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1777U -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7U
CN202121777U CN2011202541780U CN201120254178U CN202121777U CN 202121777 U CN202121777 U CN 202121777U CN 2011202541780 U CN2011202541780 U CN 2011202541780U CN 201120254178 U CN201120254178 U CN 201120254178U CN 202121777 U CN202121777 U CN 202121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
shell
binding pos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541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ING HAI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PING HAI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ING HAI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PING HAI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541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1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1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17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所包括的传声器具有一个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开口一侧设置有一个电路板,所述外壳中依次设置有膜环、振膜、垫片和腔体,所述腔体中依次设置有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和一个屏蔽体,所述电路板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场效应管和一个滤波电容;所述屏蔽体由呈凹槽状的金属制成,所述场效应管和所述电容设置位于所述屏蔽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在麦克风的传声器的外壳的内部设置了一个专门用于罩住场效应管等元件的屏蔽体,从而无需在外壳外部设置额外的部件来屏蔽电磁干扰,并且加装的屏蔽体结构简单,且无需对电路板上的元件做出调整,易于制造,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麦克风,尤其是一种可屏蔽手机信号等电磁干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背景技术
通常应用于会议系统等设备中的麦克风一般包括底座、咪管、传声器以及网头等,其中的核心部件为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声器。一般应用于会议系统中的传声器大多为电容式传声器,其从声音输入端一侧依次包括防尘布、外壳、膜环、振膜、垫片、极板、腔体和电路板,腔体中设置有与极板和电路板电接触的铜环,电路板上设置有场效应管等元件。
其中,防尘布用于覆盖外壳上的声孔,以允许声音通过声孔进入传声器,同时防止灰尘通过声孔落到振膜上,防止外部物体刺破振膜。外壳通常由金属制成,用于将传声器的其它部件封装在外壳之中。振膜绷紧粘在膜环上,其与极板构成了一个可变电容器。垫片设置在振膜和极板之间,用于使振膜和极板构成的电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为振膜振动提供一个空间,从而改变电容量。极板通过铜环与电路板上的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腔体由非金属制成,用于使极板、铜环以及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电路与外壳隔离,以防止极板与外壳短路。电路板一方面用于承载各种电子元件,另一方面也作为封闭外壳的端板,将传声器中的所有部件封闭在外壳内部。电路板朝向外侧的一面设置有输出信号的接线端子。
现有的麦克风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其主要体现在电容式传声器抗手机信号等电磁干扰的能力较弱,CN 101466060A中给出了一种抑制传声器噪音的技术解决方案,其采用低噪音芯片取代通常采用的场效应管,其屏蔽的实际上是场效应管本身的噪音,这种技术解决方案的缺陷是成本较高。
CN 201479337 U中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即在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并联一个滤除射频干扰的输出电容,并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并联了一个反馈电容。该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电子的方式去抑制或者滤除干扰,然而对干扰源没有采取有效的物理屏蔽措施,也就是说,若电磁干扰通过外壳上的声孔、电路板等进入外壳内部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尤其是场效应管进行干扰,则这些干扰信号同样会被场效应管进行放大,通过电容滤波的方式很难达到最佳的抗干扰效果。
CN 200969680 Y提出了一种屏蔽电磁干扰的技术方案,即在传声器的声孔一侧的外壳内部设置一个金属屏蔽网。由于为了使声音通过声孔到达振膜,置于声孔和振膜之间的金属屏蔽网势必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其孔径大小及密度会对传声器的音频特性造成影响,在现有传声器音频特性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附加金属屏蔽网后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因而对于批量生产不利,测试成本很高,改型困难。
另外,CN 201839434 U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即在传声器的电路板一侧的外壳外部加装了一个可屏蔽电磁干扰的屏蔽单元,用以防止电磁干扰通过电路板进入外壳内部,然而该技术方案却没有对声孔一侧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并且加装屏蔽单元会增大传声器的体积,工艺也相对复杂,实用性较差。类似的,CN 101924976 A也公开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其在传声器的电路板一侧的外壳内部加装了一个可屏蔽电磁干扰的铁氧体片,用于将场效应管尽量与电路板一侧隔离开来。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将场效应管远离电路板设置,还要考虑场效应管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问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能够通过物理屏蔽的方式将传声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与外界进行充分的隔离,并且减少了传声器的部件数量,简化了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底座、咪管、传声器以及网头,所述传声器具有一个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开口一侧设置有一个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外壳外侧的一面设置有输出信号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外壳中依次设置有膜环、振膜、垫片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依次设置有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和一个屏蔽体,所述电路板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场效应管和一个滤波电容;所述屏蔽体由呈凹槽状的金属制成,所述场效应管和所述电容设置位于所述屏蔽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屏蔽体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屏蔽板和屏蔽环。
优选地,所述屏蔽体和所述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叠加起来的高度大于所述腔体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叠加起来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调整垫片由金属铅或金属锡制成。
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滤波电容并联在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容的容量值为900-2200pF,优选900-1200pF。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为0.5-9V,优选为0.8-8V。
本实用新型在麦克风的传声器的外壳的内部设置了一个专门用于罩住场效应管等元件的屏蔽体,从而无需在外壳外部设置额外的部件来屏蔽电磁干扰,并且加装的屏蔽体结构简单,且无需对电路板上的元件做出调整,易于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中的传声器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图2所示传声器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的是图2、3所示传声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显示的是图2、3所示传声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显示的是本发明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的分解透视图,如图所示,该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总体上以标记A表示(以下简称麦克风A),图示麦克风A为一种可用于会议系统等设备中的麦克风,其包括底座A1、咪管A2、传声器A3以及网头A4。
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中的传声器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其具有一个外壳2,外壳2由金属制成,外壳2顶部具有至少一个声孔21(如图2中虚线所示),声孔外侧粘有一层防尘布1。
图3显示的是图2所示传声器的反面立体示意图,即在外壳2的开口一侧设置有一个电路板9,电路板9朝向外壳2外侧的一面设置有输出信号的第一接线端子91和第二接线端子92,电路板9上还设置有多个声孔95,图中显示的声孔95为六个。
图4显示的是图2、3所示传声器的横截面视图,图5显示的是图2、3所示传声器的分解透视图。如图4、5所示,从声音输入端一侧,即声孔21的一侧,根据本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传声器的外壳2中依次设置有膜环3、振膜4、垫片5、腔体6。腔体6中依次设置有极板71、铜环72、调整垫片73和一个屏蔽体8,如图所示。极板71抵靠垫片5,铜环72一侧抵靠极板71,另一侧抵靠调整垫片73;调整垫片73设置于铜环72和屏蔽体8之间,用于调整极板71和屏蔽体8之间的腔体空间的大小;屏蔽体8一侧与极板71电接触,另一侧与电路板9上的相应电路电接触。电路板9朝向外壳2内侧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场效应管93和一个滤波电容94。
振膜4绷紧粘在膜环3上,其与极板71构成了一个可变电容器。垫片5设置在振膜4和极板71之间,用于使振膜4和极板71构成的电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为振膜4振动提供一个空间,从而可在声音通过声孔2使振膜4震动的时候改变电容量。腔体6由非金属制成,用于使极板71、铜环72和屏蔽体8以及电路板9之间的连接电路与外壳2隔离,以防止极板71以及屏蔽体8等与外壳2短路。
调整垫片73由金属铅制成,一方面其可以设置于铜环72和屏蔽体8之间用于导电,另一方面由于其性质较软,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挤压变形,以使外壳2中的部件被电路板9封装之后不至于在外壳2中晃动,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和传声器的可靠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调整垫片73也可以由其他性质较软的金属制成,例如金属锡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的电路原理参见图6,由膜环3、振膜4、垫片5和极板71共同构成了可变电容器100。可变电容器100一端通过线路200与场效应管93的栅极连接,线路200由相互电接触的极板71、铜环72、调整垫片73、屏蔽体8以及电路板9上的相应电路构成,这些电路为电路板9上朝向外壳2内侧的铜箔刻蚀而成的金属布线。可变电容器100另一端通过线路300与效应管93的漏极连接,线路300由与膜环3电接触的外壳2以及电路板上的相应电路构成,这些电路为电路板9上朝向外壳2外侧的铜箔刻蚀而成的金属布线。
场效应管93的源极连接电路板9上的第一接线端子91,漏极连接第二接线端子92,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并联着滤波电容94。第一接线端子91和第二接线端子92可以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源和负载,以将电信号输出。
其中,为了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与场效应管93的漏极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92可以接地。为避免与第一接线端子91和第二接线端子92连接的导线受到电磁干扰影响最后的抗干扰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这些连接导线均设置于中空的金属咪管A2中(如图1所示),且咪管A2以及金属网头A4均接地;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连接第一接线端子91和第二接线端子92的导线外侧缠绕金属屏蔽线,以彻底消除电磁干扰信号对连接导线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的获得抗电磁干扰的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滤波电容94的容量值为900-2200pF,优选900-1200pF,更优选1000pF。为了避免电源噪声以及对杂波的放大问题,在电源的选择方面,本实用新型优选施加在第一接线端子91和第二接线端子92之间的电压为0.5-9V,更优选0.8-8V。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在物理上对电路板9上的电子元件、例如场效应管93、电容94等进行屏蔽,在电路板9内侧中部设置有屏蔽体8,如图4、5所示。屏蔽体8由呈凹槽状的金属制成,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屏蔽板81和屏蔽环82,屏蔽体8的开口一侧将电路板9上的场效应管93、电容94等元件罩住。屏蔽环82通过电路板9内侧表面的金属布线与场效应管93的栅极电连接,从而使得场效应管93、电容94等完全设置位于屏蔽体8的内部。
另外,如图4所示,为便于屏蔽体8和极板71等安装配合在腔体6中不至于晃动,也就是要使屏蔽体8和极板71等能够在腔体6中顶住电路板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屏蔽体8和极板71、铜环72、调整垫片73叠加起来的高度优选要大于腔体6的高度,并且,极板71、铜环72、调整垫片73叠加起来的高度优选要小于腔体6的高度,这样当极板71、铜环72、调整垫片73装入腔体6中之后,调整垫片73的表面高度会低于腔体6,使得腔体6高出调整垫片73的部分仍然能够对屏蔽体8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使屏蔽体8能够定位设置于电路板9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在麦克风的传声器的外壳的内部设置了一个专门用于罩住场效应管等元件的屏蔽体,从而无需在外壳外部设置额外的部件来屏蔽电磁干扰,并且加装的屏蔽体结构简单,且无需对电路板上的元件做出调整,易于制造,成本低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底座、咪管、传声器以及网头,所述传声器具有一个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开口一侧设置有一个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外壳外侧的一面设置有输出信号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外壳中依次设置有膜环、振膜、垫片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依次设置有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和一个屏蔽体,所述电路板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场效应管和一个滤波电容;所述屏蔽体由呈凹槽状的金属制成,所述场效应管和所述电容设置位于所述屏蔽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屏蔽板和屏蔽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和所述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叠加起来的高度大于所述腔体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铜环、调整垫片叠加起来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片由金属铅或金属锡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滤波电容并联在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容的容量值为900-2200pF。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容的容量值为900-1200pF。
9.根据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为0.5-9V。
10.根据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为0.8-8V。
CN2011202541780U 2011-07-19 2011-07-19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1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41780U CN202121777U (zh) 2011-07-19 2011-07-19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541780U CN202121777U (zh) 2011-07-19 2011-07-19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1777U true CN202121777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6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417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1777U (zh) 2011-07-19 2011-07-19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1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955A (zh) * 2021-11-30 2022-03-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955A (zh) * 2021-11-30 2022-03-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4157955B (zh) * 2021-11-30 2024-03-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7986B2 (en) Miniature speaker includes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ocated below a diaphragm
JP2003230195A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EP2876896B1 (en) Audio transducer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US11706550B2 (en) Terminal device
CN206596212U (zh) 一种电子设备终端
CN101466060B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202121777U (zh)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CN102143667B (zh) 电子装置
CN201774652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麦克风及其移动终端
CN202135316U (zh) 一种微型电容式麦克风
CN102291661B (zh) 抗电磁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KR200438928Y1 (ko) 듀얼 마이크로폰 모듈
CN103108274A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205160786U (zh) 一种电容式麦克风
CN201294630Y (zh) 抗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KR20080110319A (ko) 초소형 커패시터 마이크로폰
US8150078B2 (en) 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
CN203313397U (zh) 一种可以有效滤除环境噪声的传声器
CN102186128B (zh) 抗静电和抗射频干扰的麦克风及移动终端
CN201107860Y (zh) 无线终端机用传声器的降低高频无线噪声的电路
CN201345731Y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202019451U (zh) 电容式麦克风
CN217088112U (zh) 抗射频干扰的单指向麦克风
CN201623832U (zh) 可以抗电磁干扰的微型麦克风
CN202841492U (zh) 一种立体声传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