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94061U -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4061U
CN202094061U CN2011202176306U CN201120217630U CN202094061U CN 202094061 U CN202094061 U CN 202094061U CN 2011202176306 U CN2011202176306 U CN 2011202176306U CN 201120217630 U CN201120217630 U CN 201120217630U CN 202094061 U CN202094061 U CN 202094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post
circuit breaker
arc
neutral pole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17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森
洪青松
曾谊
魏占勇
童伟
李达华
江翠
杨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17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4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4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40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包括进线接线柱(15)及出线接线柱(14),分别位于断路器底壳(16)两端;分合闸操作机构,其包括用于实现线路的分断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还包括线路板(13),线路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16)和上盖上,其接近于所述底壳(16)的侧壁,所述线路板(13)的板面与所述底壳和/或上盖垂直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灭弧室(11),所述灭弧室(11)置于所述底壳(16)下部,其灭弧栅片延伸至接近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方向设置。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灭弧效果差,导致短路分断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的结构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其中性极没有加装灭弧室,灭弧性能较差,导致短路分断能力差,电弧对中性极动触头烧损严重。
中国专利CN2541948Y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其N极断路器包括置于底座底部的电子线路板、手柄、推杆组件、动触头、静触点、锁扣、跳扣等。底座与顶盖组成小型断路器的外壳。推杆组件与手柄相连,推动手柄,可使推杆组件推动动触头,与相对而置的静触点接触。该断路器中进线接线柱和出线接线柱分置于所述底壳的两端;电子线路板放置于所述底座与顶盖之间的中间部位,其板面与底座平行设置;手柄、推杆组件、动触头、静触点、锁扣、跳扣等分合闸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面。该N极断路器存在以下问题:1.该N极断路器由于电子线路板占用空间较大,使断路器无法装设灭弧系统,触头过电流产生电流后不能有效灭弧。导致其短路分断能力差。2.线路板放置位置离动、静触头距离近,当产品分断短路电流时,电弧容易损伤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及线路板。3.这种线路板卡设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间隙内,没有固定其在运输或振动过程中线路板上电子元件有可能导致接触不良的隐患。
为提高现有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灭弧能力及分断能力,中国专利CN2705887Y公开一种小型断路器的高性能引弧灭弧结构,其中性极的引弧灭弧结构中于靠近上引弧板及下引弧板端部位置增设带槽的消弧板。通过上述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提高了隙缝灭弧效果。从而减少了由于电弧滞留导致对动触头的烧损,有效提高了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但是,其隙缝灭弧只是通过消弧板实现的,但是由于空间限制,该消弧板的隙缝面积相对较小,灭弧效果仍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空间利用不合理,导致无法放置灭弧装置,进而导致灭弧效果差,短路分断能力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包括底壳及上盖构成的腔室;进线接线柱和出线接线柱,两所述接线柱分置于所述腔室的两端;分合闸操作机构,设置于两所述接线柱之间,其包括用于实现线路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出线接线柱电连接,所述动触头与所述进线接线柱电连接;以及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和上盖上,其接近于所述底壳的侧壁,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与所述底壳和/或上盖垂直设置;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置于所述底壳下部,所述灭弧室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延伸至接近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方向。
所述线路板插接于远离所述动触头及静触头一侧的所述底壳和上盖上,所述灭弧室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与静触头和/或动触头之间。
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引弧装置,所述引弧装置用于将动静触头分断时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所述引弧装置包括上引弧板和下引弧板,
所述上引弧板设置于所述灭弧室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的分断位置对应,另一端经折弯延伸后由所述线路板的下端穿过,并同所述进线接线柱连接;
所述下引弧板设置于所述灭弧室的下部,经折弯延伸后同所述静触头贴合,并通过所述静触头同所述出线接线柱连接。
在所述进线接线柱和所述出线接线柱的下方分别成型有信号线接线端子,所述信号线通过信号线端子后沿所述下引弧板与所述底壳之间的预留间隙引至所述线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中性极断路器经过重新设置所述线路板的位置,在断路器的腔室内部增设灭弧室,增加产品灭弧能力,可大大提高产品短路分断能力。
2.进一步的,线路板离动、静触头距离远,当产品出现大短路电流时,线路板上电子元器件不至于被电弧损伤。线路板通过插接于外壳上,卡固在上盖和底座上,其相比现有小型断路器的线路板直接放置于所述底壳的结构,安装牢固,减少在运输或振动过程中线路板上电子元件由于惯性可能造成接触不良的隐患。
3.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弧装置接引电弧至灭弧室,使电弧产生后,能够快速从动触头将弧根转移至上引弧板,从静触头将弧根转移至下引弧板,从而使弧柱全部进入灭弧室进行灭弧。即保护了动触头不致电磨损过度,也减小了电弧在运动过程中对其他零件的伤害,使得电弧运动顺利、流畅,运动路线正确、快速,这一技术措施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分断能力。
4.更进一步的,信号线接线端子改为两端都能接线。其改变了传统只有一侧接线受安装局限,改进以后,可上接线、也可下接线还可以预留上下接线端子根据需要接信号线,改变了安装受局限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开上盖的小型断路器中性极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信号线接线端子 2-锁扣 3-手柄 4-U型连杆 5-信号线 6-杠杆 7-静触头 8-动触头  9-下引弧板  10-跳扣  11-灭弧室  12-上引弧板 13-线路板 14-出线接线柱  15-进线接线柱  16-底壳 17-分励脱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包括分别位于断路器底壳16两端的进线接线柱15及出线接线柱14;设置于两所述接线柱之间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其包括用于实现线路分断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所述静触头7与所述出线接线柱14电连接,所述动触头8与所述进线接线柱15电连接;以及线路板13,所述线路板13插接于远离动触头8及静触头7一侧的所述底壳16和上盖上。
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一个灭弧室11,所述灭弧室11置于所述底壳16内,位于所述进线接线柱15及出线接线柱14之间。所述灭弧室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延伸至接近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方向。该中性极还包括引弧装置,用于将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11中;所述引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灭弧室11上部的上引弧板12,所述上引弧板12的一侧端部与所述动触头的分断位置相对应,经折弯延伸后由所述线路板13的下端穿过,并同所述进线接线柱15连接;以及位于所述灭弧室11下部的下引弧板9,经折弯延伸后同所述静触头7贴合,并通过所述静触头7同所述出线接线柱14连接。加入了引弧装置使电弧产生后,能够快速将动触头8处产生的电弧将弧根转移至上引弧板12,从而使弧柱全部进入灭弧室11进行灭弧。即保护了动触头8不致电磨损过度,也减小了电弧在运动过程中对其他零件的伤害,使得电弧运动顺利、流畅,运动路线正确、快速,大大提高产品分断能力。 
在所述上引弧板12上侧还设有分励脱扣器17,用于实现远程分合,外接控制线输入交流230V控制电压信号,断路器才能闭合,控制电压信号消失,N极里面的电子组件开始延时0.5~5秒后工作,触发可控硅使分励脱扣器闭合,从而导致断路器分断,该功能广泛适用于IC卡预付费电度表配套使用来控制线路的通断,防止用户拖欠电费
所述底壳16两端分别成型有信号线接线端子1,所述信号线5通过信号线接线端子1后沿所述下引弧板9与所述底壳16之间的预留间隙引至所述线路板13上。
该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还的分合闸操作机构还包括操纵所述动触头8的移动连杆机构,该连该机构包括手柄3、与手柄连接的U型连杆4,以及锁扣2和跳扣10,跳扣10通过一个杠杆6带动所述动触头8移动。
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的分合闸工作过程为:
合闸时,将手柄3往上推,手柄3通过U型连杆4使跳扣10紧扣住锁扣,并使杠杆6转动,带动动触头8往静触头7的方向移动,断路器合闸。
分闸时,将手柄3往下扳,手柄3通过U型连杆4使锁扣2运动,锁扣2在动触头弹簧的作用力下使使动触头8离开静触头7返回,断路器分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该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中性极断路器包括分别位于断路器底壳16两端的进线接线柱15及出线接线柱14;设置于两所述接线柱之间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其包括用于实现线路分断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所述静触头7与所述出线接线柱14电连接,所述动触头8与所述进线接线柱15电连接;以及线路板13,所述线路板13插接于远离动触头8及静触头7一侧的所述底壳16和上盖上;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一个灭弧室11,所述灭弧室11置于所述底壳16内,所述灭弧室11设置于所述线路板13与静触头7和/或动触头8之间,所述灭弧室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延伸至接近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方向。
在所述灭弧室11上侧还设有分励脱扣器17,用于实现远程分合,外接控制线输入交流230V控制电压信号,断路器才能闭合,控制电压信号消失,N极里面的电子组件开始延时0.5~5秒后工作,触发可控硅使分励脱扣器闭合,从而导致断路器分断,该功能广泛适用于IC卡预付费电度表配套使用来控制线路的通断,防止用户拖欠电费。
所述底壳16两端分别成型有信号线接线端子1,所述信号线5通过信号线接线端子1后沿所述灭弧室11与所述底壳16之间的预留间隙引至所述线路板13上。
该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还的分合闸操作机构还包括操纵所述动触头8的移动连杆机构,该连该机构包括手柄3、与手柄连接的U型连杆4,以及锁扣2和跳扣10,跳扣10通过一个杠杆6带动所述动触头8移动。
本实施例的分合闸操作机构的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包括底壳(16)及上盖构成的腔室;
进线接线柱(15)和出线接线柱(14),两所述接线柱分置于所述腔室的两端;
分合闸操作机构,设置于两所述接线柱之间,其包括用于实现线路分断的动触头(8)和静触头(7);所述静触头(7)与所述出线接线柱(14)电连接,所述动触头(8)与所述进线接线柱(15)电连接;
以及线路板(13),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16)和上盖上,其接近于所述底壳(16)的侧壁,所述线路板(13)的板面与所述底壳和/或上盖垂直设置;
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灭弧室(11),所述灭弧室(11)置于所述底壳(16)下部,所述灭弧室(11)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延伸至接近所述动触头(8)和静触头(7)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板(13)插接于远离所述动触头(8)及静触头(7)一侧的所述底壳(16)和上盖上,所述灭弧室(11)设置于所述线路板(13)与静触头(7)和/或动触头(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路器的中性极还包括引弧装置,所述引弧装置用于将动静触头分断时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11);所述引弧装置包括上引弧板(12)和下引弧板(9),
所述上引弧板(12)设置于所述灭弧室(11)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动触头(8)的分断位置对应,另一端经折弯延伸后由所述线路板的下端穿过,并同所述进线接线柱(15)连接;
所述下引弧板(9)设置于所述灭弧室(11)的下部,经折弯延伸后同所述静触头(7)贴合,并通过所述静触头(7)同所述出线接线柱(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线接线柱(15)和所述出线接线柱(14)的下方分别成型有信号线接线端子(1),所述信号线(5)通过信号线端子(1)后沿所述下引弧板(9)与所述底壳(16)之间的预留间隙引至所述线路板(13)上。
CN2011202176306U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4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76306U CN202094061U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76306U CN202094061U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4061U true CN202094061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763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94061U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4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4757A (zh) * 2011-06-24 2011-11-23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4757A (zh) * 2011-06-24 2011-11-23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6745B (zh) 电子式漏电断路器
CN105914110B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02254757B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CN101980351B (zh) 翘板式单线双联双保险开关
CN20209406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结构
AU2012225034A1 (en) Circuit breaker for optimizing space allocation
CN201378523Y (zh) 新型弹性静弧触头
CN201868362U (zh) 单模数双极断路多功能漏电断路器
CN209708874U (zh) 一种安全灭弧短接器
CN203859087U (zh) 一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05004279U (zh) 小型断路器
CN201562648U (zh) 一种熔断器组合开关
CN108682598B (zh) 一种垂直结构断路器
CN204927171U (zh) 一种带隔离刀闸带ct互感器式真空断路器
CN202454514U (zh) 一种预付费小型断路器
CN207602486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02592912A (zh) 一种预付费小型断路器
CN202905629U (zh) 板后接线塑壳式断路器
CN201638770U (zh) 小型断路器的导弧结构
CN201893302U (zh) 开关保护脱扣装置
CN205789779U (zh) 塑壳断路器
CN205282426U (zh) 控制与保护开关
CN107045964B (zh) 一种多极断路器回路结构
CN213093072U (zh) 一种电源开关固定装置
CN201868361U (zh) 单模数断相双极多功能漏电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81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