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1150U -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 Google Patents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1150U
CN202081150U CN2011201724638U CN201120172463U CN202081150U CN 202081150 U CN202081150 U CN 202081150U CN 2011201724638 U CN2011201724638 U CN 2011201724638U CN 201120172463 U CN201120172463 U CN 201120172463U CN 202081150 U CN202081150 U CN 202081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channel
gas distribution
soaking pit
gas
furna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24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成
杨三堂
王大真
杨小兵
周庆玮
张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CHENG FENGHUANG INDUSTRIAL FURN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724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1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1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11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冶金行业宽厚板生产中使用的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其包括炉体和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所述炉体的四周由炉墙围成,炉墙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反弯拱结构,所述炉墙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调焰烧嘴,所述辐射换热器通过烟道连通所述炉墙下部的出烟口,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钢结构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炉型结构装炉量大,产量高,宽厚板坯料单重和均热炉单炉装载量均居首位,是大坯料、大装载量宽厚板均热炉生产的首次应用。

Description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用于冶金行业宽厚板生产中使用的均热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背景技术
均热炉是钢铁厂的一种常见炉型,主要用于加热钢锭。现有的均热炉一般多用于小规格钢锭的加热炉,常见的钢锭单重大约在3t~15t左右,用于宽厚板生产的最大单重钢锭为45t左右。
而现在宽厚板的生产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格、大单重的宽厚板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加热要求的新型均热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热炉,其可用来加热超大规格,坯料超重的钢锭,从而可提高均热炉的适用性及其附加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均热炉,其包括炉体和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所述炉体的四周由炉墙围成,炉墙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反弯拱结构,所述炉墙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调焰烧嘴,所述辐射换热器通过烟道连通所述炉墙下部的出烟口,所述炉墙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由整体浇注的炉墙围成,为解决炉墙高度方向的膨胀问题,炉墙上的锚固砖的根部包裹有纤维毯,以消除膨胀对炉体的影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网格状承载体和组合梁,网格状承载体连接在组合梁的上方,组合梁具有多个支撑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由炉墙和设置在炉墙上方的炉口砖组成,在炉墙和炉口砖之间设置了槽口锁挂组件,所述槽口锁挂组件包括设置在炉口砖底部的槽型凹槽,以及设置在炉墙上端的槽钢锁挂,所述槽型凹槽与槽钢锁挂相互配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焰烧嘴包括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和输气通道总成,输气通道总成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输气通道和第二输气通道,第二输气通道套设在第一输气通道的外部,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输气通道连通,第二燃气通道与第二输气通道连通,第一燃气通道上设有第一燃气控制阀,第二燃气通道上设有第二燃气控制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烧嘴头,所述烧嘴头包括第一燃气喷头和第二燃气喷头,第一燃气喷头连接在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出口部,第二燃气喷头连接在所述第二输气通道的出口部,所述第二燃气喷头包围在第一燃气喷头之外。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中心空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三输气通道,中心空气通道与第三输气通道连通,第三输气通道穿设在第一输气通道的内部,所述烧嘴头还包括中心风喷头,中心风喷头设置在第三输气通道的出口部,所述第一燃气喷头包围在所述中心风喷头之外。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四输气通道和第五输气通道,第四输气通道套设在第二输气通道的外部,第五输气通道套设在第四输气通道的外部,一次空气通道连通第四输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连通第五输气通道,所述烧嘴还包括一次空气喷头和二次空气喷头,一次空气喷头包围在所述第二燃气喷头外并设置在第四输气通道的出口部;二次空气喷头包围在一次空气喷头外设置在第五输气通道的出口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空气喷头和所述第二燃气喷头由旋流片形成,所述二次空气喷头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次空气喷头上下两侧的二次风上喷口和二次风下喷口,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与均热炉的炉体连接的出口通道,所述烧嘴头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二次风上喷口和二次风下喷口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口通道上部与所述调焰烧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出口通道下部向下扩口,所述二次风上喷口向下倾斜和/或所述二次风下喷口向下倾斜。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输气通道外包覆有隔热层,第四输气通道的入口处位于隔热层之内,第四输气通道的入口与隔热层之间连接有隔板,隔板将一次空气通道与二次空气通道隔离,并将所述第四、五输气通道相互隔离;所述一、二次空气通道上设有用来分别调整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空气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为铰接在所述隔板顶部的翻板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金属筒体,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上部连接有热风箱,金属筒体的外侧下部连接有冷风箱,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上部设有悬吊安装装置,所述悬吊安装装置位于所述热风箱的下方,所述冷风箱的底部设有烟气密封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烟气密封装置为砂封装置,所述砂封装置包括双砂封刀和砂封槽,所述砂封槽围绕地设置在所述冷风箱的底部边缘,所述双砂封刀插设在砂封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吊安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地绕设在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所述支撑架上具有四个支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筒体包括金属内筒和金属外筒,金属外筒套设在金属内筒的外部,二者之间形成通风道,所述冷风箱的进风口和热风箱的出风口分别与通风道相连通,所述金属内筒与金属外筒之间通过波纹膨胀节连接,所述金属内筒的下端伸出金属外筒的下端,所述金属外筒的下部连接所述冷风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内筒的外壁设有单肋片,单肋片位于通风道内,单肋片的宽度小于通风道的宽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风箱的下部具有环形筋片,所述金属内筒的下端部间隔地位于所述环形筋片上方,所述波纹膨胀节的上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内筒的外壁,波纹膨胀节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筋片。
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特点和优点是:其炉墙可以做成高深度(例如高于6000mm)的炉墙,在使用时钢锭是立放并靠在炉墙的侧墙上,为了防止炉墙出现内倾倒塌问题,在炉墙的长度方向设有反弯拱结构,反弯拱结构以其拱形结构消抵炉墙内倾的趋势,使得均热炉可用来加热超大规格,坯料超重的钢锭,从而提高了均热炉的适用性及其附加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最大钢锭单重为60t左右,单炉的最大装载量可达240t左右,其最大钢锭单重和单炉的最大装载量均超过了以往的均热炉生产能力,国内和国外均未见有生产实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炉墙和下部网格状承载体和组合梁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钢结构支撑组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调焰烧嘴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烧嘴头B向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金属辐射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金属辐射换热器的上部悬吊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均热炉的金属辐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显示烟气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均热炉包括炉体和悬吊安装的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2,所述炉体的四周由炉墙1围成,炉墙1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反弯拱结构1a,所述炉墙1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调焰烧嘴3,所述辐射换热器2通过烟道4连通所述炉墙1下部的出烟口1b,所述炉墙1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5。
本实施例的均热炉中,炉墙1可以做成高深度(例如高于6000mm)的炉墙,在使用时钢锭是立放并靠在炉墙1的侧墙上,为了防止炉墙1出现内倾,在炉墙1的长度方向设有反弯拱结构1a,配合图2所示,在此处,炉墙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大,两端位置的宽度较小,以此形成反弯拱结构1a,反弯拱结构1a以其拱形结构消抵炉墙1内倾的趋势,使得本实施例的均热炉可用来加热超大规格,坯料超重的钢锭,从而提高了均热炉的适用性及其附加价值。
此外,调焰烧嘴3可以调节火焰长度方向的铺展性,从而可有效保证在各个加热期下,均热炉炉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调焰烧嘴3喷出的火焰对炉墙1内的钢锭进行加热,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出烟口1b通过烟道4被金属辐射换热器2换热,以对热量进行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炉体由整体浇注的炉墙1围成,以提高炉墙1的结构的牢固性,由于炉墙1的高度超高,在消除温度膨胀对炉墙1上的锚固砖产生的剪切应力,在炉墙1上的锚固砖的根部可留有空隙,在空隙中嵌设有纤维毯,可吸收温度膨胀对锚固砖产生的剪切作用。
配合图3所示,所述钢结构支撑组件5包括网格状承载体5a和组合梁5b,网格状承载体5a连接在组合梁5b的上方,组合梁5b具有多个支撑点。由于钢锭坯料的单重大,单炉装载量也超大,因此,本实施例的多点支撑的组合梁5b和分散应力的网格状承载体5a,可满足大应力的荷载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由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方的炉口砖组成,炉口砖是易损部位,为了降低维修成本,在炉体和炉口砖之间设置了槽口锁挂组件9。具体是,所述槽口锁挂组件包括设置在炉口砖底部的槽型凹槽,以及设置在炉体上端的槽钢锁挂,槽型凹槽与槽钢锁挂相互配合,当炉口砖放置在炉体上时,槽钢锁挂恰好嵌入槽型凹槽内,从而可有效阻挡封口砂滑落造成的炉墙内倾,并能可靠在使炉口砖定位。此外,还可以使炉口砖分为各个部分,当其中一部分的炉口砖损坏时,直接将其取下,并用预备的炉口砖直接放上即可,使得维修非常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配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焰烧嘴3包括第一燃气通道3a,第二燃气通道3b和输气通道总成,输气通道总成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输气通道3c和第二输气通道3d,第一燃气通道3a与第一输气通道3c连通,第二燃气通道3b与第二输气通道3d连通,第一燃气通道3a上设有第一燃气控制阀3e,第二燃气通道3b上设有第二燃气控制阀3f。第一、二燃气控制阀3e、3f可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燃气通道3a和第二燃气通道3b的启闭,以及第一、二燃气通道3a、3b的燃气流通面积。其中,第一、二输气通道3c、3d可相互套设,在此处,第二输气通道3d套设在第一输气通道3c外部。
本实用例中,所用的燃气可以为煤气。在使用时,根据均热炉加热时,对于燃烧供热的需要,通过第一、二燃气控制阀3e、3f可以打开第一燃气通道3a或第二燃气通道3b或同时打开两个通道,实现不同的火力供应,从而实现不同的调节比,即可以调节火焰长度方向的铺展性。调焰烧嘴的调节比等于两个燃气通道的调节比的乘积,因而,本实施例的调节比大大高于单通道的调节比,可以很轻松地适应各种不同火力的需要。
所述第一、二燃气通道3a、3b,以及第一、二输气通道3c、3d可以通过管道形成,例如圆管或其它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燃气通道3a和第二燃气通道3b的燃气流通面积之比可为1∶2至1∶7,这样,本实施例的调节比可以达到49,能够达到较大范围的调节比的要求。或者,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的燃气流通面积之比可为1∶3至1∶5。这样,本实施例的调节比可以为9至25,能够适应一般的生产需要,同时还减少管道的面积,减少成本。如果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由圆管形成,那么,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的直径比为燃气流通面积之比的平方根。如图4所示,第一燃气通道的直径较小,燃气流通面积较小,火力较小,第二燃气通道的直径较大,燃气流通面积较大,火力较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烧嘴头3g,烧嘴头为耐火材料结构,烧嘴头3g包括第一燃气喷头3h和第二燃气喷头3i,第一燃气喷头3h连接在第一输气通道3c的出口部,第二燃气喷头3i连接在第二输气通道3d的出口部。在此处,由于第二输气通道3d套设在第一输气通道3c的外部,因此所述第二燃气喷头3i包围在第一燃气喷头3h之外。如图5所示,第一燃气喷头3h为多孔结构,第二燃气喷头3i具有多个孔并以环形包围在第一燃气喷头3h之外。两路燃气的喷头设置为内外包围的形式,便于节省空间,便于均匀加热。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中心空气通道3j,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三输气通道3k,中心空气通道3j与第三输气通道3k连通,第三输气通道3k穿设在第一输气通道3c的内部,所述烧嘴头3g还包括中心风喷头3m,中心风喷头3m设置在第三输气通道3k的出口部。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燃气喷头3h包围在所述中心风喷头3m之外,即中心风喷头3m位于烧嘴头3g的中央位置。这样,使得中心风喷头3m距离第一燃气喷头3h较近,能够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和实现小功率时火焰的稳定性。第三输气通道3k为直管形通道,直管形通道相对于中心风喷头3m的另一端为窥火装置3n,以方便观察燃烧状况。窥火装置3n可以由窥视孔和观察镜片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一次空气通道3o和二次空气通道3p,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四输气通道3q和第五输气通道3r,第四输气通道3q套设在第二输气通道3d的外部,第五输气通道3r套设在第四输气通道3q的外部,一次空气通道3o连通第四输气通道3q,二次空气通道3p连通第五输气通道3r,所述烧嘴3g还包括一次空气喷头3s和二次空气喷头,一次空气喷头3s包围在所述第二燃气喷头3i外并设置在第四输气通道3q的出口部;二次空气喷头包围在一次空气喷头3s外设置在第五输气通道3r的出口部。通过两个空气通道可以进一步实现大功率时火焰长度及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空气喷头3s和所述第二燃气喷头3i可由旋流片形成,旋流片角度范围为15°至30°,可以调整气体流量。如图5所示,所述二次空气喷头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次空气喷头3s上下两侧的二次风上喷口3t和二次风下喷口3u,二次风上喷口3t和二次风下喷口3u设置在所述一次空气喷头3s外,二次风上喷口3t和二次风下喷口3u可以为环形的一部分,例如为四分之一环形,以控制火焰方向和形状。
如图4所示,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与均热炉的炉体连接的出口通道3v,所述烧嘴头3g与所述出口通道3v连通,所述二次风上喷口3t和二次风下喷口3u与所述出口通道3v连通。烧嘴头3g具有上述多种喷头,各喷头依次形成多层套筒结构,中心风通道3j位于最内侧,入口设置接口法兰。其中,与燃气连通的喷头和与空气连通的喷头相互作用,以控制火焰的长度和方向。这样,烧嘴头3g集多种作用于一体,功能多,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二次风上喷口3t和二次风下喷口3u可以依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倾角,调整火焰形状,以满足工艺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出口通道3v可为异形圆台,所述出口通道3v上部与调焰烧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出口通道下部向下扩口,以控制火焰形状不向上飘,避免冲刷均热炉的炉顶。所述二次风上喷口3t向下倾斜,也可以控制火焰形状不向上飘。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下喷口3u可以为水平设置,也可以向下倾斜,以控制火焰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调焰烧嘴采用内绝热,所述第五输气通道3r外包覆有隔热层3w,第四输气通道3q的入口处位于隔热层3w之内,第四输气通道3q的入口与隔热层3w之间连接有隔板3x,隔板3x将一次空气通道3o与二次空气通道3q隔离,并将第四、五输气通道3q、3r相互隔离,也就是说,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3z1和二次空气通道入口3z2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3x的两侧。所述一、二次空气通道3o、3q上设有用来分别调整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空气流量的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可以调整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之间的空气流量的分配,从而调整火焰长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和二次空气通道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3x的两侧,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和二次空气通道入口分别为隔板3x分隔开的半圆形,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和二次空气通道入口结合在一起形成圆形,这样,便于一次空气通道3o和二次空气通道3p的制作,即通过在圆管内设置隔板就能形成两个空气通道。
所述控制阀为铰接在所述隔板3x顶部的翻板阀3y。翻板阀3y的形状与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和二次空气通道入口的形状相同,例如为半圆形翻板,以便盖在其上。通过调整翻板阀3y与隔板3x顶部的铰接位置,即可调整一次空气通道3o和二次空气通道3p之间的空气流量的分配。例如,翻板阀3y完全盖在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入口上,一次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流量为零,二次空气通道入口进入的空气为二次空气通道的最大空气流量。当翻板阀3y完全盖在二次空气通道入口上时,二次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流量为零,一次空气通道入口进入的空气为一次空气通道最大的空气流量。当翻板阀3y位于一次空气通道入口上的如图4所示的其他角度时,一次空气通道入口进入的空气小于一次空气通道3o中最大的空气流量,进入的空气与翻板阀3y的角度相关,二次空气通道入口进入的空气为二次空气通道3p的最大空气流量。实际翻板阀3y的角度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控制。
如图4所示,为了观察燃烧的方便,窥火装置3n与烧嘴头3g呈直线设置。
此外,输气通道总成的各输气通道是相互套设而成的,如此节省了安装空间,也缩小了调焰烧嘴的体积。
本实施例调焰烧嘴分为大小功率两种工作状态,工作过程如下:
在大功率工作状态时,将第一次燃气控制阀3e关闭,煤气经第二次燃气控制阀3f进入第二燃气通道3b,再通过二次煤气喷头3i进入炉体空间。中心风经中心风通道3j,再通过中心风喷头3m进入炉体空间。空气经翻板阀3y后,拆分为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一次空气经一次风通道3o,再通过一次空气喷头3s进入炉体空间,二次空气经二次风通道3p,再通过二次风上喷口3t与二次风下喷口3u进入炉体空间。二次风上下喷口3t、3u倾角和出口通道3v下倾角的精细设计,可使火焰按照工艺要求的角度在炉体内铺展。通过控制翻板阀门3y的开度可以调节火焰的长度。
在小功率工作状态时,将第二次燃气控制阀3f关闭,煤气经第一次燃气控制阀3e进入第一燃气通道3a,再通过一次煤气喷头3h进入炉体空间,其余同上大功率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调节比大大高于单通道的调节比,在小功率工作状态时,使用第一燃气通道3a,在大功率工作状态时,使用第二燃气通道3b,大功率工作状态与小功率工作状态下均热炉调焰燃烧器的调节比为两个燃气通道的调节比的乘积,因而,本实施例的调节比大大高于单通道的调节比,可以很轻松地适应各种不同火力的需要。
本实施例调节比大,火焰长度可调,火焰不冲刷炉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参见图6至图8所示,所述金属辐射换热器2包括金属筒体2a,所述金属筒体2a的外侧上部连接有热风箱2b,金属筒体2a的外侧下部连接有冷风箱2c,所述金属筒体2a的外侧上部设有悬吊安装装置6,所述冷风箱2c的底部设有烟气密封装置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筒体2a的下端连接烟道4,使得从烟道4出来的烟气从金属筒体2a的下端进入金属筒体2a内,并从金属筒体2a的上端出来,同时,冷风箱2c中的冷风经过金属筒体2a,与烟气附在金属筒体2a上的热量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从热风箱2b中排出,以起到换热的作用;烟气密封装置7可避免烟气从金属筒体2a的下部溢出,从而确保烟气通道的密封效果。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筒体2a上部设有悬吊安装装置6,使得换热器采用了上部悬吊的固定安装方式,换热器的下部为自由端,当金属筒体2a受热膨胀变形时,金属筒体2a可向下端伸展,从而不会影响金属筒体2a上部的连接管路的设置,因此,即便金属筒体2a的高度较高(例如大于10米),也不会存在安装和膨胀方面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烟气密封装置7为砂封装置。所述砂封装置包括双砂封刀7a和砂封槽7b,所述砂封槽7b围绕地设置在所述冷风箱2c的底部边缘,砂封槽7b内填充有砂子,所述双砂封刀7a插设在砂封槽7b内。双砂封刀7a与砂封槽7b的配合密封方式可保证换热器烟气侧的密封性,且可适应换热器的上部悬吊结构。进一步而言,砂封槽7b的内、外侧可分别设置烟道4与混凝土4a,即烟道4与混凝土4a可用于固定砂封槽7b,砂封槽7b对应金属筒体2a的下端位置;烟道4与金属筒体2a之间如果有烟气外溢,外溢的烟气则会被砂封槽7b挡止,从而起到烟气密封效果,进而可实现高余热回收效率。
所述悬吊安装装置6的设置位置只要是设置在金属筒体2a的上部即可,其目的是为了使金属筒体2a能以上部悬吊的方式来安装,在此处,悬吊安装装置6位于所述热风箱2b的下方。当然,悬吊安装装置6亦可位于热风箱2b的旁侧,亦可位于热风箱2b的上方。
具体是,所述悬吊安装装置6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地绕设在金属筒体2a的外侧,所述支撑架上具有四个支点6a。在安装时,将换热器上的悬吊安装装置6的四个支点6a作为支撑点,直接安装在放置于外部塔架结构框架的横梁上,从而使得安装筒单、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筒体2a包括金属内筒2d和金属外筒2e,金属外筒2e套设在金属内筒2d的外部,二者之间形成通风道2f,所述冷风箱2c的进风口和热风箱2b的出风口分别与通风道2f相连通,所述金属内筒2d与金属外筒2e之间通过波纹膨胀节8连接。波纹膨胀节8可为金属波纹膨胀节,其可补偿金属内、外筒2d、2e的在长度方向的变化量。由于金属内、外筒2d、2e之间形成的通风道2f分别与冷风箱2c的进风口和热风箱2b的出风口相连通,因此,金属外筒2e的下端位置可对应冷风箱2c的进风口位置,例如对应冷风箱2c的进风口上部位置;金属外筒2e的上端位置可对应热风箱2b的出风口位置,例如对应热风箱2b的出风口上部位置。
具体是,所述金属内筒2d的下端伸出金属外筒2e的下端,金属外筒2e的下部固定连接冷风箱2c。其中,金属外筒2e的上、下端可设置用于气体导流的环形倒角环,以方便冷风进入和热风排出。
冷风箱2c的下部具有环形筋片2g,所述金属内筒2d的下端部间隔地位于环形筋片2g上方,即金属内筒2d的下端并不与环形筋片2g相接触,二者之间具有一段距离。所述波纹膨胀节8的上部固定连接在金属内筒2d的外壁,波纹膨胀节8的下部固定连接环形筋片2g。进一步而言,金属外筒2e与冷风箱2c固定连接,金属内筒2d通过波纹膨胀节8与冷风箱2c的环形筋片2g相连接,当金属内、外筒2d、2e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不同膨胀量时,可通过波纹膨胀节8来补偿二者的膨胀量差值。
配合图7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内筒2d的外壁设有单肋片2h,单肋片2h位于通风道2f内,单肋片2h的宽度小于通风道2f的宽度。单肋片2h可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器的空气侧的换热效率。进一步而言,单肋片2h可沿金属内筒2d的轴向方向设置多段,各段单肋片之间间隔有距离,每段单肋片具有多个单肋片片体,各单肋片片体可沿金属内筒2d的周向均匀布置。其中单肋片2h可为金属片。
在使用时,高温烟气从金属内筒2d由下往上穿过,冷风箱2c中的冷风从下方进入通风道2f内,经由单肋片2h与烟气热量进行更多的热交换,产生的热风从通风道2f的上方排出,进而从热风箱2b排出。
金属筒体2a的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8,在此外,是金属外筒2e的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8。保温材料8可进一步防止烟气热量的流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炉包括炉体和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所述炉体的四周由炉墙围成,炉墙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反弯拱结构,所述炉墙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调焰烧嘴,所述辐射换热器通过烟道连通所述炉墙下部的出烟口,所述炉墙的底部设有钢结构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整体浇注的炉墙围成,炉墙上的锚固砖的根部包裹有纤维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网格状承载体和组合梁,网格状承载体连接在组合梁的上方,组合梁具有多个支撑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所述炉墙和设置在炉墙上方的炉口砖组成,在炉墙和炉口砖之间设置了槽口锁挂组件,所述槽口锁挂组件包括设置在炉口砖底部的槽型凹槽,以及设置在炉墙上端的槽钢锁挂结构,所述槽型凹槽与槽钢锁挂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焰烧嘴包括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和输气通道总成,输气通道总成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输气通道和第二输气通道,第二输气通道套设在第一输气通道的外部,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输气通道连通,第二燃气通道与第二输气通道连通,第一燃气通道上设有第一燃气控制阀,第二燃气通道上设有第二燃气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烧嘴头,所述烧嘴头包括第一燃气喷头和第二燃气喷头,第一燃气喷头连接在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出口部,第二燃气喷头连接在所述第二输气通道的出口部,所述第二燃气喷头包围在第一燃气喷头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中心空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三输气通道,中心空气通道与第三输气通道连通,第三输气通道穿设在第一输气通道的内部,所述烧嘴头还包括中心风喷头,中心风喷头设置在第三输气通道的出口部,所述第一燃气喷头包围在所述中心风喷头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总成包括第四输气通道和第五输气通道,第四输气通道套设在第二输气通道的外部,第五输气通道套设在第四输气通道的外部,一次空气通 道连通第四输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连通第五输气通道,所述烧嘴还包括一次空气喷头和二次空气喷头,一次空气喷头包围在所述第二燃气喷头外并设置在第四输气通道的出口部;二次空气喷头包围在一次空气喷头外设置在第五输气通道的出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喷头和所述第二燃气喷头由旋流片形成,所述二次空气喷头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次空气喷头上下两侧的二次风上喷口和二次风下喷口,所述调焰烧嘴还包括与均热炉的炉体连接的出口通道,所述烧嘴头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二次风上喷口和二次风下喷口与所述出口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气通道外包覆有隔热层,第四输气通道的入口处位于隔热层之内,第四输气通道的入口与隔热层之间连接有隔板,隔板将一次空气通道与二次空气通道隔离,并将所述第四、五输气通道相互隔离;所述一、二次空气通道上设有用来分别调整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空气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为铰接在所述隔板顶部的翻板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金属筒体,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上部连接有热风箱,金属筒体的外侧下部连接有冷风箱,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上部设有悬吊安装装置,所述悬吊安装装置位于所述热风箱的下方,所述冷风箱的底部设有烟气密封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密封装置为砂封装置,所述砂封装置包括双砂封刀和砂封槽,所述砂封槽围绕地设置在所述冷风箱的底部边缘,所述双砂封刀插设在砂封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安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地绕设在所述金属筒体的外侧,所述支撑架上具有四个支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体包括金属内筒和金属外筒,金属外筒套设在金属内筒的外部,二者之间形成通风道,所述冷风箱的进风口和热风箱的出风口分别与通风道相连通,所述金属内筒与金属外筒之间通过波纹膨胀节连接,所述金属内筒的下端伸出金属外筒的下端,所述金属外筒的下部连接所述冷风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筒的外壁设有单肋片,单肋片位于通风道内,单肋片的宽度小于通风道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箱的下部具有环形筋片,所述金属内筒的下端部间隔地位于所述环形筋片上方,所述波纹膨胀节的上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内筒的外壁,波纹膨胀节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筋片。 
CN2011201724638U 2011-05-26 2011-05-26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81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24638U CN202081150U (zh) 2011-05-26 2011-05-26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24638U CN202081150U (zh) 2011-05-26 2011-05-26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1150U true CN202081150U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4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246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81150U (zh) 2011-05-26 2011-05-26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11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6162A (zh) * 2015-05-11 2015-08-19 夏云美 一种淬火用火焰喷射管
CN104879598A (zh) * 2015-05-29 2015-09-02 扬中市第一蝶阀厂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风箱竖井膨胀节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6162A (zh) * 2015-05-11 2015-08-19 夏云美 一种淬火用火焰喷射管
CN104879598A (zh) * 2015-05-29 2015-09-02 扬中市第一蝶阀厂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风箱竖井膨胀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41074U (zh) 一种回转窑窑筒体余热利用装置
CN102141247A (zh) 均热炉调焰燃烧器
CN108603660A (zh) 新型顶燃热风炉
CN202081150U (zh) 超大坯料、超大装炉量的均热炉
CN112680560B (zh) 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中的余热锅炉
CN201395572Y (zh) 干熄炉的斜道区牛腿
CN206330432U (zh) 一种消除麦尔兹石灰窑跑风的工艺结构
CN201983266U (zh) 均热炉调焰燃烧器
CN102226529B (zh) 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
CN201942720U (zh) 一种应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辊底式隧道加热炉
CN105020703B (zh) 一种燃烧装置
CN211814544U (zh) 一种带热风围管的热风炉
CN102705981A (zh) 一种顶部燃烧式换热装置
CN204514069U (zh) 一种基于水泥窑头废气的余热换热器
CN211079058U (zh) 一种水冷斗组件
CN210254224U (zh) 一种浸入式水口在线烘烤装置
CN102734828A (zh)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扇形板调节装置
CN206247386U (zh) 一种有效降低能耗的炉卷轧机卷取炉
CN101644480B (zh) 管式“回”型加热炉
CN202092494U (zh) 套筒式金属辐射换热器
CN207362274U (zh) 一种炼铁高炉热风围管修复装置
CN2506641Y (zh) 一种干熄焦炉炉体
CN111910035A (zh) 一种改进型顶燃式热风炉的快速凉炉方法
CN205473861U (zh) 热风竖管中使用的上喷式对冲混风装置
CN204268465U (zh) 一种燃气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