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5006U -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35006U
CN202135006U CN201120240865U CN201120240865U CN202135006U CN 202135006 U CN202135006 U CN 202135006U CN 201120240865 U CN201120240865 U CN 201120240865U CN 201120240865 U CN201120240865 U CN 201120240865U CN 202135006 U CN202135006 U CN 202135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magnet steel
rotary body
magnetic
activ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40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勃然
张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inya Electro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inya Electro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inya Electro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inya Electro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40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35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35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350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动力源,至少一个被动旋转体,被动旋转体位于主动旋转体一侧,主动旋转体包括旋转轴A、轴接部A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与旋转轴A固定连接,旋转轴A与动力源连接,磁钢A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A,所述的被动旋转体包括旋转轴B、轴接部B、磁钢B、扇叶,扇叶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B,旋转轴A轴线与旋转轴B轴线不重合,磁极B与磁极A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性强,适用领域广,尤其适用于电机内部空间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还涉及了一种应用了该磁吸式散热装置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风扇,大多是采用动力源控制主动组件,利用主动组件与扇叶直接连接带动扇页旋转,从而起到散热的功能。由于散热风扇的主动组件与扇叶需要直接接触连接,单个主动组件只能连接一个扇叶,其作用的散热空间受到限制,散热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尤其对于具有一定限制的相对密闭的空间来说,如电机,在满足空间利用率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其散热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由于现有的散热风扇为主动组件直接驱动,属于同步同速旋转,不能实现扇叶变速功能,适用领域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主动组件与扇叶为非接触式连接,在满足空间利用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散热能力,可以完全满足各种需求,适用领域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动力源,主动旋转体通过动力源控制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被动旋转体,被动旋转体位于主动旋转体一侧,主动旋转体包括旋转轴A、轴接部A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与旋转轴A固定连接,旋转轴A与动力源连接,磁钢A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A,所述的被动旋转体包括旋转轴B、轴接部B、磁钢B、扇叶,扇叶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B,旋转轴A轴线与旋转轴B轴线不重合,磁极B与磁极A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优选地,所述的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位于主动旋转体外周面上的磁极A与被动旋转体外周面上的磁极B之间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被动旋转体的扇叶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优选地,所述的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为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位于一旋转体端面上的磁极与另一旋转体外周面上的磁极之间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被动旋转体的扇叶旋转,实现散热功能,并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扇叶旋转方向的改变。
所述的轴接部A外周面为圆柱状或圆锥状或其他形状,所述的轴接部B外周面为圆柱状或圆锥状或其他形状。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被动旋转体的扇叶旋转方向的改变,优选地,所述的轴接部A外周面为圆锥状或其他形状,所述的轴接部B外周面为圆锥状或其他形状。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主动旋转体的一侧设置多个被动旋转体,可以进一步发挥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被动旋转体的个数,优选地,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多个被动旋转体,每个被动旋转体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均包括旋转轴B、轴接部B、磁钢B、扇叶,扇叶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与旋转轴B固定连接,旋转轴A轴线与各旋转轴B轴线不重合,磁极B与磁极A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的扇叶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主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过高时,会导致被动旋转无法实现旋转,优选地,所述的主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范围在0-2000r/min。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当主动旋转体以一定方向开始旋转时,被动旋转体由于受到双方磁极作用产生的周向磁吸力驱动开始旋转,被动旋转体与主动旋转体存在一定的旋转角度滞后。当主动旋转体旋转速度过快时,被动旋转体滞后的旋转角度大于主动旋转体上的磁极之间的角度差时,则被动旋转体的扇叶无法实现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速度的数值是以r/min为单位,即每分钟所旋转的圈数。
优选地,所述的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的传动比范围在0.05-20。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比是为主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与被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的比值。
当设置多个被动旋转体时,为了有效避免被动旋转体之间发生周向磁吸力作用而影响其正常旋转,因此,优选地,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至少为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的1.5倍或1.5倍以上,这样各被动旋转体之间产生的周向磁吸力不足以影响其受到主动旋转体的周向磁吸力驱动发生的正常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在1-500mm。这是因为在磁场强度不变的条件下,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产生周向磁吸力大小与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如果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的距离过小,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产生的径向磁吸力过大,导致轴接部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这对于主动旋转体、被动旋转体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容易导致高损坏率或高故障率;如果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的距离过大,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产生的周向磁吸力过小,被动旋转体不能克服其轴接部B与其旋转轴B之间的摩擦力,扇叶无法实现旋转。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是指在磁极旋转过程中,各旋转体的磁极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当旋转体的某一个磁极与另一旋转体的某一个磁极旋转到距离最小时的距离。
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优选地,磁钢A和磁钢B均为一体式结构,即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呈连续式,各相邻磁极A的距离为0,即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呈连续式,各相邻磁极B的距离为0。
分体式结构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呈间断式,即各相邻磁极A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分体式结构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呈间断式,即各相邻磁极B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磁钢上的各相邻磁极之间的距离越近,则被动旋转体与主动旋转体之间产生的周向磁吸力越均匀,被动旋转体旋转越稳定。反之,如磁钢上的各相邻磁极之间的距离越远,则被动旋转体与主动旋转体之间产生的周向磁吸力越不均匀,扇叶旋转越不稳定,呈断续状态,甚至扇叶无法实现旋转。
优选地,磁钢A通过嵌入、埋入或粘接的方式与轴接部A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嵌入、埋入或粘接的方式与轴接部B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磁钢A或磁钢B为永磁磁钢。
优选地,包括转子、定子、定子保持架,旋转轴A成为电机的转轴,与转子结合为一体,转子成为散热装置的动力源,旋转轴B与定子保持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定子位于转子内,定子保持架与定子固定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机或其他物体的散热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动力源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主动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与被动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不重合,主动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与被动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以一定角度相交或平行,即本实用新型的被动旋转体与主动旋转体为异轴线旋转,当主动旋转体在旋转过程中,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的磁极之间的距离不断改变,因此,当主动旋转体受到动力源驱动开始旋转时,主动旋转体的多个磁极与被动旋转体的多个磁极不断以非接触式磁吸啮合的方式交替发生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被动旋转体由于受到周向磁吸力驱动实现同速或加速或减速旋转,被动旋转体上连接有扇叶,扇叶被驱动旋转后实现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比=被动旋转体的磁极个数/主动旋转体的磁极个数,所以通过对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设置不同数量的磁极可实现被动旋转体的加速或减速旋转,通过对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设置相同数量的磁极可实现被动旋转体的同速旋转,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利用主动旋转体与被动旋转体为圆锥状外周面与圆锥状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或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等配合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扇叶的变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极与磁极之间产生的周向磁吸力作用驱动扇叶旋转从而实现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性强,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在主动旋转体外周设置多个带有扇叶的被动旋转体,大大增加了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能力,本实用新型适用领域广,尤其适用于电机内部空间的散热,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对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设置不同数量的磁极实现风扇的增速或减速,尤其在增速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3是附图1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6的侧视图;
附图8是附图6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5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主动旋转体1、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转子4、定子5、定子保持架6、旋转轴A11、轴接部A12、磁极A13、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极B23、扇叶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1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5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2、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1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3、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4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3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4、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2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3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4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5、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1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2,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5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6、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2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5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2.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6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7、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3,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8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8、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3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4,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0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9、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3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5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2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0、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5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40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8,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3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5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40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0,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5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2、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6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90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1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8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3、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8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60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20,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20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4、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5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4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8,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0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5、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3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7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2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6、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5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3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6,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7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7、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3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8、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2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6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0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19、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5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2,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8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20、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30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3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1,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2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3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1,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1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22、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一个被动旋转体2、动力源3,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40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2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平行,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为0.05,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为6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
实施例23、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垂直,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锥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锥状,其余同实施例1-22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4、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旋转轴A1 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垂直,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端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其余同实施例1-22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5、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旋转轴A1 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垂直,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外周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端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其余同实施例1-22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6、一种磁吸式旋转体,其中: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所述的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垂直,所述的磁极A13位于轴接部A12的端面上,所述的磁极B23位于轴接部B22的外周面上,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锥状,其余同实施例1-22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7、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钢A为分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间断式,所述的磁钢B为分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间断式,其余同实施例1-26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8、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连续式,所述的磁钢B为分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间断式,其余同实施例1-26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29、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钢A为分体式结构,磁钢A上的各相邻磁极A13呈间断式,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结构,磁钢B上的各相邻磁极B23呈连续式,其余同实施例1-26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0、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  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2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10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  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3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9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2、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  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4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8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3、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  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5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5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4、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6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3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5、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  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7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2.5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6、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8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2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7、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9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1.8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8、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10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1.5倍,其余同实施例1-29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39、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磁钢A通过嵌入的方式与轴接部A12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嵌入的方式与轴接部B22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38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0、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磁钢A通过埋入的方式与轴接部A12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轴接部B22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38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磁钢A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轴接部A12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轴接部B22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38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2、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动力源3为电机,其余同实施例1-41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3、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钢A和磁钢B为永磁磁钢,其余同实施例1-42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4、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的电机,其中:包括转子4、定子5、定子保持架6,旋转轴A11成为电机的转轴,与转子4结合为一体,转子4成为散热装置的动力源3,旋转轴B21与定子保持架6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43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45、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的电机,其中:所述的定子5位于转子4内,定子保持架6与定子5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44。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它还有很多变化或改型,但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动力源(3),主动旋转体(1)通过动力源(3)控制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被动旋转体(2),被动旋转体(2)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主动旋转体(1)包括旋转轴A(11)、轴接部A(12)和磁钢A,磁钢A通过轴接部A(12)与旋转轴A(1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与动力源(3)连接,磁钢A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A(13),所述的被动旋转体(2)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包括1对或1对以上的若干对磁极B(23),旋转轴A(11)轴线与旋转轴B(21)轴线不重合,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外周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位于主动旋转体(1)外周面上的磁极A(13)与被动旋转体(2)外周面上的磁极B(23)之间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旋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为端面与外周面的非接触式磁吸配合,位于一旋转体端面上的磁极与另一旋转体外周面上的磁极之间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旋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接部A(12)外周面为圆柱状或圆锥状或其他形状,所述的轴接部B(22)外周面为圆柱状或圆锥状或其他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动旋转体(1)、多个被动旋转体(2),每个被动旋转体(2)分别位于主动旋转体(1)一侧,每个被动旋转体(2)均包括旋转轴B(21)、轴接部B(22)、磁钢B、扇叶(24),扇叶(24)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磁钢B通过轴 接部B(22)与旋转轴B(21)固定连接,旋转轴A(11)轴线与各旋转轴B(21)轴线不重合,磁极B(23)与磁极A(13)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磁吸力驱动各被动旋转体(2)的扇叶(24)旋转,实现散热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的旋转速度范围在0-2000r/min,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的传动比范围在0.05-2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至少为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1.5倍或1.5倍以上,所述的主动旋转体(1)与被动旋转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范围在1-500mm。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A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磁钢B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9.一种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8述的磁吸式散热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4)、定子(5)、定子保持架(6),旋转轴A(11)成为电机的转轴,与转子(4)结合为一体,转子(4)成为散热装置的动力源(3),旋转轴B(21)与定子保持架(6)固定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式散热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5)位于转子(4)内,定子保持架(6)与定子(5)固定连接。 
CN201120240865U 2011-07-09 2011-07-09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5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865U CN202135006U (zh) 2011-07-09 2011-07-09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40865U CN202135006U (zh) 2011-07-09 2011-07-09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35006U true CN202135006U (zh) 2012-02-01

Family

ID=4552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408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5006U (zh) 2011-07-09 2011-07-09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35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476A (zh) * 2011-07-09 2011-11-23 常州新亚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476A (zh) * 2011-07-09 2011-11-23 常州新亚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0092U (zh) 可调速磁力联轴器
US10630123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1460746A4 (en) AXIAL BALL TYP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6533102B (zh) 永磁感应混合式模块化级联电机系统
JP2018507680A (ja) 無段変速装置
CN104201808A (zh) 一种基于位置自检测的混合励磁容错电机系统
WO2016201712A1 (zh) 多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100433533C (zh) 永磁式电机转子
CN103346638A (zh) 一种盘式电机
CN102820756A (zh) 盘式三相聚磁式横向磁场永磁电机
CN202135006U (zh)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02255452A (zh) 一种混合励磁电机装置
JP2009254149A (ja) 車両用減速機構付きモータ
CN202172349U (zh) 混合励磁电机装置
US20170047834A1 (en) Brushless Motor and System Thereof
WO2003030335A1 (fr) Moteur avec structure a deux rotors
CN204168093U (zh) 永磁电机
CN102255476A (zh) 一种磁吸式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机
JP5233196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105846627A (zh) 一种提高永磁电机功率和转矩密度的转子结构
CN206353729U (zh) 高效内转子式永磁电机
CN202135088U (zh) 一种磁吸式旋转体及其组合件
JP2015056909A (ja) 動力増幅装置、動力発生機及び、発電機
CN103490589A (zh) 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同轴套筒式永磁涡流联轴器
JP3096494U (ja) 家庭用ファンのモータ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