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8310U -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8310U
CN202108310U CN2010202850027U CN201020285002U CN202108310U CN 202108310 U CN202108310 U CN 202108310U CN 2010202850027 U CN2010202850027 U CN 2010202850027U CN 201020285002 U CN201020285002 U CN 201020285002U CN 202108310 U CN202108310 U CN 20210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connector
supporting rod
support
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50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冰梅
吴强
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202850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83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由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用于固定支撑杆的第一连接件8、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顶部第三连接件10、万向轮11、轮架12、帐篷布料组成;通过支撑杆及各连接件之间的角度变换,可以构成帐篷、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或背包三种形态,一物多用,既减轻重量、方便携带,又可以作为背包承载食品、药品等生命必需品,为抢险救灾、野营、行军等带来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背景技术
抢险救灾工作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帐篷、担架及药品、食品物资,各种物资需要及时快捷地送抵受灾地区。传统的帐篷、担架均需其他容器装载,运送过程中,各种物资势必分别占据大量空间。在现代交通工具无法顺利通行的地区,救援人员需要随身携带本人和救援用的帐篷、担架及其他生命必需品,这些都使救援人员负担沉重,为救援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可变化为三种形态,即帐篷形态,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形态和背包形态,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既减轻重量、方便携带,又可以作为背包承载食品、药品等生命必需品,为抢险救灾、野营、行军等带来便捷。 
本实用新型由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第八支撑杆1’、第九支撑杆2’、第十支撑杆3’、第十一支撑杆4’、第十二支撑杆5’、第十三支撑杆6’、第十四支撑杆7’、用于固定支撑杆的第一连接件8、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顶部第三连接件10、万向轮11、轮架12、帐篷布料组成。当其为帐篷形态时,支撑杆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并以第一连接件8固定,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四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同时,第八支撑杆1’、第九支撑杆2’、第十支撑杆3’与第十二支撑杆5’、第十三支撑杆6’、第十四支撑杆7’分别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十一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第十一支撑杆4’的中间截断,以一对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接合,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成对使用,相对扣和,中间形成一个空槽,第四支撑杆4嵌合于空槽中,并通过螺丝与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固定,第四支撑杆4与第十一支 撑杆4’之间的嵌合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两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共同组成一个帐篷支架,支架外部配有帐篷布,支开后为一具有四壁和底部的帐篷。 
上述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及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为截面积为长方形的管体,端部及管身依杆在整体结构上的不同位置带有不同数目的螺孔。两相邻支撑杆顶端以铰接形式连接,两支撑杆中间以第一连接件8连接为一体,呈三角形稳定结构,第一连接件8分别与要连接的两个支撑杆一端铰接,一端扣合。 
第一连接件8为长方形片状,其一端有圆形螺孔,另一端有开口U形槽,如图2。 
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两端各带有一个U形槽壁,中间部分不带U形槽壁,两端的U形槽槽壁上各自带有两个螺孔用于与支撑杆连接并固定,中间的部分在中央有螺孔用于与另一平面的支撑杆交叉连接,此件为两个成一套,其中一个U形槽两壁间的内尺寸与另一个的U形槽的两壁的外尺寸相等并相嵌合安装,如图3。第四支撑杆4与第十一支撑杆4’之间以顶部第三连接件10(图4)固定,形成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如图5。 
第一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7’同时与第四支撑杆4、第十一支撑杆4’垂直,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与第四支撑杆4及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与第十一支撑杆4’之间的角度根据需要调整。 
第一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7’接近地面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11,万向轮通过轮架12与支撑杆连接,轮架上有两个螺孔,帐篷形态时只固定靠近轮的螺孔使之可绕支撑杆旋转,旋转90度后在将轮子旋转至与地面贴近,通过两个旋转副的作用,形成一个抽象的稳定三角座架,并可以通过铁钩固定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帐篷布料为普通的帐篷用布,帐篷布料与支撑杆的固定方式为在布的外表面采用粘扣缠绕粘合方式与支撑杆连接。帐篷入口采用三角形开口,三角形的两边用拉链与布料结合另一边与布料缝合,三角形的底边与其一邻边采用拉链,底边平行于地面,另一条邻边与布料缝合。支撑杆的尺寸依据帐篷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当本实用新型为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形态时,其各部件连接方式为:第 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以第四支撑杆4两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带动其余杆件向上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成130~140度,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二支撑杆2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成45度,第六支撑杆6逆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对称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四支撑杆4分别以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一支撑杆1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成60~62度位置。此时,万向轮可绕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自由调整至任意位置,将两个螺孔栓紧使轮固定。 
本实用新型为担架车形态时,第四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处通过铰链连接分别构成两个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构成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使用顶部第三连接件,两面杆架上下都由成十字交叉的结构连接,组成双层的可调角度的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调整为背包形态,此时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分别以第四支撑杆4的两端为中心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垂直的位置,且位置对称,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分别以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位置,组合成单面的骨架,另一平面支撑杆与此面相同,两面相交角度任意。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结构及成本低廉的零件,实现多功能的用途。可减少携带具有本品所具有的三种功能的物品时的空间,减低运输成本和制造成本。满足野外临时救助或者露营的需要。或者为避灾人员提供临时居所,和救助伤员运送工具。 
本实用新型若用做救灾物品,救灾之初可以作为背包方便单兵携带,并且盛装救灾用的食品药物等。到达救灾地点后,可以通过对骨架的变形可以变成双层担架车以一人之力运送伤员和药物食品。夜晚来临时可以变成帐篷,为救灾或者避难人员提供临时的野营或者避难住所。变成的帐篷可以改变形状,适应灾区复杂的地形需要。 
通过以上变形,以一物多用的方法节省了空间,并减轻了重量。例如传统的帐篷需要其他容器来装载,传统的担架就算是便携的也需要其他物品来装载,更何况是担架车而且还是个双层的客货两用型。本实用新型将其功能综合在一起做成了应急用的多功能的背包,不但节省了帐篷和担架车的空间和质量而且还能装别的物品。切实达到了一物多用,节省运输资源的目的。提高了单位时间单位个体的运输量。为受难的人们送去更多的生的希望。 
附图说明
图1、帐篷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第一连接件。 
图3、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 
图4、顶部第三连接件。 
图5、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万向轮。 
图7、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4、第四支撑杆,5、第五支撑杆,6、第六支撑杆,7、第七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2’、第九支撑杆,3’、第十支撑杆,4’、第十一支撑杆,5’、第十二支撑杆,6’、第十三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8、第一连接件,9、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10、顶部第三连接件,11、万向轮,12、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帐篷形态: 
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以铰接方式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相邻支撑杆中间以第一连接件8连接为一体,呈三角形稳定结构,第一连接件8分别与要连接的两个支撑杆一端铰接,一端扣合。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四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同时,第八支撑杆1’、第九支撑杆2’、第十支撑杆3’与第十二支撑杆5’、第十三支撑杆6’、第十四支撑杆7’分别以同样的方法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十一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第十一支撑杆4’的中间截断,以一对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接合,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成对使用,相对扣和,中间形成 一个空槽,第四支撑杆4嵌合于空槽中,并通过螺丝与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固定,第四支撑杆4与第十一支撑杆4’之间的嵌合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两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共同组成一个帐篷支架,支架外部配有帐篷布,支开后为一具有四壁和底部的帐篷。 
上述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及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为截面积为长方形的管体,端部及管身依杆在整体结构上的不同位置带有不同数目的螺孔。 
第一连接件8为长方形片状,其一端有圆形螺孔,另一端有开口U形槽。 
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两端各带有一个U形槽壁,中间部分不带U形槽壁,两端的U形槽槽壁上各自带有两个螺孔用于与支撑杆连接并固定,中间的部分在中央有螺孔用于与另一平面的支撑杆交叉连接,此件为两个成一套,其中一个U形槽两壁间的内尺寸与另一个的U形槽的两壁的外尺寸相等并相嵌合安装。 
第一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7’同时与第四支撑杆4、第十一支撑杆4’垂直,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与第四支撑杆4及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与第十一支撑杆4’之间的角度根据需要调整。 
第一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7’接近地面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11,轮通过轮架12与支撑杆连接,轮架上有两个螺孔,帐篷形态时只固定靠近轮的螺孔使之可绕支撑杆旋转,旋转90度后在将轮子旋转至与地面贴近,通过两个旋转副的作用,形成一个抽象的稳定三角座架,并可以通过铁钩固定于地面。 
帐篷布料为普通的帐篷用布,帐篷布料与支撑杆的固定方式为在布的外表面采用粘扣缠绕粘合方式与支撑杆连接。帐篷入口采用三角形开口,三角形的两边用拉链与布料结合另一边与布料缝合,三角形的底边与其一邻边采用拉链,底边平行于地面,另一条邻边与布料缝合。支撑杆的尺寸依据帐篷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实施例2、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形态: 
组成部件同实施例1,各部件连接方式为: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以第四支撑杆4两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带动其余杆件向上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成130~140度,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 杆5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二支撑杆2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成45度,第六支撑杆6逆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对称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四支撑杆4分别以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一支撑杆1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成60~62度位置。此时,万向轮可绕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自由调整至任意位置,将两个螺孔栓紧使轮固定。 
本实用新型为担架车形态时,第四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处通过铰链连接分别构成两个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构成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使用顶部第三连接件,两面杆架上下都由成十字交叉的结构连接,组成双层的可调角度的支架结构。 
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的连接方式同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 
实施例3、背包形态: 
组成部件同实施例1,各部件连接方式为: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分别以第四支撑杆4的两端为中心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垂直的位置,且位置对称,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分别以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位置,组合成单面的骨架,另一平面支撑杆与此面相同,两面相交角度任意。 
第八支撑杆1’~第十四支撑杆7’的连接方式同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外部由帐篷布料折叠成的适应作为背包的布料,经由背带绑扎固定,可以完全包裹住骨架,并能供背行。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第八支撑杆(1’)、第九支撑杆(2’)、第十支撑杆(3’)、第十一支撑杆(4’)、第十二支撑杆(5’)、第十三支撑杆(6’)、第十四支撑杆(7’)、用于固定支撑杆的第一连接件(8)、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万向轮(11)、轮架(12)、帐篷布料组成;支撑杆之间铰接连接,并以第一连接件(8)固定,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四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同时,第八支撑杆(1’)、第九支撑杆(2’)、第十支撑杆(3’)与第十二支撑杆(5’)、第十三支撑杆(6’)、第十四支撑杆(7’)分别连接为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两根类弧形长支撑杆通过第十一支撑杆(4’)连接为一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第十一支撑杆(4’)的中间截断,以一对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9)接合,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成对使用,相对扣和,中间形成一个空槽,第四支撑杆(4)嵌合于空槽中,并通过螺丝与带U形槽壁的第二连接件固定,两个类半圆弧形的支架共同组成一个帐篷支架,第四支撑杆(4)、第十一支撑杆(4’)通过顶部第三连接件(10)固定,呈三角形稳定结构,支架外部配有帐篷布,支开后为一具有四壁和底部的帐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帐篷形态,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形态或背包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支撑杆顶端以铰接形式连接,两支撑杆中间以第一连接件(8)连接为一体,呈三角形稳定结构,第一连接件(8)分别与要连接的两个支撑杆一端铰接,一端扣合,第一连接件(8)为长方形片状,特征为其一端有圆形螺孔,另一端有开口U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1)、第八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第十四支撑杆(7’)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11),通过轮架(12)与支撑杆连接,万向轮绕支撑杆自由调整至任意位置,通过轮架上的两个螺孔固定,帐篷形态时只固定靠近轮的螺孔使之可 绕支撑杆旋转,旋转90度后在将轮旋转至与地面贴近,通过两个旋转副的作用,形成一个抽象的稳定三角座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为截面积为长方形的管体,端部及管身有螺孔,支撑杆的尺寸依据帐篷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人、物共用担架车形态,此时其各部件连接方式为: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以第四支撑杆(4)两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带动其余杆件向上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成130~140度,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二支撑杆(2)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成45度,第六支撑杆(6)逆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对称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四支撑杆(4)分别以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端的铰接螺栓为中心,第一支撑杆(1)顺时针旋转至与第二支撑杆(2)成60~62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第四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处通过铰链连接分别构成两个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与第五支撑杆(5)、第六支撑杆(6)、第七支撑杆(7)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构成三角形达到稳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使用顶部第三连接件(10),两面杆架上下都由成十字交叉的结构连接,组成双层的可调角度的支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背包形态,此时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分别以第四支撑杆(4)的两端为中心旋转至与第四支撑杆(4)垂直的位置,且位置对称,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分别以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的位置,第一支撑杆(1)、第七支撑杆(7)分别以于第二支撑杆(2)、第六支撑杆(6)连接段为中心带动其余杆旋转至与第三支撑杆(3)、第五支撑杆(5)重合位置,组合成单面的骨架,另一平面支撑杆与此面相同,两面相交角度任意。 
CN2010202850027U 2010-08-03 2010-08-03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50027U CN202108310U (zh) 2010-08-03 2010-08-03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50027U CN202108310U (zh) 2010-08-03 2010-08-03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8310U true CN202108310U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3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500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8310U (zh) 2010-08-03 2010-08-03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83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1324A (zh) * 2019-06-06 2019-08-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便携式快速搭建易收纳智能淋浴装置
CN110680623A (zh) * 2019-10-10 2020-01-1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医疗救援装置
CN114575665A (zh) * 2022-02-22 2022-06-03 佛山速派篷房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安装的帐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1324A (zh) * 2019-06-06 2019-08-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便携式快速搭建易收纳智能淋浴装置
CN110680623A (zh) * 2019-10-10 2020-01-1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医疗救援装置
CN110680623B (zh) * 2019-10-10 2020-08-1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医疗救援装置
CN114575665A (zh) * 2022-02-22 2022-06-03 佛山速派篷房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安装的帐篷
CN114575665B (zh) * 2022-02-22 2023-05-16 佛山速派篷房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安装的帐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5649A (zh) 折叠吊椅
CN202108310U (zh) 一种多功能野营救援装备
CN201710563U (zh) 多功能便携式担架
CN201861853U (zh) 多功能救生装置
CN108749702A (zh) 可折叠房车车厢
CN109653590A (zh) 一种可折叠收缩帐篷
CN108532764A (zh) 一种可折叠宿营住房
CN201640150U (zh) 宠物折叠围栏
US20060267393A1 (en) Utility bench
GB2228191A (en) A combination back pack, camp bed and frame tent
CN201808720U (zh) 一种可收折可变形的菜篮子、袋子、背包或箱子
US20110030139A1 (en) Portable folding hammock
CN204158987U (zh) 一种球架结构
CN208576476U (zh) 一种可折叠房车车厢
CN207411865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户外躺椅
CN203876793U (zh) 一种多功能出摊车
CN206675165U (zh) 一种多功能旅行箱
CN201820873U (zh) 一种折叠式的多方向引向器天线
CN201911516U (zh) 多用背包
CN201086887Y (zh) 轻便储物篮
CN212289944U (zh) 一种多用途推拉车
CN2549829Y (zh) 多用途马扎
CN210852532U (zh) 一种基于行为建筑学原理的多功能便携装置
CN204426977U (zh) 一种带有可折叠座椅的旅行箱
CN210299877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功能布制箱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