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5139U -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5139U
CN202085139U CN2011200873917U CN201120087391U CN202085139U CN 202085139 U CN202085139 U CN 202085139U CN 2011200873917 U CN2011200873917 U CN 2011200873917U CN 201120087391 U CN201120087391 U CN 201120087391U CN 202085139 U CN202085139 U CN 20208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perational amplifier
zero degree
degree phase
trans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873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江澎
姚军
胡鑫
张巧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1200873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5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51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传统的相移器工作频带窄、结构复杂。本实用新型包括运算放大器U1、运算放大器U2、运算放大器U3、电感L1、电感L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微带传输线TL1、微带传输线TL2和电解电容C。电阻R1、R2、放大器U1和电感L1构成-L1串联电感,由电阻R5、R6、放大器U3和电感L2构成-L2串联电感,由电阻R3、R4、放大器U2和电容C构成-C并联电容,然后与微带传输线TL1和TL2串联起来构成零度相移器。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低的插入损耗,很宽的工作频带。

Description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射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背景技术
零度相移器是微波和射频中重要的器件之一,目前零度相移器被广泛的应用于零阶谐振天线和级联功分器,微波混频网络和相控阵天线等微波和射频设备当中,在卫星通信、微波、毫米波无线通信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
    当前实用的零度相移器有多种形式,有的是通过各条信号传输臂采用不同长度的传统传输线来获得相位差,有的则是通过采用低通或高通滤波器来构成信号传输臂。这些相移器都存在工作频带窄,结构复杂,尺寸大等缺点。
工作频带、插入损耗、尺寸和结构复杂性是设计和制作一个好的零度相移器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提高零度相移器的性能,缩小器件的尺寸,不少学者推出了一些方法对基本的零度相移器进行改进,比如,增加耦合双线的节数、引入缺陷接地平面结构等来增强匹配、增大带宽等等,但仍然不能解决目前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设计更加紧凑和高效的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提供方便,克服现有零度相移器存在的工作频带不够宽,损耗大,结构复杂,尺寸大、制作不便等不足,提供一种宽带、低插损、尺寸紧凑、设计方便、成本低的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零度相移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第二微带传输线TL2和电解电容C。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向输入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相连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入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解电容C的正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的负端接地;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均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出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接地。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均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低的插入损耗,很宽的工作频带,通过对C、R、L1和L2合理的取值来实现零度相移。同时采用电感、电容等组成网络,结构简单,设计方便,尺寸紧凑,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换示意图;
图3是信号经过本实用新型后的相位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透射系数S21参数特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系数S11参数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零度相移器包括零度相移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第二微带传输线TL2和电解电容C。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向输入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相连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入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解电容C的正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的负端接地;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均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出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接地。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均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如图2所示,零度相移器可以等效变换为:由R1、R2 、放大器U1和L1构成- L1串联电感,由R5、R6、放大器U3和L2构成- L2串联电感,由R3、R4、放大器U2和C构成- C并联电容。然后与微带传输线TL1 和TL串联起来构成零度相移器。
 零度相移器基本工作原理为:信号经过由传统微带传输线TL1 和TL2获得的相移常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LTL和CTL为微带传输线TL1 和TL2    等效的电感和电容,信号经过由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获得的相移常数为
Figure 365993DEST_PATH_IMAGE002
(L1  = L2),总得有效相移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当传输线TL1 和TL2   参数确定后,通过对C、R、L1和L2合理的取值来实现零度相移。
如图3所示,我们选择电阻R1=R2=R3=R4=R5=R6=50, 电感L1=L2=5.328nH, 电容C=0.626pF,微带传输线TL1 和TL2线宽1.39mm,长2.46mm。信号经过复合传输线支路后的相位响应如图3中实线所示。可见在工作频段0GHz到5.44GHz内,相移始终保持在0度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5度。
如图4所示,在工作频段0GHz到5.44GHz内,信号经过复合传输线支路后,透射系数S21绝对值小于5dB,说明该零度相移器具有宽带、低插损的优点。
如图5所示,在工作频段0GHz到5.44GHz内,信号经过复合传输线支路后,反射系数S11小于-15dB,说明该零度相移器损耗小的优点。 

Claims (1)

1.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第二微带传输线TL2和电解电容C,其特征在于: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向输入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相连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入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解电容C的正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的负端接地;第二微带传输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均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零度相移器的一个输出端,零度相移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接地;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微带传输线TL1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均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一个电源输入端接地、另一个电源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
CN2011200873917U 2011-03-29 2011-03-29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85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73917U CN202085139U (zh) 2011-03-29 2011-03-29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873917U CN202085139U (zh) 2011-03-29 2011-03-29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5139U true CN202085139U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4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8739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85139U (zh) 2011-03-29 2011-03-29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51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613A (zh) * 2011-03-29 2011-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N103259506A (zh) * 2012-01-27 2013-08-21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带有可选择的相移的延迟线相移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613A (zh) * 2011-03-29 2011-09-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N102195613B (zh) * 2011-03-29 2014-05-0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N103259506A (zh) * 2012-01-27 2013-08-21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带有可选择的相移的延迟线相移器
CN103259506B (zh) * 2012-01-27 2017-05-17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带有可选择的相移的延迟线相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8736A (zh) 一种小型化宽带功分器电路
CN101834337B (zh) 一种宽带电小尺寸定向耦合器
CN204271236U (zh) 一种宽频带小型化定向耦合器
CN202085139U (zh) 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N203339295U (zh) 一种短路多频段微带天线
CN101685899A (zh) 一种带有前级耦合单元的高温超导频率分路器
CN202308258U (zh) 集成了单频带通滤波器的功率分配器
CN103338016A (zh) 一种集总参数的具有谐波抑制功能90度正交耦合器
CN202434677U (zh) 一种高通滤波器
CN101740845B (zh) 射频传输系统的定向耦合方法及耦合器
CN103346373B (zh) 一种集总参数的宽带180度耦合器
CN103501204B (zh) 一种x波段输出功率遥测采集装置
CN204927464U (zh) 一种超宽带通讯发射器及其超宽带滤波器
CN102195613B (zh) 一种基于具有负折射率传输线的新型宽带零度相移器
CN201060919Y (zh) 任意双频带3dB分支定向耦合器
CN100466371C (zh) 基于人工电磁结构复合传输线的差分相移器
CN203984354U (zh) 采用雪崩二极管的毫米波及太赫兹高次倍频器
CN201017976Y (zh) 一种基于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的宽带巴仑
CN203644913U (zh) 基于终端短路十字型谐振器的陷波频段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CN205723901U (zh) 一种l波段微带定向耦合器电路
CN104410381A (zh) 集总参数双频阻抗匹配网络
CN205211910U (zh) 十字型传输线谐波抑制Gysel功分器
CN105337012A (zh) 一种基于阶梯型阻抗变换器的双频耦合器
CN101728608B (zh) 中波同轴适配器
CN203071198U (zh) 一种同轴电缆合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50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