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0924U - 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40924U
CN202140924U CN201120259706U CN201120259706U CN202140924U CN 202140924 U CN202140924 U CN 202140924U CN 201120259706 U CN201120259706 U CN 201120259706U CN 201120259706 U CN201120259706 U CN 201120259706U CN 202140924 U CN202140924 U CN 202140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backlight
fluorescent tube
utility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59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占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59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40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40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409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涉及液晶显示领域,能够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包括:灯管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网点,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上,且所述灯管与所述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

Description

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用于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一般来说,背光源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与侧边入光式(Side Incident Type)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而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
目前,大多数侧边入光式的背光源通常仅设置一个导光板,在打开液晶显示器时,通常需要打开所有的灯管以保证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因此,一旦灯管损坏,液晶显示器就不能使用。这种结构大大缩减了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单导光板的设计给光线的进一步均匀化造成了“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能够提高灯管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包括:灯管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网点,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上,且所述灯管与所述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
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且所述第一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对应的第一灯管和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对应的第二灯管,分别位于所述背光源相对的两个侧边上。
所述的背光源,还包括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灯管独立开启或者关闭的灯管控制单元。
所述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斜面相对接。
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上的所述网点交错排列,且不相互重叠。
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反射板和扩散板,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所述导光板为平板型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导光板,且将灯管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上,灯管与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多个导光板的使用能够提高灯管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多个灯管的轮流使用,能够大大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上网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板上网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的网点重叠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灯管    2、导光板    21、第一导光板    22、第二导光板
3、网点    41、第一网点 42、第二网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能够提高灯管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灯管1和导光板2,导光板2的底面上设有网点3,背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2,灯管1设置于背光源的侧边上,且灯管1与导光板2一一对应相接。也就是说,灯管1与导光板2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光板2均有一个灯管1与之相接。
下面以背光源设置有两个导光板为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21和第二导光板22,且第一导光板21位于第二导光板22的上方,与第一导光板21对应的第一灯管和与第二导光板22对应的第二灯管,分别位于背光源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即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位于背光源不同的侧边上,以减少背光源的占用空间。如图2和图3所示,网点3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1的下方和第二导光板22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第一导光板21的斜面与第二导光板22的斜面相对接。这种设计在增加导光板数量的同时,几乎不增加背光源的占用空间和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厚度。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为使光线透过导光板2后的均匀度达到最大,第一导光板21和第二导光板22上的网点3交错排列,且不相互重叠。这就相当于将原来一个导光板的网点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还包括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灯管独立开启或者关闭的灯管控制单元。在液晶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对亮度的需要,选择开启一个灯管1或者两个灯管1。此外,当用户选择两个灯管1轮流开启使用时,相当于灯管1的寿命增加了一倍,可大大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施的背光源还包括反射板和扩散板:反射板设置于导光板2的下方,用于将穿过导光板2下方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中,增大光的利用率;扩散板设置于导光板2的上方,用于使光线进一步均匀化。
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图如图5所示,灯管1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二导光板22,当光线照射到第二导光板22下方的第一网点41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经扩散后,有的光线继续在第二导光板22内发生全反射,有的则穿过第二导光板22,进入第一导光板21。对于从第二导光板22进入第一导光板21的光线,有的可直接穿过第一导光板21,有的则要经过第二网点42的进一步反射。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的光线穿过第一导光板21。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网点,可使导光板发光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的背光源,通过设置两个导光板,且将灯管设置于背光源的侧边上,灯管与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两个导光板的使用能够提高灯管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此外,灯管控制单元的使用,使用户可根据对亮度的需要,选择开启一个灯管或者两个灯管;当用户选择两个灯管轮流开启使用时,可大大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如图6所示,包括:灯管1和导光板2,导光板2的底面上设有网点,背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2,所述灯管1设置于背光源的侧边上,且灯管1与导光板2一一对应相接。也就是说,灯管1与导光板2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导光板2均有一个灯管1与之相接。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2为平板型导光板。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背光源,通过设置两个导光板,且将灯管设置于背光源的侧边上,灯管与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两个导光板的使用能够提高灯管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面均匀性,改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此外,灯管控制单元的使用,使用户可根据对亮度的需要,选择开启一个灯管或者两个灯管;当用户选择两个灯管轮流开启使用时,可大大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背光源,包括:灯管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上,且所述灯管与所述导光板一一对应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且所述第一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对应的第一灯管和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对应的第二灯管,分别位于所述背光源相对的两个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灯管独立开启或者关闭的灯管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楔形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斜面相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上的所述网点交错排列,且不相互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反射板和扩散板,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平板型导光板。
CN201120259706U 2011-07-21 2011-07-21 背光源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0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9706U CN202140924U (zh) 2011-07-21 2011-07-21 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9706U CN202140924U (zh) 2011-07-21 2011-07-21 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40924U true CN202140924U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5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97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0924U (zh) 2011-07-21 2011-07-21 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409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648A (zh) * 2015-06-24 2015-10-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46718A (zh) * 2016-10-20 2017-05-10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19041571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648A (zh) * 2015-06-24 2015-10-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77648B (zh) * 2015-06-24 2018-03-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46718A (zh) * 2016-10-20 2017-05-10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19041571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8398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3469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40307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
CN103912827A (zh) 背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5003416U (zh) 液晶显示屏背光源装置
CN103759175A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2140924U (zh) 背光源
CN101865382A (zh) 背光模块发光均匀化的结构及其方法
CN104977648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012174U (zh) 导光板、含该导光板的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1761829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201652057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3048727A (zh) 导光板、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78525A (zh) 棱镜膜、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215568U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用导光板
CN202256751U (zh) 侧入式导光板
CN202182415U (zh) 背光源及其扩散板
CN204883126U (zh) 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0180331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7008109U (zh) 一种类三角圆弧结构的导光板
CN201652190U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20440393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N201739834U (zh) 一种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CN102865511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2629831U (zh) 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626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2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