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7377U - 按键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67377U
CN202167377U CN2011202523551U CN201120252355U CN202167377U CN 202167377 U CN202167377 U CN 202167377U CN 2011202523551 U CN2011202523551 U CN 2011202523551U CN 201120252355 U CN201120252355 U CN 201120252355U CN 202167377 U CN202167377 U CN 202167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rotation section
strutting piece
sliding part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523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523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67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67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673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按键,包含底板、框架、键帽、弹性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框架设置于底板上,且破孔形成于框架上。键帽设置于破孔中。弹性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转动部,其中第一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一上,且第一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另一上。第二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其中第二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一上,且第二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另一上。本实用新型以呈Z字形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取代习知的升降支撑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简单,且大大节省按键及键盘的体积空间。

Description

按键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尤指一种利用呈Z字形的至少二支撑件来支撑键帽的按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键1包含底板10、键帽12、电路板14、升降支撑装置16以及弹性件18。电路板14设置于底板10上。升降支撑装置16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用以支撑键帽12。弹性件18亦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当键帽12被使用者按压后,弹性件18提供键帽12弹性回复力,使键帽12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
如图1所示,键帽12具有滑槽120以及卡槽122,底板10具有滑槽100以及卡槽102,升降支撑装置16包含支撑件160以及支撑件162。于组装支撑件160时,支撑件160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120中,且支撑件16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枢接于卡槽102中。于组装支撑件162时,支撑件162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100中,且支撑件16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枢接于卡槽122中。藉此,键帽12可伴随升降支撑装置16朝底板10的方向垂直上下移动。然而,上述机构设计导致习知的升降支撑装置16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且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进一步限制按键1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其利用呈Z字形的至少二支撑件来支撑键帽。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包含底板、框架、键帽、弹性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框架设置于底板上,且破孔形成于框架上。键帽设置于破孔中。弹性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转动部,其中第一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一上,且第一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另一上。第二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其中第二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一上,且第二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或键帽其中之另一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邻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垂直该第二转动部;或者,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对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该第二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部平行该第一转动部,且该第二滑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限位部,自该第一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部,自该第二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的行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另包含第三支撑件以及第四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三滑动部以及第三转动部,该第三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三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第四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四滑动部以及第四转动部,该第四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四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其中,该第一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三支撑件以及该第四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四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对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该第三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另相对二侧,且该第三转动部平行该第四转动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二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三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以及该第四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皆相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部平行该第一转动部,该第二滑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该第三滑动部平行该第三转动部,且该第四滑动部平行该第四转动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限位部,自该第一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部,自该第二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三限位部,自该第三转动部延伸出,该第四支撑件具有第四限位部,自该第四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一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与该第四限位部用以限制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的行程。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包含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设置于底板上。键盘上的其中之一按键的结构设计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呈Z字形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取代习知的升降支撑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简单,且大大节省按键及键盘的体积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可单独做为单一开关使用,亦可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设置于键盘上使用,视实际应用而定。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按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按键移除框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按键的俯视图。
图6为图2中的按键的键帽被按压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按键移除框架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得到按键的俯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7,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34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按键34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按键34移除框架32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按键34的俯视图,图6为图2中的按键34的键帽36被按压后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按键34移除框架32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7所示,按键34包含底板30、框架32、键帽36、弹性件38、第一支撑件40、第二支撑件42、第三支撑件44以及第四支撑件46。框架32设置于底板30上,且破孔48形成于框架32上。
键帽36设置于破孔48中,且弹性件38设置于键帽36与底板30之间。于实际应用中,底板30上设置有电路板(例如薄膜电路板,未显示),且电路板上具有与按键34对应的开关。当按键34的键帽36被按压时,电路板上的开关即会被触发,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此外,弹性件38可为橡胶垫圈(rubber dome)或金属簧片(metal dome),视实际应用而定。当键帽36被使用者按压后,弹性件38提供键帽36弹性回复力,使键帽36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0、第二支撑件42、第三支撑件44以及第四支撑件46皆呈Z字形,且分别设置于键帽36的四周。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40具有第一滑动部400以及第一转动部402,第二支撑件42具有第二滑动部420以及第二转动部422,第三支撑件44具有第三滑动部440以及第三转动部442,且第四支撑件46具有第四滑动部460以及第四转动部46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400、第二滑动部420、第三滑动部440与第四滑动部460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键帽36的四周的对应滑槽360中,且第一转动部402、第二转动部422、第三转动部442与第四转动部462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底板30上的对应卡槽300中。滑槽360可设计成类似椭圆形,但不以此为限,以在键帽36被按压时,提供第一滑动部400、第二滑动部420、第三滑动部440与第四滑动部460滑动空间,如图4与图7所示。
然而,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400、第二滑动部420、第三滑动部440与第四滑动部460亦可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键帽36的四周的对应卡槽(未显示)中,且第一转动部402、第二转动部422、第三转动部442与第四转动部462亦可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底板30上的对应滑槽(未显示)中。换言之,第一滑动部40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一上,且第一转动部40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另一上。第二滑动部42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一上,且第二转动部42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另一上。第三滑动部44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一上,且第三转动部44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另一上。第四滑动部46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一上,且第四转动部46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底板30或键帽36其中之另一上。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40与第二支撑件42分别设置于键帽36的相对二侧,第一滑动部400平行第二滑动部420,且第一转动部402平行第二转动部422;第三支撑件44与第四支撑件46分别设置于键帽36的另相对二侧,第三滑动部440平行第四滑动部460,且第三转动部442平行第四转动部46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400平行第一转动部402,第二滑动部420平行第二转动部422,第三滑动部440平行第三转动部442,且第四滑动部460平行第四转动部462,但不以此为限,只要不影响键帽36相对底板30上下移动即可。此外,第一转动部402与键帽36的中心线C间的垂直距离D1、第二转动部422与键帽36的中心线C间的垂直距离D2、第三转动部442与键帽36的中心线C间的垂直距离D3以及第四转动部462与键帽36的中心线C间的垂直距离D4皆相等。藉此,即可确保键帽36被按压时,可稳定且平顺地相对底板30上下移动。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0可具有第一限位部404,自第一转动部402延伸出,第二支撑件42可具有第二限位部424,自第二转动部422延伸出,第三支撑件44可具有第三限位部444,自第三转动部442延伸出,且第四支撑件46可具有第四限位部464,自第四转动部462延伸出。底板30上的卡槽300可设计成如图3至图5所示的L形,以分别容置第一限位部404、第二限位部424、第三限位部444与第四限位部464。在键帽36被按压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404、第二限位部424、第三限位部444与第四限位部464可用以限制键帽36相对底板30移动的行程。
在键帽36被按压的过程中,第一滑动部400、第二滑动部420、第三滑动部440与第四滑动部460会于对应的滑槽360中滑动,且第一转动部402、第二转动部422、第三转动部442与第四转动部462会于对应的卡槽300中转动,使得键帽36可稳定且平顺地相对底板30上下移动。当按压键帽36的外力被释放后,弹性件38即会提供键帽36弹性回复力,使键帽36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
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按键34′的俯视图。按键34′与上述的按键3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34′不包含上述的第三支撑件44以及第四支撑件46。换言之,按键34′是利用分别设置于键帽36的相对二侧的第一支撑件40与第二支撑件42,以使键帽36被按压时可稳定且平顺地相对底板30上下移动。需说明的是,图8与图5中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按键34″的俯视图。按键34″与上述的按键3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34″是利用分别设置于键帽36的相邻二侧的第一支撑件40与第二支撑件42,以使键帽36被按压时可稳定且平顺地相对底板30上下移动。此时,第一转动部402垂直第二转动部422。需说明的是,图9与图5中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3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键盘3包含底板30、框架32以及复数个按键34。框架32设置于底板30上。按键34设置于底板30上,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于此实施例中,框架32上可形成有复数个破孔48,以设置复数个按键34。需说明的是,底板30、框架32与按键34的配置关系及作用原理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按键34亦可以上述的按键34′或按键34″替换。
上述的按键34、按键34′或按键34″除了可应用于键盘外,亦可单独做为单一开关使用。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以呈Z字形的支撑件取代习知的升降支撑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简单,且大大节省按键及键盘的体积空间。支撑件的数量及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而决定,只要使键帽被按压时可稳定且平顺地相对底板上下移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可单独做为单一开关使用,亦可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设置于键盘上使用,视实际应用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
底板;
框架,设置于该底板上,破孔形成于该框架上;
键帽,设置于该破孔中;
弹性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第一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转动部,该第一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一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以及
第二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该第二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二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邻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垂直该第二转动部;或者,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对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该第二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部平行该第一转动部,且该第二滑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限位部,自该第一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部,自该第二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的行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第三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三滑动部以及第三转动部,该第三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三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以及
第四支撑件,呈Z字形且具有第四滑动部以及第四转动部,该第四滑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一上,该第四转动部选择性地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其中之另一上;
其中,该第一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三支撑件以及该第四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四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相对二侧,且该第一转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该第三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另相对二侧,且该第三转动部平行该第四转动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二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三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以及该第四转动部与该键帽的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皆相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部平行该第一转动部,该第二滑动部平行该第二转动部,该第三滑动部平行该第三转动部,且该第四滑动部平行该第四转动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限位部,自该第一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限位部,自该第二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三限位部,自该第三转动部延伸出,该第四支撑件具有第四限位部,自该第四转动部延伸出,该第一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与该第四限位部用以限制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的行程。
1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含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的其中之一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该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
CN2011202523551U 2011-07-09 2011-07-09 按键及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67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23551U CN202167377U (zh) 2011-07-09 2011-07-09 按键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23551U CN202167377U (zh) 2011-07-09 2011-07-09 按键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67377U true CN202167377U (zh) 2012-03-14

Family

ID=4580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235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67377U (zh) 2011-07-09 2011-07-09 按键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67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9722A (zh) * 2012-11-23 2014-06-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9722A (zh) * 2012-11-23 2014-06-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3839722B (zh) * 2012-11-23 2016-07-1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1607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3123871A (zh) 按键
CN201741608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3065844B (zh)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CN203689477U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输入装置
CN102737884A (zh) 按键结构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CN103811216B (zh)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CN201717158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3165326A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3165325A (zh) 键盘
CN202167377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2930282U (zh) 一种键盘
CN201853596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3681052A (zh) 按键及键盘
CN203445039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2261224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2601463U (zh) 支撑装置及按键
CN201673833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1853617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1853595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1780909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1859782U (zh) 长型按键及键盘
CN201985001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3277169U (zh) 键盘按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