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6519U -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6519U
CN202306519U CN2011203837607U CN201120383760U CN202306519U CN 202306519 U CN202306519 U CN 202306519U CN 2011203837607 U CN2011203837607 U CN 2011203837607U CN 201120383760 U CN201120383760 U CN 201120383760U CN 202306519 U CN202306519 U CN 202306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mmy keyboard
input device
auxiliary input
control panel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837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佳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3837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6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6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65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上,包括:一薄膜以及多个导电键。薄膜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具有一沟槽,导电键设置于每一个支撑部上且导电键与电容式触控面板间隔一定距离,以使导电键选择地接触电容式触控面板。本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为一种薄形结构,提供如同实体键盘般的按压感及力馈的触感、具备有不需连接电力、携带方便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Description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输入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虚拟键盘的辅助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电脑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触控面板的碰触操作越来越频繁,平板电脑为节省重量及机械空间,将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实体键盘取消,而改以显示画面中的虚拟键盘代替。
然而,虚拟键盘并无法取代实体键盘的操作便利性,其原因在于虚拟键盘面对输入动作时,必须仰赖眼睛的视觉来决定虚拟按键的位置,使输入文字的速度大幅受到限制。相对之下,实体键盘可直接提供形状触觉给使用者,使使用者不必依赖视觉便可轻易操作。因此,在面对大量按键操作时,平板电脑的使用者多半会额外装设一外接式实体键盘,以方便文书处理等动作。然而外接式实体键盘必须以有线或无线信号的方式与平板电脑连接,一则增加平板电脑耗电的速度,二则增加携带重量及空间,故外接式实体键盘在平板电脑中的接受度只限于特定族群而未被广泛接受。
因此,如何具备输入的操作性,又同时具备携带方便及省电的优点,实为相关领域人员所极力追求的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上,具备输入的操作性,又同时具备携带方便及省电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用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上,包括:一薄膜以及多个导电键。薄膜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对应该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具有一沟槽,导电键设置于每一个支撑部上,且导电键与电容式触控面板间隔一定距离,以使导电键选择地接触该电容式触控面板。
其中,该薄膜下设有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形成多个对应所述多个虚拟按键的穿孔。
其中,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导电键、该绝缘层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其中,每一个沟槽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气室,其中至少一气室连通外部,以使各气室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
其中,该薄膜为绝缘膜。
其中,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导电键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其中,每一个沟槽分别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气室,其中至少一气室连通外部,以使各气室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
其中,每一个导电键包括一透光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另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显示虚拟键盘的电阻式触控面板上。该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包括:一薄膜、多个按键部及多个弹性凸块。薄膜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具有一沟槽。按键部设置于每一个支撑部上且所述多个按键部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隔一定距离。弹性凸块则分别设置于按键部下,以使弹性凸块选择地接触该电阻式触控面板。
其中,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按键部、每一个弹性凸块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提供使用者进行打字动作时产生如同实体键盘般的按压及力馈的触感,不需依赖视觉来寻找按压位置,达到实体键盘所具备的“盲打输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不需连接电力,不增加额外的电力负担。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为一种薄形结构,具有轻薄而快速收纳及易于装设等特性,兼具携带方便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与触控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中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容式触控面板A
剖面线B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
薄膜1
支撑部11
沟槽12
导电键2
绝缘层3
穿孔31
绝缘膜1’
支撑部11’
沟槽12’
导电键2’
透光部21
电阻式触控面板A’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
薄膜1”
支撑部11”
沟槽12”
按键部2”
弹性凸块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为具备触控面板的电子产品的周边装置。依据触控面板的不同,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将有结构上的差异。本实用新型提出三个实施例予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使用于具备电容式触控面板A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设置于电容式触控面板A上,其包括:一薄膜1及多个导电键2,薄膜1略大于或等于虚拟键盘,薄膜1上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11之间有一沟槽12。薄膜1上方的每一个支撑部11设置有一导电键2,薄膜1下方则设置一绝缘层3,绝缘层3形成有多个穿孔31,穿孔31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内的多个虚拟按键。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其中图5为图4在剖面线B的剖视示意图。导电键2设置于每一个隆起于薄膜1的支撑部11上,使导电键2被支撑部11撑起而与电容式触控面板A之间形成一间隔距离,并且导电键2下方为绝缘层3形成的穿孔31(参阅图3及图5)。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当导电键2选择地受压向下移动时,导电键2穿过穿孔31而直接接触电容式触控面板A。当使用者按压导电键2接触电容式触控面板A时,通过导电键2的电性连通电容式触控面板A的感应回路,使对应的虚拟按键产生响应。
本实施例的薄膜1的建议厚度为1.3mm~2.5mm之间,支撑部11的厚度则为0.2~0.4mm,当按压导电键2时,通过支撑部11形成的拱形结构,使本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具有按压感与力馈感,但支撑部11的厚度亦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图3及图5所示,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设置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A上,薄膜1的每一个支撑部11、每一个导电键2、绝缘层3及电容式触控面板A之间形成一气室,由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11具有一沟槽12结构,因此每两个相邻的气室通过沟槽12而彼此导通,更进一步包括,全少一气室连通至外部(图未示),以使各气室通过沟槽12而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当使用者按压导电键2时,气室内的空气被挤压而经由沟槽12流动至其它气室内,当使用者停止按压导电键2时,内部空气因气压差而回充,帮助导电键2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通过沟槽12连通各个气室使气体流动,避免按压导电键2后,排出的气体无法回充,造成气室内压力过小,导致导电键2无法回弹的现象。
如图1所示,由于薄膜1不限定材料的导电性,若直接将薄膜设置于电容式虚拟面板A上,容易发生薄膜1接触电容式虚拟面板A的位置因电性连接而使电容式虚拟面板A产生感应。为防止操作之外的感应状况,请参阅图3及图5,本实施例在薄膜1的下方设置一绝缘层3,绝缘层3则形成多个对应虚拟按键的穿孔31,绝缘层3分隔薄膜1与电容式虚拟面板A的电性,绝缘层3形成的穿孔31确保按压导电键2时,导电键2直接接触电容式触控面板A使电性连通感应回路而触发对应的虚拟按键。设置于薄膜1下的绝缘层3,具体说明可为一具有适当厚度的高电阻膜体、亦可为多个颗粒或多道纹路,以使薄膜1与电容式触控面板A被分隔一距离。其理论依据电容公式C=εA/d(C:电容值,ε:介电系数,A:导电面积,d:两电容面的距离),绝缘层3的厚度及薄膜1的接触面积为影响感应电容值的参数。换言之,绝缘层3使薄膜1与电容式触控面板A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少薄膜1与电容式触控面板A之间的接触面积。当感应电容小于一定值时,即可达到隔绝薄膜电性的目的,使电容式触控面板A不产生响应。本实施例绝缘层3的较佳厚度为0.5mm~1.2mm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6所示,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位置与图5雷同,故省略本实施例剖面线B的位置说明。本实施例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直接使用一高电阻的绝缘膜1’形成该薄膜,绝缘膜1’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导电键2’则设置于支撑部11’上。
支撑部11’的较佳厚度则为0.2~0.4mm,按压导电键2’时,通过支撑部11’形成的拱形结构,使本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具有按压感与力馈感,但支撑部11’的厚度亦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设置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A上,绝缘膜1’的每一个支撑部11’、每一个导电键2’及电容式触控面板A之间形成一气室,由于支撑部11’具有沟槽12’结构,因此每两个相邻的气室通过沟槽12’而形成彼此导通的气道,更进一步说明,至少一气室连通至外部(图未示),以使各气室通过沟槽12而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当使用者按压导电键2’时,气室内的空气被挤压而经由沟槽12’流动至其它气室内,当使用者停止按压导电键2’时,内部空气因气压差而回充,帮助导电键2’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通过沟槽12’连通各个气室使气体流动,避免按压导电键2’后,排出的气体无法回充,造成气室内压力过小,导致导电键2’无法回弹的现象。
绝缘膜1’设置的意义在于分隔导电键2’的电性,本实施例的导电键2’分离地设置于绝缘膜1’的不同支撑部11’上,故每一个导电键2’的电性被绝缘膜1’所分隔,确保按压导电键2’时,其电性连通电容式触控面板A的对应回路而触发对应的虚拟按键。本实施例不需增设一绝缘层,故整体厚度可较第一实施例更薄化。此外,导电键2’可进一步包括一透光部21及导电材质所复合而成的按键。使导电键2’产生不同颜色的透光效果,增加导电键2’式样的变化性。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7所示,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剖面位置与图5雷同,故省略本实施例剖面线B的位置说明。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使用于具备电阻式触控面板A’的电子产品,其包括:一薄膜1”、多个按键部2”及多个弹性凸块3”,薄膜1”略大于或等于虚拟键盘且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11”之间有一沟槽12”。薄膜1”上方的每一个支撑部11”设置有一按键部2”,按键部2”下方则设置一弹性凸块3”,弹性凸块3”的位置分别对应虚拟键盘内的多个虚拟按键。通过支撑部11”形成的拱形结构,使本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的按键部2”与电容式触控面板A’间隔一定距离,按压按键部2”时,产生按压力与回弹力以触发电阻式触控面板A’。
本实施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Z’设置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阻式触控面板A’上,薄膜1”的每一个支撑部11”、每一个按键部2”、每一个弹力凸块及电阻式触控面板A’之间形成一气室,由于支撑部11”具有沟槽12”结构,因此每两个相邻的气室通过沟槽12”而形成彼此导通的气道,更进一步说明,至少一气室连通至外部(图未示),以使各气室通过沟槽12而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当使用者按压按键部2”时,气室内的空气被挤压而经由沟槽12”流动至其它气室内,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键部2”时,内部空气因气压差而回充,帮助按键部2”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通过沟槽12”连通各个气室使气体流动,避免按压按键部2”后,排出的气体无法回充,造成气室内压力过小,导致按键部2”无法回弹的现象。
弹性凸块3”因支撑部11”选择地接触该电阻式触控面板A’,当使用者按压按键部2”时,弹性凸块3”挤压电阻式触控面板A’而造成电阻式触控面板A’的电性改变,以产生相对应的电子信号;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时,弹性凸块3”不再受力而回弹至初始状态,同时按键部2”亦回复至初始位置。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第三实施例与前二实施例与最大的差异在于弹性凸块的设置,其原因在于触控面板为不同的技术领域,虽然使用者必须依据触控面板的种类选择本实用新型的类型,但两者皆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提供使用者进行打字动作时产生如同实体键盘般的按压及力馈的触感,不需依赖视觉来寻找按压位置,便可达到实体键盘所具备的“盲打输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不需连接电力,不增加额外的电力负担。本实用新型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为一种膜结构,具有轻薄而快速收纳及易于装设等特性,兼具携带方便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用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薄膜,其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对应该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具有一沟槽;以及
多个导电键,其设置于每一个支撑部上,且所述多个导电键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隔一定距离,以使所述多个导电键选择地接触该电容式触控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下设有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形成多个对应所述多个虚拟按键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导电键、该绝缘层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沟槽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气室,其中至少一气室连通外部,以使各气室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为绝缘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导电键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沟槽分别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气室,其中至少一气室连通外部,以使各气室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导电键包括一透光部。
9.一种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设置于一用于显示虚拟键盘的电阻式触控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薄膜,其具有多个隆起的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对应该虚拟键盘的多个虚拟按键,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支撑部具有一沟槽;
多个按键部,其设置于每一个支撑部上,且所述多个按键部与该电容式触控面板间隔一定距离;以及
多个弹性凸块,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按键部下,以使所述多个弹性凸块选择地接触该电阻式触控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撑部、每一个按键部、每一个弹性凸块与该电阻式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气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沟槽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气室,其中至少一气室连通外部,以使各气室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连通。
CN2011203837607U 2011-10-08 2011-10-08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6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837607U CN202306519U (zh) 2011-10-08 2011-10-08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837607U CN202306519U (zh) 2011-10-08 2011-10-08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6519U true CN202306519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8376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6519U (zh) 2011-10-08 2011-10-08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65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691A (zh) * 2018-01-22 2018-06-22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及其虚拟键盘设备、按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691A (zh) * 2018-01-22 2018-06-22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及其虚拟键盘设备、按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1426B (zh) 觸控式鍵盤
CN202694270U (zh) 一种按键式触控键盘
JP3179449U (ja) 仮想キーボード補助入力装置
WO2015154465A1 (zh) 一种具有扩展按键的终端
CN102854987B (zh) 触控键盘装置和弹性按键板
CN102931966B (zh) 力反馈式电容触摸按键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键盘
CN202720583U (zh) 按键触控键盘
CN202306519U (zh) 虚拟键盘辅助输入装置
CN201674482U (zh) 按键垫及键盘垫
TWM394531U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2918269U (zh) 力反馈式电容触摸按键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键盘
CN104345957A (zh) 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功能定义方法
CN204719697U (zh) 多重触控电子装置
CN207966814U (zh) 用于触控屏的按键结构、触控屏及销售点终端
CN103874369A (zh) 电子装置
CN207650706U (zh) 一种整合图形输入功能的笔记本触控板
CN108037851B (zh) 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7946787U (zh) 性能稳定的皮套键盘
CN207354392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3338033A (zh) 用于手机的电容式触摸按键及其设计方法
CN106033274B (zh) 多重触控电子装置
CN207976860U (zh) 一种触摸输入装置
CN207354418U (zh) 壳体组件与电子装置
CN220137660U (zh) 一种新型仿形鼠标
CN108345359A (zh) 一种触摸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