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6111U -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66111U
CN202166111U CN2010202314424U CN201020231442U CN202166111U CN 202166111 U CN202166111 U CN 202166111U CN 2010202314424 U CN2010202314424 U CN 2010202314424U CN 201020231442 U CN201020231442 U CN 201020231442U CN 202166111 U CN202166111 U CN 202166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thermal source
surplus
heat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314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红康
王冬冬
荣琼
司姗姗
周岳
金一琪
Original Assignee
司红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司红康 filed Critical 司红康
Priority to CN2010202314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66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66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661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可使小太阳的电热利用率成倍提高,从而实现成倍降低其用电功率。安装在反射罩上沿口的弧形拢热槽(8),将上升到此处的热空气聚拢到开孔(9)处,被风机(7)经由管道(10)吸进,继而从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3)或电热丝热源的空心陶瓷体(12)向前方吹出。所述空心支架(3)或空心陶瓷体(12)内塞入的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吸收其热量,汇同风机吸送来的热空气,再经由延伸到前安全护网外的送风管(4),将热风吹送得更远。本结构可使热源产生的热空气和高温部件的余、废热与红外线一道到达人体,升温更快,且热风流量大、送风远、温度高。

Description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小太阳取暖器及其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采暖设备中,小太阳取暖器是把红外线直接辐射向人体供暖,开之即有关之即无,方便、快捷,且造价低、售价廉,因此,全国每年有上千万台产销量,位居采暖设备之首。 
但是,由于其另一部分热能——热空气未能利用,以及热源载体携带的高温也利用不足,导致高能耗、不节能。因此,市场上已出现功率高达1800w的“超级小太阳”。那么,一栋50户居民的住宅楼,或农村乡镇的中等居民区用于采暖的用电量就相当于一个个规模型工厂!而全国像这样的“高能耗用电工厂”数以百万计!用户的电费负担也大得惊人。 
这些造价低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高能耗采暖设备,是国家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冬季超负荷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也早已引起全国取暖器生产厂家、研究院所的高度重视,相关研发也在进行中。 
例如:在2008年1月22日公开的ZL200820082487.2名为“辐射暖风取暖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在空心的发热体支架10内安装风扇叶,经由小孔22进气,将发热体5传导给空心热源(卤素管)支架10的高温热量向前方扇出。以及在空心热源(卤素管)支架内安装电发热丝6通电增热,并用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连同支架自身的热量吹出。 
该热风技术方案表明,在没安装电热丝前,风叶吹出的是支架内壁体的热,因流风与壁体的接触面有限,因而只吹出了壁体的一小部分热量;而安装了电热丝后,又同样增加了用电功率。并且,受进气小孔22孔径大小有限的制约,风扇吹出的风量也相应有限;以及出风口在前安全护网内,离人体太远因素的制约,热风吹送不远。 
研究表明,被当做余热、废热、有害热被闲置、避让的脱离热源自由上升飘散的热空气【注:反射罩上贴有“高温,严禁覆盖”等警示】,以及热源载体携带的热量之和不亚于红外线热,如果利用合理,既可大幅度降低小太阳的用电功率,又不影响其供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让热 源载体携带的全部热能,以及脱离热源呈上升状态的热空气都能与红外线一道直接为人体加温,从而直接将其功率降低一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包括抛物面反射罩、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风机。所述反射罩(1)的上沿口有一开孔(9)并连接管道(10)和风机(7)的进风口,出风口穿过反射罩的中心开口(26)与所述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对接。 
收集上升的热空气,可在抛物面反射罩的上沿口开孔,并从开孔的背后连接管道和风机,将上升到此处的热空气吸进,再经由管道将之送入空心的热源载体,最终从载体前端吹出。其中开孔形状可为圆形、长条形或扁圆形。 
优选地,在开孔(9)的上方安装一弧形拢热槽(8),拢热槽与反射罩紧密连接。则拢热槽(8)可以拦截上升中的热空气,使之聚拢到所述开孔处; 
优选地,所述管道(10)、拢热槽(8)为另外制备的一个独立整体(16),安装在反射罩上方,则反射罩不需开孔。 
优选地,所述开孔(9)为圆形或长条形或扁圆形。 
若要将热源载体携带的高温全部让风机吹出的风带出,则必须在其内塞入散热片或金属蜂窝吸收热量,流风通过散热片时即可尽可能地带出热量。散热片塞入内部的位置应在热源所在地中央,与载体精密接触。即:在所述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内有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 
还可以在所述陶瓷体载体的凹沟底开设无数个小孔,孔向应以顺风为佳,目的是从小孔内吸入冷空气时已被裹在凹沟的电热丝加热。至少应该在陶瓷体安装后朝向地面一半的凹沟开小孔,则热空气可以直接从小孔上升到所述陶瓷体内,供流风吹送。即:空心陶瓷载体(12)为两头通的空心柱体,其绕丝凹槽底部排列有无数个小孔(13)。 
若要将所述热风吹送的更远,可在陶瓷体前端衔接一段送风管,延伸至前安全护网以外。或将卤素管空心载体向前延伸至安全护网以外。必要时可将延至安全护网外之部分给予植绒防烫处理;管口还要设置护口网罩。即:所述陶瓷热源载体(12)前方的送风管道(4)延伸到前安全护网外。 
优选地,送风管道(4)外露在安全护网外的部分有植绒,管口有安全护网。 
所述热源在反射罩开口线以内,至少应平其开口线,目的上让热空气顺着反射罩弧 度上升,继而被拢热槽收集。 
优选地,所述风机(7)不从反射罩上沿口的开孔(9)处吸进热空气,而直接将冷风吹进卤素管空心热源支架(3)或空心绕丝陶瓷体(12)内。 
有益效果 
本结构可将热源产生的热空气和热源载体携带的余热都形成热风,与红外线一道直接到达人体,开机后升温更快。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将原产品的用电功率降低一倍,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①是热空气聚拢原理和结构图;图1——②是热源支架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1——③是“Ω”型卤素管热源在取暖器上的位置及其固定支架示意图 
图2——①是整体式拢热吸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②是绕丝陶瓷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③是各装置相互配合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风机与热源之间的电路关系图 
图中:1反射罩,2前安全护网,3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简称空心支架或载体),4延风管,5金属蜂窝或散热片,6卤素管,7风机,8“⌒”形拢热槽(拦截热空气),9反射罩开孔(包括圆形、椭圆或扁形开孔),10输风管(又称管道),11固定架(固定“Ω”型卤素管),12绕丝(电热丝)空心陶瓷体,13凹沟开孔(绕丝陶瓷体凹沟开孔),14陶瓷体空心基座,15电热丝正负电极连接孔,16拢热槽与吸风管合二为一的整体结构,17加固连接点,21高档位开关,22低档位开关,25风机专用开关,26反射罩中心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①所示的是抛物面反射罩1的正面图,其上沿口有一开孔9,开孔的上方是一个紧贴反射罩的弧线角度安装的拢热槽8,如箭头所示:剖面呈“⌒”形开口向下,用来聚拢脱离热源上升到此处的热空气。拢热槽与反射罩之间作紧密无缝连接,可焊接或铆接。反射罩中心有一较大的开口26,目的是让背后风机吹出的风柱通畅地与罩内空心配件贯通。 
开孔9除了圆形外还可以是扁圆或长条状开孔,这样可以更直接地吸进拢热槽 聚拢的热空气,则其背后的输风管10的管口也要作相应的形状匹配变化。 
图1——②所示的是空心热源(卤素管)支架3【以下简称:空心支架】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即:在空心支架3内,塞入金属蜂窝或金属散热片5,塞入位置在热源6管段,与管身紧密接触,充分吸收热源6的传导热和辐射热。 
图1——③所示,图中:“Ω”型卤素管热源6被三个固定架11悬空固定在较长的、延伸到前安全护网2外的空心支架3的中段,三个固定架11与空心支架3作焊接或铆接等永久固定。热源位置应在反射罩开口线以内,或平开口线,目的是让其产生的热空气顺着反射罩弧度上升被拢热槽8收拢(下同)。 
工作原理是:当热源卤素管6通电发热时,被其加热了的热空气沿着反射罩1的壁体弧度上升到其上端,被弧形拢热槽8拦截并集中到位于制高点的开孔9处。此时,安装在反射罩后外壳中心处的风机7,通过管道10将热空气吸入,并将它吹入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3内,热风通过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后,进一步携带高温吹出。 
其中,空心支架3较长,或为整体,或由两段对接而成,穿过前安全护网2的中心向外延伸,将热风进一步吹送到取暖目标。其中外露在护网外的出风口管身还可以作金属植绒防烫处理。管口设置安全护网。 
除本实施例所述结构外,还可以是:风机直接将冷空气吹入空心支架或空心陶瓷体内,经过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加温后吹出,但温度低于上述结构。 
本例所述风机的安装、固定是在反射罩外部设置的平台上,或后防护外壳提供的平台上(通常为塑料铸造或“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659533100021
”形铁片件),或其它位置营造的平台上(图2实施例同) 
本例所述风机的型号有离心式、涡轮式或轴流式。其中,当采用轴流式风机时,由于风呈旋转状态离开风叶,因此,金属蜂窝或散热片的通风孔道除直通状外,可作螺旋状扭曲,与风的旋转方向相吻合,减小风阻(图2实施例同) 
除上述吸送风结构外,还可以在开孔9背后安装风机将热空气直接向前下方吹送(图中略)。 
图2——①所示的是与图1——①所示原理相同的整体式拢热吸风装置。拢热槽和扁形开孔铸为一体的拢热装置16,扣接在反射罩1的顶部,则反射罩不需开孔。 
图2——②所示的是绕丝陶瓷体的内部结构:在安装后朝向地面部分的绕丝凹沟底部,有无数个小孔13,电热丝绕盖在凹沟内,目的是当电热丝产生热空气时,可经由小孔直接上升到空心腔体内。 
整个陶瓷体为两头通的空心体,其内有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其小端尾部有螺旋丝牙与空心基座14上的螺旋丝牙旋接固定,凸出的陶瓷块上是两个电极孔15,用于连接、固定电热丝和电源。 
如图2——③所示,是各装置相互配合的工作原理,同图1——③。图中:风机7经由管道从反射罩上的扁形开孔9(阴影表示)吸进热空气后,将之送入基座14并到达陶瓷体12内。在绕丝陶瓷体12的出风口衔接一段延风管4,衔接方式是在陶瓷体口预留内丝牙,延风管预留外丝牙旋接;或均预留螺丝孔对接;或直接将延风管塞入,再在穿过前防护网2时与其接触点17连接加固。其外露部分还可以采取植绒防烫。 
在图3中,所示的是风机与热源共用一个两档开关,但还有一单独开关中途控制电路通断的电路关系图。即:高档开关21闭合时风机7和热源6均为高档工作状态,高档21断开后低档22闭合,则它们又同时为低档工作状态(简称同步工作)。与此同时,风机电路的通断受制于其专用开关25。 
【特别说明】: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其它等效变化和修饰。 

Claims (10)

1.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包括抛物面反射罩、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1)的上沿口有一开孔(9)并连接管道(10)和风机(7)的进风口,出风口穿过反射罩的中心开口(26)与所述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开孔(9)的上方有一弧形拢热槽(8),拢热槽与反射罩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0)、拢热槽(8)为另外制备的一个独立整体(16),安装在反射罩上方,则反射罩不需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9)为圆形或长条形或扁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卤素管热源的空心支架载体(3)或电热丝热源的陶瓷体载体(12)内有金属蜂窝或散热片(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热源载体(12)前方的送风管道(4)延伸到前安全护网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送风管道(4)外露在安全护网外的部分有植绒,管口有安全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在反射罩开口线以内或平开口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空心陶瓷载体(12)为两头通的空心柱体,其绕丝凹槽底部排列有无数个小孔(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一项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不从反射罩上沿口的开孔(9)处吸进热空气,而直接将冷风吹进卤素管空心热源支架(3)或空心绕丝陶瓷体(12)内。 
CN2010202314424U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66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14424U CN202166111U (zh)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897 2009-10-31
CN200910208897.6 2009-10-31
CN201010115040.2 2010-01-29
CN201010115040 2010-01-29
CN2010202314424U CN202166111U (zh)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66111U true CN202166111U (zh) 2012-03-14

Family

ID=4299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3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1673B (zh)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CN20102023144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66111U (zh)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3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1673B (zh) 2009-10-31 2010-06-06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871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830B (zh) * 2013-01-24 2015-09-09 刘文斌 一种蜂窝罩及设有该蜂窝罩的平板型远红外辐射装置
CN110440331B (zh) * 2019-08-09 2021-08-27 杭州华移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快速升温式取暖器
CN114060894B (zh) * 2022-01-18 2022-03-25 南通华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半闭合式安全电取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0765Y (zh) * 2001-05-11 2002-03-06 韩平波 反射式取暖器
CN2878995Y (zh) * 2006-03-13 2007-03-14 邬志坚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201181090Y (zh) * 2008-01-22 2009-01-14 沈建君 辐射暖风取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1673A (zh) 2010-10-27
CN101871673B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7575A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热管理控制装置
CN202166111U (zh)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CN109768348A (zh) 高寒地区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
CN206467724U (zh) 一种水管防冻装置
CN201944922U (zh) 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
CN208920183U (zh) 一种新型的蓄能式电暖器
CN214307611U (zh) 一种具有风光互补功能的太阳能暖风机
CN205156213U (zh) 太阳能便携式空调器
CN210425246U (zh) 太阳能取暖机
CN208059026U (zh) 一种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
CN206626811U (zh) 一种取暖器
CN20948465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炉
CN206724452U (zh) 降噪磁能热水器
CN206724453U (zh) 双风道磁能热水器
CN201621774U (zh) 一种节能暖气片
CN106382672A (zh) 集成式储能循环装置
CN105333612B (zh) 户外便携式废气分离自发电取暖器
CN214406525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机
JP2003279166A (ja) 空調用屋外器および空調装置
CN207868350U (zh) 加热装置及温度调控集成
CN218065074U (zh) 一种复合光波取暖器
CN210568829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燃气取暖器
CN107559936A (zh) 电取暖装置
CN216114737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太阳能热风机
CN209213980U (zh) 一种太阳能蓄热暖风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