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7383U - 抗震救生房 - Google Patents

抗震救生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7383U
CN202117383U CN2011201793591U CN201120179359U CN202117383U CN 202117383 U CN202117383 U CN 202117383U CN 2011201793591 U CN2011201793591 U CN 2011201793591U CN 201120179359 U CN201120179359 U CN 201120179359U CN 202117383 U CN202117383 U CN 202117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body
escape
wall
room
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93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793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7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7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73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抗震救生房,属于特殊环境用的建筑物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舱体,相邻舱体上下连接,各舱体为空腔柱体,各舱体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楼房各层的上、下层板连接,舱体高度等于楼层高,舱体内腔设有逃生道,逃生道由封闭环形墙体构成或由舱体内腔壁与隔断墙围成,与逃生道位置对应的舱体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与逃生道内腔相通的通孔,舱体侧壁上安装至少一个舱门,逃生道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逃生道门,逃生道内腔壁安装爬梯,舱体与逃生道之间的空间为救生舱。本实用新型在地震时可以使建筑物内的人员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并且可以逃生、其结构简单、费用低。

Description

抗震救生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环境中用的建筑物,具体说涉及一种抗震救生房。
背景技术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阻止,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频发,08年汶川地震带给人们的灾害,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层出不穷。高层建筑的层高记录也不断刷新。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高层成了主流。而目前对于地震的预防只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级别,但是汶川地震及今年日本的地震让人们发现仅依靠房子的抗震级别是没有保障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救生房,其在地震时可以使建筑物内的人员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并且可以逃生、其结构简单、费用低。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抗震救生房,其中包括若干个由抗震材料制成的舱体,所述舱体的数量与楼房层数相同,相邻所述舱体上下布置并连接在一起,各所述舱体为空腔柱体,各所述舱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楼房各层的上、下层板连接,所述舱体高度等于楼层高,所述舱体的内腔设有逃生道,所述逃生道由封闭的环形墙体构成或由舱体的内腔壁与隔断墙围成,与所述逃生道位置对应的所述舱体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有与逃生道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舱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舱门,所述逃生道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逃生道门,所述逃生道的内腔壁安装有爬梯,所述舱体与逃生道之间的空间为救生舱。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各所述舱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楼房各层的上、下层板的钢架构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舱体的内腔表面及逃生道的内、外壁上分别涂覆有防火保温层,在所述防火保温层外表面安装有软缓冲层,在所述软缓冲层外表面安装有硬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舱体的壁上设有若干个通风格栅。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舱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凸棱或若干个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棱或第一凹槽位置对应所述舱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或第二凸棱。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逃生道的横截面积为可容一人通过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救生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固定安全带及生活必需品,所述救生舱内设置有应急线路管路通道,所述应急线路管路通道内设有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及水管。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所述舱体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其中相邻所述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或卡箍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通过施工安装于楼房内,使每个舱体位于各层楼中,当地震时,各层楼内的逃生人员可迅速进入救生舱内,然后把舱门关闭,由于舱体采用抗震材料制成,因此逃到救生舱内的人员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如果所在楼层是安全没有坍塌的,当地震结束时,可以打开舱门一直从救生舱出去而逃生,当逃生人员所在的楼层是坍塌楼层时,在即时进入救生舱后关好舱门,待地震结束时,打开逃生道门,通过逃生道中的爬梯向下或向上寻找适合逃生的楼层位置,爬到安全的楼层时,进入该楼层的救生舱内,打开舱门从该层楼逃生出去,该抗震救生房结构简单,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一的单舱俯视示意图(去掉顶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一的舱体壁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二的舱体壁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救生房包括若干个由抗震材料制成的舱体1,该救生房安装于楼房中,舱体1的数量与楼房层数相同。该实施例取两个舱体1来阐述,两个由大型钢制型材做成的舱体1上下布置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舱体1最好选择质量更轻、更经济、更坚固的承压材料制成。两个舱体1均为空腔圆柱体,也可以为空腔棱柱形,两个舱体1的顶板2和底板3分别与所在楼房对应层的上、下层板的钢架构焊接在一起,舱体1的高度等于楼层高度,各舱体1经过两户人家,即相邻两户人家的隔墙14位于该舱体1的中部,此处为了保护隐私,隔墙14可做隔音处理。结合图3所示,舱体1的内腔表面涂有防火保温层17,在防火保温层17外表面安装软缓冲层16,在软缓冲层16外表面安装硬缓冲层15,其中硬缓冲层15可以选择橡胶材料,软缓冲层16可以选择海绵材料或PVC发泡材料。通过硬缓冲层15和软缓冲层16的设置可以使舱体1内的人员在地震过程碰撞到墙上时起到缓冲作用,保护人员安全,通过防水保温层17可使舱内的逃生人员在火灾等灾害中保护生命,安全逃脱。
舱体1的内腔设有逃生道4,逃生道4由舱体1的内腔壁与弧形隔断墙5围成,逃生道4的横截面面积为可容一人通过的面积。隔墙14与隔断墙15连接且隔墙14位于隔断墙15的垂直平分线上,逃生道4的内、外壁上分别涂覆有防火保温层17,在防火保温层17外表面安装软缓冲层16,在软缓冲层16外表面安装硬缓冲层15。
与逃生道4位置对应的舱体1的顶板2和底板3上分别设有与逃生道4内腔相通的通孔,舱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舱门6,两家各使用一个,舱门6要保证常开状态,逃生道4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逃生道门7,两家各使用一个,平时逃生道门7保证常关,当震后逃生时要保证常开,逃生道4的内腔壁上安装有爬梯8,供逃生时用。
舱体1与逃生道4之间的空间为救生舱9。舱体1的壁上设有若干个通风格栅10。通风格栅10的开口不易过大且开口方向呈一定坡度,确保外面的硬物扎进来时不对准救生舱9内,另外通风格栅10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随时观察外面的情况,以此判断是否可以开门逃生,哪层楼安全可以逃生。
救生舱9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固定安全带及生活必需品。固定安全带可以在强震时使用,防止救生舱9内因抖动过大而使救生者撞伤,地震停止时可带入逃生道4,链接安全绳索继续防护逃生者。救生舱9内设置有应急线路管路通道13,应急线路管路通道13内设有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及水管。供使用者在地震中与地震后逃出前在救生舱9内应急使用。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救生房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该逃生道4位于舱体1的内腔中部,此种结构为三户以上人家共用一个逃生道4出现的情况。该实施例中有四户人家共用一个逃生道4,相邻两户的隔墙分别位于该舱体内,将该舱体1的内腔平均分成四块,逃生道4是由封闭的环形墙体构成,各隔墙14分别与逃生道4垂直连接。如图5所示,舱体1的外壁上加工若干个第一凸棱11,与第一凸棱11位置对应的舱体1的内壁上加工若干个第二凹槽12,第一凸棱11与第二凹槽12的形状相同、凹凸对应,这样可以加强舱体1的硬度、抗弯折。
地震时,在楼中的逃生人员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所在层的救生舱9内,由于舱门6为常开,所以逃生人员直接进入救生舱9内并即刻关闭舱门6。如果逃生人员所在楼层为没有坍塌的楼层,通过通风格栅10随时观察外面的情况,当地震停止时,打开舱门出去直接逃生;如果所在楼层坍塌了,逃生人员在进入救生舱9内并关闭舱门6后,通过通风格栅观察外面情况,当地震停止时,打开逃生道门7,顺逃生道4内的爬梯8向外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地震停止时,各层舱体1的舱门6和逃生道门7要全部打开,这样可以保证坍塌楼层的逃生人员爬至没有坍塌的楼层时,可以进入该层的救生舱9内,并从舱体1出去逃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由抗震材料制成的舱体(1),所述舱体(1)的数量与楼房层数相同,相邻所述舱体(1)上下布置并连接在一起,各所述舱体(1)为空腔柱体,各所述舱体(1)的顶板(2)和底板(3)分别与楼房各层的上、下层板连接,所述舱体(1)高度等于楼层高,所述舱体(1)的内腔设有逃生道(4),所述逃生道(4)由封闭的环形墙体构成或由舱体(1)的内腔壁与隔断墙(5)围成,与所述逃生道(4)位置对应的所述舱体(1)的顶板(2)和底板(3)上分别设有与逃生道(4)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舱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舱门(6),所述逃生道(4)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逃生道门(7),所述逃生道(4)的内腔壁安装有爬梯(8),所述舱体(1)与逃生道(4)之间的空间为救生舱(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舱体(1)的顶板(2)和底板(3)分别与楼房各层的上、下层板的钢架构焊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内腔表面及逃生道(4)的内、外壁上分别涂覆有防火保温层(17),在所述防火保温层(17)外表面安装有软缓冲层(16),在所述软缓冲层(16)外表面安装有硬缓冲层(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壁上设有若干个通风格栅(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凸棱或若干个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一凸棱或第一凹槽(11)位置对应所述舱体(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或第二凸棱(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道(4)的横截面积为可容一人通过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9)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固定安全带及生活必需品,所述救生舱(9)内设置有应急线路管路通道(13),所述应急线路管路通道(13)内设有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及水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救生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舱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或卡箍连接。
CN2011201793591U 2011-05-31 2011-05-31 抗震救生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7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3591U CN202117383U (zh) 2011-05-31 2011-05-31 抗震救生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93591U CN202117383U (zh) 2011-05-31 2011-05-31 抗震救生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7383U true CN202117383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5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935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7383U (zh) 2011-05-31 2011-05-31 抗震救生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73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861A (zh) * 2011-05-31 2011-12-28 戚国强 抗震救生房
CN104288937A (zh) * 2014-10-05 2015-01-21 左欣艳 多功能圆柱体防护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861A (zh) * 2011-05-31 2011-12-28 戚国强 抗震救生房
CN102296861B (zh) * 2011-05-31 2013-10-16 戚国强 抗震救生房
CN104288937A (zh) * 2014-10-05 2015-01-21 左欣艳 多功能圆柱体防护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17608U (zh) 一种钟罩式生命避护舱
CN201261956Y (zh) 防火防震保护间
JP4822087B1 (ja) 津波シェルター
WO2013018872A1 (ja) 随意可動式極限機能性デイリーライフシェルター
CN202117383U (zh) 抗震救生房
JP5694039B2 (ja) 津波シェルタ
CN102296861B (zh) 抗震救生房
CN101806160B (zh) 安乐防护家居
JP5335975B2 (ja) 津波用救命カプセル
CN201209325Y (zh) 抗震救生舱
CN202060690U (zh) 防火抗震淋浴房
CN203748928U (zh) 避震防火自救衣柜
CN102031859B (zh) 房屋建筑消防排气安全通道系统
KR101347569B1 (ko) 화재용 방호 시스템
JP6280666B1 (ja) シェルター型システムバス及び剛性フレーム
CN103041524A (zh) 一种钟罩式生命避护舱
CN212998038U (zh) 一种火灾地震护生舱
CN105569413A (zh) 一种高层建筑防火救生舱
CN103114755B (zh) 家庭防灾房
CN201692547U (zh) 一种安全保护装置
CN202876152U (zh) 一种民用灾难避险安全舱
JP2019094041A (ja) 換気式救命シェルター
CN205638118U (zh) 一种灭火型安全木门
CN203634674U (zh) 防火救生床
CN104399202B (zh) 民用防护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01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