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1690U -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1690U
CN202051690U CN2011200943233U CN201120094323U CN202051690U CN 202051690 U CN202051690 U CN 202051690U CN 2011200943233 U CN2011200943233 U CN 2011200943233U CN 201120094323 U CN201120094323 U CN 201120094323U CN 202051690 U CN202051690 U CN 202051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nitus
sound
patient
treatment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943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鸿彦
秦兆冰
王秋萍
王跃建
蓝军
王杰
夏世雄
赵远新
孔维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o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943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51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1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16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耳鸣患者临床、心理和认知行为等进行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耳鸣患者采集器、与采集器连接的装有验配管理的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治疗装置;所述的计算机将验配设计的方案输出到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鸣治疗效果显著、智能化操作、成本低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Description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耳鸣患者临床、心理和认知行为等进行耳鸣治疗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背景技术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可发生在儿童、青年、老年等各个年龄群体,发生率较高,也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耳鸣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有1、自杀倾向;2、严重的睡眠障碍;3、无法集中精力(注意力);4、无法放松娱乐;5、焦虑症;6、导致听力下降等等症状或综合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目前,对于治疗耳鸣方面,除了少数能查明耳鸣经外科或药物方法治疗所导致的病因之外,绝大多数耳鸣对医生来说不能明确诊断结果,那么通常都建议采用声音治疗的理论方法,包括掩蔽、习服、声信息耳鸣治疗仪等,其中习服治疗是指使用声音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被大多数的医学专家所认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手段,医生很少或者不愿接诊耳鸣患者,在临床中极少采用上述方法,耳鸣患者也很少通过这种方法获得良好的疗效。针对目前的耳鸣治疗存在如下问题:1、目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和装置,耳鸣患者的各种特征或特质,可以让医生或耳鸣患者选择某种声音进行掩蔽治疗,以及选择某种声音进行习服治疗,可达到验证和评价疗效的目的;2、不知道如何设置用于掩蔽和习服治疗的声音频率、响度、快慢等参数;3、现有的耳鸣检测设备虽然可以测定耳鸣的临床声学特性,但是只能提供单一类型的声源,例如纯音、脉冲音、啭音、窄带噪声、白噪声、言语噪声等听力学标准声源以及其它类型单一自然声,如风声、雨声、鸟叫声、流水声等,用于掩蔽或习服治疗时,患者主观感受认同度较低,依从性差,诊疗效果不明显;4、医生缺乏必要的手段或工具,不能把临床测试结果和问诊结果以及患者心理评估结果等结合起来为耳鸣患者的诊疗方案作出决策、并选择适宜的治疗声音,以及确定或评价疗效;5、患者不能体验感受所需要的声音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如何执行医生所建议的声音治疗方法;6、医生如何掌握患者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如何及时获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使用方法和策略等等,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7、如何鉴别耳鸣患者是否适合采用掩蔽或习服治疗,并获得显著的效果?无法实现;8、患者所选用的各种声音播放器如收音机、MP3、CD、声信息治疗仪等不方便,也不能明确所使用的声音的作用,造成耳鸣患者不能坚持使用、达不到治疗目的,或者造成新的烦躁和抵触;9、对于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耳鸣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严重的耳鸣等应该如何选取何种不同的声音、如何使用这些声音、达到何种效果?等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10、目前没有将耳鸣临床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个体特征与声治疗定量匹配的方法和装置,来记录利用声音治疗耳鸣的声音选配方法、用量、作用和预期效果;等等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各种声治疗耳鸣方法或装置所没有涉及的,也没有这样的装置能够让医生或患者依据临床、心理和认知等特征去选配、验证、评估耳鸣声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致使临床医生和患者很少通过这些方法获得可靠的效果或疗效,因此,广而周知的掩蔽和习服治疗方法在各级医院以及康复机构基本没有开展,对耳鸣的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鸣治疗效果显著、智能化操作、成本低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耳鸣治疗的验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验配方法步骤具体如下:(1)根据耳鸣患者问诊和检验检测情况进行采集和评估,即对耳鸣生理声学特征、耳鸣心理特征量化评估;(2)之后对耳鸣治疗声验配调制和治疗进行设计方案,即声音的选配、效果验证、疗效评估;(3)最后对耳鸣患者进行设计的方案输出,并为日后疗效追踪提供依据。
另一技术方案是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耳鸣患者采集器、与采集器连接的装有验配管理的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治疗装置;所述的计算机将验配设计的方案输出到治疗装置。
更优的,所述的治疗装置包括主机、与主体连接的刺激输出,还有患者个人使用的装置。
更优的,所述主机包括信号发生器、滤波器、调制器、放大器、均衡器、信号合成、接口装置、控制器。
更优的,所述的刺激输出装置为压耳式耳机或者高频耳机或者骨导耳机或者插入式耳机或者声场扬声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克服了目前经外科方法(手术、药物等)治疗后依然存在的耳鸣症状,各种心理、睡眠等障碍导致的耳鸣症状的缺陷,即一是针对现有中利用掩蔽和习服治疗耳鸣,以及其它利用各种播放器进行耳鸣声治疗的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充分地利用耳鸣患者在临床、心理和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对耳鸣患者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声音进行验配(包括选配、验证、评估等)和调制,配制出单组份或多组份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声音配方》)给患者使用,目的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途径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症状,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对患者不良影响的目的,实现了从生理上掩蔽或抑制或混淆患者的耳鸣声,让耳鸣患者从心理上获得舒缓、愉悦、放松、安静等感受,并忽视耳鸣的存在,利用经过振荡或脉冲调制处理的低频声音,通过振动传导途径(骨导、触觉等)诱发大脑皮层神经元对应频率的脑电波,改善患者情绪和睡眠,减轻或消除耳鸣对患者的烦扰,另外本装置的验配流程和界面,为医患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心理辅导的工具;二是用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方法,把耳鸣声治疗的理论方法转变成各级临床机构接诊耳鸣患者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手段,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海量存储耳鸣患者各种信息资料、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等,对耳鸣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专业人士可以更加广泛地、深入地认识耳鸣、掌握耳鸣,逐步揭开耳鸣的神秘面纱,所以实现了耳鸣治疗效果显著、智能化操作、成本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耳鸣治疗的验配方法,该验配方法步骤具体如下:(1)根据耳鸣患者问诊和检验检测情况进行采集和评估,即对耳鸣生理声学特征、耳鸣心理特征量化评估,主要是通过安装计算机不限于:Windows、Mac OS等)系统的管理软件来实现:1)可录入病史、存储和检索病史,包括CT、MRI、听力学检测、耳鸣临床检测等各种检查结果;2)内置多种耳鸣评估、心理学评估等量表,可根据问卷结果自动计分,也可根据医生的需要添加各种评估方法或评估量表,可用于评估耳鸣的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3)把耳鸣临床检查结果,譬如耳鸣响度与心理评估结果相结合,分析患者对耳鸣的认知与行为特征,进而对患者耳鸣进行鉴别诊断(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并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软件功能为专业人士提供了灵活的设置方法,可根据研究、应用的需要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可存储更多的不同的临床检查结果,包括图片、图形等;(2)之后对耳鸣治疗声验配调制和治疗进行设计方案,即声音的选配、效果验证、疗效评估,所选配的声音文件包含自然声、乐音和听力学标准声音等三大类,主要是通过安装于windows系统中的管理软件进行操作,在完成第一部分的工作之后,点击进入界面,选择点击对话框进行下列工作。1)声源存储管理:所存储的声源包含自然声(包含言语声)、音乐和听力学标准声音等三大类,频率范围31.5Hz--16000Hz,响度范围0-100dBHL(可扩展到120dBHL)。各类声源的声音文件预先存储,其中自然声和音乐经过筛选,可以自定义编辑声音文件,专业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声音文件。声音文件格式主要是目前常用的音频格式。三种声源的声音文件与治疗声音配方文件等图标可同屏显示,可分别点击播放并显示声音能量谱和频响曲线。医生可以根据上述问诊、检测、评估等结果,例如残余抑制试验RI结果、可掩蔽曲线测试结果、频率响度匹配结果等,选择一种声源的声音进行耳鸣掩蔽或者耳鸣抑制或者耳鸣混淆(耳鸣混淆是指让选配的声音响度接近耳鸣响度,让患者难以区分听到的是耳鸣或是选配的声音),之后进行其他声音的选配和处理。被选择过的声音文件图标颜色改变表示使用状态。声源可以通过录制、购买或者电声合成等方法获取,进行加工处理后预安装在系统中,可以更新。2)声音验配管理(包括声音选配和处理、效果验证、疗效评估):患者和医生可以根据需要从声源库中选择声音进行声音选配,然后进行必要的处理,配制而成可用于治疗的《声音配方》。A选配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在心理上放松、愉悦、安静,并分散患者过度关注耳鸣的注意力,引导患者逐步忽视耳鸣的存在,譬如流水声、森林声、患者喜爱的音乐等,本实用新型装置一项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与声音配方中的声音相匹配的情景画面,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在播放声音的同时显示相对应的视频,运用此方法,医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进入治疗状态,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率,节省就诊时间。B对选配的声音进行特定的处理(调制、虑波、叠加、分析等)是必要的,首先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根据耳鸣匹配检测的结果选择听力学标准的声音进行疗效验证,例如纯音、窄带噪声、白噪声等,对这些声音进行振荡频率调制,振荡频率调制范围可在指定频率范围(不限于,如0-40Hz)内选择和设置,频率步进可按指定频率精度(不限于,如1Hz、2Hz、3Hz等)设置。也可选择按照脑电波振荡频率进行设置和名称标注。调制后的这些声音既可以掩蔽、抑制或混淆耳鸣,更重要的是促进患者情绪调整,譬如情绪松弛、进入睡眠等。也可以把已选配的不同声音进行叠加组合而成复合声,医生也可以根据频谱分析,调整其频响曲线形状,改变声音输出响度(输出响度可按指定强度精度(不限于,如1、2、5dB等)步进设置进行调节)、音调、节奏快慢等等,并自动保存到患者档案库中,以备查询、分析。在窗口中点击图标同屏显示频谱和能量谱图形,将所需要的声音文件拖入到配方框中,点击选择处理项目,进行各种处理,点击保存,完成处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项特殊设计是可以根据耳鸣的各种特征,精确设置声音配方中的不同声音强度和时间特性,然后叠加,用于突出不同声音的作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声音类型和响度需求可以调整,便于医生根据随访反馈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修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疗效。3)声治疗方案输出:预安装的声源库中的所有声音文件的响度、频率等特性,完全按照听力学标准进行校准和度量,经过选配的《声音配方》可以通过听力学标准耳机(不限于:TDH压耳式耳机、插入式耳机、骨导耳机、高频耳机等装置)输出给患者实时体验,感受所选配的或者配制的声音配方的效果,也可重新选配处理或制作多个声音配方,不断验证和评估疗效;采用听力学标准耳机进行输出播放的目的是:A确定输出响度与听力学标准响度级(听力级HL,声压级SPL)相符合,以确认《声音配方》输出给患者的听觉感受不会超过患者响度不适阈UCL,也可以说是安全设置;B医生可以确定所选配的声音与患者响度感觉loudmapping是否匹配;C配方声音的频响特性可以与患者听力图曲线、掩蔽曲线、舒适阈等听力学检测结果同屏相对比。总之,对各类治疗声进行量化标定和管理,以利于疗效评估和耳鸣科学研究,为耳鸣治疗方法的进步提供更多的科学思想。各种声音配方可以通过数据线(不限于USB线、串口线、并口线、编程线等)传输到耳鸣患者个人使用的治疗装置中,例如MP3等,患者可按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听取不同的声音配方,方便使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信心;(3)最后对耳鸣患者进行设计的方案输出,并为日后疗效追踪提供依据。另一技术方案是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该装置包括耳鸣患者采集器1、与采集器连接的装有验配管理的计算机2、与计算机2连接的治疗装置3,所述的治疗装置3包括主机31、与主体连接的刺激输出32,所述主机31包括信号发生器4、滤波器5、调制器6、放大器7、均衡器8、信号合成9、接口装置10、控制器11,所述的刺激输出装置32为压耳式耳机12或者高频耳机15或者骨导耳机14或者插入式耳机13或者声扬16或者个人治疗装置17,据国外报道耳鸣习服治疗(TRT)通常需要患者每天或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在国内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国内耳鸣诊疗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为耳鸣患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装置,或者是定制个性化的治疗装置3,可以通过接口数据线(不限于USB线、串口线、并口线、编程线等)连接到主机21复制并存储声音配方。患者可以选择连续播放或循环播放。患者也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和安装家庭版软件自行选配和处理声音,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寻求指导、进行交流。这对于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而且有益。实施时,通过USB数据线与计算机2连接,作用是控制声源库的声音文件和声音配方等声音响度等级、响度和频率解析度。计算机2软件显示的数据与输出的声音特性响度(HL或SPL)、频率Hz数值一一对应,并符合听力学设备校准要求GB/T7341、GB/T4854等标准要求,确保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输出声特性符合听力学的常规要求。振荡频率调制:信号发生器4通过滤波器5选定声音频率(在31.5Hz--16000Hz范围内选择),该声音通过时间控制器11调整每秒钟脉冲间隔次数-即所选定的某一频率的声音的振荡频率或脉冲频率,对应在软件上显示所设定的振荡频率值,在0-40Hz内可选,振荡频率步进可选1Hz、2Hz、3Hz,调整步进可以调整振荡频率值,这些振荡频率值对应不同的脑电波频率值。振幅调制:可根据需要调整按一定倍频程设置的频点的输出振幅(响度),例如多组分声音配方中需要提高4000Hz响度,就可以通过设置调节1/1倍频程选择4000Hz频点,然后调节该频率增益(增益范围可根据患者听力图等数据进行控制),也可以根据患者耳鸣频率和响度等特征自动选配治疗声音以及治疗声的频率和响度。声音叠加主要是多路信号合成9一路信号输出。软件功能设计的方案是可以让用户直接在界面上点击选择声音图标,并可拖入到“声音配方”栏,播放输出时自动叠加。输出装置分两个部分:一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配置的听力学标准耳机,供患者聆听体验所选配的“声音配方”,通过患者主观描述确认该声音是否能够让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达到所预期的目标,借此可以验证效果、预判疗效以及制订使用方案。二是患者个人使用的存储播放装置,例如MP3等,可以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主机21,将声音配方刻录到这种特定的载体中,患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和环境下使用,给患者提供方便可以让患者坚持使用,并带来长期的治疗收益。
克服了目前经外科方法(手术、药物等)治疗后依然存在的耳鸣症状,各种心理、睡眠等障碍导致的耳鸣症状的缺陷,即一是针对现有中利用掩蔽和习服治疗耳鸣,以及其它利用各种播放器进行耳鸣声治疗的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充分地利用耳鸣患者在临床、心理和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对耳鸣患者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声音进行验配(包括选配、验证、评估等)和调制,配制出单组份或多组份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声音配方》)给患者使用,目的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途径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症状,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对患者不良影响的目的,实现了从生理上掩蔽或抑制或混淆患者的耳鸣声,让耳鸣患者从心理上获得舒缓、愉悦、放松、安静等感受,并忽视耳鸣的存在,利用经过振荡或脉冲调制处理的低频声音,通过振动传导途径(骨导、触觉等)诱发大脑皮层神经元对应频率的脑电波,改善患者情绪和睡眠,减轻或消除耳鸣对患者的烦扰,另外本装置的验配流程和界面,为医患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心理辅导的工具;二是用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方法,把耳鸣声治疗的理论方法转变成各级临床机构接诊耳鸣患者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手段,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海量存储耳鸣患者各种信息资料、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等,对耳鸣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专业人士可以更加广泛地、深入地认识耳鸣、掌握耳鸣,逐步揭开耳鸣的神秘面纱,所以实现了耳鸣治疗效果显著、操作智能化、成本低效果。
具体实例一
常见耳鸣患者:中年,男性,公务员,耳鸣10年史,做过各种检查检验,不明原因,各种药物医治无效。自述耳鸣影响睡眠,失眠焦虑、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嘈杂环境中感觉耳鸣响度降低。应用本装置:1、打开“患者管理”:将患者的个人资料录入计算机2,包括听力图、不适阈、耳鸣检测结果、量表评估、病史等。2、打开“验配管理”,戴上插入式耳机:根据本案患者检测结果:听力正常,耳鸣声4800Hz(自述蝉鸣),响度50dB,RI残余抑制试验无效等,心理评估:中度焦虑;耳鸣烦躁度6级(最高6级)。3、点击声源库:听力学标准声:选择白噪声或窄带噪声或纯音等(这些声音由信号发生器4和滤波器5产生,由音频处理线路进行处理,符合听力学要求)进行掩蔽,掩蔽声强55-60dB,效果良好,自我感觉4500Hz--5000Hz窄带噪声舒适。可同屏点击“脉冲”对该声音进行脉冲调制处理。根据患者自述喜好钢琴曲,从音乐声源库中选择钢琴音乐,打开声级计确定音乐输出平均音量60dB,响度感觉舒适,自我描述放松、愉悦。可点击“均衡器8”显示31.5-16000Hz,1/1、1/3、1/6等倍频程的频点,可对输出的声音进行频响调节。患者从自然声源库中选择流水声,打开声级计确定输出平均音量45dB。可点击“均衡器8”显示31.5-16000Hz,1/1、1/3、1/6等倍频程的频点,可对输出的声音进行频响调节。4、在本界面左侧为“声音配方”框,显示:听力学声、乐音、自然音等三个栏目,每个栏目下侧由音量、频响等图标,当拖入一种声音后实时显示上述声音的音量和频响。将患者选择的各类声音逐一拖入到该文件夹中对应的声音图标(多路信号合成9一路),患者可体验拖入的一种和多种声音组合的声音,患者感觉良好即可保存,每次保存即可创建一个“声音配方”文件夹。可在本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分别调整各种声音的音量,根据患者感受和当时的需要调整并突出某种声音的强度。5、保存后,在该栏目框中,医生可打开视频选择画面,双击画面全频显示视频,医生可要求患者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内容,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因视频的出现而忽略耳鸣的存在。6、医生可以根据患者主观行为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引导患者忽视耳鸣的存在,不要对耳鸣过于关注。7、点击输出,即可复制这些“声音配方”到个人使用的治疗器中。8、本案患者在医院接受声治疗时感觉:耳鸣声被完全掩蔽、认可所选配的声音。9、追踪调查反应:耳鸣减轻。10、使用1个月后回诊,要求降低掩蔽声强度,并选择8Hz脉冲调制。耳鸣烦躁度评估:3级。11、3个月后回访结果:睡前使用30分钟入睡,睡眠完全改善,并无焦虑。耳鸣时隐时现,已不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耳鸣匹配检测响度20-25dB,烦躁度评估:1级。耳鸣治疗效果显著,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获得良好的声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耳鸣患者采集器、与采集器连接的装有验配管理的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治疗装置;所述的计算机将验配设计的方案输出到治疗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装置包括主机、与主体连接的声刺激输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包括信号发生器、滤波器、调制器、放大器、均衡器、信号合成、接口装置、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激输出装置为压耳式耳机或者高频耳机或者骨导耳机或者插入式耳机或者声场扬声器。
CN2011200943233U 2011-03-31 2011-03-31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1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43233U CN202051690U (zh) 2011-03-31 2011-03-31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43233U CN202051690U (zh) 2011-03-31 2011-03-31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1690U true CN202051690U (zh) 2011-11-30

Family

ID=4501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432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1690U (zh) 2011-03-31 2011-03-31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5169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340A (zh) * 2011-03-31 2012-10-17 姜鸿彦 耳鸣治疗的验配方法及装置
CN103211600A (zh) * 2013-04-27 2013-07-24 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听力诊疗装置
CN106108915A (zh) * 2016-06-15 2016-11-16 佛山博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阈上联动测试方法
CN107049598A (zh) * 2017-04-14 2017-08-18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ifs分形算法的耳鸣康复音合成方法
CN111420213A (zh) * 2020-03-23 2020-07-17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基于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耳鸣康复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274755A (zh) * 2020-10-10 2021-01-2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沉浸式耳鸣虚拟vr生物反馈治疗仪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340A (zh) * 2011-03-31 2012-10-17 姜鸿彦 耳鸣治疗的验配方法及装置
CN103211600A (zh) * 2013-04-27 2013-07-24 江苏贝泰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听力诊疗装置
CN106108915A (zh) * 2016-06-15 2016-11-16 佛山博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阈上联动测试方法
CN107049598A (zh) * 2017-04-14 2017-08-18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ifs分形算法的耳鸣康复音合成方法
CN111420213A (zh) * 2020-03-23 2020-07-17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基于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耳鸣康复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420213B (zh) * 2020-03-23 2023-02-17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基于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耳鸣康复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274755A (zh) * 2020-10-10 2021-01-2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沉浸式耳鸣虚拟vr生物反馈治疗仪
CN112274755B (zh) * 2020-10-10 2022-09-06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沉浸式耳鸣虚拟vr生物反馈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77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and presenting tinnitus therapy data
Henry et al. Clinical guide for audiologic tinnitus management I
US9642573B2 (en) Practitioner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testing and treatment of auditory disorders
CN1913828B (zh) 耳鸣康复设备和方法
CN202051690U (zh) 耳鸣治疗的验配装置
Chamoso et al. A device supporting the self management of tinnitus
US6379314B1 (en) Internet system for testing hearing
JP2010531206A (ja) 耳鳴り管理のためのカスタマイズされた音響療法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KR101296885B1 (ko) 이명 치료 시스템
EP2942010A1 (en) Tinnitus diagnosis and test device
US20100281982A1 (en) Hearing Test and Screening System and Its Method
Lister et al. An adaptive clinical tes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CN102727340A (zh) 耳鸣治疗的验配方法及装置
US9467789B1 (en) Mobile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testing and treatment of auditory disorders
CN104918536A (zh) 听力测定自测试
EP4014239A1 (en) Universal tinnitus management system (utms)
WO2006002036A2 (en) Audiometer instrument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Messersmith et al. Reduction in high-frequency hearing aid gain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contralateral cochlear implant: a pilot study
Valente Pure-tone audiometry and masking
Madill et al. Differentiated vocal tract control and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pretations of nasendoscopic assessment
CN202288623U (zh) 一种用于治疗耳鸣与睡眠障碍的声治疗装置
Stohl et al. Assessing the pitch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rates and places for cochlear implant users
Szibor et al. Low inter-rater consistency in semantic profiles of tinnitus-like sounds rated by tinnitus patients
CN115553760A (zh) 用于耳鸣康复的音乐合成方法及在线耳鸣诊断及康复系统
Flexer et al. Use of a mild gain amplifier with preschoolers with language d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3

Address after: 528000 Guangdong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streets Guicheng deep sea No. 17 Han 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A District 8 Building 8 floor 807

Patentee after: FOSHAN BOZ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No. 1, No. 1, building 16, No. 103, main street, Xinjie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Qin Zhaobing

Patentee before: Jiang Hongyan

Co-patentee before: Wang Qiuping

Co-patentee before: Wang Yuejian

Co-patentee before: Lan Jun

Co-patentee before: Wang Jie

Co-patentee before: Xia Shixiong

Co-patentee before: Zhao Yuanxin

Co-patentee before: Kong Weiji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