组、纵线用弦及横线用弦
CN206535108U (zh) 一种球拍线
CN107320925A (zh) 羽毛球专用植毛架和羽毛球
CN202015466U (zh) 新型羽毛球
CN202289375U (zh) 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和羽毛球
CN202951213U (zh) 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202497677U (zh) 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203915985U (zh) 改进型乒乓球拍的底板及其乒乓球拍
CN103121254A (zh) 一种复合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CN202155013U (zh) 用于羽毛球的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102836542A (zh) 用于羽毛球的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202802689U (zh) 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103566557A (zh) 用于羽毛球的仿真羽毛和羽毛球
CN103657027A (zh) 羽毛球专用仿真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CN102805924A (zh) 用于羽毛球的人工羽毛及羽毛球
CN204293808U (zh) 一种羽毛球
CN214344292U (zh) 一种球头增强的羽毛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