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94421U -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94421U
CN202194421U CN2010206984389U CN201020698438U CN202194421U CN 202194421 U CN202194421 U CN 202194421U CN 2010206984389 U CN2010206984389 U CN 2010206984389U CN 201020698438 U CN201020698438 U CN 201020698438U CN 202194421 U CN202194421 U CN 202194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abin body
fixedly connected
collapsible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984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林
叶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984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94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94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944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包括舱体和设置在所述舱体底部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舱体的底边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舱体内的防护装置、第一活动加强件、第二活动加强件、活动底板、救援钩、救援环和通过活动轴与所述救援钩固定连接的中心立柱;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活动轴、中心立柱和四个防护柱,所述防护柱的一端与舱体顶部的活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动轴与活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立柱的一端与所舱体顶部的活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中心立柱底端的卡槽与舱体底部的活动底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能够使人们在发生地震的第一时间,用数秒钟时间紧急避难。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避难装置,特别是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我国2009年5.12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就造成69227人死亡,失踪17923人,伤374643人,经济损失达8450多亿元,其惨重损失震惊世界。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地震灾害突发性强、冲击大、危害广,造成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难度加大。按照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发生地震后首先是救人”的指示精神,以及2009年5月1日新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关于“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的要求,构筑科学、完善的地震应急体系是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地震灾害的关键。应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地震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参与汶川救援的专家一致认为:“震后第一天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仅存20~30%,此后存活就是奇迹”。有些更长时间的奇迹案例,虽然体现和见证了生命之可贵、意志之顽强的精神及创造的极限挑战,但毕竟这种情况与遇难者人数相比,存活率实在是过于悬殊。 
申请人叶林(江苏省泰州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和叶进在汶川、玉树地震后,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地震预测技术是世界性难题,短时期内难以攻破,但在防御方面,我们的防御方法是可以通过创新取得突破并有所作为的。他们认为:地震防御装备是抗御破坏性大地震的前提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化解灾害损失的关键,措施到位,能使未来大地震中伤亡人数减小到最低限度。 
为此,申请人翻阅和研究了大量来自灾区现场的资料和照片,发现被埋压的人绝大多数是在建、构筑物倒塌时,在没有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造成的,就是偶尔侥幸躲过一劫,盼来了后续救援人员,但从废墟里所能救出的人员还是非常有限,有时往往需要几十、上百人没日没夜地救援,才能救出一名伤痕累累的幸存者。以往的避震知识宣传,有些仍还沿袭着六、七十年代的方法,建议大家遇到地震发生时,躲在床下、桌下、卫生间等地方,其实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事实证明都不是十分有效,一般地震还能应付,但遇到强震,房屋倒塌后,使用此种办法能存活下来的机率实在是太小太小了。针对地震灾害的特点,近年来,申请人反复研究、琢磨,考虑到大地震发生时往往只有数十秒的时间,且人在地动山摇、站不稳的状态下,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逃出巳经扭曲的房门,基本上是难上加难。鉴于此,申请人在获得2010年实用新型地震紧急避难仓专利授权(专利号:200920350867.4)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更加简捷,一旦遇有破坏性大地震,人们可以迅速进入。为考虑少占房屋空间,平常不使用时可方便地将此折叠起来,紧急情况使用时打开仅需几秒钟时间。另外,此装置具有坚固性、便捷性、安全性、经济性的明显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护屏障,能够使人们在发生地震的第一时间内避险,一旦遇有地震发生,人们可以在几秒钟内躲避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包括舱体和设置在所述舱体底部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舱体的底边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舱体内的防护装置、第一活动加强件、第二活动加强件、活动底板、救援钩、救援环和通过活动轴与所述救援钩固定连接的中心立柱;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活动轴、中心立柱和四个防护柱,所述防护柱的一端与舱体顶部的活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动轴与活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舱体顶部的活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中心立柱底端的卡槽与舱体底部的活动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加强件,包括活动轴和卡槽,第一活动加强件的一端通过活动轴与中心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与防护柱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加强件,包括活动轴和卡槽,第二活动加强件的一端通过活动轴与中心 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与防护柱相连接;所述活动底板,包括活动轴和卡槽,活动底板的一端通过活动轴与防护柱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与中心立柱相连接;所述舱体设置有活动舱门,所述活动舱门通过活动门铰链与防护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预设插销与中心立柱相固定;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活性炭空气过滤孔、“SOS”紧急呼救器和救援信号闪光灯。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装置表面覆盖有减震材料。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柱之间设置有加强件。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食品仓。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药品用品仓。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应急器材工具仓。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财物保险仓。 
上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SOS”紧急呼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一般设置在建构筑物的卧室内,日常占用屋内空间很小,一旦发生地震,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数秒钟内躲进舱体避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叠合示意图。 
1.舱体,2.减震装置,3.防护柱,4.中心立柱,5.救援钩,6.救援环,7.活动加强件,8.活动底板,9.加强件,10.活动轴,11.加强件卡槽,12.活动舱门,13.观察窗,14.救援信号闪光灯,15.食品仓,16.药品用品仓,17.应急器材工具仓,18.财物保险仓,19.含活性炭空气过滤装置的进气孔,20.舱门铰链。 
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包括舱体1和设置在所述舱体1底部的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与所述舱体1的底边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舱体1内的防护装 置、第一活动加强件7-1、第二活动加强件7-2、活动底板8、救援钩5、救援环6和通过活动轴10-1与所述救援钩固定连接的中心立柱4;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活动轴10-1、中心立柱4和两组防护柱3,所述防护柱3的一端与舱体顶部的活动轴10-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动轴10-4与活动底板8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立柱4的一端与所舱体顶部的活动轴10-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中心立柱4底端的卡槽11-3与舱体底部的活动底板8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加强件7-1,包括活动轴10-2和卡槽11-1,第一活动加强件7-1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2与中心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1与防护柱3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加强件7-2,包括活动轴10-3和卡槽11-2,第二活动加强件7-2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3与中心立柱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2与防护柱3相连接;所述活动底板8,包括活动轴10-4和卡槽11-3,活动底板8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4与防护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3与中心立柱4相连接;所述舱体设置有活动舱门12,所述活动舱门12通过活动门铰链20与防护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预设插销与中心立柱4相固定;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3、“SOS”紧急呼救器、含活性炭空气过滤装置的进气孔19和救援信号闪光灯14。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食品仓15。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药品用品仓16。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应急器材工具仓17。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财物保险仓18。 
食品仓15内备有: 
矿泉水 
矿泉水 
方便面 
压缩饼干 
巧克力 
食糖 
食盐等 
药品用品仓16内备有: 
常用药品 
常用医药器械 
医药绷带 
医用酒精、棉球 
及时贴 
消毒液 
卫生纸 
口罩 
毛巾 
手套 
一次性垃圾袋等 
应急器材工具仓17内备有: 
防水电筒 
信号指示灯(激光) 
“SOS”紧急呼救器 
手动报警装置 
对外通信设备 
对外喊话喇叭 
调频调幅收音机 
排气扇 
口哨 
纸笔 
雨衣 
钢锯、条 
锤子 
撬纤 
千斤顶 
安全帽等 
财物保险仓。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能够使人们在发生地震的第一时间内避险,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护屏障。具有坚固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优点,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设置有五道防护:第一道是高强度材料舱体1,第二道是防护柱3与中心立柱4形成的三角形防护架,第三道是第一活动加强件7-1,第四道是第二活动加强件7-2,第五道是活动底板8及其减震装置2。人就坐在避难器舱中的中心立柱下面。 
为了使被埋压人员在外界救援队到来之前能有效存活和自救互救,汲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训,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中设置了食品仓、药品仓、应急器材工具仓(备有照明灯、手摇充电器、SOS紧急呼救器等装置),其存储数量完全有可能使被困人员赢得十五天左右的宝贵救援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自救能力和生命的存活率。为了配合外部力量的救援,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上方专门设计了一个救援钩,当救援人员发现它时,可以快捷地用吊车将其整体吊出,并且避免伤及到里面的人,更重要的是能同时救出几个人(一般可容3人左右),从而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救援质量。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能够适用于多种用途和范围,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只要是人们居住、工作、生活、娱乐的建构筑物或场所等地方都可以设置。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结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为多种形状,如: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能为今后人类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避难方法,从而避免了千万个家庭刻骨铭心的离别之痛。

Claims (8)

1.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和设置在所述舱体(1)底部的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与所述舱体(1)的底边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舱体(1)内的防护装置、第一活动加强件(7-1)、第二活动加强件(7-2)、活动底板(8)、救援钩(5)、救援环(6)和通过活动轴(10-1)与所述救援钩固定连接的中心立柱(4);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活动轴(10-1)、中心立柱(4)和两组防护柱(3),所述防护柱(3)的一端与舱体顶部的活动轴(10-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动轴(10-4)与活动底板(8)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立柱(4)的一端与所舱体顶部的活动轴(10-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中心立柱(4)底端的卡槽(11-3)与舱体底部的活动底板(8)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加强件(7-1),包括活动轴(10-2)和卡槽(11-1),第一活动加强件(7-1)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2)与中心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1)与防护柱(3)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加强件(7-2),包括活动轴(10-3)和卡槽(11-2),第二活动加强件(7-2)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3)与中心立柱(4)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2)与防护柱(3)相连接;所述活动底板(8),包括活动轴(10-4)和卡槽(11-3),活动底板(8)的一端通过活动轴(10-4)与防护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11-3)与中心立柱(4)相连接;所述舱体设置有活动舱门(12),所述活动舱门(12)通过活动门铰链(20)与防护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预设插销与中心立柱(4)相固定;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3)、透气孔(19)、“SOS”紧急呼救器、含活性炭空气过滤装置的进气孔和救援信号闪光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装置表面覆盖有减震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柱(3)之间设置有加强件(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食品仓(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药品用品仓(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应急器材工具仓(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财物保险仓(18)。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的结构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者半圆形。
CN2010206984389U 2010-12-24 2010-12-24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4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84389U CN202194421U (zh) 2010-12-24 2010-12-24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84389U CN202194421U (zh) 2010-12-24 2010-12-24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94421U true CN202194421U (zh) 2012-04-18

Family

ID=45949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9843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4421U (zh) 2010-12-24 2010-12-24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944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2433A (zh) * 2018-01-31 2018-07-06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震的组装式墙体
CN110080588A (zh) * 2019-05-27 2019-08-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灾后逃生的可折叠的双层避难框架装置
CN113216701A (zh) * 2021-05-20 2021-08-06 范超 一种防震防火防盗抢多功能避险救生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2433A (zh) * 2018-01-31 2018-07-06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震的组装式墙体
CN108252433B (zh) * 2018-01-31 2024-02-02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震的组装式墙体
CN110080588A (zh) * 2019-05-27 2019-08-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灾后逃生的可折叠的双层避难框架装置
CN110080588B (zh) * 2019-05-27 2021-05-1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灾后逃生的可折叠的双层避难框架装置
CN113216701A (zh) * 2021-05-20 2021-08-06 范超 一种防震防火防盗抢多功能避险救生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4326Y (zh) 应急生存箱
CN202194421U (zh) 一种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CN102061815A (zh) 折叠式地震紧急避难器
CN202516188U (zh) 地震避难救生仓
CN101288793A (zh) 半球形多功能防震床房
CN205499297U (zh) 一种救生穿戴设备
CN201620617U (zh) 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
CN201593326U (zh) 突发强烈地震或强风暴来临时紧急避险的综合防护装置
CN201211401Y (zh) 地震避难柜
CN201899797U (zh) 一种壁藏式地震紧急避难舱
CN105102737B (zh) 安全防攀爬条
CN107854229A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救灾医药箱
CN201175151Y (zh) 多棱体防震床
CN207242576U (zh) 一种防地震多功能保护仓
CN204671407U (zh) 一种家庭便携急救箱
CN202749058U (zh) 一种警示牌
CN201316120Y (zh) 应急自救背包
CN203436477U (zh) 急救包
CN207186951U (zh) 一种双层保护的救生舱结构
CN2562753Y (zh) 应急箱
CN2475779Y (zh) 小型震灾避难箱
CN202476670U (zh) 一种多功能救生书包
CN102641564A (zh) 多功能应急舱
CN206034884U (zh) 一种建筑施工架
CN101884828A (zh) 床式地震自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e Ji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