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0580U - 多灯管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灯管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0580U
CN202050580U CN2011201050391U CN201120105039U CN202050580U CN 202050580 U CN202050580 U CN 202050580U CN 2011201050391 U CN2011201050391 U CN 2011201050391U CN 201120105039 U CN201120105039 U CN 201120105039U CN 202050580 U CN202050580 U CN 202050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lement
electrode
resistance
side wind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050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炽昌
赵育孝
林政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m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Guolian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y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050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50580U/zh
Priority to TW100206493U priority patent/TWM425476U/zh
Priority to US13/167,739 priority patent/US857585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0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05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41/285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851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circuit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855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circuit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gainst abnormal lamp operating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多个灯管,包括电源转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多个变压电路及异常侦测电路。每个变压电路包括两个一次侧绕组及两个二次侧绕组,两个一次侧绕组相互串联并从电源转换电路接收第一交流电源信号,两个二次侧绕组分别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一个灯管。异常侦测电路比较变压电路之间的两个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是否不同,以判断灯管是否异常,及若灯管异常,产生控制信号,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上述多灯管驱动系统在侦测到变压电路的两个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不同时,判断灯管异常,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应动作,以保护变压器。

Description

多灯管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驱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冷阴极荧光灯常用作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通常一个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需多个冷阴极荧光灯。为驱动冷阴极荧光灯点亮,需要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提供合适的驱动电源。逆变器需多个变压器,一对一或一对二驱动冷阴极荧光灯。若这些变压器的初级侧并联连接,则这些变压器需要较高漏感,以达到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流平衡。而变压器漏感较高,带来较高的温升及较大的变压器尺寸。
若这些变压器的初级侧串联在一起,则漏感较低即可达成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流平衡。然而,驱动一个冷阴极荧光灯的电压与驱动两个冷阴极荧光灯的电压相差很大,这将出现驱动电压不够,无法驱动冷阴极荧光灯,或驱动电压太高,使变压器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能提供合适的驱动电压。
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多个灯管,包括电源转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多个变压电路及异常侦测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多个变压电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转换,并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两个灯管。其中每个变压电路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第二一次侧绕组、第一二次侧绕组及第二二次侧绕组,所述每个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相互串联并接收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信号,第一二次侧绕组与第二二次侧绕组分别输出所述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一个灯管。异常侦测电路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用于比较所述变压电路之间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是否不同,以判断所述灯管是否异常,及若所述灯管异常,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若所述灯管异常,所述异常侦测电路产生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调整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优选地,若所述灯管异常,所述异常侦测电路产生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停止输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异常侦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多个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开关元件、第三二极管、第三开关元件、第四二极管、第四开关元件、第五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第五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中任意一个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并经由第一电阻连接所述控制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数目比所述变压电路的数目少一,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其余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阴极相连并经由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中任意一个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第二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第三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第一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第四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串联的第七电阻与第八电阻接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第五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接地,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经由第九电阻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优选地,多灯管驱动系统还包括两个阻抗元件,所述阻抗元件组成的串联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并联。
优选地,所述阻抗元件为电阻。
优选地,所述异常侦测电路包括多个第六二极管、第六开关元件、第七二极管、第七开关元件、第八二极管、第八开关元件、第九二极管、第九开关元件、第二电容、第十二极管及第十开关元件。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数目与所述变压电路的数目相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阴极相连。第六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阻抗元件的连接点并经由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十二电阻与第十三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第七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第八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所述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十四电阻与第十五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第九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十五电阻之间,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串联的第十六电阻与第十七电阻接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十七电阻并联。第十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六电阻与所述第十七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接地,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经由第十八电阻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上述多灯管驱动系统在侦测到变压电路之间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不同时,判断灯管异常,因而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应动作,以保护变压电路的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的异常侦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的异常侦测电路的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多灯管驱动系统                      10、20
电源转换电路                        100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110
异常侦测电路                        120、120A
变压电路                            T1、T2、T3、T4
一次侧绕组                          T11a、T12a、T21a、T22a、T31a、
                                    T32a、T41a、T42a
二次侧绕组                          T11b、T12b、T21b、T22b、T31b、
                                    T32b、T41b、T42b
连接点电压                          V1、V2、V3、V4、Vr
灯管                                L11、L12、L21、L22、L31、L32、
                                    L41、L42
二极管                              D1、D2、D3、D4、D5
电阻                                R1、R2、R3、R4、R5、R6、R7、
                                    R8、R9
开关元件                            Q1、Q2、Q3、Q4、Q5
电容                                C1
输入电源                            Vin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1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10用于将输入电源Vin转换为交流电源,驱动多个灯管(仅以八个为例)。多灯管驱动系统10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00、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多个变压电路T1、T2、T3、T4(仅以四个为例)及异常侦测电路120。电源转换电路100将输入电源Vin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100包括滤波电路及开关电路。滤波电路用于对输入电源Vin滤波,开关电路将滤波后的输入电源Vin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为直流电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也可为交流电源。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用于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电源转换电路100将输入电源Vin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
变压电路T1、T2、T3、T4并联连接至电源转换电路100的输出端,分别用于对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转换,并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两个灯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电路T1、T2、T3、T4还用于对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变压电路T1、T2、T3、T4也可用于对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进行降压。变压电路T1、T2、T3、T4分别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第二一次侧绕组、第一二次侧绕组及第二二次侧绕组,即变压电路T1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T11a、第一二次侧绕组T11b、第二一次侧绕组T12a及及第二二次侧绕组T12b,变压电路T2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T21a、第一二次侧绕组T21b、第二一次侧绕组T22a及及第二二次侧绕组T22b,变压电路T3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T31a、第一二次侧绕组T31b、第二一次侧绕组T32a及及第二二次侧绕组T32b,变压电路T4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T41a、第一二次侧绕组T41b、第二一次侧绕组T42a及及第二二次侧绕组T42b,依次类推。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分别位于一个磁性元件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分别位于两个磁性元件上。
每个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相互串联并接收第一交流电源信号,第一二次侧绕组与第二二次侧绕组分别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一个灯管。变压电路T1的第一一次侧绕组T11a与第二一次侧绕组T12a相互串联并接收第一交流电源信号,第一二次侧绕组T11b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灯管L11,第二二次侧绕组T12b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灯管L12。变压电路T2的第一一次侧绕组T21a与第二一次侧绕组T22a相互串联并接收第一交流电源信号,第一二次侧绕组T21b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灯管L21,第二二次侧绕组T22b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灯管L22,依此类推。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均被点亮,因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相互串联,流经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的电流平衡。从而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V4大致相同。若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V4相差较大,则说明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异常,如开路或短路。
异常侦测电路120连接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用于比较变压电路T1、T2、T3、T4之间的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V4是否不同,以判断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是否异常,及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异常,产生控制信号,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异常,异常侦测电路120产生控制信号,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异常,异常侦测电路120产生控制信号,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如此,多灯管驱动系统10在侦测到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V4不同时,判断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异常,因而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相应动作,以保护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第一二次侧绕组、第二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二次侧绕组。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10的异常侦测电路120的具体电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异常侦测电路120包括多个第一二极管D1、第二至第五二极管D2至D5、第一至第五开关元件Q1至Q5、第一至第九电阻R1至R9及第一电容C1。第一至第五开关元件Q1至Q5均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电极连接变压电路T1、T2、T3、T4中任意一个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并经由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极。第一二极管D1的数目比变压电路T1、T2、T3、T4的数目少一,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其余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阴极互相连接并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电极连接变压电路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T41a与第二一次侧绕组T42a连接点,三个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变压电路T1、T2、T3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一开关元件Q1用于比较变压电路T1、T2、T3、T4之间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是否不同。
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连接变压电路T1、T2、T3、T4中任意一个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如变压电路T4的第二一次侧绕组T42a的低压端,即不与第一一次侧绕组T41a相连的一端。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之间,第一电极同样连接变压电路T4的第二一次侧绕组T42a的低压端,第二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经由串联的第七电阻R7与第八电阻R8接地。
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极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并经由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电极,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电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连接变压电路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T41a的高压端。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极连接与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之间,第四开关元件Q4的第一电极连接变压电路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T41a的高压端,第二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
第一电容C1与第八电阻R6并联。第五开关元件Q5的控制极连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八电阻R8之间,第五开关元件Q5的第一电极接地,第二电极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三开关元件Q3及第五开关元件Q5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三开关元件Q3及第五开关元件Q5的控制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开关元件Q2及第四开关元件Q4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二开关元件Q2及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极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极为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极为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转换电路100输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交替为正负电压信号。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二极管D2、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组成的电路,与第三开关元件Q3、第四二极管D4、第四开关元件Q4、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组成的电路架构及连接关系相同,这两个电路分别在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为正电压信号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为正电压信号时工作。这样,无论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中的哪个发生异常,异常侦测电路120均能检测出。
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均正常,未发生开路/短路,则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及V4大致相同,因而,第一开关元件Q1及第三开关元件Q3均不会导通。此时,第二二极管D2及第四二极管D4无电流流过,第二开关元件Q2、第四开关元件Q4、第三二极管D3及第五二极管D5均截止。因而,第五开关元件Q5截止,异常侦测电路120输出高电平信号至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
若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中某一个发生开路或短路,开路灯管对应的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及V4会与其他的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及V4相差很大。第一二极管D1将连接点电压V1、V2、V3中较大的取出并经由第二电阻R2分压后输入至第一开关元件Q1及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极,然后与第一开关元件Q1及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电极的连接点电压V4做比较,第一开关元件Q1或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假设第一开关元件Q1导通,则电流流过第二二极管D2,变压电路T4的第二一次侧绕组T42a的低压端的电压经分压后输入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极,即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极电压小于第一电极的电压,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因而,第三二极管D3导通。此时,第五开关元件Q5的控制极的电压由低电位变为高电位,第五开关元件Q5导通,异常侦测电路120输出低电平信号至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接收到此低电平信号,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或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保护变压电路T1、T2、T3、T4。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20的示意图。多灯管驱动系统20与图1中多灯管驱动系统10的区别在于多灯管驱动系统20还包括两个阻抗元件140。阻抗元件140相互串联组成的串联电路与变压电路T1、T2、T3、T4并联。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抗元件140为电阻。异常侦测电路120A获取阻抗元件140的连接点电压Vr作为参考电压,与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V1、V2、V3、V4相比较,来确定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是否异常。多灯管驱动系统20的其余部分与多灯管驱动系统10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多灯管驱动系统20中异常侦测电路120A的具体电路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异常侦测电路120A同图2中的异常侦测电路120的具体架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电极连接阻抗元件140的连接点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有的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一一对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D1的数目与变压电路T1、T2、T3、T4的数目相同。异常侦测电路120A的工作原理与异常侦测电路120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多灯管驱动系统10、20经由侦测变压电路T1、T2、T3、T4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是否相同,来确定灯管L11、L12、L21、L22、L31、L32、L41、L42是否异常,然后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110动作,避免烧毁变压电路T1、T2、T3、T4。

Claims (9)

1.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多个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灯管驱动系统包括:
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第一交流电源信号;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
多个变压电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信号转换,并输出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两个灯管,其中每个变压电路包括第一一次侧绕组、第二一次侧绕组、第一二次侧绕组及第二二次侧绕组,所述每个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相互串联并接收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信号,第一二次侧绕组与第二二次侧绕组分别输出所述第二交流电源信号,驱动至少一个灯管;及
异常侦测电路,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用于比较所述变压电路之间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电压是否不同,以判断所述灯管是否异常,及若所述灯管异常,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灯管异常,所述异常侦测电路产生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调整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灯管异常,所述异常侦测电路产生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停止输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侦测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中任意一个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并经由第一电阻连接所述控制极;
多个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数目比所述变压电路的数目少一,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其余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阴极相连并经由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中任意一个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
第二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
第三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第一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
第四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
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串联的第七电阻与第八电阻接地;
第一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及
第五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接地,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经由第九电阻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阻抗元件,所述阻抗元件组成的串联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并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元件为电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侦测电路包括:
多个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数目与所述变压电路的数目相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与第二一次侧绕组的连接点,阴极相连;
第六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阻抗元件的连接点并经由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极;
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十二电阻与第十三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
第七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十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一次侧绕组的低压端;
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
第八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经由所述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
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阳极经由串联的第十四电阻与第十五电阻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
第九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四电阻与所述第十五电阻之间,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一次侧绕组的高压端;
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并经由串联的第十六电阻与第十七电阻接地;
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十七电阻并联;及
第十开关元件,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第十六电阻与所述第十七电阻之间,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接地,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经由第十八电阻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十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九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CN2011201050391U 2011-04-11 2011-04-11 多灯管驱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0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50391U CN202050580U (zh) 2011-04-11 2011-04-11 多灯管驱动系统
TW100206493U TWM425476U (en) 2011-04-11 2011-04-14 Multi lamp driving system
US13/167,739 US8575852B2 (en) 2011-04-11 2011-06-24 Multi-lamp driv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50391U CN202050580U (zh) 2011-04-11 2011-04-11 多灯管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0580U true CN202050580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9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0503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0580U (zh) 2011-04-11 2011-04-11 多灯管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5852B2 (zh)
CN (1) CN202050580U (zh)
TW (1) TWM4254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7102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国钰电子(北海)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保护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4659914A (zh) * 2015-01-29 2015-05-27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自动化配变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7861B (zh) * 2018-11-02 2023-09-26 深圳市霍达尔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osfet阵列的高速电子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1161B1 (ko) 2003-05-28 2005-03-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자기 보호기능을 갖는 lcd 패널용 백라이트 인버터
JP4560681B2 (ja) * 2004-12-24 2010-10-1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多灯式放電灯点灯装置
JP4843316B2 (ja) * 2006-01-25 2011-12-21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599711B (zh) * 2008-06-04 2012-03-21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换流器电路
CN102622968A (zh) * 2011-01-26 2012-08-01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多灯管驱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7102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国钰电子(北海)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保护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4659914A (zh) * 2015-01-29 2015-05-27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自动化配变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75852B2 (en) 2013-11-05
TWM425476U (en) 2012-03-21
US20120256557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699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ving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N202049714U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US8692478B2 (en) Current balancing circuit
CN101916548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灯管控制电路
KR101838548B1 (ko) 플라이백 타입 승압회로, led 백라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086026A (zh) 一种驱动led背光的恒流电路及电视机
CN202050580U (zh)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101488722A (zh) 一种开关电源装置
CN201859637U (zh) 隔离型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CN204130143U (zh) Led背光源升压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15340B (zh) 变换器电路
CN102622968A (zh)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103531147B (zh) Led驱动电路及使用该驱动电路的led驱动系统
CN103165082B (zh) 双路led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1984786U (zh) 一种采用电容平衡的led背光钧流电路
CN100517934C (zh) 具有电阻性输入和低电磁干扰的可调光镇流器
CN101119605A (zh) 单级式电子安定器电路及其整流及功因修正电路
CN101541131A (zh) 背光模块及其换流器电路
CN102723871A (zh) 升压电路、led背光驱动电源及电视机
CN201994045U (zh) 驱动电路以及液晶电视机
CN101258782B (zh) 放电灯驱动控制电路
CN105792444B (zh) Led驱动电路
CN204810599U (zh) 通用式发光二极管灯管、电源系统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2832811B (zh) 升压拓扑电路
CN201119101Y (zh) 灯管故障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1