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31823U -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31823U
CN202231823U CN2011203232356U CN201120323235U CN202231823U CN 202231823 U CN202231823 U CN 202231823U CN 2011203232356 U CN2011203232356 U CN 2011203232356U CN 201120323235 U CN201120323235 U CN 201120323235U CN 202231823 U CN202231823 U CN 202231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ain frame
module
headres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3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鹏
徐冠雄
吕晶
李日照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20323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31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31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318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该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上,该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包括:天线,接收多媒体广播信号;主机,包括主机板、显示屏及电源线,主机接收天线输出的信号,将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电源线连接车载电源;固定模块,将主机固定在交通工具上。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将主机板和显示屏作为整体设计安装,只需引出一电源线连接车载电源,解决了以往交通工具上存在的接线复杂继而导致的线路故障较多且不易处理的问题,能够实时获取广播节目,且获得良好的广播效果,因为主机板与显示屏整体设计,通过在主机板上添加元器件可以很方便的赋予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实现一些附属功能,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视听效果和应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上会装有多媒体广播装置,多媒体广播装置可以使得乘客在行进过程得以获取资讯、娱乐等,使行进时间不再索然无味。
通常,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的广播装置的显示部分和信号接收部分是分开的,有些广播装置在其显示部分上集成了DVD播放器,有些广播装置预先储存了事先录制的节目,并循环播放这些节目,对于乘客来说,这些节目是滞后的,甚至是重复的,不能及时的获取资讯信息。现在交通工具上的广播装置的主机板通常放在仪表盘附近,主机板的工作可能会对附件仪表产生干扰,并且由于主机板和显示部分的连接线较多,给在装配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通过将主机板和显示屏一体设计解决了收视信息滞后、接线复杂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视听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包括:天线,接收多媒体广播信号;主机,包括主机板、显示屏及电源线,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天线输出的信号,将所述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所述电源线连接车载电源;固定模块,将所述主机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面框、屏支架以及机壳,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之间;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屏支架的上部,所述显示屏从所述面框露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底部三面镂空且上翘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主机板弹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人体感应器,所述透镜从所述面框表面露出。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板下部还安装有屏蔽罩。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从所述面框表面露出。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为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支撑模块、固装于所述支撑模块的固定板以及两与所述支撑模块固接的连接杆,所述主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模块的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还包括: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后部、底部及空腔,所述主机与所述固定模块位于所述头枕的所述空腔内,所述主机的所述显示屏从所述头枕的所述后部露出;所述交通工具为汽车,所述固定模块的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头枕的所述底部插接于所述汽车座位上端的两个插槽内以使所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固装于所述汽车座位靠背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空腔,所述主机的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空腔连接所述交通工具自带电源。
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将主机板和显示屏作为整体设计安装,只需引出一电源线连接车载电源,解决了以往交通工具上存在的接线复杂继而导致的线路故障较多且不易处理的问题,能够实时获取广播节目,且获得良好的广播效果,因为主机板与显示屏整体设计,通过在主机板上添加元器件可以很方便的赋予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实现一些附属功能,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视听效果和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圆形区域的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机壳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机壳和固定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在汽车上的应用的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主机1、固定模块2、头枕3以及天线4,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通过固定模块2安装在上端带有两个间隔的预留插槽的座位上,头枕3包覆固定模块2及固装在固定模块2的主机1,天线4连接于主机1。
主机1包括主机板11、显示屏12、电源线13、面框14、屏支架15、机壳16以及镜片17。主机板11位于机壳16内,机壳16与主机板11上部的屏支架15固定连接,使得主机板11固定在机壳16内;机壳16底部设置了凸部162,该凸部162三面镂空,且向上翘起,凸部162的顶端抵于主机板11的底面,与主机板11弹性接触,起到减震的作用;主机板11上可以安装CMMB模组111,主机1通过CMMB模组111接收天线4输出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视频通过显示屏12展示,音频通过喇叭141播放。在主机板11的下部安装了屏蔽罩112,防止主机板11发出的信号对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接收及视频、音频造成干扰。电源线13连接车载电源,为主机1的工作提供电能,在图1所示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中,只有电源线13需连接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外,提高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显示屏12位于屏支架15的上部,同时,显示屏12从面框14露出,屏支架15和面框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显示屏12固定安装在屏支架15和面框14之间。
面框14、屏支架15及机壳16材质均可以是工程塑料,采用注塑的方式由模具制造,面框14和机壳16与屏支架15的固装方式可以选用螺钉连接方式,也可以在模具加工时预设出扣接的卡勾和卡槽;主机板11安装了CMMB模组111,也可以安装其他接收广播信号的模组。
参照图1.1所示的图1标识a内所示的放大图,面框14表面露出了人体感应器142,会影响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整体的外观,可以在面框14上部安装镜片17,镜片17上设有通孔171,该人体感应器142处于镜片17上的通孔171内,但不凸出于镜片17,在没有影响人体感应器142功能的情况下,保证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整体的外观。
固定模块2包括固定板21、支撑模块22及连接杆23,固定板21固定安装在支撑模块22上,两连接杆23与支撑模块22固定连接,支撑模块22上与连接杆23固接的接合部能够横向的移动,进而改变两连接杆23间的距离,以适应汽车座位上端预留的两个间隔的插槽间的距离。
固定板21可以使用注塑的方式制造,连接杆2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比如铜、铝或者改性的不易生锈的钢,也可以是硬质塑料;在应用时,为了便于布线,连接杆23可以设计中空的空腔,连接主机1和车载电源的电源线13穿过该空腔。
头枕3具有一后部31、底部32、空腔33以及侧部34,其中侧部34临近车窗设置,固定模块2与固定模块2上安装的主机1位于头枕3的空腔33内,主机1的显示屏12从头枕3的后部31露出;在汽车座位上端预先设置了两个插槽,固定模块2的连接杆23穿过头枕3的底部32插在汽车座位上的插槽内,将该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固定在汽车座位靠背的上部。
头枕3可以是海绵外包覆一层皮革的样式,在头枕3后部31和底部32分别设置主机1的显示屏12露出和供固定模块2的连接杆23穿过的孔。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固定模块2的固定板21和支撑模块22固装,再将主机1安装在固定板21上,将没有安装连接杆23的固定模块2和主机1从头枕3的后部31装入头枕3的空腔33内,保证主机1的显示屏12从头枕3后部31露出,然后穿过头枕3底部32上的孔将连接杆23固装在支撑模块22上,空腔33可以略小于固定模块2与固定模块2上安装的主机1,使头枕3紧密包覆主机1和固定模块2。
天线4可以是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等,较为传统的设计方法是采用拉杆天线,将天线设在汽车顶或者其他位置,天线的种类增多,为天线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参考,如PCB天线、FPC天线、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等,这些天线可以贴设在车顶上。
天线4还可以设置在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内部,为了保证接收信号的强度,天线4设置在头枕3的临近车窗的侧部34,与固定模块2中固定板21底部延伸出的侧壁212相对;此时,天线4可以选择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天线4位于头枕3的侧部34的海绵内。固定板21的侧壁212上可以贴有一层金属箔213,减弱主机1对天线4接收信号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增强天线4接收信号的强度,固定板21的侧壁212设置成弧面,该弧面朝向固定板21内弯曲,金属箔213形状与弧面的形状相同,天线4位于弧面汇聚的线上,如该弧面可以是圆柱面,天线4位于该圆柱面的轴线上。
参照图2和图3,图2所示为主机的机壳16和固定模块的固定板21,机壳16侧壁上设置了卡槽161,在机壳16的底面背向机壳16垂直的延伸出两个立柱163,每个立柱163上均设置了螺纹孔1631,同时机壳16还包括了与螺纹孔1631相配合的螺钉164;固定板21对应机壳16侧壁的卡槽161设置了卡勾211,在固定板21的底部设置了可供机壳16的立柱穿过的透孔(图中未示出),在透孔的外侧,由固定板21的底面垂直延伸出立板214,该立板214带有与立柱163螺纹孔1631同轴的通孔2141。
图3为机壳16与固定板21的安装图,固定板21的卡勾211与机壳16上对应的卡槽161扣接,机壳16和固定板21上侧对应的卡勾211与卡槽161紧密结合,机壳16和固定板21下侧及侧部对应的卡勾211与卡槽161间隙结合;此时,机壳16立柱163穿过固定板21底部的透孔与固定板21的立板214贴合,立柱163上的螺纹孔1631与立板214上的通孔2141同轴,螺钉164穿过立板214上的通孔2141与立柱163上的螺纹孔1631螺接,图2中示出的固定板21上翘的弹片215抵于机壳16的底面,起到减震的作用。
机壳与固定板的固装主要依靠机壳和固定板上侧对应的卡勾与卡槽的紧密结合以及螺钉穿过立板上的通孔与立柱上的螺纹孔螺接实现,主机通过机壳与固定板的固装安装在固定模块上,在拆卸时,解除机壳与固定板即可将主机与固定模块分离。应用到头枕包覆主机和固定模块时,通过头枕的底部的孔将螺钉旋出,由于机壳和固定板的扣接只有上侧的卡勾与卡槽是紧密结合,可以很方便将主机从头枕的后部拿出,对主机进行修理或加装一些元件。以往为了便于拆卸需在主机面框表面设置螺纹孔,会破坏整体的外观;为了兼顾美观和便于拆卸采用卡接方式通常是卡勾与卡槽的间隙结合,使得主机安装不稳固;为了兼顾美观和稳固采用的卡接方式很容易形成死扣,使得主机难以拆卸。
图4示出了组装后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在该图4中,主机1的显示屏从头枕3的后部露出,喇叭141设在面框14的上部,人体感应器142设于面框14的下部,固定模块的连接杆23从头枕3的底部伸出,该连接杆23设有空腔,电源线13从该空腔穿出。人体感应器142如感应在显示屏朝向上没有乘客,会依此做出关机的动作,在面框14上还设置了开关及调节按钮,该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也可以配置遥控器。
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可广泛的用在交通工具上,包括但不限于在汽车、火车、飞机上,作为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座位靠背上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可广泛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的座位上,同时,针对客车、火车及飞机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也可以采用安装在客车、火车或者飞机顶部的方式,只需对实施例中主机的机壳及固定模块做改动就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意在阐述一种固定在交通工具上的多媒体广播信号接收、处理与播放一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对于天线,优选的是与多媒体广播信号接收、处理与播放一体设计,在实施例中也做了具体说明,对天线的选择也提供了多种方案,尤其是一体设计的天线会有更多的选择,如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等,由于一体设计,天线占用的空间小,不会影响所在交通工具的整体形象。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不能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的衍变均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包括:
天线,接收多媒体广播信号;
主机,包括主机板、显示屏及电源线,所述主机接收所述天线输出的信号,将所述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所述电源线连接电源;
固定模块,将所述主机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面框、屏支架以及机壳,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之间;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屏支架的上部,所述显示屏从所述面框露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底部三面镂空且上翘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主机板弹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从所述面框表面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板下部还安装有屏蔽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支撑模块、固装于所述支撑模块的固定板以及两与所述支撑模块固接的连接杆,所述主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模块的所述固定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后部、底部及空腔,所述主机与所述固定模块位于所述头枕的所述空腔内,所述主机的所述显示屏从所述头枕的所述后部露出;所述交通工具为汽车,所述固定模块的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头枕的所述底部插接于所述汽车座位上端预设的两个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还包括一临近车窗的侧部,所述天线设于所述头枕的所述侧部,与所述固定板底部延伸出的侧壁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空腔,所述主机的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空腔连接所述交通工具自带电源。
CN2011203232356U 2011-08-31 2011-08-31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31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32356U CN202231823U (zh) 2011-08-31 2011-08-31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32356U CN202231823U (zh) 2011-08-31 2011-08-31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31823U true CN202231823U (zh) 2012-05-23

Family

ID=4608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3235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31823U (zh) 2011-08-31 2011-08-31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31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381A (zh) * 2013-06-25 2013-10-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atv/dtv拉杆天线的固定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381A (zh) * 2013-06-25 2013-10-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atv/dtv拉杆天线的固定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103346381B (zh) * 2013-06-25 2015-07-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atv/dtv拉杆天线的固定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955A (zh)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3037641B (zh) 一种壳体固定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3504836B (zh) 抽屉
CN102958306B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31823U (zh)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637468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车载mp3
JP2012034445A (ja) 動力機付き二輪車および電力受信装置
CN202271915U (zh) 一种天线内置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28589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31822U (zh) 一种人体感应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76565U (zh) 一种壳体固定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18333U (zh) 一种天线内置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218334U (zh) 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2395155U (zh) 一种连接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7084742A (zh) 车载双屏多媒体导航仪
CN102957487A (zh) 一种天线内置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2951088A (zh) 一种天线内置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2957954A (zh) 一种人体感应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206040212U (zh) 一种多功能迷你车载播放盒
CN103188535B (zh) 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2956970B (zh) 一种连接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CN102452361A (zh) 一种专车专用车载播放器通用化的方案
CN201380910Y (zh) 具有音乐播放系统的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尾箱
CN201196882Y (zh) 一种车载影音多媒体播放机
CN202034055U (zh) 一种具有重低音功能的mp3、mp4、录音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22

Owner name: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4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34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22

Address after: 518034 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No. 1061, Xiang Mei Road, 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hina 18B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 the middle of a high tech building, No. 9 softwar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