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5122U - 溢流水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溢流水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65122U
CN202265122U CN2011202763273U CN201120276327U CN202265122U CN 202265122 U CN202265122 U CN 202265122U CN 2011202763273 U CN2011202763273 U CN 2011202763273U CN 201120276327 U CN201120276327 U CN 201120276327U CN 202265122 U CN202265122 U CN 202265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verflow
water seal
tube
sea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63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礼宏
李秀敏
张垚
刘双
王双虎
蒋明
李殿才
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763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65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65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651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水封结构,设有水封筒,所述水封筒顶部套设有一存水筒,所述存水筒为底面具有一开口的筒体,所述水封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且与所述存水筒连通,所述存水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水封筒的直径,所述存水筒的底面与所述水封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存水筒侧壁设有溢流水入口及溢流排水口,所述溢流水入口穿设有溢流水管,所述溢流水管插设于所述水封筒内,且该溢流水管的末端靠近所述水封筒底部设置;所述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借此,保证了水封结构中水位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漏气等使除氧水含氧量超标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溢流水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水封,尤其涉及一种微正压(如除氧器)设备内的工作压力波动时水封不会大量失水产生漏气干扰设备运行的溢流水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蒸汽锅炉房及汽化冷却系统中的补水,需要将水中的氧气去除掉,通常采用微正压的大气式除氧器。除氧合格的水被存放于除氧头下部的除氧水箱中,除氧器的进水阀的开度是根据除氧水箱中的水位自动调节的,为确保除氧水箱中的水不与大气接触并能够将可能出现水位自动调节故障时水位超高的多余水,通过设置在除氧水箱上设置溢流水封实现。 
由于除氧器的运行压力是由蒸汽自动调节的开度自动控制的,必然会造成压力的波动。 
常规的溢流水封(如图1A至图1D所示,为现有的二级溢流水封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中溢流水封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a;图1B中水封入水口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正常工作压力时a1,其正常工作压力时水位波动b1、c1),当除氧水箱内压力高于目标压力时(如图1C所示,该水封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高工作压力时a2),水封筒8内大量水排出d;当除氧水箱内压力超高时,水封筒8内的水几乎被排空。当除氧水箱内压力低于目标压力时(如图1D所示,该水封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低工作压力时a3,该水封的工作压力超低时水位波动b2、c2),需要向水封筒8内注入大量水,注水不及时会造成空气进入除氧水箱,造成除氧水含氧量超标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溢流水封结构,有效的防止漏气,避免除氧水含氧量超标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溢流水封结构,其中,该溢流水封结构设有水封筒,所述水封筒顶部套设有一存水筒,所述存水筒为底面具有一开口的筒体,所述水封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且与所述存水筒连通,所述存水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水封筒的直径,所述存水筒的底面与所述水封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存水筒侧壁设有溢流水入口及溢流排水口,所述溢流水入口穿设有溢流水管,所述溢流水管插设于所述水封筒内,且该溢流水管的末端靠近所述水封筒底部设置;所述存水筒 顶部设有注水口。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所述存水筒底部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封筒底部连通。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所述水封筒顶端高于所述存水筒底面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所述存水筒侧壁的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所述水封筒顶部设置。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所述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所述溢流排水口设置,所述溢流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 
一种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中,所述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多个所述溢流水封结构串联连接,其中,后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管与前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连通,各所述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该溢流水封结构的水封筒底部连通的导水管。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水封筒的顶端高于其存水筒底面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侧壁的溢流水入口高于其水封筒顶部设置。 
上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中,第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其溢流排水口设置,最后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与除氧水箱连接,在除氧水箱不同的压力状态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水封作用;以前的水封在压力波动状态下,水封筒中的水会被大量的向上推出,极其容易被推送至溢流排水口而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所设有的存水筒及导水管的设置,直接增大了水封结构内的存水量及其存水体积,降低了因排出水而导致的水位变化;同时环形存水空间及导水管具有降低存水波动幅度的作用,使水封结构中的存水尽可能少的被排出,有效降低了水位变化。而当除氧水箱为负压力时,水封结构中的体积更大的存水能够有效的防止负压过后水位波动的变化幅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减少了对水封结构进行注水保持水位的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现有的溢流水封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A为水封工作前注满水状态,图1B为正常工作时部分水排出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正常工作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超高工作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超低工作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存水筒               2:水封筒    3:溢流水入口 
4:溢流排水口           5:导水管    6:溢流水管 
7:注水口               8:水封筒 
a: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 a1: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正常工作压力时 
a2: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高工作压力时 
a3: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低工作压力时 
b1、c1:正常工作压力时水位波动 
b2、c2:超低工作压力时水位波动 
d、d2:大量水排出       d1:部分水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溢流水封结构设有水封筒,所述水封筒顶部套设有一存水筒,所述存水筒为底面具有一开口的筒体,所述水封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且与所述存水筒连通,所述存水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水封筒的直径,所述存水筒的底面与所述水封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存水筒侧壁设有溢流水入口及溢流排水口,所述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所述溢流排水口设置;所述溢流水入口穿设有溢流水管,所述溢流水管插设于所述水封筒内,且其末端靠近所述水封筒底部设置;所述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溢流水封结构设有水封筒2,水封筒2中盛放有用以隔离除氧水箱及外界空气的水;水封筒2顶部还套设有一存水筒1,存水筒1为底面具有一开口的筒体,而水封筒2为顶部开口的筒体且与存水筒1连通,且存水筒1的直径大于水封筒2的直径,故存水筒 1包裹在水封筒2顶部,形成一个较大的容置空间,大大增大了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量;存水筒1的底面与水封筒2之间密封连接;存水筒1的侧壁设有溢流水入口3及溢流排水口4;溢流水入口3穿设有溢流水管6,溢流水管6插设于水封筒2内,且该溢流水管的末端靠近水封筒2底部设置;贯穿溢流水入口3设置的溢流水管连接到溢流水封结构外部的除氧水箱的溢流水口,而使除氧水箱所排出的气体及排出水都经由溢流水管3进入到水封筒2中。为了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封筒2内的水被逐渐地排出而使水位过低,本实用新型溢流水封结构内的存水筒1顶部还设有注水口7,用以适时加注水封筒内的水,以保持水封筒内的水位高度。 
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底部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水管5,且导水管5与水封筒2底部连通。该导水管5分别连接存水筒及水封筒2的底部,使存水筒1中的水与水封筒2中的水能够形成循环流动回路,不仅能减少当除氧水箱压力过大时水封筒2及存水筒1内的水的波动幅度,而且更进一步的增大了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总量和存水容器的最大横截面积,减少水位波动幅度。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1及水封筒2的底部所连接的导水管5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而设置更多的导水管5,在环境及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导水管5的数量越多及导水管5内水容量越大,更能有效地保证溢流水封结构的水位稳定性,有助于保证除氧水箱的含氧量不超标。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如上所述,于存水筒1及水封筒2连接处,存水筒1的底面与水封筒2的外周壁密封连接,存水筒1的底面可以设置于水封筒2的顶端,而与水封筒2的顶端面平齐,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存水筒1的底面密封连接于水封筒2的外周壁上,水封筒2顶端高于存水筒1底面设置,即水封筒2的外周壁突出存水筒1底面一段距离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由于水封筒2内设置的溢流水管6中喷出的高压气体的缘故,致使水封筒2内的水的液面波动剧烈,而容易使存水被向上推送至溢流排水口4而排出;本实用新型环形存水空间的设置,使水封筒2中的水被向上推送出去后,首先要回落至环形存水空间,减缓了水面的波动幅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水封筒2及存水筒1中的存水被排出到溢流排水口4外的几率,更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由于水封筒2中因为缺水漏气导致除氧水箱含氧量过高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也可以同时采用设置有环形存水空间与导水管配套设置的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地降低水封筒及存水筒存水的液面波动的幅度,更好的保持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与除氧水箱连接时,溢流水入口3中的溢流水管6与除氧水箱的溢流水口连接,为了避免在正常压力情况下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倒流至除氧水箱,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地,存水筒1侧壁的溢流水入口3高于水封筒2顶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更进一步的,溢流水入口3高于所述溢流排水口4设置,更好的防止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回流至除氧水箱中;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4连接有排水管,用以导引溢流出溢流水封结构的水至适当的容器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溢流水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与除氧水箱连接,而除氧水箱会出现不同的压力状态,在高压状态下,水封筒2中的水会被大量的向上推出,极其容易被推送至溢流排水口4而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所设有的存水筒1及导水管2的设置,直接增大了水封结构内的存水量及其存水体积,降低了因排出水而导致的水位变化;同时环形存水空间及导水管5具有降低存水波动幅度的作用,使水封结构中的存水尽可能少的被排出,有效降低了水位变化。而当除氧水箱为负压力时,水封结构中的体积更大的存水能够有效的防止负压过后水位波动的变化幅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减少了对水封结构进行注水保持水位的工作,降低的维护成本。请参照图2A至图2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实施例的正常工作压力、超高工作压力及超低工作压力时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中,溢流水封结构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正常工作压力时a1,其正常工作压力时水位波动b1、c1,并且溢流排水口具有部分水排出d1;图2B中,溢流水封结构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高工作压力时a2,并且溢流排水口具有大量水排出d2;图2C中,溢流水封结构为接自除氧水箱溢流水口超低工作压力时a3,其超低工作压力时水位波动b2、c2。)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水封结构在不同工作压力的状态,只需少量补水即可,有效的保证了水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多个如上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将其进行有序的排列和连接,使之成为多级的水封结构,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止除氧水箱含氧量过高的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串联连接,其中,后一级的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管与前一级的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连通,各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溢流水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较佳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以两级溢流水封结构为例),所述溢流水封结构串联连接,其中,后一级的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管6与前一级的溢流水 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4连通;借此,从除氧水箱排出的高压气体会经由各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管6、水封筒2、存水筒1依次排向后续的溢流水封结构中,并且最后经由最后一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4排出,通过多级溢流水封结构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除氧水箱含氧量超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封筒内的水被逐渐地排出而使水位过低,各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1顶部设有注水口7,用以适时加注水封筒内的水,以保持水封筒内的水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较佳的,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该溢流水封结构的水封筒底部连通的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分别连接存水筒1及水封筒2的底部,使存水筒1中的水与水封筒2中的水能够形成循环流动回路,不仅能减少当除氧水箱压力过大时水封筒2及存水筒1内的水的波动幅度,而且更进一步的增大了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总量和存水容器的最大横截面积,减少水位波动幅度。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的各存水筒1及相应的水封筒2的底部所连接的导水管5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而设置更多的导水管5,在环境及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导水管的数量越多及导水管内水容量越大,更能有效地保证溢流水封结构的水位稳定性,有助于保证除氧水箱的含氧量不超标。 
如上所述,于各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及水封筒连接处,存水筒1的底面与水封筒2的外周壁密封连接,存水筒1的底面可以设置于水封筒2的顶端,而与水封筒2的顶端面平齐,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存水筒1的底面密封连接于水封筒2的外周壁上,水封筒2顶端高于存水筒底面设置,即水封筒2的外周壁突出存水筒底面一段距离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由于水封筒2内设置的溢流水管6中喷出的高压气体的缘故,致使水封筒2内的水的液面波动剧烈,而容易使存水被推送至溢流排水口4而排出,使水封筒2内的存水快速减少,产生漏气的隐患;而本实用新型环形存水空间的设置,使水封筒中的水被向上推送出去后,首先要回落至环形存水空间,减缓了水面的波动幅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水封筒及存水筒中的存水被排出到溢流排水口外的几率,又因为具有多级前述溢流水封结构的结构设计,更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由于水封筒中因缺水漏气而导致除氧水箱含氧量过高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使第一级水封筒缺水,也还有第二级甚至第三级水封结构继续保护,在遇到特殊事故发生时,能够给技术人员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可以同时采用设置有环形存水空间与导流管配套设置的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地降低水封筒及存水筒存水的液面波动的幅度,更好的保持多级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与除氧水箱连接时,第一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入口3中的溢流水管6与除氧水箱的溢流水口连接,为了避免在正常压力情况下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倒流至除氧水箱,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较佳地,各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1侧壁的溢流水入口3高于水封筒2顶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更进一步的,第一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入口3高于其溢流排水口4设置,更好的防止溢流水封结构中的水回流至除氧水箱中;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最后一级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4连接有排水管,用以导引溢流出溢流水封结构的水至适当的容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所设置的各个溢流水封结构均具有较稳定的封隔能力,同时,将其串联设置在一起,使水封的封隔稳定性得到了更有力的保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溢流水封结构设有水封筒,所述水封筒顶部套设有一存水筒,所述存水筒为底面具有一开口的筒体,所述水封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且与所述存水筒连通,所述存水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水封筒的直径,所述存水筒的底面与所述水封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存水筒侧壁设有溢流水入口及溢流排水口,所述溢流水入口穿设有溢流水管,所述溢流水管插设于所述水封筒内,且该溢流水管的末端靠近所述水封筒底部设置;所述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筒底部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封筒底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筒顶端高于所述存水筒底面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筒侧壁的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所述水封筒顶部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所述溢流排水口设置,所述溢流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
6.一种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水封结构,多个所述溢流水封结构串联连接,其中,后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管与前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连通,各所述存水筒顶部设有注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该溢流水封结构的水封筒底部连通的导水管。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水封筒的顶端高于其存水筒底面设置,形成环形存水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存水筒侧壁的溢流水入口高于其水封筒顶部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溢流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水入口等于或高于其溢流排水口设置,最后一级所述溢流水封结构的溢流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
CN2011202763273U 2011-08-01 2011-08-01 溢流水封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5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63273U CN202265122U (zh) 2011-08-01 2011-08-01 溢流水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63273U CN202265122U (zh) 2011-08-01 2011-08-01 溢流水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65122U true CN202265122U (zh) 2012-06-06

Family

ID=4615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632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5122U (zh) 2011-08-01 2011-08-01 溢流水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65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5167B (zh) 核反应堆安全壳及使用了其的核能发电设备
CN103474109B (zh)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蒸汽排放装置
CN110648770A (zh) 一种反应堆舱超压保护系统
CN104373742A (zh) 限压式防液柱分离空气阀
CN204957456U (zh) 一种消除酸雾排放的盐酸储存装置
CN202265122U (zh) 溢流水封结构
CN211694842U (zh) 一种除氧水箱
WO2014199396A2 (en) Condensate and flash steam recovery system
CN204005263U (zh) 防泄漏煤气排水器
CN105861281A (zh) 一体式免维护罐体集成式正负压保护器
CN205991210U (zh) 一种液压安全阀
KR20100132077A (ko) 대기로부터 절연 유체로 채워져 있는 고전압 시스템의 팽창 용기로 공기의 공급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CN107308831A (zh) 一种罐装气体溶液的制备装置和罐装方法
CN211821698U (zh) 一种活塞自动排油水装置及稀油密封煤气柜
CN204746069U (zh) 可同时使用多种喷淋液的填料塔
CN211771587U (zh) 一种应用于次氯酸钠制取设备的排氢装置
CN204420217U (zh) 一种正负压水封系统
CN202925598U (zh) 静音式管道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09819226U (zh) 一种自主式氮气储罐氮气保护装置
CN210039648U (zh) 一种熔盐堆停堆系统
CN209782230U (zh) 一种降低氢气储存排氢风险的系统
CN106642724A (zh) 防爆自动卸压锅炉
CN208561777U (zh) 用于海上风电场的油水分离器
CN206280653U (zh) 一种供水管路系统自动排气装置
CN201506726U (zh) 多室串联常温除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