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3317U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3317U
CN202053317U CN2011200444466U CN201120044446U CN202053317U CN 202053317 U CN202053317 U CN 202053317U CN 2011200444466 U CN2011200444466 U CN 2011200444466U CN 201120044446 U CN201120044446 U CN 201120044446U CN 202053317 U CN202053317 U CN 202053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tive position
motor unit
supporting shaft
cylindrical portion
shaf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44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和也
木村卓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3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33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1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gui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1/00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 B23C1/20Portable devices or machines; Hand-driven device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5/00Machines designed for producing special profiles or shaped work,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5/10Portable hand-operated wood-milling machines; Rou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工具,在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槽进行加工的电动工具中,实现基座的小型化。调整固定机构(50)具有作为调整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作为固定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功能这2个功能。此处,将构成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小齿轮(54)枢轴支承为能旋转的支承轴部件(51),作为构成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在相对位置调整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也是在相对位置固定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在二者的机构中是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整体小型化。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工具中,公知有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的泛称为修边机(trimmer)的电动工具。这种电动工具具备抵接于加工件的基座和由该基座支承并产生旋转动力的电动机单元。该电动机单元利用内置的驱动电动机驱动着主轴旋转。在该主轴根据上述的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的加工形态安装有合适的刀头。
然而,在这种电动工具中,为了恰当地对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需要相对于加工件将上述的刀头的位置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因此,在这种电动工具中,能够调整抵接于加工件的基座和由基座支承的电动机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根据这种电动工具,能够通过调整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加工件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调整安装于主轴的刀头相对于加工件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25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34001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动工具的基座中,用于调整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机构和用于将该电动机单元固定于基座的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在基座上配设于不同的位置。
但是,如果像这样2个机构在基座上配设于不同的位置,会由于这2个机构导致基座的大小变大,存在想要形成为能够实现基座的小型化的结构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的电动工具中,实现基座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采用以下的手段。
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所述电动工具具备:电动机单元,该电动机单元设置有主轴并用于驱动该主轴旋转,所述主轴与抵靠于所述加工件的刀头结合并支承该刀头;以及基座,该基座通过在与所述加工件抵接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基座与所述电动机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该电动机单元相对于该加工件的相对位置,并支承所述电动机单元,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壳体,该壳体具备由所述基座把持的把持用外周面,所述基座具有:基座板,该基座板抵接于所述加工件;以及把持用筒状部,该把持用筒状部从该基座板立起设置,并以面对所述电动机单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的状态而沿着该把持用外周面形成为筒状,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以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把持用筒状部,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
另外,作为该“相互共用的部分”,可以共用构成上述机构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者共用构成部件的整体,进一步,也可以有多个共用的构成部件。
根据该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以在一个部位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设于基座的把持用筒状部,因此能够将这2个机构配设在1个配设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用于配设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的配设部位,并且,通过部件的部分或者部件的整体的共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整体小型化。
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具备:支承轴部件,该支承轴部件以沿着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外周切线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把持用筒状部;以及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由该支承轴部件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中心轴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上滚动,通过该旋转部件在该把持用外周面上滚动来改变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所述支承轴部件的一端侧由所述基座的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支承为能够转动,所述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由沿着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从所述一部分离开的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支承为能够转动,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以下述方式发挥功能:通过使该支承轴部件沿着从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使该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相对接近而使该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从而将该把持用筒状部紧固于所述电动机单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
根据该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将旋转部件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部件作为构成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在相对位置调整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也是在相对位置固定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是在二者的机构中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够共用主要的部件从而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整体小型化。
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外周面配设有齿条,该齿条沿着通过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改变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所述旋转部件是与配设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外周面的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
根据该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借助配设于电动机单元的外周面的齿条和与该齿条啮合的作为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旋转部件的小齿轮进行。由此,当进行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时,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
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或者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具备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该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使该支承轴部件沿着从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具备:凸轮部,该凸轮部通过转动而使所述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相对移动;以及操作杆部,该操作杆部在该凸轮部的转动径向延伸,用于使该凸轮部转动。
根据该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具备凸轮部和操作杆部,所述凸轮部通过转动而使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相对移动,操作杆部在凸轮部的转动径向延伸,用于使凸轮部转动,因此,能够根据操作杆部的操作使凸轮部转动,从而能够使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相对移动。由此,通过使支承轴部件在从支承轴部件的一端侧朝向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能够朝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牵拉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从而能够使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即,把持用筒状部以被紧固于电动机单元的把持用外周面的方式发挥功能,能够固定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通过进行仅使操作杆部转动的一次操作来进行将电动机单元固定于基座的作业,能够形成操作性提高的电动工具。
根据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减少配设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时的配设部位,并且,通过部件的部分或者部件的整体的共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整体小型化。
根据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共用主要部件从而削减部件数量,从而能够使基座整体小型化。
根据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当进行电动机单元相对于基座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时,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
根据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通过进行仅使操作杆部转动的一次操作来进行将电动机单元固定于基座的作业,能够形成操作性提高的电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分离后的电动机单元和基座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相对位置调整状态的电动工具的主视图。
图3是相对位置固定状态的电动工具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沿着图3中的V-V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电动工具;20...电动机单元;21...壳体;22...外壳体;23...内壳体;24...把持用外周面;25...驱动电动机机构;26...卡盘机构;27...主轴;28...齿条;31...滑动开关;32...通风窗;33...电源软线;40...基座;41...基座板;42...加工件抵接面;45...把持用筒状部;46...狭缝;47...开口窗;48...第一支承凸部;481...嵌插孔;49...第二支承凸部;491...卡定面;50...调整固定机构;51...支承轴部件;511...轴主体;52...操作部;521...旋钮部;522...垫圈;53...卡定部;531...垫圈;532...固定件;54...小齿轮(旋转部件);55...凸轮杆部件;56...转动轴;57...凸轮杆主体;58...凸轮部;581...枢轴支承孔;582...第一外周部分;583...第二外周部分;59...操作杆部;591...树脂罩部;B...刀头;L...加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分离后的电动机单元20和基座40的电动工具10的立体图。图2是相对位置调整状态的电动工具10的主视图。图3是相对位置固定状态的电动工具10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沿着图3中的V-V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标号10是被泛称为修边机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10一般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L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另外,如图2所示,电动工具10在使用时以载置于加工件L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利用所安装的刀头B对加工件L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
如图1等所示,该电动工具10大致具备电动机单元20和基座40,该基座40支承电动机单元20并将电动机单元20载置于加工件L而进行配置。
首先,对电动机单元2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20大致具备:作为框体的壳体21;驱动电动机机构25,该驱动电动机机构25被收纳在壳体21内;以及主轴27,该主轴27由驱动电动机机构25驱动着旋转。另外,标号33是为了对该电动机单元20供给电力而连接的电源软线。
壳体21是用于收纳包括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机构25的框体壳,如图1和图2所示形成为在图示的上下方向外周直径不同的大致圆筒状。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从壳体21的中间部(图示大致中间部)到刀头B安装侧(图示下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外周直径的大致圆筒状,设定成插入于后面说明的基座40的部分。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在从壳体21的中间部(图示大致中间部)到电源软线33配设侧(图示上端侧)的部分配设有对电动工具10进行操作时的滑动开关31和用于对驱动电动机机构25进行冷却的通风窗32,且这部分形成为合适的形状。另外,从作为插入于基座40的部分的壳体21的中间部(图示大致中间部)到刀头B安装侧(图示下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当插入基座40时由基座40把持的部分。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21由2层构造构成。具体地说,壳体21构成为:另一方的圆筒以覆盖一方的圆筒的外周的方式重叠地邻接配置,形成为剖视2层构造。具体地说,外壳体22配设在邻接配置的径向外侧。该外壳体22由铝制的圆筒形成。与此相对,内壳体23配设在外壳体22的径向内侧。该内壳体23由具有电绝缘性的塑料树脂制的圆筒形成。因此,对于电动机单元20,能够利用外壳体22确保金属制的外观设计,并且能够利用内壳体23确保相对于外部的电绝缘性。
此处,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作为插入于基座40的部分的从壳体21的中间部(图示大致中间部)到刀头B安装侧(图示下端侧)的外周面形成为由均匀的外周直径的平滑的周面形成的把持用外周面24。该把持用外周面24在后面详细叙述,是通过与基座40的把持用筒状部45的内周面面接触而被夹持从而被把持的部分。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21的把持用外周面24配设有齿条28。该齿条28相对于该把持用外周面24以沿着与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向一致的电动机单元20的插入方向(图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该齿条28在平板形成有齿,且与后面说明的小齿轮54啮合。另外,在该齿条28的横向刻有用于把握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刻度29。
如图1所示,在壳体21的内部内置有用于驱动着主轴27旋转的包括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机构25。另外,作为该驱动电动机机构25构成为包括为了驱动着主轴27旋转而广泛利用的驱动电动机和合适的齿轮的机构。并且,主轴27形成为与根据上述的加工件L的加工的形态而适当地安装的刀头B结合并支承该刀头B的部分。具体地说,在主轴27的末端(图示下端)配设有被称作弹簧夹的卡盘机构26,利用该卡盘机构26夹持并保持刀头B,从而主轴27与刀头B结合并支承该刀头B。
其次,对配置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电动机单元20的加工件L侧(图示下方侧)的基座40进行说明。
基座40是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加工件L的图示上表面从而支承电动机单元20的机构。即,基座40能够利用以下说明的调整固定机构20在抵接于加工件L的状态下确定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而进行固定。在以这种方式确定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从而固定电动机单元20的情况下,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加工件L的相对位置也被确定而由基座40支承,能够将与主轴27结合并由主轴27支承的刀头B相对于加工件L设定在期望位置。
即,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40大致具备:基座板41,该基座板41抵接于加工件L;把持用筒状部45,该把持用筒状部45从基座板41立起设置;以及调整固定机构50,该调整固定机构50配设于该把持用筒状部45。
基座板41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为大致平板状,且在刀头B的配置侧(图示下侧)形成有抵接于加工件L的加工件抵接面42。该加工件抵接面42形成为平面形状,从而以面接触状态抵接于加工件L。并且,在基座板41中的与上述的加工件抵接面42相反的一侧(图示上侧)立起设置有把持用筒状部45,该把持用筒状部45在与基座板4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该把持用筒状部45是以与所插入的电动机单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24对面的状态沿着把持用外周面24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且形成为局部被切口的形状。具体地说,把持用筒状部45形成为设置有狭缝46和开口窗47的大致筒状。狭缝46在形成为大致筒状的把持用筒状部45中由在该把持用筒状部45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被切口的狭缝形状形成。在将电动机单元20插入于基座40的情况下,该狭缝46以作为使配设在壳体21的把持用外周面24的齿条28在外部露出时的窗的方式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缩小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时的缺口(间隙)发挥功能。开口窗47形成为以能够看到上述的电动机单元20的卡盘机构26的方式开口的窗形状。该开口窗47是为了能够看到卡盘机构26而形成的,从对加工件L进行加工时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把持用筒状部45利用以下说明的调整固定机构50以面接触的方式夹持电动机单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24而进行把持。另外,在基于调整固定机构50的把持的固定被解除的情况下,借助把持用筒状部45沿着周方向弹性复原的性质,能够改变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
此处,在夹着狭缝46与狭缝46邻接的把持用筒状部45,为了支承后面说明的调整固定机构50(支承轴部件51和凸轮杆部件55),设置有突出的支承凸部48、49。
具体地说,在从图示左侧与狭缝46邻接的把持用筒状部45设置有第一支承凸部48,该第一支承凸部48将调整固定机构50的支承轴部件51的操作部52侧(一端侧)支承为能够转动。另外,从图示左侧与该狭缝46邻接的把持用筒状部45是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基座的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的部分。
如图1所示,该第一支承凸部48以使大致矩形片从把持用筒状部45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形成为这种形状的第一支承凸部48的内部设置有供后面说明的支承轴部件51嵌插的嵌插孔481。
与此相对,在从图示右侧与狭缝46邻接的把持用筒状部45设置有第二支承凸部49,该第二支承凸部49将调整固定机构50的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侧(另一端侧)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该第二支承凸部49也支承使凸轮杆部件55转动时的转动轴56。另外,从图示右侧与该狭缝46邻接的把持用筒状部45是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基座的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的部分。
如图1所示,该第二支承部49以使将上述的大致矩形片在图示上下方向分成2部分而成的2个分割矩形片从把持用筒状部45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形成为这种形状的第二支承凸部49以利用被分割成2部分的构造夹着凸轮杆部件55的转动轴56的两端侧的方式支承凸轮杆部件55的转动轴56。并且,该第二支承凸部49中的位于与狭缝46对置的面相反侧的面(图示右侧面)形成为供后面说明的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卡定的卡定面491。
其次,对配设于上述的把持用筒状部45的调整固定机构50进行说明。
该调整固定机构50构成为具有以下2个功能:作为调整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功能;以及作为固定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功能。该调整固定机构50配设成在一个部位具有相互通用的支承轴部件51。
调整固定机构50大致具备支承轴部件51、作为旋转部件的小齿轮54、以及凸轮杆部件55。另外,构成该调整固定机构50的部件中的支承轴部件51和小齿轮54发挥作为调整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功能。并且,构成该调整固定机构50的部件中的支承轴部件51和凸轮杆部件55发挥作为固定发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功能。
如图所示,支承轴部件51以沿着把持用筒状部45的外周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把持用筒状部45。具体地说,对于支承轴部件51,作为支承轴部件51的一端的操作部52和作为支承轴部件51的另一端侧的卡定部53以跨越上述的基座40的把持用筒状部45中的狭缝46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支承轴部件51由以与狭缝46邻接的方式设置于把持用筒状部45的支承凸部48、49支承为能够转动。即,如图4和图5所示,如上所述,支承轴部件51的操作部52侧(一端侧)嵌插在设置于第一支承凸部48的嵌插孔481中而被支承,如上所述,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侧(另一端侧)卡定于设置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而被支承。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支承轴部件51自身具备:轴主体511;设置于该轴主体511的一端的操作部52;以及设置于该轴主体511的另一端的卡定部53。另外,在该轴主体511的中间部嵌合有小齿轮54。具体地说,轴主体511形成为大致棒轴状,且形成为设置有操作部52、卡定部53、小齿轮54的合适的切口形状。操作部52具备:旋钮部521,该旋钮部521由合适的塑料树脂成形为旋钮形状;以及垫圈522,该垫圈522用于确保当使该支承轴部件51转动时的与第一支承凸部48之间的旋转滑动。卡定部53具备:垫圈531,该垫圈531卡定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并确保使支承轴部件51转动时的旋转滑动;以及紧固件532,该紧固件532用于紧固该垫圈531。另外,该卡定部53的垫圈531是供凸轮杆部件55的凸轮部58的外周面(标号582、标号583)抵接的部分。并且,紧固件532通过与轴主体511螺纹紧固连结而配设。
小齿轮54是与配设于上述的电动机单元20的壳体21的把持用外周面24的齿条28啮合的部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旋转部件,并与上述的支承轴部件51一起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因此,该小齿轮54由支承轴部件51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且沿着电动机单元20的中心轴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24上滚动。即,在通过转动上述的旋钮部521而使支承轴部件51转动的情况下,通过该支承轴部件51的转动,小齿轮54旋转。该旋转的小齿轮54在齿条28上滚动,包括小齿轮54的支承轴部件51相对于齿条28的相对位置变化。因此,配设有齿条28的电动机单元20以相对于对支承轴部件50进行支承的基座40的相对位置变位的方式根据齿条28的配设方向移动。
其次,参照图4和图5对凸轮杆部件55进行说明。
凸轮杆部件55相当于使支承轴部件51相对于第二支承凸部49在从上述支承轴部件51的操作部52侧(一端侧)朝向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侧(另一端侧)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该凸轮杆部件55与上述的支承轴部件51一起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
凸轮杆部件55大致具备:由上述的第二支承凸部49支承的转动轴56;以及由该转动轴56支承而转动的凸轮杆主体57(凸轮部58和操作杆部59)。转动轴56自身以转动轴56在图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该转动轴56的两端侧由具有被上下分割成2部分的构造的第二支承凸部49支承。因此,如图4和图5所示,凸轮杆主体57由该转动轴56枢轴支承为能够以图示的方式转动。
如图5中另外卸下的图所示,凸轮杆主体57大致具备:形成上述的转动轴56侧的凸轮部58;以及从该凸轮部58朝转动径向延伸的操作杆部59。凸轮部58设置有供转动轴56贯穿插入的枢轴支承孔581。通过将转动轴56贯穿插入于该枢轴支承孔581,凸轮杆部件55被支承为能够从相对位置调整状态(图2、图4所示的状态)朝相对位置固定状态(图3、图5所示的状态)转动。
操作杆部59是为了对凸轮杆部件55进行操作使该凸轮杆部件55转动而把持的部分,该操作部59与上述的凸轮部58一体化而从凸轮部58朝旋转径向延伸。如图所示,该操作杆部59形成为适当地弯曲的形状,以易于操作,并且配设有树脂罩591,以易于把持。
然而,凸轮杆部件55被支承而转动,由此,上述的凸轮部58的抵靠于上述的卡定部53的垫圈531的外周部分变更。即,在凸轮杆部件55位于图4(图2)所示的相对位置调整状态的情况下,抵靠于卡定部53的垫圈531的外周部分是第一外周部分582,在凸轮杆部件55位于图5(图3)所示的相对位置固定状态的情况下,抵靠于卡定部53的垫圈531的外周部分是第二外周部分583。此处设定成从供转动轴56贯穿插入的枢轴支承孔581到第一外周部分582的距离和从供转动轴56贯穿插入的枢轴支承孔581到第二外周部分583的距离不同。即,设定成从供转动轴56贯穿插入的枢轴支承孔581到第二外周部分583的距离比从供转动轴56贯穿插入的枢轴支承孔581到第一外周部分582的距离长。
因此,如图4所示,在凸轮杆部件55位于相对位置调整状态的情况下,卡定部53的垫圈531抵靠于凸轮部58的第一外周部分582,并且还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在凸轮杆部件55位于相对位置固定状态的情况下,卡定部53的垫圈531仅抵靠于凸轮部58的第二外周部分583,而并不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即,通过该凸轮杆部件55的转动,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45相对移动,由此,支承轴部件51自身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45相对移动。详细地说,支承轴部件51自身相对于第二支承凸部49在从该支承轴部件51的操作部52侧(一端侧)朝向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侧(另一端侧)的方向相对移动。这样,从图示左右侧与狭缝46邻接的第一支承凸部48(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和第二支承凸部49(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相对接近,使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以缩小直径长度的方式动作),从而狭缝46的间隔变窄。当以这种方式缩小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时,把持用筒状部45以被紧固于电动机单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24的方式发挥功能。
另外,与此相反,如图4所示,在凸轮杆部件55位于相对位置调整状态的情况下,卡定部53的垫圈531抵靠于凸轮部58的第一外周部分582,并且抵靠于第二支承凸部49的卡定面491。这样,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松弛,能够改变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45的相对位置。即,通过转动上述的旋钮部521使支承轴部件51转动而使小齿轮54旋转,使小齿轮54在齿条28上滚动,从而能够改变配设有齿条28的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1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电动工具10,由于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以在一个部位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通过调整固定机构50配设于基座40的把持用筒状部45,因此能够将这2个机构配设在1个配设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用于配设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的配设部位,并且,通过共用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40整体小型化。
更具体地说,根据上述的电动工具10,将构成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小齿轮54(旋转部件)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部件51作为构成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的部件以使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在相对位置调整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51也是在相对位置固定机构中发挥功能的支承轴部件51,是在二者的机构中共用的部件。由此,能够共用主要部件从而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基座40整体小型化。
并且,根据上述的电动工具10,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借助配设于作为电动机单元20的外周面的把持用外周面24的齿条28和与该齿条28啮合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小齿轮54进行。由此,当进行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时,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
并且,根据上述的电动工具10,通过使凸轮杆部件55转动,能够使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的位置相对于把持用筒状部45相对移动,因此,通过使支承轴部件51在从支承轴部件51的操作部52朝向支承轴部件51的卡定部53的方向移动,能够朝把持用筒状部45的第一支承凸部48牵拉把持用筒状部45的第二支承凸部49,从而能够使把持用筒状部45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即,把持用筒状部45以紧固电动机单元20的把持用外周面24的方式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固定电动机单元20相对于基座40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通过进行仅使操作杆部59转动的一次操作来进行将电动机单元20固定于基座40的作业,能够形成操作性提高的电动工具1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下述方式对适当的部位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中,为了配设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由配设于把持用筒状部45的支承凸部48、49枢轴支承的支承轴部件51构成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共用的部分。但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并不限于该例子,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共用的部件中也可以包括除了上述支承轴部件51以外的部件,也可以仅由除了上述的支承轴部件51以外的部件构成。

Claims (4)

1.一种电动工具,其用于对木材等加工件的边缘或者槽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具备:
电动机单元,该电动机单元设置有主轴并用于驱动该主轴旋转,所述主轴与抵靠于所述加工件的刀头结合并支承该刀头;以及
基座,该基座通过在与所述加工件抵接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基座与所述电动机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该电动机单元相对于该加工件的相对位置,并支承该电动机单元,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壳体,该壳体具备由所述基座把持的把持用外周面,
所述基座具有:基座板,该基座板抵接于所述加工件;以及把持用筒状部,该把持用筒状部从该基座板立起设置,并以面对所述电动机单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的状态而沿着该把持用外周面形成为筒状,
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和相对位置固定机构这2个机构以具有相互共用的部分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把持用筒状部,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具备:支承轴部件,该支承轴部件以沿着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外周切线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把持用筒状部;以及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由该支承轴部件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电动机单元的中心轴方向在把持用外周面上滚动,通过该旋转部件在该把持用外周面上滚动来改变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
所述支承轴部件的一端侧由所述基座的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由沿着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从所述一部分离开的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以下述方式发挥功能:通过使该支承轴部件沿着从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使该把持用筒状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的另一部分相对接近而使该把持用筒状部的周方向的长度缩小,从而将该把持用筒状部紧固于所述电动机单元的所述把持用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外周面配设有齿条,该齿条沿着通过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改变所述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位置的方向延伸,
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机构的所述旋转部件是与配设在所述电动机单元的外周面的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置固定机构具备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该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使该支承轴部件沿着从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支承轴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
所述支承轴部件移动构件具备:凸轮部,该凸轮部通过转动而使所述支承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把持用筒状部相对移动;以及操作杆部,该操作杆部在该凸轮部的转动径向延伸,用于使该凸轮部转动。
CN2011200444466U 2010-03-19 2011-02-21 电动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33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3845 2010-03-19
JP2010063845 2010-03-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3317U true CN202053317U (zh) 2011-11-30

Family

ID=44313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444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3317U (zh) 2010-03-19 2011-02-21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53317U (zh)
DE (1) DE202011004152U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9334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4703765A (zh) * 2012-10-18 2015-06-10 利优比株式会社 电动修边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23910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Höhenjustiereinrichtung
DE102017103807A1 (de) 2017-02-23 2018-08-23 Peter Baumgärtner Elektrohandgerät
DE202018106425U1 (de) * 2018-09-07 2018-12-05 WS Wieländer + Schill Professionelle Karosserie-Spezialwerkzeuge GmbH & Co. KG Kantenlöswerkzeug für Blech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2505A (ja) 2000-08-10 2002-02-19 Ryobi Ltd 携帯工具
JP4489984B2 (ja) 2001-02-13 2010-06-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トリマ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9334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2689334B (zh) * 2011-03-22 2015-01-2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04703765A (zh) * 2012-10-18 2015-06-10 利优比株式会社 电动修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1004152U1 (de)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3317U (zh) 电动工具
CN203928323U (zh) 导风板连接轴套及空调器
JP2011213096A (ja) 電動工具
WO2009078308A1 (ja) 工作機械用の回転割出テーブル装置
JP2021510405A (ja) 首振り装置及びタワーファン
CN109955179A (zh) 一种批头防摆电动螺丝批
CA2347638A1 (en) Portable single-point beveling tool
CN201953693U (zh) 一种风扇
CN107030580B (zh) 一种材料抛光设备
CN207878339U (zh) 道闸
CN2584419Y (zh) 削铅笔机传动转盘的结构改良
CN211174725U (zh) 一种风扇俯仰角调节结构
CN203569975U (zh) 新型改进型门窗执手
CN216357685U (zh) 控制装置的防尘盖结构
CN104668946B (zh) 打螺丝机
CN208619620U (zh) 螺杆轴向间隙调整机构
CN200963839Y (zh) 无损纸芯夹头
CN214765937U (zh) 一种刀式研磨仪
KR100965858B1 (ko) 전기 스탠드용 틸팅힌지
CN218195423U (zh) 一种纸尿裤加工用纸体裁剪装置
CN210831531U (zh) 一种触碰式led节能灯
CN210201629U (zh) 转头机芯
CN220718957U (zh) 一种钣金件抛光机用翻转定位机构
CN210291497U (zh) 用于台灯的转动调节阻尼机构及台灯
CN218552310U (zh) 一种验光仪镜片盘旋转导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