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6324U -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06324U
CN202206324U CN2011203388275U CN201120338827U CN202206324U CN 202206324 U CN202206324 U CN 202206324U CN 2011203388275 U CN2011203388275 U CN 2011203388275U CN 201120338827 U CN201120338827 U CN 201120338827U CN 202206324 U CN202206324 U CN 202206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soft
circuit
current channe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388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明�
帅凯
张海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YING ELECTRICAL TECH Co Ltd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SUOYING ELECTRICAL TECH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YING ELECTRICAL TECH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SUOYING ELECTRICAL TECH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1203388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06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06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063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DC/AC变换电路和并网开关,DC/DC变换电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相互独立的直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直流通道为其上设有直流斩波电路的斩波直流通道,直流通道的输入端为负载连接端,输出端设有用于形成其输出端电压的直流母线电容,负载连接端与并网开关的电源连接端之间连接有一条或多条设有软启开关的软启支路,所述一条或多条软启支路中至少有一条设有软启电阻,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软启动电流小、散热设计容易、并网冲击电流小,可广泛用于直流负载的充电过程。

Description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领域中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含有DC/DC和DC/AC两次变换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可广泛用于充电器、适配器、开关电源、蓄电池等设备的充放电测试电路中。
背景技术
针对现有的包含DC/DC和DC/AC两次变换的变流器,对应其充电工作时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通常具有如下特点:并网开关两端并联有软启电阻,当要启动时先让电流流过软启电阻,软启电阻的阻值越大,则软启电流越小,从而实现减小软启电流的目的。
但是在并网的瞬间,由于并网开关两侧的压差较大,因此冲击电流也较大,另外,如果选用阻值较小的软启电阻,由于电网侧交流滤波电容和隔离变压器的存在,则软启电流较大,对软启电阻的散热要求相应较高;如果选用较大功率的软启电阻,尽管可以减小软启电流,但增加了电路的体积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既实现了较小的启动电流,使得散热设计较为容易,又实现了较小的并网冲击电流,可广泛用于直流负载的充电过程,减小对直流负载的冲击,可减小对直流负载和电网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DC/AC变换电路和并网开关,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多条相互独立的直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直流通道为其上设有直流斩波电路的斩波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的输入端为负载连接端,输出端设有用于形成其输出端电压的直流母线电容,直流母线电容可用于能量缓冲和直流滤波。所述直流通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DC端,所述并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AC端,另一端构成与电网或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还包括一条或多条设有软启开关的软启支路,所述软启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并网开关的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连接端,所述多条软启支路中不同的软启支路分别与不同的直流通道对应,所述一条或多条软启支路中至少有一条设有软启电阻,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上还并联有一条或多条由相互串联的旁路电阻和旁路开关组成的软启旁路,且至少有一条所述软启旁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
所述DC/AC变换电路自DC端到AC端依次设有逆变桥和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优选为升压隔离变压器。
对应同一所述直流通道的所述软启电阻和所述旁路电阻的阻值选取标准优选为:当所述软启开关和旁路开关闭合后,所述公共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小于所述升压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的峰值。
所述直流通道优选为两条或三条,当有两条时,其中至少有一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当有三条时,其中至少有两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
所述直流斩波电路优选由直流通道滤波电路和电子开关组件构成,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为L、CL、LC或LCL滤波电路,所述电子开关组件由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正极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负极端。
对于上述任意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还可以设置用于控制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输出使所述并网开关内侧电压与交流电网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的数字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设置了软启支路,可以在并网之前先通过软启电阻将所述直流通道的输入端接入所述交流电网,并利用交流电网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充电,一方面减小了启动电流,相应降低了散热要求,另一方面,在并网前实现了对直流母线电容的充电,为进一步要解决的减小并网时的冲击电流问题作了必要的准备,设置多个软启支路有助于对启动过程的优化控制。
由于设置了设有直流斩波电路的斩波直流通道,可充分利用直流斩波电路的电压变换功能改变直流母线电容电压的大小,通常是升高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以尽可能地使并网开关闭合瞬间并网开关内侧电压可以与并网开关外侧的电压在大小上达到匹配。
由于所述DC/AC变换电路上设有逆变桥,可以充分利用逆变桥的变换功能使得并网开关内侧的电压与外侧的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即达到同步,以减小甚至消除并网开关闭合瞬间的电流冲击。
由于设置了软启旁路,并采用升压隔离变压器,在先闭合软启开关对直流母线电容充电以后,可以再闭合旁路开关进一步升高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即使不通过数字控制调节所述直流斩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只要旁路电阻的阻值选取合适,仍然可以实现直流母线电容电压至少不小于升压隔离变压器的内侧线电压的峰值,因此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为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为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5为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6为直流通道的一个电路组成实施例;
图7为两条直流通道组成boost升压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8为三条直流通道组成boost升压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9为交流接触器接线方式示意图;
图10为设置软启旁路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11为设置软启旁路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11所示,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DC/AC变换电路和并网开关,即该变流器内部采用DC/DC和DC/AC两步变换。电能可以在直流负载与交流电网间双向流动,当电能由直流负载向交流电网流动时,所述变流器处于放电工作状态,反之则处于充电工作状态。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多条相互独立的直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直流通道为其上设有直流斩波电路的斩波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的输入端为负载连接端,如蓄电池、电子负载等,输出端设有用于形成其输出端电压的直流母线电容,直流母线电容可用于暂时存储来自负载或交流电网侧的电能。该输出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DC端,所述并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AC端,另一端构成与电网或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
所述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还包括一条或多条设有软启开关的软启支路,所述软启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并网开关的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连接端,所述多条软启支路中不同的软启支路分别与不同的直流通道对应,所述一条或多条软启支路中至少有一条设有软启电阻,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上还并联有一条或多条由相互串联的旁路电阻和旁路开关组成的软启旁路,且至少有一条所述软启旁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即至少一条所述斩波直流通道所对应的软启支路为设有所述软启旁路的软启支路。
所述软启支路投入工作,可以使交流电网输出的电能经由软启支路和DC/DC变换电路给直流母线电容充电,由于此时并网开关尚处于断开状态,且所述主电路具有一定的调节输出的能力,使得并网开关内侧电压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于并网开关的外侧电压(即交流电网电压),使得调节并网开关内侧电压达到与交流电网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成为可能。设置软启电阻则可以明显减小启动电流(也称软启电流,软启动过程中流过直流通道的电流即为相应直流通道的软启电流)。所谓基本同幅同相是指两幅值(或两相位)之间的差值在基于并网要求的相应差值容限之内。
所述DC/AC变换电路自DC端到AC端依次设有逆变桥和隔离变压器,所述逆变桥是实现DC/AC变换的核心部分,所述隔离变压器优选为升压变压器。所述并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变流器的主电路是否接入所述交流电网。
对应同一所述直流通道的所述软启电阻和所述旁路电阻的阻值选取标准为:当所述软启开关和旁路开关闭合后,所述公共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小于所述升压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的峰值。即软启支路投入工作后,再闭合旁路开关使软启旁路投入工作,可以使直流母线电容电压进一步升高,按照上述阻值选取标准,可以将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升高到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的峰值以上,进而使得并网开关闭合瞬间并网开关内侧电压可以与其外侧电压在大小上达到匹配的程度。
对于即定的所述逆变桥,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调节所述隔离变压器的变比,而是优选调节所述逆变桥的交流输出,改变其输出的电压幅值和相位,由于所述逆变桥的输出电压与并网开关的内侧电压存在确定的定量关系,因此调节所述逆变桥的输出相当于间接地改变并网开关的内侧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因此可以实现并网开关内外侧电压的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
可见,通过设置软启支路作为启动过程的临时通路,配合DC/DC变换升高直流母线电容电压缩小并网开关内外侧电压幅值的差距,并调节逆变桥的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进一步使得并网开关内外侧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可以使并网开关闭合瞬间其内外侧的平稳对接,以此实现同步并网,从而减小甚至消除并网开关闭合瞬间的电流冲击。
优选地,所述直流通道为两条或三条,当设有两条直流通道时,全部为所述斩波直流通道,或者一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另一条是所述基础直流通道,优选为前者,构成单相全桥(或称H桥)boost升压电路(参见图7),对于设有两条直流通道的情况,至少一条直流通道上应设有带软启电阻的软启支路;当设有三条直流通道时,全部为所述斩波直流通道,或者其中两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一条是所述基础直流通道,优选为前者,构成三相半桥boost升压电路(参见图8),相比图7所示电路,其升压速度更快,对于设有三条直流通道的情况,其中至少两条直流通道上应设有带软启电阻的软启支路。
当设有更多条直流通道时,实际应用中只需要选择其中的2-3条直流通道并组成上述任何一种boost升压电路即可。
对应同一直流通道,所述软启电阻的阻值优选大于所述旁路电阻的阻值,使得后续将旁路电阻接入电路以后,相比于只有软启支路工作时的情形的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只是小幅度升高即达到了幅值要求。
所述负载的电压值具有较大的直流输入范围,因此通常采用升压式直流斩波电路,使得并网开关闭合瞬间并网开关内侧电压与其外侧电压在大小上达到匹配。如图6所示,优选采用由直流通道滤波电路FLT和电子开关组件(即图中所示的桥臂)BR构成的升压式直流斩波电路,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可以为L、CL、LC或LCL滤波电路,优选为LCL-T型滤波电路,所述电子开关组件由第一功率开关管(如图6中的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如图6中的S2)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正极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即储能电感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负极端,所述功率开关管可以是MOS管、IGBT管、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或IGCT等可控型功率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控制输入端(即门极端)连接所述数字控制单元的相应控制线路的控制输出端,由此可通过脉宽调制等方式控制功率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和方式,调节斩波电路参数,在直流母线电容上形成所需要的输出。
除了所述斩波直流通道之外的其他直流通道上均设置有所述电子开关组件,其中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相连接的点构成其所在直流通道的负载连接端,所述电子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构成其所在直流通道的输出端,为了便于表达,把这种直流通道称为基础直流通道(参见图4的第二条直流通道)。
前述的任意一种所述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还优选设有用于控制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输出使所述并网开关内侧电压与交流电网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的数字控制单元,通过该数字控制单元调节所述逆变桥(一般为三相逆变桥)的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提高了并网同步的精度。
所述并网开关内外两侧优选设有用于检测电压、电流参数的传感器,以实时反馈并网开关内外两侧特别是外侧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情况,形成控制的闭环。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字控制单元的采样信号输入端连接。
各个直流通道之间在DC/DC变换上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各直流通道可以各自单独工作,即实际应用中允许部分直流通道工作而部分直流通道停止。当所述变流器设有两条斩波直流通道或一条斩波直流通道与一条基础直流通道时,这两条直流通道即可构成单相boost升压电路(参见含有两条直流通道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原理图2-5);当设有由所述斩波直流通道和基础直流通道组合的三条直流通道且其中至少有一条所述斩波直流通道时,这三条直流通道可构成三相boost升压电路,升压速度更快;当所述直流通道的条数更多时,可以组合构成多重多相的boost升压电路。
所述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现形式,例如,软启电阻和软启开关的相对位置可以相互调换(参见图2和3)、部分直流通道上可以不设置滤波器(参见图4)、部分软启支路上可以不设置软启电阻(参见图5),只要对于变流器整体而言,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能够升高到规定值即可。
所述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端或次级端还可以连接有交流通道滤波电路,用于所述DC/AC变换电路交流侧的滤波。
作为电路启动条件之一,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AC端自所述交流电网进行交流取电的方式可以为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中的任意两相线电压、三相四线制中的任意一相相电压或单独的市电输入电压,取电较为方便。
下面结合图10、11,说明该变流器直流母线充电电路的工作过程:
(1)闭合软启开关,交流电流经过软启电阻对直流母线电容进行充电。
(2)闭合旁路开关,直流母线电容电压进一步升高,使得直流母线电容电压至少不小于升压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峰值。
(3)三相逆变桥对直流电压进行DC/AC变换,使得并网开关内侧的电压与并网开关外侧的交流电网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
(4)闭合并网开关,断开软启开关,完成整个软启动过程。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只要选用合适阻值的旁路电阻就可以实现直流母线电容电压至少不小于升压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的峰值;同时由于隔离变压器是升压变压器,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可以通过增加并联的旁路电阻实现进一步升高,无需进行数字控制,即可容易地实现无冲击软启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所述软启开关和/或旁路开关可以是现有技术下的各类可控开关,本发明中优选采用交流接触器。由于通常情况下负载端与交流电网侧压差较大,常规的交流接触器难以承受,因此选用设有相互串联的多对主触点的交流接触器,使处于最远端的两个所述主触点接入相应的软启支路或软启旁路(参见图9所示的含有三对主触点相互串联形成的S型交流接触器),相当于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耐压能力。
本文针对所述变流器的主电路、软启支路和软启旁路所称的“输入”、“输出”是针对所述变流器处于放电工作状态时所述变流器主电路中的电能流动方向而言的,而实际上电能可以在变流器中双向流动,因此上述表达并不构成对电能实际流动方向的限定。所称的“内侧”是靠近负载的一侧,“外侧”为靠近交流电网的一侧。

Claims (10)

1.一种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DC/AC变换电路和并网开关,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多条相互独立的直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直流通道为其上设有直流斩波电路的斩波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的输入端为负载连接端,输出端设有用于形成其输出端电压的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DC端,所述并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AC端,另一端构成与电网或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或多条设有软启开关的软启支路,所述软启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并网开关的电源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连接端,所述多条软启支路中不同的软启支路分别与不同的直流通道对应,所述一条或多条软启支路中至少有一条设有软启电阻,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与所述斩波直流通道相对应,至少一条设置了软启电阻的所述软启支路上还并联有一条或多条由相互串联的旁路电阻和旁路开关组成的软启旁路,且至少一条所述斩波直流通道所对应的软启支路为设有所述软启旁路的软启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变换电路自DC端到AC端依次设有逆变桥和隔离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压器为升压隔离变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对应同一所述直流通道的所述软启电阻和所述旁路电阻的阻值选取标准为:当所述软启开关和旁路开关闭合后,所述公共直流母线电容的电压不小于所述升压隔离变压器内侧线电压的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通道为两条或三条,当有两条时,其中至少有一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当有三条时,其中至少有两条是所述斩波直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对应同一所述直流通道的所述软启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旁路电阻的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斩波电路由直流通道滤波电路和电子开关组件构成,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为L、CL、LC或LCL滤波电路,所述电子开关组件由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正极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直流通道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负极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控制所述DC/AC变换电路的输出使所述并网开关内侧电压与交流电网电压同幅同相或基本同幅同相的数字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开关内外两侧设有用于检测电压、电流参数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字控制单元的采样信号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开关和/或旁路开关采用设有相互串联的多对主触点的交流接触器。
CN2011203388275U 2011-09-09 2011-09-09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6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88275U CN202206324U (zh) 2011-09-09 2011-09-09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88275U CN202206324U (zh) 2011-09-09 2011-09-09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06324U true CN202206324U (zh) 2012-04-25

Family

ID=4597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3882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6324U (zh) 2011-09-09 2011-09-09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063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125A (zh) * 2011-09-09 2012-02-15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2820771A (zh) * 2012-08-10 2012-12-12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设备软启动装置及软启动方法
CN108879748A (zh) * 2018-07-20 2018-11-23 乐山智能微网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125A (zh) * 2011-09-09 2012-02-15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2355125B (zh) * 2011-09-09 2014-04-23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2820771A (zh) * 2012-08-10 2012-12-12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设备软启动装置及软启动方法
CN102820771B (zh) * 2012-08-10 2015-10-21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设备软启动装置及软启动方法
CN108879748A (zh) * 2018-07-20 2018-11-23 乐山智能微网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6938B (zh) 变流器的启动方法
CN102301574B (zh) 功率因数校正转换器以及功率因数校正转换设备
CN103715746B (zh) 一种ups及其dc/dc电路
CN100563086C (zh) 有源双向电力调节器
CN202267739U (zh) 蓄电池充放电测试仪
CN103368231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电路
CN107294392A (zh)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CN107650729A (zh) 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器的预充电装置
CN102355125B (zh) 变流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3606956B (zh) 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解耦电路
CN106961220B (zh) 一种具有均流特性的高效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CN106411109A (zh) 一种llc变换输出的高低压切换电路
CN109768729A (zh) 单相高频隔离型可变拓扑ac-dc变换器
CN105356784A (zh) 一种具有直流母线电压平衡功能的并网逆变器
CN202206324U (zh) 多直流通道变流器的直流母线充电电路
CN108964449A (zh) 一种新型ac-dc(dc-dc)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02210760U (zh) 变流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4967303A (zh) 智能电能路由器直流单元自启动控制装置和自启动方法
CN104883075A (zh) 一种新型级联型6kV矿用高压防爆变频器
CN100571006C (zh) 超导储能用双向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99108B (zh) 用于将dc电压转换为三相ac输出的方法和变换器
CN207368884U (zh) 一种宽范围双向软开关直流变换电路
CN201789459U (zh) 一种大型高压电动机电容储能补偿起动装置
CN208094445U (zh) 矢量合360°相位和幅值可控交流变换器
CN204290428U (zh) 一种集成电机驱动和电池充电功能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