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51015U -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51015U
CN202251015U CN2011202778758U CN201120277875U CN202251015U CN 202251015 U CN202251015 U CN 202251015U CN 2011202778758 U CN2011202778758 U CN 2011202778758U CN 201120277875 U CN201120277875 U CN 201120277875U CN 202251015 U CN202251015 U CN 202251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ain body
end surface
block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78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51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510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该翼型叶片包括:一旋转轴;以及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该风扇装置包括:一载架;一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载架内;一框架,该框架连接该载架且位于该风扇的出风口端;以及一翼型叶片,该翼型叶片以可枢转方式安装于该框架内,该风扇用来输出风力以驱动该翼型叶片相对该框架转动,该翼型叶片包括:一旋转轴;以及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本实用新型不需提高风扇的转速即可有效地开启防回流机构的翼型叶片,具有降低噪音及减少能量消耗的优点。

Description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尤指一种可降低风阻且提高散热效率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一防回流机构50的示意图。防回流机构50包含有一外框52及多个叶片54。多个叶片54枢接于外框52内部,并依据施加风力的强度大小而相对外框52转动。如图1所示,叶片54为一平板型结构,且其枢接轴设置于该平板型结构的端边。当设置于防回流机构50的旁侧的风扇启动时,风扇所产生的风力可用来推动叶片54相对外框52转动,以打开防回流机构50的流道。然而受到叶片54本身重力的影响,叶片54的重量会抵消风扇所提供的推力,故而提高风扇的风阻,并降低其散热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降低风阻且提高风扇散热效率的防回流机构,即为现今机械产业亟需努力发展的重点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且提高散热效率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翼型叶片,该翼型叶片包含有:一旋转轴;以及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主体藉由该旋转轴区分为一第一区块与一第二区块,且该第一区块的一长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二区块的一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一凸块。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翼型叶片还包含有一补强肋,其设置于该主体上相对应该旋转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包含有:一载架;一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载架内;一框架,该框架连接该载架且位于该风扇的出风口端;以及一翼型叶片,该翼型叶片以可枢转方式安装于该框架内,该风扇用来输出风力以驱动该翼型叶片相对该框架转动,该翼型叶片包含有:一旋转轴;以及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止挡块,该至少一止挡块用来止挡该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采用上端面的曲度大于下端面的曲度的设计,以使气流通过翼型叶片时,可藉由两端面的静压差而产生上升推力;此外,翼型叶片的旋转轴设置于主体的中段,因此风扇藉由提供少量的风力即可克服翼型叶片本身的重力,且风扇所提供的风力可同时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力,更有助于推动翼型叶片相对框架翻转,以提高风扇装置的散热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不需提高风扇的转速即可有效地开启防回流机构的翼型叶片,故具有降低噪音及减少能量消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防回流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在不同操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型叶片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型叶片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风扇装置    12     载架 
14      风扇        16     防回流机构 
18      框架        181    止挡块 
20      翼型叶片    22     旋转轴 
221     枢接端      24     主体 
241     上端面      242    下端面 
243     凸块        26     第一区块 
261     上端面      262    下端面 
28      第二区块    281    上端面 
282    下端面                  30    补强肋 
50     防回流机构              52    外框 
54     叶片                    L1    第一区块的下端面长度 
L2     第二区块的下端面长度    L3    第一区块的上端面长度 
L4     第二区块的上端面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风扇装置10在不同操作模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装置10的剖视图。风扇装置10包含有一载架12,一风扇14,其设置于载架12内,以及一防回流机构16,其设置于载架12上。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装置10可应用于运转功率较高的电子装置,例如一主机服务器,由于该主机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较大,故一般搭配使用防回流机构16,用来防止带有热量的气流在风扇14停止运作时,沿着相反于风扇14所产生的气流流向的一方向流动,以提高风扇装置10的散热效率。 
防回流机构16由一框架18与多个翼型叶片20所构成。框架18连接载架12且位于风扇14的出风口端。多个翼型叶片20以可枢转方式安装于框架18内。如图2所示,当风扇14启动时,多个翼型叶片20受到风力推动而相对框架18掀起,因此风扇14所引发的气体流动可穿越框架18流出以带走热量,以使风扇装置10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风扇14停止运转后,多个翼型叶片20失去气流推力支撑,故会受到其自身重力带动而相对框架18枢转回一初始位置,意即各翼型叶片20会遮蔽框架18的开口,以防止带有热量的气体反向回流至载架12内部而降低风扇装置10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型叶片20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型叶片20的剖视图。翼型叶片20包含有一旋转轴22与一主体24。旋转轴22穿设主体24,且在两端分别突出两枢接端221。两枢接端221可分别设计为具有不同孔径的凸点,且框架18上可形成具有相对应尺寸的枢接孔,由于各枢接端221需搭配相对应尺寸的枢接孔才可与之密切结合,故可作为避免翼型叶片20错置于框架18内部的防呆设计。 
如图5与图6所示,主体24可藉由旋转轴22区分为一第一区块26及一第二区块28,且第一区块26的一长度L1可实质上小于第二区块28的一长度L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翼型叶片20可利用风扇14所产生的风力提供一上升推力,主体24的一上端面241的曲度可实质上大于主体24的一下端面242的曲度,换句话说,气体流经主体24的上端面241的距离实质上大于流经下端面242的距离,因此上端面241的流速整体上高于下端面242的流速,意即气流作用在上端面241的静压会小于作用在下端面242的静压。由于上、下端面的静压差异,使得翼型叶片20在受到风力吹拂时可受到一向上的合力,该合力即为前述的上升推力。 
如图6所示,由于翼型叶片20的底部可为一不具有曲度、接近平面的结构,故长度L1可为第一区块26的下端面262的表面长度,且长度L2可为第二区块28的下端面282的表面长度。另一方面,第一区块26的上端面261的表面长度可为L3,且第二区块28的上端面281的表面长度可为L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型叶片20的结构特征可更详细说明为,翼型叶片20的第一区块26的一上端面261的曲度可实质上大于下端面262的曲度(意即长度L3可实质上大于长度L1);翼型叶片20的第二区块28的一上端面281的曲度可实质上大于一下端面282的曲度(意即长度L4可实质上大于长度L2);翼型叶片20的第一区块26的上端面261的曲度可实质上大于第二区块28的上端面281的曲度。综合来说,第一区块26及第二区块28的上端面长度总和(L3及L4)实质上大于第一区块26及第二区块28的下端面长度总和(L1及L2),因此风扇14所产生的风力才可在流经主体24时提供该上升推力。另一方面,为了使风扇14所产生的风力可快速在主体24的表面形成可提供上升推力的流场,第一区块26的上端面261的曲度实质上大于第二区块28的上端面281的曲度,因此翼型叶片20可在受到风扇14的风力推动时,快速地相对框架18枢转并同时产生足够的上升推力,以使防回流机构16可迅速开启以提高风扇装置10的散热效率。 
除此之外,翼型叶片20的主体24的两旁侧表面可分别设置有一凸块243。当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转动时,凸块243可用来接触框架18且相对其滑移。凸块243的功能用来防止翼型叶片20与框架18间产生大面积的面接触或线接触,意即凸块243可在翼型叶片20及框架18间提供一点接触,故可降低翼型叶片20与框架18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枢转效能。如图4所示,框架18上还可设置有两止挡块181。两止挡块181可用来在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枢转至一预设范围时,止挡翼型叶片20的凸块243以限制其旋转,用来防止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的转动超过预设角度范围。举例来说,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的转动范围介于零度至九十度之间。当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的夹角为九十度时,如图2所示,防回流机构16完全开启,以使风扇14所产生的风力可快速带走热量;当翼型叶片20相对框架18的夹角为零度时,如图3所示,防回流机构16完全闭合,用以防止带有热量的外部气体经由框架18逆流至载架12内部。再者,翼型叶片20还可选择性地包含有一补强肋30,其可设置于主体24上相对应旋转轴22的位置。补强肋30用来提高主体24与旋转轴22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其因长久使用或风力吹击而损毁。 
相比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采用上端面的曲度大于下端面的曲度的设计,以使气流通过翼型叶片时,可藉由两端面的静压差而产生上升推力;此外,翼型叶片的旋转轴设置于主体的中段,因此风扇藉由提供少量的风力即可克服翼型叶片本身的重力,且风扇所提供的风力可同时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力,更有助于推动翼型叶片相对框架翻转,以提高风扇装置的散热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不需提高风扇的转速即可有效地开启防回流机构的翼型叶片,故具有降低噪音及减少能量消耗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翼型叶片包括:
一旋转轴;以及
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藉由该旋转轴区分为一第一区块与一第二区块,且该第一区块的一长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二区块的一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一凸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翼型叶片还包括:
一补强肋,该补强肋设置于该主体上相对应该旋转轴的位置。
8.一种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包括:
一载架;
一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载架内;
一框架,该框架连接该载架且位于该风扇的出风口端;以及
一翼型叶片,该翼型叶片以可枢转方式安装于该框架内,该风扇用来输出风力以驱动该翼型叶片相对该框架转动,其特征在于,该翼型叶片包括:
一旋转轴;以及
一主体,该旋转轴穿设该主体,该主体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主体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藉由该旋转轴区分为一第一区块与一第二区块,且该第一区块的一长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二区块的一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下端面的曲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块的一上端面的曲度。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翼型叶片的该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一凸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止挡块,该至少一止挡块用来止挡该凸块。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翼型叶片还包括:
一补强肋,该补强肋设置于该主体上相对应该旋转轴的位置。
CN2011202778758U 2011-07-21 2011-08-02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10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13422U TWM418980U (en) 2011-07-21 2011-07-21 Blade and fan device
TW100213422 2011-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51015U true CN202251015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1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787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1015U (zh) 2011-07-21 2011-08-02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51015U (zh)
TW (1) TWM4189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437A1 (zh) * 2019-10-14 2021-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16950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框结构、交换机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590B (zh) * 2016-12-12 2018-05-21 Pai Chin Li Blade structure of water flow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437A1 (zh) * 2019-10-14 2021-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16950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框结构、交换机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18980U (en)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9367B2 (en) Vertical-axis turbine for capturing the force of moving gases or liquids and a method for its use
CN1318764C (zh) 轴流风扇
US20090001730A1 (en) Vertical axis windmill with wingletted air-tiltable blades
CN103603766B (zh) 一种叶片和攻角可变风轮
CN202251015U (zh) 翼型叶片及风扇装置
CN103670918B (zh) 一种风机叶片及风轮
CN101949387B (zh) 一种风洞式风扇
CN201011334Y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及风力机叶轮
JP7429692B2 (ja) ロー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ロータアセンブリを含む風車
JP6312284B1 (ja) 帆装置
CN203453116U (zh) 一种双风向散热风扇
WO2015179529A1 (en) Vane device for a wind turbine apparatus
CN100416092C (zh) 具增压引流罩的流力发电机
DE60011056D1 (en) Rotor
CN101105180B (zh) 散热风扇
TWI311612B (en) Fan and impeller thereof
CN201843798U (zh) 一种风洞式风扇
CN201236823Y (zh) 沿周面吹风风扇
CN205689489U (zh) 一种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空调设备
TW200936878A (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ollecting wind by following wind direction
CN201250805Y (zh) 导风式薄型电风扇
CN201363234Y (zh) 一种新型聚风式风力发电机
EP2009280A1 (en) Vertical axis windmill with wingletted air-tiltable blades
TWM447428U (zh) 延伸式扇葉結構
CN2557856Y (zh) 换气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