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3967U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3967U
CN202103967U CN2011200290735U CN201120029073U CN202103967U CN 202103967 U CN202103967 U CN 202103967U CN 2011200290735 U CN2011200290735 U CN 2011200290735U CN 201120029073 U CN201120029073 U CN 201120029073U CN 202103967 U CN202103967 U CN 202103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art
center
display unit
fore shell
back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290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锐
高玉恩
何建民
殷新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290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3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3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39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位于中框内的面板以及分别固设于中框位置相对的两侧的前壳、后壳,其中:前壳与面板的显示区域位置相对;前壳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为电视或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减小显示装置的体积。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屏等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厚度更薄、体积更小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
现有的显示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外壳多为均为塑胶材料制成且分别位于面板位置相对的两侧的前壳、后壳,前壳与面板的显示区域位置相对,前壳与后壳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固定连接。前壳以及后壳对面板的侧部及后部起到了支撑以及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前壳以及后壳均为塑胶材料或制成,由于塑胶材料的强度较差,所以为了保证前壳以及后壳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有效的支撑并保护面板的侧部及后部,前壳以及后壳的厚度通常做的比较厚,前壳以及后壳的厚度越厚,则前壳以及后壳的体积必然会增大,而前壳以及后壳的体积比较大时,直接导致显示装置的体积比较大,体积比较大的显示装置不仅不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显得比较笨重,给用户的视觉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位于所述中框内的面板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中框位置相对的两侧的前壳、后壳,其中:
所述前壳与所述面板的显示区域位置相对;
所述前壳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
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为电视或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内设置有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的强度远高于同等体积的塑胶材料制成的中框,故而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在实现对面板的侧部有效支撑和保护的同时,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故而使得显示装置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所以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固设有与面板的显示区域位置相对的前壳,前壳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的前壳不仅不会影响到用户观看面板的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图像画面,还可以更为有效的保护面板的显示区域,增强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而且呈板状的前壳没有折弯和拐角,故而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制造、安装和拆卸的优点,故而能够进一步使得显示装置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进而更为彻底的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透明材料的前壳,后壳更高档,由于金属材料的中框能够反射出金属光泽,进而从产品外观上看产品会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磁性吸力结构的主要部件的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前壳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磁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定位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磁性吸力结构与前壳或后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磁性吸力结构与前壳或后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磁性吸力结构与前壳或后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磁性吸力结构与前壳或后壳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设置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设置的再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设置的再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设置的再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可靠性好且外形美观的显示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指纯金属和/或金属合金材料)制成的中框1、位于中框1内的面板2以及分别固设于中框1位置相对的两侧如图1或图3所示的前壳3、后壳4,其中:
前壳3与面板2的显示区域20位置相对;
前壳3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内设置有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1,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1的强度远高于同等体积的塑胶材料制成的中框1,故而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1在实现对面板2的侧部有效支撑和保护的同时,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故而使得显示装置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所以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固设有与面板2的显示区域20位置相对的前壳3,前壳3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的前壳3不仅不会影响到用户观看面板2的显示区域20所显示的图像画面,还可以更为有效的保护面板2的显示区域20,增强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而且呈板状的前壳3没有折弯和拐角,故而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制造、安装和拆卸的优点,故而能够进一步使得显示装置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进而更为彻底的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存在体积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金属材料的中框1能够反射出金属光泽,进而从产品外观上看产品会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框1为铝、铝合金、铁、铁合金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制成,和/或,透明材料为玻璃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
铝、铝合金、铁、铁合金(例如不锈钢)及其结合而成的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便于加工成型,且造价低廉,取材方便的优点,适宜于制作中框1。当然,本实施例中中框1也可以使用以上材料之外的其他金属材料或金属合金材料制成。玻璃材料具有强度、硬度高,不容易划伤的优点,可以更好的保护面板2的显示区域20。透明的塑胶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有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重量。当然,本实施例中透明材料也可以采用玻璃材料或塑胶材料之外的其他透明材料,例如水晶、人造水晶。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壳4呈板状,和/或,后壳4为玻璃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
呈板状的后壳4没有折弯和拐角,故而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制造、安装和拆卸的优点;后壳4与前壳3使用相同的材料时,更便于取材和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中前壳3和/或后壳4通过如图2所示磁性吸力结构5固设于中框1上。磁性吸力结构5采用磁性吸力固定不仅干净卫生,而且便于拆卸。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磁性吸力结构5包括第一磁性件51、可拆卸固定结构50以及第二磁性件52,其中:
第一磁性件51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50固设于中框1上;
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接近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相粘结;
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相贴合;
和/或,中框1为铝或铝合金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制成。
由于第一磁性件51固设于中框1上,而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相贴合,同时,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接近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相粘结,由此可见,前壳3或后壳4会在可拆卸固定结构50、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以及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之间粘结力的作用下被固定于中框1上。
由于第一磁性件51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50固设于中框1上,故而第一磁性件51可以自由拆卸并更换,而更换第一磁性件51时,可以暂时使得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失效,进而实现对前壳3或后壳4的拆卸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通过双面胶7或胶水相粘结。粘结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装配效率高。双面胶7或胶水均具有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优选为通过双面胶7相粘结。
本实施例中前壳3或后壳4接近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还涂覆有着色漆8,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上涂覆有着色漆8的部分相粘结。
本实施例中着色漆8优选为黑色,当然,着色漆8也可以为别的颜色。着色漆8一方面起到指示双面胶7或胶水涂覆区域的效果,可以避免双面胶7或胶水涂覆区域太大,另一方面,从前壳3或后壳4上观看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时,着色漆8可以将双面胶或胶水遮挡住,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从外观上看更为美观。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为磁铁,第二磁性件52为磁铁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
磁铁与铁或铁合金材料均为成本低廉,且便于加工成型的材料,有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优选为永磁铁。永磁铁的磁力更为长久,有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当然,第一磁性件51也可以为电磁铁。若第一磁性件51以及第二磁性件52均为磁铁时,则第一磁性件51以及第二磁性件52中的其中一个为N极,其中另一个为S极。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也可以为磁铁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第二磁性件52也可以为磁铁。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理,在实现对前壳3或后壳4可靠固定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成本。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固定结构50包括固设于中框1接近面板2一侧的固定台501、开设于固定台501上的螺孔502、开设有如图5所示通孔503的定位片504以及螺钉505,其中:
通孔503开设于定位片504的其中一端上,且通孔503与螺孔502位置相对;
定位片504的其中另一端抵压于第一磁性件51上;
螺钉505穿过如图5所示通孔503以及螺孔502将定位片504固定于中框1上;
和/或,第二磁性件52呈条形薄膜状或条形薄片状。
以上固定结构不仅所使用的零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安装、拆卸均比较简单、方便。第二磁性件52呈薄膜状或薄片状时,更有助于减小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拆卸固定结构50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定位片504,第一磁性件51垂直于面板2的最大延展平面上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如图4所示凸字形,两个位置相对的定位片504分别抵压于第一磁性件51上距离面板2的最大延展平面高度尺寸较低的部分上。这种结构不仅结构紧凑,有助于减小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体积,而且定位片504可以从多个方向对第一磁性件51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磁性件51的可靠固定。
第二磁性件52呈条形薄膜状或条形薄片状时,粘结第二磁性件52的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节省材料,进而更有助于减小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厚度尺寸。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磁性吸力结构5中第二磁性件52位于前壳3或后壳4远离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处;
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抵压于前壳3或后壳4上;
由于第一磁性件51固设于中框1上,而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抵压于前壳3或后壳4上,由此可见,在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前壳3或后壳4会被第二磁性件52固定于中框1上。由于第一磁性件51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50固设于中框1上,故而第一磁性件51可以自由拆卸并更换,而更换第一磁性件51时,可以暂时使得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失效,进而实现对第二磁性件52以及前壳3或后壳4的拆卸和更换。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中框1为铁、铁合金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制成,磁性吸力结构5包括磁铁材料制成的第一磁性件51以及磁铁材料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磁性件52,其中:
第一磁性件51吸附于中框1上;
第二磁性件52与前壳3或后壳4接近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相粘结;
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相贴合。
由于中框1为铁、铁合金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制成,所以第一磁性件51吸附于中框1上,而无需设置专门用于固定第一磁性件51的固定结构,由于节省了专门用于固定第一磁性件51的固定结构,故而本实施例可以更为有效的减小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呈长方体状,中框1上开设有与第一磁性件51相适配的凹槽53,第一磁性件51嵌于凹槽53内,且第一磁性件51嵌于凹槽53内时,第一磁性件51远离凹槽53底面的一侧与凹槽53周围的中框1表面相平齐。这种设计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2位于前壳3或后壳4远离面板2的一侧的边沿处;
第二磁性件52在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抵压于前壳3或后壳4上。
由于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磁性吸力透过前壳3或后壳4,故而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相吸附时,第二磁性件52与第一磁性件51构成的夹持结构可以将前壳3或后壳4固定于中框1上。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2也可以使用与中框1相吸附的第一磁性件51极性相反的磁铁材料制成。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前壳3和/或后壳4通过胶带或胶水粘结于中框1上。
粘结操作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相对于螺钉或螺栓等连接结构而言,通过胶带或胶水粘结的方法固连的方式更节省空间。当然,本实施例中前壳3和/或后壳4粘结于中框1上时,也可以部分区域使用胶带,部分区域使用胶水。胶带优选为使用双面胶。
当然,本实施例中前壳3和/或后壳4也可以使用焊接或注塑等其他方法与中框1相固连。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平板显示装置,也可以为非平板显示装置,优选为平板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液晶平板显示装置、等离子平板显示装置或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显示装置其中之一,也可以为以上平板显示装置之外的其他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为电视或显示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相同的技术特征,故而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并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所以此处不再重复阐述。
由于电视或显示器的厚度越薄,越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所以适宜应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电视或显示器的厚度。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应用于电视或显示器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如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中框1远离面板2的一侧的外表面裸露出电子设备,且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部分采用拉丝工艺、剖光工艺、喷砂工艺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工而成。
拉丝工艺以及剖光工艺可以使得中框1外表面更为光滑,更有光泽,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部分的表面质量,而喷砂工艺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外观供用户选择,从而拓宽了用户可选择的空间。
当然,本实施例中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的表面也可以采用拉丝工艺、剖光工艺、喷砂工艺之外的其他加工工艺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凸出前壳3或后壳4,且边棱凸出前壳3或后壳4的部分开设有如图11或图13所示倒角6或圆角,且倒角处或圆角处采用拉丝工艺、剖光工艺、喷砂工艺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工而成。
倒角6或圆角可以避免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出现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处的强度,除此之外,操作人员安装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时碰到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已经开设有倒角6或圆角的边棱时手感也会更舒服。
如图11和图13所示,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中凸出前壳3的部分所开设的倒角6或圆角与中框1裸露出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中凸出后壳4的部分所开设的倒角6或圆角的大小尺寸可以如图11所示相同,也可以如图13所示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位于所述中框内的面板以及分别固设于所述中框位置相对的两侧的前壳、后壳,其中:
所述前壳与所述面板的显示区域位置相对;
所述前壳呈板状,且为透明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铝、铝合金、铁、铁合金其中的一种制成,和/或,所述透明材料为玻璃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显示装置为平板显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呈板状,和/或,所述后壳为玻璃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或所述后壳通过磁性吸力结构固设于所述中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力结构包括第一磁性件、可拆卸固定结构以及第二磁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通过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固设于所述中框上;
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接近所述面板的一侧的边沿相粘结;
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相贴合;
和/或,所述中框为铝或铝合金其中的一种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磁铁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磁铁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磁铁;
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相粘结; 
和/或,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接近所述面板的一侧的边沿还涂覆有着色漆,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涂覆有所述着色漆的部分相粘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中框接近所述面板一侧的固定台、开设于所述固定台上的螺孔、开设有通孔的定位片以及螺钉,其中:
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定位片的其中一端上,且所述通孔与所述螺孔位置相对;
所述定位片的其中另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以及所述螺孔将所述定位片固定于所述中框上;
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呈条形薄膜状或条形薄片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所述定位片,所述第一磁性件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最大延展平面上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凸字形,两个位置相对的所述定位片分别抵压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距离所述面板的最大延展平面高度尺寸较低的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铁、铁合金其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磁性吸力结构包括磁铁材料制成的第一磁性件以及磁铁材料或者铁或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磁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吸附于所述中框上;
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接近所述面板的一侧的边沿相粘结;
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吸力的作用下相贴合;
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呈条形薄膜状或条形薄片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或所述后壳通过胶带或胶水粘结于所述中框上。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为电视或显示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的外表面裸露出所述电子设备,且中框裸露出所述电子设备部分采用拉丝工艺、剖光工艺、喷砂工艺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工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裸露出所述电子设备外表面的边棱凸出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且所述边棱凸出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的部分开设有倒角或圆角,且倒角处或圆角处采用拉丝工艺、剖光工艺、喷砂工艺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工而成。 
CN2011200290735U 2011-01-27 2011-01-27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3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90735U CN202103967U (zh) 2011-01-27 2011-01-27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90735U CN202103967U (zh) 2011-01-27 2011-01-27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3967U true CN202103967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2907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3967U (zh) 2011-01-27 2011-01-27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396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9126A1 (zh) * 2012-08-21 2014-02-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US8836886B2 (en) 2012-08-21 2014-09-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ramel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75267A (zh) * 2013-10-23 2015-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06165377A (zh) * 2014-08-12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壳体、壳体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9752518A (zh) * 2019-03-08 2019-05-14 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装面板结构及血气分析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9126A1 (zh) * 2012-08-21 2014-02-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US8836886B2 (en) 2012-08-21 2014-09-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ramel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75267A (zh) * 2013-10-23 2015-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06165377A (zh) * 2014-08-12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壳体、壳体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6165377B (zh) * 2014-08-12 2019-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9752518A (zh) * 2019-03-08 2019-05-14 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装面板结构及血气分析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03967U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310635B2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00358B (zh) 邊緣附加護甲之顯示器覆蓋板
WO2016026434A1 (zh) 无边框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EP3101325B1 (en) Wall mount plate 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182620B1 (en) Curvature adjustment structure of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281754B2 (en) Display device
US8804064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30335670A1 (en) Planar display device
EP2657753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491117A (zh) 显示器
CN103676237A (zh) 一种液晶面板、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2017954U (zh) 一种超窄边拼接显示屏的背光模组
CN104964211A (zh) 一种背光组件
CN102520533A (zh) 显示器
JP6597617B2 (ja) 表示装置
CN203350555U (zh) 液晶显示器防护装置
CN105072364A (zh) 一种液晶屏前框结构及液晶电视
CN203118368U (zh) Oled显示装置
CN203722724U (zh) 一种超窄超薄平板电视结构
CN201926846U (zh) 一种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屏
CN206282050U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器
CN202927410U (zh) 一种无螺钉连接的电视底座结构
CN207397611U (zh) 一种显示件的固定装置及显示器
CN202309937U (zh) 液晶电视的液晶屏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